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錢與工作-跟女神老師的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物質界跟內心之間的拉鋸戰

任職的教室前陣子因為疫情停課,今天他們問我何時可以開始上課,我發現經過兩個月停擺,已經不想再去了。

咦?為什麼?
在女神老師的指導下,我發現這次我的頭腦沒有直接威脅我了,「不想教就沒收入。」 「要賺錢啊,再小額都是錢。」-諸如此類殺傷力滿滿的話已經遠離我了。

我終於允許自已發問了。

我把『不想』的感覺變成一個湖,丟下問號小石子, 果然很快地,湖面上泛出漣漪,散去以後出現了這些句子: 『通勤時間長』,『報酬率好低啊!』 『我怎麼會把自己搞成這樣?』 『畢竟還是要搬家的啦,怎麼把自己搞得沒有搬家的條件?』 『長期做一堆辛苦的事,報酬率很低ㄟ。』

我看到自己陷入一個『工作沒有樂趣』的循環。

上方傳來女神的聲音:「想法都是小我產物,越想越卡 你可以從感覺下手看看,放下想法背後的條件。

有能力—可以搬家

通勤時間長—沒有能力

再來 在乎的東西是物質條件 所以還是要在物質界努力… 在乎的東西如果是內在精神的 從精神層面下手最直接。」

從感覺開始然後落實到行動,投入物質世界也會很好玩, 因為我們想的跟做的要達成一致。

真正的轉化都在內在。

女神老師提醒:「 每個人的方式不同,找到一個平衡點,才是重點。」

她要我繼續觀察跟實驗看看,不要一下太激烈的轉化

其實這也是我的感受,去年有過一個經驗,很倉促的完成搬家心願,結果是戲劇化地打回原點,但中間竟都覺得很合理!大概就是沒有做完的功課,還是回來繼續做吧。

如果我們還是要求物質條件 那也要去照顧物質 去投入 努力工作同時調整自己心態,不要把顯化法則當作無所不能。

講到顯化,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我們的意識產品,我們早就在顯化!

顯化法則的中心就是信念 也就是種子或是那顆石子
漣漪就是那個信念產生的各種想法情緒與感受 還有行動…

說到這裡,女神老師提醒我: 「如果你真的可以放下物質跟小我,顯化速度會超快喔…」

凡人的腦不禁說話了: 「我有點不甚了解,做的事都給別人的意思。這樣很難生活啊!」

女神老師說:「這就是『想法』啊,還在這個階段,就務實點,兼顧自己跟他人的需求,像我其實現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沒有收入,之前辦講座還自己倒貼!」

這個感覺我也有,做的事很多,但都不會有金錢收益,我思考,這個過程中有什麼是我感覺不舒服的地方?原來是「成就感」啊!

我回應:「做的事都給別人的意思,是否是:做的時候為別人想;但是過程中短期看不到成果,也不要入心?」

女神老師點點頭,「對!就是多方平衡。」

想到前兩天心裏慌亂,覺得現在做的很多事情也都沒有收入,我潛意識很焦急,就苛責,拿上面刻有『你真沒用』的藤條鞭打自己。

想想這樣從根本否定自己的行為已經無數回了... 我不斷責怪自己,可是又覺得很多事沒有去做,能量就不對。

原來還是沒有跳脫制約啊! 即便在做,一旦出現擔心跟懼怕,快樂跟放鬆的感覺就徹底不見,出來的東西能量就不對。

此時女神老師開口了: 「如果一直在乎付出跟回報,就會打很多折扣。就像寫文章,沒多少人看。但是我不管,就繼續寫。如果很喜歡,就不管那麼多,繼續投入,這都是調頻。」

當你不在意什麼的時候
就是放下小我的限制的時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練方習
5會員
10內容數
「要愛自己喔」是這幾年來不斷聽到的一句提醒,從剛開始的想知道,要怎麼做才算是愛自己,直到發現不如把愛自己當成創意的命題,生活中處處是機會。 每個階段愛自己的方式也不同,慢下來對我來說一直是愛自己的方式。用慢次方練習筆記來紀錄自己的生活。
慢練方習的其他內容
2022/03/09
Part 1【我聽見的】 昨天在KUA Global平台上收聽黃國倫牧師的講道,牧師提醒我們要非常警醒地一再注意從自己口中所說出的話。話語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毀壞人。 的確如此。為什麼要用同樣一個出口來讚美跟咒詛呢?這難道不是一種分裂嗎? 雅各書3:9-12 Part 3 【我經歷的】
Thumbnail
2022/03/09
Part 1【我聽見的】 昨天在KUA Global平台上收聽黃國倫牧師的講道,牧師提醒我們要非常警醒地一再注意從自己口中所說出的話。話語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毀壞人。 的確如此。為什麼要用同樣一個出口來讚美跟咒詛呢?這難道不是一種分裂嗎? 雅各書3:9-12 Part 3 【我經歷的】
Thumbnail
2022/02/28
彩虹數字4: 在物質界跟心靈世界中找到一個平衡的點,奠定穩扎穩打的心性,並讓累積到此的數字能量之間可以流動跟支援。
Thumbnail
2022/02/28
彩虹數字4: 在物質界跟心靈世界中找到一個平衡的點,奠定穩扎穩打的心性,並讓累積到此的數字能量之間可以流動跟支援。
Thumbnail
2022/02/02
今天是2022.02.02. 同時也是農曆的初二。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 想跟大家分享我所認識的數字2。
Thumbnail
2022/02/02
今天是2022.02.02. 同時也是農曆的初二。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 想跟大家分享我所認識的數字2。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財富的真正涵義 我們或許非常熱愛一份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是別人安排給你的,或者你無法自由決定工作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對抗心理」。 人類天生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是你熱愛的工作,一旦變成了被迫進行的任務,你也會感到抗拒。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選擇的自由。 當你不再希望受
Thumbnail
財富的真正涵義 我們或許非常熱愛一份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是別人安排給你的,或者你無法自由決定工作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對抗心理」。 人類天生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是你熱愛的工作,一旦變成了被迫進行的任務,你也會感到抗拒。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選擇的自由。 當你不再希望受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些問題似乎很難被改變,就像重力一樣,讓人感到無力。這篇文章就探討了「重力問題」的概念,以及如何辨識和應對這些問題,最後提出因應重力問題的關鍵方法。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些問題似乎很難被改變,就像重力一樣,讓人感到無力。這篇文章就探討了「重力問題」的概念,以及如何辨識和應對這些問題,最後提出因應重力問題的關鍵方法。
Thumbnail
透過投入工作,分享妳的天賦特質,可以帶給他人什麼?以及這可以為妳創造怎麼樣的生活?妳是用什麼狀態去工作?你的頻率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透過投入工作,分享妳的天賦特質,可以帶給他人什麼?以及這可以為妳創造怎麼樣的生活?妳是用什麼狀態去工作?你的頻率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