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書單06 | 哲學 | 正義是甚麼?以邁可.桑德爾的兩本書入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邁可.桑德爾是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這次分享他的兩本著作,敘述流暢易讀,舉許多真實例子,思考的過程中有時過癮、有時擔憂,有好多議題值得思考啊。




raw-image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作者:邁可.桑德爾
出版社:先覺


桑德爾教授的課程「正義」,單次開課可以吸引破千名學生數,是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書籍就是從課程中誕生。作者從福祉、自由、美德三種角度,討論正義的理論。

舉一個「自由」的例子。支持輔助自殺者,應該支持自由至上主義,認為生命是自己所有,自己有權可以終止生命,然而支持者少談生命所有權,大多訴諸臨終者的尊嚴。在此例子中,的確很難將兩者分開談。作者又舉例,2001年邁韋斯(Armin Meiwes)在網路上徵求志願被吃的人,他會殺死志願者,切塊、烹飪。與前者相較,少了「減輕痛苦」的目的,是自由至上主義的考驗,如果認為自由至上主義是對的,那就不該處罰邁韋斯。讀者是怎麼認為的呢?

現實比思想實驗複雜得多,也會有未知狀況。如果遇到違背原則的情形,我們可以藉此釐清自己的信念,有什麼因素不同?思考後有可能修正判斷,或反思原則。在理性世界與現實中反覆琢磨,就是思辨。


相關資源:
哈佛向外界公開此課程,Youtube上有翻成中文的版本,課堂影片與書籍的節奏不同、各有優點。哈佛架設的網站,有為每一集提供討論指南。




raw-image

錢買不到的東西 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作者:邁可.桑德爾
出版社:先覺


犯人多付錢能住好的牢房、為了參加美國國會的聽證會,聘請專業排隊公司、花錢獎勵他人絕育、公司為員工買壽險,受益人是公司......,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事。

市場可能會侵蝕非市場基準。在瑞士一個村莊,51%居民接受核廢料設施蓋在自己社區,如果每年給補償金,卻只剩25%同意,把補償金調高,意願也沒有上升。對那些居民而言,誘因從公民義務變成了錢,破壞了公民義務這個信念。

對於一些有爭議的交易,公平性、腐化是兩種質疑的觀點。然而實際情形更複雜,1990年代,黑犀牛瀕臨絕種,南非國家無法杜絕盜獵者。2004年通過華盛頓公約核可,南非政府同意牧場主人限量「出售獵殺黑犀牛的權利」,讓牧場主人有繁殖、保護黑犀牛的動機,結果黑犀牛總數的確上升了。假設你認為獵殺野生動物是不道德的,那利用這種手段來保育黑犀牛是對的嗎?如果不做可能黑犀牛就絕種了。很難判斷,要考慮手段是否有效、手段是否有錯、若有錯道德嚴重性有多高。

生活有很多重要的要素──愛、健康、教育、公民意識等,我們可以思考市場會造成什麼影響、什麼價值不願意被用錢衡量,不要讓美好的東西被破壞殆盡。



因為我花在閱讀的時間變少,因此決定降低迷你書單發表的頻率。
迷你書單預定每半年發一次,時間於2/1、8/1
追蹤我可以收到通知~



購書連結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邁可.桑德爾。先覺*
錢買不到的東西 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邁可.桑德爾。先覺

*我讀的是雅言出版社出版,已絕版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樹莓寫寫字的沙龍
44會員
43內容數
在這裡我會分享閱讀心得、書單。
2022/10/08
衛斯理系列有幾個特色: 一、從平凡的事物切入,如《頭髮》,頭髮日常再常見不過,倪匡能寫得令人感到不對勁,結合多層謎團發展成故事。 二、用科學解釋傳說,如《蠱惑》、《聚寶盆》。 ......
Thumbnail
2022/10/08
衛斯理系列有幾個特色: 一、從平凡的事物切入,如《頭髮》,頭髮日常再常見不過,倪匡能寫得令人感到不對勁,結合多層謎團發展成故事。 二、用科學解釋傳說,如《蠱惑》、《聚寶盆》。 ......
Thumbnail
2022/10/08
衛斯理系列有幾個特色: 一、從平凡的事物切入,如《頭髮》,頭髮日常再常見不過,倪匡能寫得令人感到不對勁,結合多層謎團發展成故事。 二、用科學解釋傳說,如《蠱惑》、《聚寶盆》。 ......
Thumbnail
2022/10/08
衛斯理系列有幾個特色: 一、從平凡的事物切入,如《頭髮》,頭髮日常再常見不過,倪匡能寫得令人感到不對勁,結合多層謎團發展成故事。 二、用科學解釋傳說,如《蠱惑》、《聚寶盆》。 ......
Thumbnail
2022/08/01
有些職業不常被大眾了解。 兩位作者分別從事汽車美容業、殯葬業,他們訴說工作中的見識與體悟,有悲傷、有無奈,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更是人生百態。
Thumbnail
2022/08/01
有些職業不常被大眾了解。 兩位作者分別從事汽車美容業、殯葬業,他們訴說工作中的見識與體悟,有悲傷、有無奈,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更是人生百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兩本小書都是日本經濟學大學教授所監修出版,不免覺得日本人對教育的重視,即使是連大人都覺得難的經濟學,都用親切的生活案例、輕鬆筆調和可愛插圖,努力傳達讓孩子也能有機會涉略。
Thumbnail
兩本小書都是日本經濟學大學教授所監修出版,不免覺得日本人對教育的重視,即使是連大人都覺得難的經濟學,都用親切的生活案例、輕鬆筆調和可愛插圖,努力傳達讓孩子也能有機會涉略。
Thumbnail
在這個媒體橫行的時代,各種混亂的資訊猶如烽火般充斥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辨認哪些資訊為真?又有那些為惡意資訊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自認自己是個聰明的公民,媒體素養與識別能力很高,那我建議你一定要讀這本書。如果你是高中生,或是厭惡各種政論節目、廣告行銷、網路媒體代風向的人,更應該看這本書。
Thumbnail
在這個媒體橫行的時代,各種混亂的資訊猶如烽火般充斥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辨認哪些資訊為真?又有那些為惡意資訊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自認自己是個聰明的公民,媒體素養與識別能力很高,那我建議你一定要讀這本書。如果你是高中生,或是厭惡各種政論節目、廣告行銷、網路媒體代風向的人,更應該看這本書。
Thumbnail
截至2021年,每年年底固定發閱讀書單文的習慣,已經持續「六年」了。 記得第一年記錄時,僅有約30本的閱讀量,六年後,閱讀量竟也翻倍了。沒有什麼事情比看到自己的進步,來的讓人喜悅。這也是我最初在臉書發文的原因——「紀錄自己成長的軌跡,讓進步變得可見」。 1. 《科學態度》 2. 《正義教室》
Thumbnail
截至2021年,每年年底固定發閱讀書單文的習慣,已經持續「六年」了。 記得第一年記錄時,僅有約30本的閱讀量,六年後,閱讀量竟也翻倍了。沒有什麼事情比看到自己的進步,來的讓人喜悅。這也是我最初在臉書發文的原因——「紀錄自己成長的軌跡,讓進步變得可見」。 1. 《科學態度》 2. 《正義教室》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是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這次分享他的兩本著作,敘述流暢易讀,舉許多真實例子,思考的過程中有時過癮、有時擔憂,有好多議題值得思考啊。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是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這次分享他的兩本著作,敘述流暢易讀,舉許多真實例子,思考的過程中有時過癮、有時擔憂,有好多議題值得思考啊。
Thumbnail
《成功的反思》)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作者麥可・桑德爾的新書。他在第一章提出本書的討論重點「才德至上論」,並以此推出了「贏者值得、輸家活該」的社會價值觀。 其可能導致以市場為重的統治精英、排除道德的公共論述、以及屈辱政治;而公共意義真空與公民失去連結的情況,使極端得以趁虛而入,引起民粹反抗。
Thumbnail
《成功的反思》)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作者麥可・桑德爾的新書。他在第一章提出本書的討論重點「才德至上論」,並以此推出了「贏者值得、輸家活該」的社會價值觀。 其可能導致以市場為重的統治精英、排除道德的公共論述、以及屈辱政治;而公共意義真空與公民失去連結的情況,使極端得以趁虛而入,引起民粹反抗。
Thumbnail
即便是經典理論也不免過時。但若我們能明白理論過時的理由,還是能擷英取萃,獲得優質理論對現象的解釋能力,卻不濫用這套詮釋。換言之,就是不要拿了錘子就把一切當釘子。
Thumbnail
即便是經典理論也不免過時。但若我們能明白理論過時的理由,還是能擷英取萃,獲得優質理論對現象的解釋能力,卻不濫用這套詮釋。換言之,就是不要拿了錘子就把一切當釘子。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這本書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每個不同背景的人看了這本書,感覺會不會不一樣?「正義」,這兩個字值多少錢?真是個大哉問。 接下來,我會建議大家看幾本書,接受一下不同想法之間的「火花」!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這本書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每個不同背景的人看了這本書,感覺會不會不一樣?「正義」,這兩個字值多少錢?真是個大哉問。 接下來,我會建議大家看幾本書,接受一下不同想法之間的「火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