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如何走上邪教一途?

更新於 2022/02/14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駭客思維》作者要告訴你,生活黑客是一種兩面刃。
他們強調理性與實踐,尋找高效率解決難題的簡單解法,但他們也時常在追求高效率時走向極端,太過仰賴於用系統思維破解難題,以至於看什麼都變成冰冷的系統,喪失了人性。
在極簡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樣的狀況。極簡主義作為面對生活雜亂的解決方案,本身沒有問題。但推廣極簡主義的KOL在市場作用下,成為了執著在「擁有少於100件物品」的算數小學生,另一票人則有意無意地讓原先追求樸素的極簡主義理想變成炫富手段,甚至,一門邪教。
原本只是要你活得清爽的整理魔法,卻因為自我成長市場大餅,讓極簡主義變成一場追逐名利的作秀。這是怎麼發生的?又,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極簡主義?

什麼是極簡主義?

看著房間滿滿的雜物,新買的空氣清淨機還在玄關未拆不知何處放,回家後只能將剛洗好的衣服推到床頭,自己坐在床尾看Netflix,書桌上是前天終於到貨的PS5,搶單才想到電視旁邊都是漫威公仔,不知道還可以放哪...
美國是一個非常物質化的社會,在追逐美國夢的過程,大眾們對成功的定義就是「我擁有的比你多」。華爾街菁英們上班爆肝,下班爆單,用消費來安撫日間的情緒勞動。
但久而久之,人們漸漸感到哪裡不對勁了。每日每夜逛網拍,卡刷了一張又一張,買了房,買了車,買了第二輛車...但自己仍然不快樂。哪裡出了問題?我這麼辛苦工作,不就為了擁有這一切嗎?
「我的生命中有一個虛空。跟許多人的一樣,我試著用『東西』,許多許多的『東西』來填滿它。我試著用消費來填滿這個虛空,我花錢的速度比我賺錢要快,我試著用消費走上快樂之路...我總以為有天我會抵達快樂的終點。」.
— Ryan Nicodemus
「我們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只會在終點發現,當初的預想擁有這些東西該有多快樂,都是錯的。」
—T. K. Coleman "Less is Now"
2008年美國經濟大衰退,人們忽然從消費的狂熱中清醒過來,於是放棄高薪,選擇樸實生活的故事出現了。
今天,人們稱呼這故事叫「極簡主義」(Minimalism)
2010年趕在經濟大衰退之時,兩位作者Joshua Millburn與Ryan Nicodemus開始寫極簡主義的部落格文章,在2015年因為這部紀錄片,在美國成為一波風潮。
極簡主義的核心概念非常極簡,可以這樣解釋:
二八法則:你的所有東西裡面,只有兩成是日常會用到且重要的物品,剩下八成可能是久久用一次,或者根本不會使用的物品。但這八成的物品佔據了八成的住家空間,讓你生活在雜亂之中。(想想長輩家裡)
生活空間雜亂會造成精神雜亂(mental clutter),因為每一項物品都在激活潛意識聯想一段故事。活在雜物堆裡面,潛意識就會每日被一堆雜訊干擾。
基於二八法則與精神雜亂的兩個概念,極簡主義鼓勵我們辨認出真正對我們有意義的物品,捨棄那些不常用的雜物。
就這樣,極簡主義的核心也是蠻極簡的。
至於如何做到極簡主義?這邊大家就很熟悉了,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要你只留下讓你「怦然心動」的物品,丟掉那些無感的。許多人因此改頭換面,丟棄了雜物、丟掉舊衣服、丟掉老公...2019年近藤麻理惠在Netflix上推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影集,讓「怦然心動(sparkle joy)」這個片語當時傳遍美國,人人都在問彼此今天怦然心動了沒。
近藤麻理惠流行到變成梗圖模板(圖片來源
極簡主義訴求人們正視自己的家裡,希望你可以住在清爽乾淨的環境中,讓大腦也在清爽舒適的狀態下生活。沒有太多持有物,就不用擔心失去。甚至選擇每天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東西,讓大腦不用去思考今天要穿什麼吃什麼,都可以視為一種極簡主義。
維持生活上的清爽,是極簡主義者的理想。
到這邊都很棒,對吧?
準備好,作者要開始罵人了。

走向極端的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先是一種美學設計風格,後來被引用成生活風格名稱(Getty Image)
在美國,極簡主義是自我成長(Self-help)領域中的大主題。
約2010年左右,極簡主義開始走向檯面,由最知名的兩位作家Joshua Millburn與Ryan Nicodemus(當然,他們也有寫)開始寫部落格,記錄他們離開朝九晚五大公司之後邁向極簡的生活。
2015年,由Matt D'Avela執導(328萬訂閱的Youtuber,紀錄片導演)紀錄極簡主義那兩位早期開創人的賣書巡迴,見證了極簡主義走向主流風潮的過程。
極簡主義從小眾運動變成一波浪潮,連帶的,KOL們一個一個出現了。
有人發起「100件物品挑戰」,並且引起各界極簡主義者仿效,一群KOL拍YouTube影片讓大家看看自己家裡總共只有100件物品的樣子,基本上就是一堆空屋影片。
也有人發起「333穿著挑戰」(3個月只能穿33件衣服),屬於女性衣櫃的極簡主義運動,也引起一堆人發布自己的「極簡穿搭」。不過,我也不太理解都穿一樣的衣服有什麼好拍的。
還有很多,極簡生活Vlog、參觀我的極簡家、我的極簡背包、我的極簡每一天、我的極簡筆記法、我的極簡收入(?)、拍片、寫文章、出書、線上課程、極簡教練課......什麼都有。總之風頭上豬也能飛,這時候拍極簡任何東西都有人看。
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本書,來闡述「極簡主義」嗎?你不覺得邏輯上怪怪的?
而作者認為,這些極簡KOL們幾乎有一個共通的腳本:
  1. 自己原本在大公司朝九晚五模式想要往上爬,靠消費獲得快樂
  2. 人生不開心遇到爆炸危機,辭職或者被解僱離開,
  3. 從極簡主義哲學中獲得體悟重生,
  4. 成為極簡主義傳教士,開始旅行環遊世界過上美好人生,
  5. 告訴你,你也可以重新定義人生,只要付錢買我的書/課程/線上工作坊。
於是極簡主義變成另一種熱門雞湯,KOL們爭相搶著端出來,賣給東西太多的大眾們。在這樣的競爭之下,誰能夠做到極端,誰就能搶到眼球。
「整個極簡主義就像是一場名氣競賽,比誰的點讚、分享、銷量最多。」—Rita Holt(自我放棄的極簡主義者)
而更奇怪的是,在美國,極簡主義運動的KOL們幾乎以男性為主。
於是整場極簡運動有點變成一種男性自尊推動的競賽,一群富有白人男性在算數學,追求100件以下,比賽誰擁有的物品最少;同時這也是受到網路資本主義推動的比賽:勝利者,可以擁有最多的信徒,最多的收入。
號稱極簡主義始祖的《湖濱散記》。圖片來源圖片來源圖片來源圖片來源圖片來源圖片來源圖片來源
而很有趣的是,作者提到《湖濱散記》這本書被許多極簡主義者奉為始祖,《湖濱散記》號稱是極簡主義第一人的自傳。
對,《湖濱散記》。記得嗎?那個寫《正義論》的梭羅,拋棄塵世獨自生活的那本?梭羅說道,他來到Walden湖邊,是為了「找到生命的最極簡所需」(“to learn what are the gross necessaries of life”)。
梭羅在第一章"Economy” 詳列了他一長串飲食起居限制:保持孤獨、不喝酒、不抽煙、不喝咖啡、不聽音樂(梭羅認為咖啡與音樂是導致羅馬與希臘帝國滅亡的原因)、不吃肉、提倡一天只吃一餐,甚至認為「鹽巴是食物雜貨中最粗俗的」,也認為只要不吃鹽巴就可以少喝水。看看自律的梭羅有多可怕
不過,這本書少紀錄了很多事。
曾獲普立茲獎的紐約客撰稿人Kathryn Schulz在這篇文章寫道,梭羅住的地方不但不偏遠(旁邊就有鐵路直達波士頓),他也每週回家多次(家住旁邊小城走路20分鐘就到),媽媽與姐妹會帶食物來看他,他不時還會去旁邊的城鎮裡邊找朋友跟家人吃飯,甚至還定期開趴,有時來的人超過30個...而對這樣的生活,梭羅全部輕描淡寫地帶過。
《湖濱散記》的小屋重製品,據說梭羅就住在這樣的屋子裡面(比永和雅房大很多了還有對外窗,知足點好嗎梭羅)
Kathryn這樣說:「《湖濱散記》根本就是《一週工作四小時》與喀爾文基督教派說教的綜合體。...梭羅如此偽善、假清高、厭世的人格特性,到底我們為什麼要尊崇他?」
可見,裝扮成追求靈性的清高行者藉以求名利,並不是21世紀才有的事。
《湖濱散記》,目前收錄在國小五年級第十四課課文,康軒出版。

極簡主義成為另類炫富手段

「極簡主義者總在說著兩個故事:關於我擁有的那些物品有多好多重要;以及我如何丟掉其他的東西」—作者
另一個極簡主義飽受批評的現象:極簡主義KOL們不只是白人男性,他們還是「有錢的白人男性」。
很殘酷的一件事是:如果你負債、生活在最低收入水平、經濟困難,你很可能負擔不起極簡主義。窮人必須將生活的風險降到最低,他們除了日常在用的兩成物品以外,需要另外的八成不常用到的物品確保在緊急時刻來臨時,自己能夠應對。
極簡主義的前提是你有財富安全網,讓你在一無所有的同時安全生存著。
有炫富的極簡主義者,也有選擇住在Tiny house節省開支的極簡主義者,其實財力並不是絕對,只是你在跟人分享時是否偷渡了炫富的元素而已。(只是如果你在永和小套房租屋,這種Tiny house的生活建議就真的只能看看就好...)
而讓極簡主義運動引來臭名的是,極簡主義KOL們大多對這類社會問題毫無表示,甚至暗自帶著炫富的心態在闡述極簡主義。如同這篇衛報的文章的批評:
我看過極簡主義者發表這種言論:「別再浪費錢在IKEA垃圾上了!我選擇買這張4000美元的手工瑞典餐桌,我再也不需要任何其他傢俱!」這只是在告訴大家你有錢沒地方花而已。...你選擇這樣花錢當然很棒!你有權享受,但真正有問題的是你假裝這樣花錢才是高大上,告訴大家這樣才是合乎極簡主義道德。
極簡主義者變成了最終形式的炫富:「我有太多的選擇了,所以我選擇不買那些廉價的物品,我選擇高級斯堪地那維亞原木餐桌,因為這讓我怦 然 心 動。」

極簡主義作為一種邪教

只要搜尋「minimalism scam」,會出現的文章數量是根本看不完的。
許多人都認為極簡主義內容事實上有些空洞。擁有328萬訂閱的YouTuber Drew Gooden也在他的影片中批評極簡主義創始人(前面提到賣書巡迴的那兩個):
「這兩位極簡主義者竟然可以為了講一模一樣單調的內容,推出兩部完整紀錄片、寫四本書、數不清的podcast還有部落格文章,這難道不是剛好違背了極簡主義的本意?而且一邊說著錢不重要,一邊在Patreon上面爽賺每個月八十萬美金,真是天才!」
這樣的評論並不是沒有根據,在Reddit上的討論串也有非常多網友說到他們因為看紀錄片而有興趣,但聽五集podcast就不再繼續追了,因為都是一模一樣的內容,一模一樣的話術,
這檔次已經超越炫富了,這已經是單純用一個極簡的標籤在造神斂財。
被批評為極簡主義斂財之神的Joshua Millburn與Ryan Nicodemus
兩位極簡主義者的腳本基本上是在說:「我以前在大公司賺錢賺太多了,我以前會花很多錢想讓自己快樂,但因為我現在好棒棒,所以我現在什麼都不買,而你也應該什麼的不買,除了我的podcast以外,現在購買一集只要5美金,趕快來買。」
(另外,他們的其中一本書也有翻成中文喔,對岸也有翻譯
而在Medium上有人將極簡主義與宗教狂熱、全素飲食(Vegan)三種人放在一起類比:
這三種人都自信滿滿,認為他們擁有生命的答案比其他人更優秀—至少跟你比起來。
這三種人都起初動機良善,但投入後續馬上變成難以理性對話的狂熱崇拜。
這三種人原本只是選擇了本身良好的生活方案,但最後方案變成這個人生命的一切,他們就開始變得極度討人厭。
因為這三種,都有幾乎一樣的故事(記得前面的共通腳本嗎?):
「我以前很糟,我因為XXX徹底重生了,我很快樂,人人都可以。掏錢吧。」
原先只是叫你少買一點東西的,真的很簡單的極簡主義,現在卻變得非常複雜。

作者怎麼看極簡主義?

事實上,《駭客思維》作者不認為極簡主義本身有任何問題,畢竟,讓自己活得清爽一點也沒有錯。
賈伯斯的家裡,很清爽吧
作者認為,有問題的是那些「推廣」極簡主義的KOL們。他們忽略了「你是先富有了,才有極簡主義」這樣的前提,把極簡主義當作舉世通用的法則販售給渴求成長的大眾們,並且把它講的好像不論貧富人人都可以做到一樣。
因為極簡主義的KOL們都在講述著兩種故事:關於他們擁有的有多好多棒,以及他們如何丟掉剩下的東西。大部分的人,只能負擔得起後面一半的極簡主義,但這樣的事實在他們的YT、播客、電子書、線上課程中全部都被消音了。
提倡人反思的極簡主義樸實內涵全部不見了,剩下的是幾近成功學的「我因為這樣重新定義人生,你也可以」話術。
而一直試圖在書中保持中立的作者也這樣總結這篇:
「極簡主義黑客們在訴說的是關於財富的故事:不見得是關於錢,而是關於擁有許多選擇,關於隨時可以說走就走的旅行,或甚至只要他們想,隨時放棄極簡主義(許多一開始的擁護者都放棄了)。」

極簡主義:一條人人都要思考如何走的路

聖經裡面有一個角色,叫做法利賽人,他們是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他們奉行一套祭拜上帝的方法,他們遵守規矩,認為只要這樣做,就比其他人優秀,就會上天堂,受到上帝的眷顧。這些人,你應該不時聽過,是新約中常被耶穌diss的角色。
耶穌會在不該治病的時候治病,在教會裡面大吵大鬧,跟妓女稅吏(社會邊緣人)混在一起激怒法利賽人,顯示出法利賽人的假清高偽善以及耶穌的好棒棒。
閱讀黑客與物品這個章節時,我時時刻刻想到法利賽人。
法利賽人壞壞
他們其實沒有錯。他們也是虔誠的,也是敬愛上帝的,但是因為他們奉行一套方法論,依靠著祭典與規則,認為自己全部都做對了,一定會上天堂,所以表現出不可一世的樣子。
在好撒馬利雅人的故事中,路邊倒了需要救助的人,法利賽祭司們平常傳遞為善的道理,這時卻走過去視若無睹,反而是被大眾討厭的撒馬利雅人救了那人。怎麼會如此?因為法利賽人平常執行祭典、遵循規則,心中早已買好天堂預售屋,他們不需要幫助其他人。(註1)
是方法(祭典、規則)讓他們盲目。因為仰賴方法,所以人性消失了
生活黑客尋求理性、實驗的精神沒有錯,極簡主義尋求精神上的清爽沒有錯。但是一旦對方法論無限仰賴,那人性也就漸漸隱沒了。這是作者每一章節反覆出現的主題。
極簡主義尤其是如此。它不是要我們過行腳僧的生活,也不是要玩100件物品挑戰或333挑戰的數學遊戲。極簡主義提倡我們反思「我們與物品」的關係。
近藤麻里惠訴求的不是極度的少,而是「怦然心動」。如果一整牆的書讓你怦然心動,那就買吧,那是你的人生。如果一整牆的A片讓你心動,那就買吧,記得分享就好。
重點不是我們擁有的多「少」,而是辨認出「重要」,並且去除不重要。
因為,物品是一種富有力量的語言
食物文學描寫滷肉飯,散文描寫落葉,蛋堡唱關於小熊的事也關於你關於我,朱自清的背影,也講到馬褂與橘子。
這些故事,說是在描寫著物品,更像是運用物品來説一個故事。橘子的暖色被象徵父愛,小熊的由來成為光陰之無情,滷肉飯的香氣是家鄉的情感:我們持有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吃什麼...這中間,可有千言萬語。
物品向人說故事,而人,用物品說故事。
所以小心了,你選擇什麼物品放在你的日常生活裡,你就是那個物品所塑造的人。
這才是極簡主義:不是風潮,不是邪教,而是一條人人都要思考如何走的路。
註1:當然這是我自己的解讀啦,我不是聖經專家也不是認真的基督徒。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7會員
    70內容數
    我討論「AI 電馭寫作」與「卡片筆記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加恩說 的其他內容
    這完全不是一本教你「抓出生活中的不合理,優化你的人生」的書。
    神經科學家James Austin要告訴你的是,其實運氣是掌握在你手上的。
    這年頭粉絲似乎是一種貴金屬,創作者不斷地挖礦,然後總是著從挖出的材料中提煉出貴重金屬的鐵粉...甚至是金粉。網路世界,搞得大家都是鍊金術師。 也就是說,100個金粉的商業模式必須從這些核心粉絲的需求出發,去設計出痛點解決方案,並且以高價值的方式販售給這些客群。
    難怪一直跳行,工程師大大辛苦了。
    關於藝術創作的底層邏輯,專注在INPUT上,刻意降低OUTPUT的加權比重,創作這條路可以走得更穩。
    這完全不是一本教你「抓出生活中的不合理,優化你的人生」的書。
    神經科學家James Austin要告訴你的是,其實運氣是掌握在你手上的。
    這年頭粉絲似乎是一種貴金屬,創作者不斷地挖礦,然後總是著從挖出的材料中提煉出貴重金屬的鐵粉...甚至是金粉。網路世界,搞得大家都是鍊金術師。 也就是說,100個金粉的商業模式必須從這些核心粉絲的需求出發,去設計出痛點解決方案,並且以高價值的方式販售給這些客群。
    難怪一直跳行,工程師大大辛苦了。
    關於藝術創作的底層邏輯,專注在INPUT上,刻意降低OUTPUT的加權比重,創作這條路可以走得更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關注這位美國的極簡主義者媽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從她的YouTube頻道我學到了許多整理的技巧以及極簡思維。 過去的我對極簡主義者有種錯誤的印象,認爲極簡生活只適合獨身獨居的人。是這位 Minimal Mom 改變了我對極簡的印象,並給了我許多啓發和動力,在極簡生活之路持續努力。 她的故事是這樣的
    Thumbnail
    無意中發現佐佐木典士這位極簡主義者,是在閲讀他的書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50個不勉强就能做到的習慣》時。 那是一本關於習慣養成的書,從書名、主旨、到大部分内容都並不會讓人聯想到極簡主義。不過,當作者提及自己的極簡生活降低了習慣養成的門檻時,初學極簡主義的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立刻對他產生了好奇和
    Thumbnail
    記得前幾年,很熱衷研究極簡主義的時候,我在Netflix上看了這部 Less is Now,是美國赫赫有名的極簡主義二人組 The Minimalists 的第二部紀錄片。 第二部紀錄片和第一部的内容其實差不多,同樣是介紹他們兩位從拜金主義蛻變成極簡主義者的歷程,以及提倡極簡主義的能帶來的好處。
    成為極簡主義後的好處 時常有丟東西的慾望,更清楚知道自己的喜好,做事不拖泥帶水 物欲降低很多很多很多,更有餘裕體驗生活,買品質好的東西 人際乾淨,很會主動選擇頻率對的人,不會勉強參加不喜歡的局 購物和做事情會預想之後用到的可能性,幾乎不會衝動購物 成為極簡主義需要再思考的事情 人際超級乾
    Thumbnail
    先說,《始於極限》好好看!書中,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與《AV女優的社會學》作者鈴木涼美,藉由24封書信往復,精彩地討論了12個主題。包含:情色資本、母女、戀愛與性、婚姻、認可欲求、能力、工作、獨立、團結、女性主義、自由、男人。
    Thumbnail
    看這本書前,一樣提出三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目的,也能讓有同樣疑問的朋友,能在看了西恩的書摘與書評後,決定要不要進一步閱讀。 💡「如何更有效率閱讀?」 💡「如何濃縮書本內容?」 💡「如何將書本內容化為己用?」 看這本書前,原本是帶這三個問題尋求解答,不過其實作者對於濃縮書本精華,變成「5分鐘讀懂
    Thumbnail
    疫情時代,窩居在家,有人為了發洩被關在家的鬱悶,頻頻上網購物;有人則發現,原來生活所需比想像中的還少。無論哪一種,消費行為本身很有趣,某種程度反映了每個人的心理狀態,推薦大家觀看紀錄片《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想一想自己真正「缺少」的是什麼。
    Thumbnail
    16 年後的我,不能說已經完全理解這個世界,但我能確定的是,菁英、權力、光鮮亮麗與快樂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更多時候,過著平凡的日常生活,往往成了最艱難的事。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態,面對挫折,允許失誤,享受豐碩成果,接受人生會因為自己每一剎那的抉擇,成為專屬於自己的模樣?
    Thumbnail
    我看《微信傳奇張小龍》:貫徹極簡主義,堅持淬煉用戶體驗 美國總統川普在8月6日簽署兩項行政命令,要在45天後禁止所有美國民眾或企業與TikTok和其位於中國北京的母公司字節跳動生意往來。同時,也禁止美國人與微信(WeChat)及其母公司騰訊做生意。 這個消息帶來很大的震撼,也讓我想起了之前曾經讀過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關注這位美國的極簡主義者媽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從她的YouTube頻道我學到了許多整理的技巧以及極簡思維。 過去的我對極簡主義者有種錯誤的印象,認爲極簡生活只適合獨身獨居的人。是這位 Minimal Mom 改變了我對極簡的印象,並給了我許多啓發和動力,在極簡生活之路持續努力。 她的故事是這樣的
    Thumbnail
    無意中發現佐佐木典士這位極簡主義者,是在閲讀他的書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50個不勉强就能做到的習慣》時。 那是一本關於習慣養成的書,從書名、主旨、到大部分内容都並不會讓人聯想到極簡主義。不過,當作者提及自己的極簡生活降低了習慣養成的門檻時,初學極簡主義的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立刻對他產生了好奇和
    Thumbnail
    記得前幾年,很熱衷研究極簡主義的時候,我在Netflix上看了這部 Less is Now,是美國赫赫有名的極簡主義二人組 The Minimalists 的第二部紀錄片。 第二部紀錄片和第一部的内容其實差不多,同樣是介紹他們兩位從拜金主義蛻變成極簡主義者的歷程,以及提倡極簡主義的能帶來的好處。
    成為極簡主義後的好處 時常有丟東西的慾望,更清楚知道自己的喜好,做事不拖泥帶水 物欲降低很多很多很多,更有餘裕體驗生活,買品質好的東西 人際乾淨,很會主動選擇頻率對的人,不會勉強參加不喜歡的局 購物和做事情會預想之後用到的可能性,幾乎不會衝動購物 成為極簡主義需要再思考的事情 人際超級乾
    Thumbnail
    先說,《始於極限》好好看!書中,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與《AV女優的社會學》作者鈴木涼美,藉由24封書信往復,精彩地討論了12個主題。包含:情色資本、母女、戀愛與性、婚姻、認可欲求、能力、工作、獨立、團結、女性主義、自由、男人。
    Thumbnail
    看這本書前,一樣提出三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目的,也能讓有同樣疑問的朋友,能在看了西恩的書摘與書評後,決定要不要進一步閱讀。 💡「如何更有效率閱讀?」 💡「如何濃縮書本內容?」 💡「如何將書本內容化為己用?」 看這本書前,原本是帶這三個問題尋求解答,不過其實作者對於濃縮書本精華,變成「5分鐘讀懂
    Thumbnail
    疫情時代,窩居在家,有人為了發洩被關在家的鬱悶,頻頻上網購物;有人則發現,原來生活所需比想像中的還少。無論哪一種,消費行為本身很有趣,某種程度反映了每個人的心理狀態,推薦大家觀看紀錄片《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想一想自己真正「缺少」的是什麼。
    Thumbnail
    16 年後的我,不能說已經完全理解這個世界,但我能確定的是,菁英、權力、光鮮亮麗與快樂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更多時候,過著平凡的日常生活,往往成了最艱難的事。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態,面對挫折,允許失誤,享受豐碩成果,接受人生會因為自己每一剎那的抉擇,成為專屬於自己的模樣?
    Thumbnail
    我看《微信傳奇張小龍》:貫徹極簡主義,堅持淬煉用戶體驗 美國總統川普在8月6日簽署兩項行政命令,要在45天後禁止所有美國民眾或企業與TikTok和其位於中國北京的母公司字節跳動生意往來。同時,也禁止美國人與微信(WeChat)及其母公司騰訊做生意。 這個消息帶來很大的震撼,也讓我想起了之前曾經讀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