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被完全打開的時候,我們都是詩人——柏森×知日謙×彼岸的鹿對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左起:知日謙、柏森、彼岸的鹿。場地提供:Moobooks沐本學研社。
文字:沈眠
攝影:逗點編輯部
日前於Moobooks沐本學研社展出的逗點文創結社十周年特展,邀請《灰矮星》柏森、《一起把那些堪稱地獄的日子撐下去,好嗎?》知日謙、《折了又折》彼岸的鹿三位年輕作者,於12月19日週六午後,一起分享創作的狀態、寫作方式,以及對詩人、作家身分的感受,乃至寫作與時代的關係。
同樣是出版人生第一本書的柏森、知日謙、彼岸的鹿,也同樣在IG上以手寫創作聞名,彼此也都是朋友,聊起來特別帶勁,你一言我一語的,不亦樂乎,整場座談儼然同學會,笑聲不斷,歡樂非常。
逗點與柏森透過Woolloomooloo贊助的Pizza盒子策展,現場當然要分享Woolloomooloo的Pizza!
柏森首先分享自己對創作的想法,「創作最好的狀態,不是感覺到最痛苦的時刻,抑或是事過境遷以後,而是在各種情緒都湧上、百感交集之際,對我來說,才能夠寫出真正的創作。」
知日謙馬上跳出來作為反例,「我就不是欸,真的是只有慘痛的當下,我才寫作。快樂的時候,根本不會去寫啊。跟自己過不去,情感最滿最強烈,創作就自然地發生。」
彼岸的鹿則是另一種極端,「某些情感,會在某些時刻發生,我想把它寫下來,就是想要讓它與我無關,讓它在生命裡成為過去,那是一種徹底地放下的自我需求吧。」
顯然三人的創作觀大為迥異,那麼寫作方法呢?
彼岸的鹿,知日謙視角。
彼岸的鹿直白地說:「我應該是屬於拼湊型的創作,就是把出現在腦海的字句寫在筆記本,然後在備忘錄上將這些零散的文句連接成體。我的作品滿常會以短句的形式上傳到IG,真的要整理成文章時,才下架。」
知日謙表示,他與彼岸的鹿有些類似,都是先在筆記本上零散記錄,真的情感充沛之際,才會將它們拉出來重整。另外他提及對自己的作品往往是失憶的,「因為我有錄Podcast的行程,主持人會問到書中的東西,我常常會忘記。回過頭去看書,也常有這是我寫的嗎?對了,有些句語,我記得原本寫的時候情緒沒有太大,到了重讀時反而會哭,有點奇怪。」
相較知日謙、彼岸的鹿,柏森更多了一些身為創作者的特殊感應,她沉聲道:「可以說寫作就像通靈一樣嗎?靈感會忽然進來,感覺全部感官都打開了。為什麼我選擇詩歌這種文體呢?我想,是因為它是偶然的、突然發生的,猶如神靈降落時的話語。而我寫下那些事,就是想要讓自己永遠記得。對我來說,人生中最可怕的是失去記憶,以及被忘記。如果沒有人記得自己,就像我不存在。我喜歡被惦記,是因為如此一來就無須害怕自己不存在。寫作某個部分來說,就像是在記錄消失的過程。《灰矮星》的成形也是想要記得那些傷痛,如同載體一般,這本詩集就像是記憶體、儲存空間,我期盼它是大家可以一起運用的共同雲端硬碟。」
知日謙與柏森的自拍視角。
隨後,三人討論起關於創作的焦慮與恐懼——
自稱很膚淺的知日謙在《一起把那些堪稱地獄的日子撐下去,好嗎?》出版時有著激烈內在掙扎,「當時滿苦惱的,因為是IG式的寫作,我也清楚它似乎擠不進文學的窄門裡,感覺自己的東西不在那個範疇裡。甚至一度動念想跟編輯說,可不可以不要出版?」幾經思量後,知日謙僅調整了錯字或統一字詞運用,「很接近IG上呈現的原始樣貌地原封不動出書了。因為我想要強調真實感,這就是我啊。」
彼岸的鹿亦率直地講:「寫作了一段時日後,當想要更好的時候,感覺那個門就會縮小,變得更窄。我的想法反倒是,那道名之為作者的門,與我是不相干的。文學創作與我自己無關,我不是在創作,尤其是我採取的是撿垃圾一樣的寫作方式。我也不是作家,我就只是透過文字去把難以忘懷的事物整修為故事。」彼岸的鹿對作家兩個字一直很心虛,也很困惑。他並不認為,出了一本書,就是作家,因為作家應該是寫書為生的人吧?「但我不是啊,也不想被分類。我想跟大家一樣都僅是使用文字的人,而剛好有人喜歡我的表達,這樣就好。」
相信文學裡有她尋求的價值,柏森嘗試展現給別人看,「我期許具備了自我意識的寫作,而不是單純記錄。我想要成為觀察者,去凝視所有事物的變化。詩人是一種身分,我的確想要以此為志。而且呢,每個創作者都會講生死、情愛,但各自的觀點、角度都不同,那個差別性相當吸引我。」柏森語氣幽迴地總結:「愛因斯坦說戀愛中的人都是詩人,我的想法是,當靈魂被完全打開的時候,我們都是詩人吧。」
灰矮星
作者:柏森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110內容數
閱讀是CP值最高的抒壓、充電方式,我們不要放棄它! 桃園市立圖書館與逗點文創結社共同規劃了一系列適合大人與高中生讀者的直播講座,由主持人朱家安帶領大家走進有趣的哲學生活。這一次,我們好好討論現代人的戀愛課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逗點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女神自助餐》劉芷妤與《吃飽睡飽,人生不怕》瞿欣怡(小貓),日前於東華大學人社三館元瑾講堂​,以「誰的女神?誰在吃女權自助餐?」為題,進行關於性別的多方位討論,並探索女性如何做、如何行動,如何從自身出發,才能和這個社會、世界舒服地相處呢?​
剛出版全新詩集《編輯》的王離,平實地去看待創作與自身的關係,每一個答覆都不帶著裝飾,並不強化文學對己身、世界的意義。上一篇專訪中,王離談起自卑的過往,而在接下來的專訪中,且看無比日常的上班族生涯,如何滲透其心志,改變了一名創作者對於世界的觀察角度與自處的姿態。
王離,1980年生,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文學創作組,曾獲桃園文藝獎首獎,並入選九十四年小說選。王離以編輯、設計和寫作者三棲於出版業,自言非常喜歡印刷品。 2010年出版詩集《遷徙家屋》,2013年以王君宇為名,出版短篇小說集《時
以高雄鹽埕的地景、人文和歷史為主題,桃園南崁小書店的創辦人夏琳為故鄉寫下了世紀流轉的芳華故事《停下來的書店》,而新書分享會於一月二日星期六早晨,選在高雄銀座聚場展開關於老鹽埕的種種追憶與未來之冀盼。
當我們討論轉型正義,我們在討論什麼?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竹梅與及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委楊翠展開精彩對談,由逗點文創結社總編陳夏民擔任主持人,三人分享如何閱讀過去、解讀現在,以及在未來,人們又該如何展開真正的對話?
2014年問世的《光上黑山》,具備決斷激烈感的文字風格,如求道者往魔山探道,生猛形象教人驚艷。相隔七年,胡家榮帶來截然不同的新詩集《沒有一天的星星和今天不一樣》,詩歌語言轉為殘缺多傷,記著自身的體驗,同時也揭露創作者如何擁抱受損的身心,包含回溯到更久遠之前母親辭世的重創
《女神自助餐》劉芷妤與《吃飽睡飽,人生不怕》瞿欣怡(小貓),日前於東華大學人社三館元瑾講堂​,以「誰的女神?誰在吃女權自助餐?」為題,進行關於性別的多方位討論,並探索女性如何做、如何行動,如何從自身出發,才能和這個社會、世界舒服地相處呢?​
剛出版全新詩集《編輯》的王離,平實地去看待創作與自身的關係,每一個答覆都不帶著裝飾,並不強化文學對己身、世界的意義。上一篇專訪中,王離談起自卑的過往,而在接下來的專訪中,且看無比日常的上班族生涯,如何滲透其心志,改變了一名創作者對於世界的觀察角度與自處的姿態。
王離,1980年生,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文學創作組,曾獲桃園文藝獎首獎,並入選九十四年小說選。王離以編輯、設計和寫作者三棲於出版業,自言非常喜歡印刷品。 2010年出版詩集《遷徙家屋》,2013年以王君宇為名,出版短篇小說集《時
以高雄鹽埕的地景、人文和歷史為主題,桃園南崁小書店的創辦人夏琳為故鄉寫下了世紀流轉的芳華故事《停下來的書店》,而新書分享會於一月二日星期六早晨,選在高雄銀座聚場展開關於老鹽埕的種種追憶與未來之冀盼。
當我們討論轉型正義,我們在討論什麼?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竹梅與及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委楊翠展開精彩對談,由逗點文創結社總編陳夏民擔任主持人,三人分享如何閱讀過去、解讀現在,以及在未來,人們又該如何展開真正的對話?
2014年問世的《光上黑山》,具備決斷激烈感的文字風格,如求道者往魔山探道,生猛形象教人驚艷。相隔七年,胡家榮帶來截然不同的新詩集《沒有一天的星星和今天不一樣》,詩歌語言轉為殘缺多傷,記著自身的體驗,同時也揭露創作者如何擁抱受損的身心,包含回溯到更久遠之前母親辭世的重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所以會有這篇感慨,源自於上一篇酸菜談,也正巧是我在七月宣傳《平台寫作倖存手札》時的一些反思。 2020年的二月,我結束了「奇幻寫作事」的內容連載,並在三月隨即構思兩部小說作品《灰靈之言》以及《荒魂歸塵》,想著要從這一年開始認真經營寫小說。 但就在我連載了幾篇更新後,我很快就茫然了──
Thumbnail
我從彼岸來 思忖我為何存在 故事還未停擺 我撿起一隻被人落下的筆 在紙上寫下無數個徘徊 也許會有人告訴我 別徒添無用的愁思 可或許是風的緣故 總有染紅的楓擾我 叫我證明我還猶在   在藏頭主題的新詩創作挑戰寫下的新詩。
Thumbnail
小說寫久了,總有一個聲音叫我去嘗嘗新。而既然要玩共創,肯定是寫一些無法獨自完成的故事。 懷著這種心情,我在方格子上東尋西覓,企圖找到與我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的創作者。
Thumbnail
因為最新的長篇小說《死啊,又不是第一次》正在鏡文學連載,所以早前接受了鏡文學的筆訪,談談我的創作經驗和一些關於寫作的想法,譬如我最享受的創作時刻,靈感從哪裏來,如何構思和發展角色等,也有聊聊我的寫作時間表和自我激勵技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專訪連結:https://lit.mirrorf
新詩是我最早嘗試的載體,我想每個多愁善感的少年人都嘗試過新詩,短短幾行濃縮了在那青澀年紀裡體會的人間悲苦喜樂。 引辛棄疾一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便可囊括因賀爾蒙而迷茫的青蔥歲月,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解讀世界,我們仍用一套自己的語言詮釋所見事物,並在很長一段時光裡樂此不疲。 我們掌握探索的火炬,急切又笨
Thumbnail
最近比較多愁善感一點,一些小小的、積累在心中的事情或記憶,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化為眼眶的湖水,隨時都要溢出一樣。 靈光一閃:何不嘗試寫詩,抒發自己的心情?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朋友問我為何不寫詩 我沒有特別理由 想寫就寫 沒有實在的感動 不如回枕頭山 順便讓枯澀之筆休眠   我的朋友是個異端 他寫詩動機淺顯易懂 如他與樟樹上的黑蟬 僅只一面之緣 樹蟬不幸死於去年盛夏 他就此愛上了蟬鳴 戀上了克制的喧囂   三不五時就探問 詩意的黃昏是否如期
Thumbnail
  這是某位讀者的來信。   這位作者想知道,如果在台灣「以寫作維生」的話,要有怎樣的步驟和計畫之類的。   「以寫小說維生」這件事情,應該是許多創作者的夢想,但以我在業界中的體會與經驗,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這件事情是極其不容易的。   原因我也在直播說講過很多遍了,寫書要時間、審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所以會有這篇感慨,源自於上一篇酸菜談,也正巧是我在七月宣傳《平台寫作倖存手札》時的一些反思。 2020年的二月,我結束了「奇幻寫作事」的內容連載,並在三月隨即構思兩部小說作品《灰靈之言》以及《荒魂歸塵》,想著要從這一年開始認真經營寫小說。 但就在我連載了幾篇更新後,我很快就茫然了──
Thumbnail
我從彼岸來 思忖我為何存在 故事還未停擺 我撿起一隻被人落下的筆 在紙上寫下無數個徘徊 也許會有人告訴我 別徒添無用的愁思 可或許是風的緣故 總有染紅的楓擾我 叫我證明我還猶在   在藏頭主題的新詩創作挑戰寫下的新詩。
Thumbnail
小說寫久了,總有一個聲音叫我去嘗嘗新。而既然要玩共創,肯定是寫一些無法獨自完成的故事。 懷著這種心情,我在方格子上東尋西覓,企圖找到與我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的創作者。
Thumbnail
因為最新的長篇小說《死啊,又不是第一次》正在鏡文學連載,所以早前接受了鏡文學的筆訪,談談我的創作經驗和一些關於寫作的想法,譬如我最享受的創作時刻,靈感從哪裏來,如何構思和發展角色等,也有聊聊我的寫作時間表和自我激勵技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專訪連結:https://lit.mirrorf
新詩是我最早嘗試的載體,我想每個多愁善感的少年人都嘗試過新詩,短短幾行濃縮了在那青澀年紀裡體會的人間悲苦喜樂。 引辛棄疾一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便可囊括因賀爾蒙而迷茫的青蔥歲月,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解讀世界,我們仍用一套自己的語言詮釋所見事物,並在很長一段時光裡樂此不疲。 我們掌握探索的火炬,急切又笨
Thumbnail
最近比較多愁善感一點,一些小小的、積累在心中的事情或記憶,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化為眼眶的湖水,隨時都要溢出一樣。 靈光一閃:何不嘗試寫詩,抒發自己的心情?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朋友問我為何不寫詩 我沒有特別理由 想寫就寫 沒有實在的感動 不如回枕頭山 順便讓枯澀之筆休眠   我的朋友是個異端 他寫詩動機淺顯易懂 如他與樟樹上的黑蟬 僅只一面之緣 樹蟬不幸死於去年盛夏 他就此愛上了蟬鳴 戀上了克制的喧囂   三不五時就探問 詩意的黃昏是否如期
Thumbnail
  這是某位讀者的來信。   這位作者想知道,如果在台灣「以寫作維生」的話,要有怎樣的步驟和計畫之類的。   「以寫小說維生」這件事情,應該是許多創作者的夢想,但以我在業界中的體會與經驗,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這件事情是極其不容易的。   原因我也在直播說講過很多遍了,寫書要時間、審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