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應該看這本書
在這個媒體橫行的時代,各種混亂的資訊猶如烽火般充斥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辨認哪些資訊為真?又有那些為惡意資訊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自認自己是個聰明的公民,媒體素養與識別能力很高,那我建議你一定要讀這本書。如果你是高中生,或是厭惡各種政論節目、廣告行銷、網路媒體代風向的人,更應該看這本書,理解人們口中所謂的「真相」是如何被製造的。
這本書都在說甚麼?
這本書分成十三個章節,每個章節有多個不同面相的真實故事舉例。對我來說這本書很可貴的地方是─「本書的防守很全面」,我原以為內容跟一般的公民團體在提倡的媒體識讀差不多,但本書很有系統的,並全面地的從各個面向說明,例如:歷史、數字等使用層面;金錢、道德等主觀層面;還從定義、社會結構等整體社會層面;到預測、信念等慾望層面都有詳細說明。看得非常過癮。
並且這些論述不是直接告訴你對或錯,而是舉出各種例子說明跟你說「你看,有人這樣操作喔」、「良好的運用是這樣、惡意的運用是這樣,你們自己判斷合不合理吧」。
重點摘錄
第六章 道德性:
至今仍有人認為同性戀是罪惡的象徵,應該被燒死;女性不能墮胎,不然會下地獄是殺人犯。有時候你可能會想改變道德標準,但你所在的群體持相反意見,因此你可能會為了捍衛群體的立場,而堅持錯誤的理念。這不僅是為了群體,而是因為同儕的壓力很強大,也是為了證明我們在群體中的正當性。
第九章 定義:
書中舉出「飢荒」這個詞,因為有了「飢荒」這個詞彙,才讓大家瞭解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正因為沒有飯吃而造成大量死亡,也因為在募捐上用了這個詞,讓捐款與號召支援能變多。這就是字彙的力量,雖然沒有法律效力,卻握有左右無數人生死存亡的力量。
「種族滅絕」,這是晚近出現的法律新概念,起源於二戰紐倫堡大審。盧安達曾發生種族滅絕,但那時的美國還在思考文件上要不要用這個詞彙,因為如果使用,美國就必須派兵幫忙。事後柯林頓總統承認,如果美國早點干預,可以挽救三十萬條人命。
第十一章 名字:
書中舉出美國《梅根法案》的例子,這個法案是要求公布性侵犯人的姓名,有些人假釋出獄後因此遭到極為不公平的對待。也有人想要修改此法案,但都不通過。但這裡要說的不是法案本身,而是「當法案出現人名時,該措施就會變成像是在紀念某人,使得這條法律有了強大的影響力」,因此即便《梅根法案》中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修改或廢除他,就好像是讓這位9歲的小女孩的遭遇被遺忘。這就是名字的威力。
信念也會影響真相
其中我覺得「第十二章 預測」跟「第十三章 信念」這兩章非常精彩,因為他指涉的不只是金錢、數字、名字這類可以觀測的的事物,而是更形上學的願望、慾望,也更難察覺其中的矛盾真相。
整本書非常簡單閱讀,每個段落都有明確的主題,並且作者的舉例總能超出預期,例如在「信念」這章有提到解讀宗教經典,我以為作者會舉出濫用的案例,沒想到第一個舉例是甘地的故事,甘地把眾人覺得描述戰爭的經典,解讀成是愛與和平的經典,讓我在看書時多了很多希望的感覺。
我覺得這本書真的超級適合給高中生看,也讓我想要用這本書做教材,做一個「現代公民戲劇營」,讓大家從生活中出發,尋找各種媒體識讀、操作的痕跡,並且演出來。
最後作者想說...
本書作者真的是個很溫暖的人,你可以感覺的這本書有滿滿的社會關懷。
作者不斷強調選擇、溝通、接納「正確」真相的重要。書中也說了政治人物、行銷人員、新聞記者、社運人士、宗教領袖都有可以用真相誤導我們,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把他們揪出來,公開以予譴責,並拒絕照他們的話做。
並且要讀者承認多種真相可以共同存在,不要過度懷疑別人的話,避免造成社會信任下降,造成「後真相無奈」的情緒。
也不斷闡明,不論善惡如何,矛盾真相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可以幫助公司團結,或是建立邪教組織)。作者認為此刻的我們擁有更多機會正確的運用矛盾真相改變世界,工具、知識、閱聽者與溝通管道都有了,我們必須聰明的選擇真相,然後好好的表達出來。
————————
- 在方格子追蹤歐摩或訂閱「歐摩的垃圾山」專題,可隨時獲得最新的消息。
- 成為垃圾山的居民是你最ㄅㄧㄤˋ的選擇!
————————
聯絡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