極簡主義者

極簡主義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避免使用「極簡」這兩字,覺得用斷捨離似乎比較貼近我在做的事情,
畢竟,極簡是一個如此沉重的標籤,尤其是看過了這麼多極簡達人如佐佐木典士、山下英子、蜜雪兒等等的書籍,讓我覺得似乎只有到那個程度才能稱為極簡。

然而,根據The Minimalists兩位網站創辦人,而他們也是The Minimalism紀錄片的主角。

極簡主義是一個工具,為的是擺脫人生中過剩的,並聚焦在重要的事物──因此你能夠找到快樂、滿足與自由。

"Minimalism is a tool to rid yourself of life’s excess in favor of focusing on what’s important—so you can find happiness, fulfillment, and freedom."


山下英子的斷捨離,其實標準並沒有比極簡主義來的寬鬆。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對我來說,這完全是到達了修行層次了。


我認同上述的這兩種定義與練習,也在生活中不斷地反思與執行。
那麼,為什麼之前我無法說出「我是個極簡主義者」呢?

因為我不喜歡被貼上極簡主義的標籤。
因為我感到自己不夠好、不夠格,我還沒有到達「那個」標準 (天知道是哪個)。

關於標籤,語言與文字是為了溝通。
說到極簡主義,每個人想到的都是不一樣的畫面或定義,畢竟每個人需要的都不同。
然而,這個名詞的確可以幫助我們溝通。
我也是用這個名詞去搜尋有興趣的Youtube影片或文章。

關於沒達到標準這件事,除了要更釐清我自己所想望的理想生活樣貌,我也看到了自己沒自信與過於嚴苛的習性。
印象中,極簡主義者Ronald L. Banks在一支影片中直接說出了「如果你正在實行極簡主義,就承認(自己是極簡主義者)吧。」(原文好像是用”own it”之類的句子)
因為校準自己的意圖,有助於對焦與執行。
這句話打中了我。

極簡這個詞讓人以為那是一個終點、一個終極狀態。
但是,它跟人生中所有的事情都一樣,是一段過程、經歷、努力

我承認我正在練習極簡主義/斷捨離,
我尚未抵達終點 (也許要到死亡的那天),
但我的確感受到愈來愈快樂、滿足、自由。


raw-image



--。--。--。--。--。--

FB|拉拉手。環遊世界

Podcast拉子幸福生活|AppleSoundOnSpotifyKKBox

IG|喬安納

方格子|喬安納


avatar-img
喬安納的房間
18.4K會員
977內容數
無法自我介紹的人🌿 Podcast|拉子幸福生活、秘密頻道《安納》 🌿 YouTube |Days of Joanna 喬安納 🌿《換日線》雜誌|拉拉手環遊世界專欄 🌿方格子|喬安納:2023 年起,記錄覺醒旅程「無人記得的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喬安納的房間 的其他內容
每次重讀《斷捨離》總有些驚喜,覺得它像是一本深奧的武功秘笈, 每次讀都有新層次與新收穫,於是想聊聊這本書。 但除了分享書中的概念之外,也想聊聊自己身為實驗的證人,有哪些改變。
製作這集 Podcast 的過程真是讓我懷疑人生.... ⠀⠀⠀⠀⠀⠀⠀⠀⠀⠀⠀⠀ 每次重讀《斷捨離》總有些驚喜,覺得它像是一本深奧的武功秘笈, 每次讀都有新層次與新收穫,於是想聊聊這本書。 但除分享書中的概念之外,也想聊聊自己身為實驗的證人,有哪些改變。
整理好佛堂的兩座書櫃已經一段時間了,卻一直沒有動力分享。 一開始我以為原因很單純,就是沒動力。 一直到說書人上週Podcast分享一人搬家,聽完之後,我決定來面對, 才發現對於搬家這件事,我的沮喪情緒阻塞了其他情緒的流動。 ⠀⠀⠀⠀⠀⠀⠀⠀⠀⠀⠀⠀ ⠀⠀⠀⠀⠀⠀⠀⠀⠀⠀⠀⠀ 因大學時期就離家,我已經
昨天到今天,說書人挑戰一天打包。 嚴格來說,是昨天中午開始包,今天早上8:30就搬(本來約9:30,但搬家公司提早到)。 我勸阻過她,建議她安排3-4天的時間,慢慢打包。 但說書人牡羊座的(魯莽)衝動,讓她覺得一天解決是比較輕鬆的方法。
剛跟說書人測試線上錄Podcast,結果她的聲音錄起來了,但我的聲音,失敗! 覺得心累.... 這周只有我一人分享老家斷捨離的過程與感想~ 請有興趣的夾去配
其實並沒有計畫要整理佛堂的這兩座書架,收納了全家人的物品。 只是昨天下雨,發現有好幾本相簿堆在佛堂桌子一角,堆滿灰塵。 佛堂可能因為落地窗,或是門(?)總開著,濕度感受比房間高許多。 我擔心相本受潮,選擇把它們移動到房中的桌面上。 那個位置雖沒很理想,但已用活動式的書架收納數本大相簿。 ⠀⠀⠀⠀⠀
每次重讀《斷捨離》總有些驚喜,覺得它像是一本深奧的武功秘笈, 每次讀都有新層次與新收穫,於是想聊聊這本書。 但除了分享書中的概念之外,也想聊聊自己身為實驗的證人,有哪些改變。
製作這集 Podcast 的過程真是讓我懷疑人生.... ⠀⠀⠀⠀⠀⠀⠀⠀⠀⠀⠀⠀ 每次重讀《斷捨離》總有些驚喜,覺得它像是一本深奧的武功秘笈, 每次讀都有新層次與新收穫,於是想聊聊這本書。 但除分享書中的概念之外,也想聊聊自己身為實驗的證人,有哪些改變。
整理好佛堂的兩座書櫃已經一段時間了,卻一直沒有動力分享。 一開始我以為原因很單純,就是沒動力。 一直到說書人上週Podcast分享一人搬家,聽完之後,我決定來面對, 才發現對於搬家這件事,我的沮喪情緒阻塞了其他情緒的流動。 ⠀⠀⠀⠀⠀⠀⠀⠀⠀⠀⠀⠀ ⠀⠀⠀⠀⠀⠀⠀⠀⠀⠀⠀⠀ 因大學時期就離家,我已經
昨天到今天,說書人挑戰一天打包。 嚴格來說,是昨天中午開始包,今天早上8:30就搬(本來約9:30,但搬家公司提早到)。 我勸阻過她,建議她安排3-4天的時間,慢慢打包。 但說書人牡羊座的(魯莽)衝動,讓她覺得一天解決是比較輕鬆的方法。
剛跟說書人測試線上錄Podcast,結果她的聲音錄起來了,但我的聲音,失敗! 覺得心累.... 這周只有我一人分享老家斷捨離的過程與感想~ 請有興趣的夾去配
其實並沒有計畫要整理佛堂的這兩座書架,收納了全家人的物品。 只是昨天下雨,發現有好幾本相簿堆在佛堂桌子一角,堆滿灰塵。 佛堂可能因為落地窗,或是門(?)總開著,濕度感受比房間高許多。 我擔心相本受潮,選擇把它們移動到房中的桌面上。 那個位置雖沒很理想,但已用活動式的書架收納數本大相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