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後真相時代》-好公民的必備讀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誰應該看這本書

在這個媒體橫行的時代,各種混亂的資訊猶如烽火般充斥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辨認哪些資訊為真?又有那些為惡意資訊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自認自己是個聰明的公民,媒體素養與識別能力很高,那我建議你一定要讀這本書。如果你是高中生,或是厭惡各種政論節目、廣告行銷、網路媒體代風向的人,更應該看這本書,理解人們口中所謂的「真相」是如何被製造的。




這本書都在說甚麼?

這本書分成十三個章節,每個章節有多個不同面相的真實故事舉例。對我來說這本書很可貴的地方是─「本書的防守很全面」,我原以為內容跟一般的公民團體在提倡的媒體識讀差不多,但本書很有系統的,並全面地的從各個面向說明,例如:歷史、數字等使用層面;金錢、道德等主觀層面;還從定義、社會結構等整體社會層面;到預測、信念等慾望層面都有詳細說明。看得非常過癮。

並且這些論述不是直接告訴你對或錯,而是舉出各種例子說明跟你說「你看,有人這樣操作喔」、「良好的運用是這樣、惡意的運用是這樣,你們自己判斷合不合理吧」。


重點摘錄

第六章 道德性:

至今仍有人認為同性戀是罪惡的象徵,應該被燒死;女性不能墮胎,不然會下地獄是殺人犯。有時候你可能會想改變道德標準,但你所在的群體持相反意見,因此你可能會為了捍衛群體的立場,而堅持錯誤的理念。這不僅是為了群體,而是因為同儕的壓力很強大,也是為了證明我們在群體中的正當性。

第九章 定義:

書中舉出「飢荒」這個詞,因為有了「飢荒」這個詞彙,才讓大家瞭解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正因為沒有飯吃而造成大量死亡,也因為在募捐上用了這個詞,讓捐款與號召支援能變多。這就是字彙的力量,雖然沒有法律效力,卻握有左右無數人生死存亡的力量。

「種族滅絕」,這是晚近出現的法律新概念,起源於二戰紐倫堡大審。盧安達曾發生種族滅絕,但那時的美國還在思考文件上要不要用這個詞彙,因為如果使用,美國就必須派兵幫忙。事後柯林頓總統承認,如果美國早點干預,可以挽救三十萬條人命。

第十一章 名字:

書中舉出美國《梅根法案》的例子,這個法案是要求公布性侵犯人的姓名,有些人假釋出獄後因此遭到極為不公平的對待。也有人想要修改此法案,但都不通過。但這裡要說的不是法案本身,而是「當法案出現人名時,該措施就會變成像是在紀念某人,使得這條法律有了強大的影響力」,因此即便《梅根法案》中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修改或廢除他,就好像是讓這位9歲的小女孩的遭遇被遺忘。這就是名字的威力。


信念也會影響真相

其中我覺得「第十二章 預測」跟「第十三章 信念」這兩章非常精彩,因為他指涉的不只是金錢、數字、名字這類可以觀測的的事物,而是更形上學的願望、慾望,也更難察覺其中的矛盾真相。

整本書非常簡單閱讀,每個段落都有明確的主題,並且作者的舉例總能超出預期,例如在「信念」這章有提到解讀宗教經典,我以為作者會舉出濫用的案例,沒想到第一個舉例是甘地的故事,甘地把眾人覺得描述戰爭的經典,解讀成是愛與和平的經典,讓我在看書時多了很多希望的感覺。

我覺得這本書真的超級適合給高中生看,也讓我想要用這本書做教材,做一個「現代公民戲劇營」,讓大家從生活中出發,尋找各種媒體識讀、操作的痕跡,並且演出來。


最後作者想說...

本書作者真的是個很溫暖的人,你可以感覺的這本書有滿滿的社會關懷。

作者不斷強調選擇、溝通、接納「正確」真相的重要。書中也說了政治人物、行銷人員、新聞記者、社運人士、宗教領袖都有可以用真相誤導我們,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把他們揪出來,公開以予譴責,並拒絕照他們的話做。

並且要讀者承認多種真相可以共同存在,不要過度懷疑別人的話,避免造成社會信任下降,造成「後真相無奈」的情緒。

也不斷闡明,不論善惡如何,矛盾真相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可以幫助公司團結,或是建立邪教組織)。作者認為此刻的我們擁有更多機會正確的運用矛盾真相改變世界,工具、知識、閱聽者與溝通管道都有了,我們必須聰明的選擇真相,然後好好的表達出來。

————————

  • 在方格子追蹤歐摩或訂閱「歐摩的垃圾山」專題,可隨時獲得最新的消息。
  • 成為垃圾山的居民是你最ㄅㄧㄤˋ的選擇!

————————

聯絡資訊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歐摩的沙龍
19會員
39內容數
這個專題請搭配「歐摩的垃圾山」這個 Podcast一起服用。 每一集都會針對社會觀察、哲學思想、藝文活動、文化以及隨筆心得,拋出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訂閱專題可以支持我持續創作更有價值的內容,也可以閱讀每一集的精鍊內容。 更希望能與我互動討論,把這些議題融入生活,讓生活看見更多可能。
歐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6
演算法就像盲盒,在你滑下一篇前,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篇內容是甚麼。可好處是,這個盲盒是免費的、是廉價的,你可以用大量的時間去「刷」,你可以盡量刷,直到刷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有時候被低劣的內容吸引也沒關係,畢竟是免費的。可有時會刷到精緻、感興趣的內容,那就太幸運了,把他存起來,然後繼續刷。
Thumbnail
2024/06/06
演算法就像盲盒,在你滑下一篇前,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篇內容是甚麼。可好處是,這個盲盒是免費的、是廉價的,你可以用大量的時間去「刷」,你可以盡量刷,直到刷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有時候被低劣的內容吸引也沒關係,畢竟是免費的。可有時會刷到精緻、感興趣的內容,那就太幸運了,把他存起來,然後繼續刷。
Thumbnail
2023/10/08
先說結論,後面很燃(?) 以下是織布工人的傳唱歌謠:「想要做官掌權,想要披大衣、掛綬帶,我們為你們大人物紡紗織布,死後卻不為我們包裹屍布的草草掩埋。我們是織布工,赤身裸體、無遮無蓋,你們的即將結束,我們掌權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們為舊世界之好裹屍布,造反的吼聲以響徹天外,我們是織布工,從此衣冠整齊,有
Thumbnail
2023/10/08
先說結論,後面很燃(?) 以下是織布工人的傳唱歌謠:「想要做官掌權,想要披大衣、掛綬帶,我們為你們大人物紡紗織布,死後卻不為我們包裹屍布的草草掩埋。我們是織布工,赤身裸體、無遮無蓋,你們的即將結束,我們掌權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們為舊世界之好裹屍布,造反的吼聲以響徹天外,我們是織布工,從此衣冠整齊,有
Thumbnail
2023/07/02
這本書是多年前朋友推薦的,那時就被他的推薦震驚到,現在回頭看還是非常嚇人。 「去哪裡才能賣肝臟?」 「我是不是一輩子都無法懷孕了?」 「如果不能賣春,我就會死……」 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像中國、美國、東南亞各國、第三世界國家的貧窮問題;可是你能想像日本竟然也是個貧窮大國嗎?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07/02
這本書是多年前朋友推薦的,那時就被他的推薦震驚到,現在回頭看還是非常嚇人。 「去哪裡才能賣肝臟?」 「我是不是一輩子都無法懷孕了?」 「如果不能賣春,我就會死……」 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像中國、美國、東南亞各國、第三世界國家的貧窮問題;可是你能想像日本竟然也是個貧窮大國嗎?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這個媒體橫行的時代,各種混亂的資訊猶如烽火般充斥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辨認哪些資訊為真?又有那些為惡意資訊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自認自己是個聰明的公民,媒體素養與識別能力很高,那我建議你一定要讀這本書。如果你是高中生,或是厭惡各種政論節目、廣告行銷、網路媒體代風向的人,更應該看這本書。
Thumbnail
在這個媒體橫行的時代,各種混亂的資訊猶如烽火般充斥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辨認哪些資訊為真?又有那些為惡意資訊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自認自己是個聰明的公民,媒體素養與識別能力很高,那我建議你一定要讀這本書。如果你是高中生,或是厭惡各種政論節目、廣告行銷、網路媒體代風向的人,更應該看這本書。
Thumbnail
比起明目張膽的謊言,刻意曲解後的真相往往更加危險,因為它不僅更難分辨,還能躲過事實查核中心的狙擊。一組偏頗的事實與遭到誤解的數據,在缺乏正確脈絡的情況下被串聯成一套故事情節。接下來你會發現,片面的數字、故事,都只是其中一些元素。各行各業的溝通老手會利用這些元素,呈現某種世界觀,進而塑造世界的樣貌。
Thumbnail
比起明目張膽的謊言,刻意曲解後的真相往往更加危險,因為它不僅更難分辨,還能躲過事實查核中心的狙擊。一組偏頗的事實與遭到誤解的數據,在缺乏正確脈絡的情況下被串聯成一套故事情節。接下來你會發現,片面的數字、故事,都只是其中一些元素。各行各業的溝通老手會利用這些元素,呈現某種世界觀,進而塑造世界的樣貌。
Thumbnail
遠看是人類展現良善的編年演化史,近看則會發現乃作者逆著學術界的風頭,在主流立論中逆行的堅定著作。
Thumbnail
遠看是人類展現良善的編年演化史,近看則會發現乃作者逆著學術界的風頭,在主流立論中逆行的堅定著作。
Thumbnail
推薦書:真相製造 這幾年來,我們一直都知道有假新聞存在,但是其實沒有人知道到底影響我們有多深,這本書的作者是服務於致力報導真實新聞的媒體 “報導者” 中的記者 致昕,藉由他的長期採訪,我們將透過他的眼睛以及他所記錄下的這 15 萬字,了解事情到底有多嚴重,而我們卻身處其中.
Thumbnail
推薦書:真相製造 這幾年來,我們一直都知道有假新聞存在,但是其實沒有人知道到底影響我們有多深,這本書的作者是服務於致力報導真實新聞的媒體 “報導者” 中的記者 致昕,藉由他的長期採訪,我們將透過他的眼睛以及他所記錄下的這 15 萬字,了解事情到底有多嚴重,而我們卻身處其中.
Thumbnail
這是本挺有立場的書,是從哲學的角度討論後真相的時代,面對一個資訊爆炸、很容易找到各種似是而非的訊息,究竟應該如何面對。 過去總覺得有一個共同得以認識的事實存在,儘管各人對事實的感受不同,多數人仍認為客觀存在不容質疑。然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流通得比過去還快,所面臨的挑戰竟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窘境,人
Thumbnail
這是本挺有立場的書,是從哲學的角度討論後真相的時代,面對一個資訊爆炸、很容易找到各種似是而非的訊息,究竟應該如何面對。 過去總覺得有一個共同得以認識的事實存在,儘管各人對事實的感受不同,多數人仍認為客觀存在不容質疑。然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流通得比過去還快,所面臨的挑戰竟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窘境,人
Thumbnail
這是本很有意思,即使厚達四百多頁,卻能不知不覺看完的書。而且正好跟到了作者劉致昕六月底的線上新書發表,在收到書前就先聽到前面幾章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本很有意思,即使厚達四百多頁,卻能不知不覺看完的書。而且正好跟到了作者劉致昕六月底的線上新書發表,在收到書前就先聽到前面幾章的故事。
Thumbnail
每個人都要承認自己也有盲點,我們也都有自己的同溫層,也渴望互相取暖,我們跟所有人一樣,都會否認或忽視某些重要的事實,是的,我們必須先從自身做起,慢下來,冷靜下來,問問題,然後想像「我們可能是錯的」。  創作假新聞或編造聳動不實的訊息的動機有很多,不管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利益或純粹只是好玩,為了博取大家
Thumbnail
每個人都要承認自己也有盲點,我們也都有自己的同溫層,也渴望互相取暖,我們跟所有人一樣,都會否認或忽視某些重要的事實,是的,我們必須先從自身做起,慢下來,冷靜下來,問問題,然後想像「我們可能是錯的」。  創作假新聞或編造聳動不實的訊息的動機有很多,不管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利益或純粹只是好玩,為了博取大家
Thumbnail
這社會已經變成非黑即白,這個瘋狂世界充滿著海量的資訊,有心人士則從中作梗,讓你成為原地踏步的呆瓜,在這個極端兩極化的世界,究竟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 書既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炸彈(迷幻藥),你到底是得到的心靈雞湯還是真正的真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這社會已經變成非黑即白,這個瘋狂世界充滿著海量的資訊,有心人士則從中作梗,讓你成為原地踏步的呆瓜,在這個極端兩極化的世界,究竟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 書既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炸彈(迷幻藥),你到底是得到的心靈雞湯還是真正的真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這又是一篇讀者敲碗系列的讀書心得,本來覺得老生常談,這主題的書近來有很多出版品了,但這本書還是有它值得一讀的地方。 故事先從批判思考開始,說明上個世紀的兩個危機如何透過理性判斷度過,然後展開一個以合理思考判斷為探討主題的系列分析。從常見的陰謀論、網路酸民和彩虹騙術為基礎,說明當情緒先在特定操弄中被激
Thumbnail
這又是一篇讀者敲碗系列的讀書心得,本來覺得老生常談,這主題的書近來有很多出版品了,但這本書還是有它值得一讀的地方。 故事先從批判思考開始,說明上個世紀的兩個危機如何透過理性判斷度過,然後展開一個以合理思考判斷為探討主題的系列分析。從常見的陰謀論、網路酸民和彩虹騙術為基礎,說明當情緒先在特定操弄中被激
Thumbnail
後真相時代的來臨,人們不再關心真相到底為何,只關心聽到看到的語言或文字所代表的"感覺",經驗豐富的公關操作者就依此利用真相的繁複面貌,操弄它來將之變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呈現方式,就像是一場催眠活動,以真相之名包裝情感的煽動。
Thumbnail
後真相時代的來臨,人們不再關心真相到底為何,只關心聽到看到的語言或文字所代表的"感覺",經驗豐富的公關操作者就依此利用真相的繁複面貌,操弄它來將之變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呈現方式,就像是一場催眠活動,以真相之名包裝情感的煽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