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諮商|我想找心理醫師,有推薦嗎?

2021/08/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心情總是感到悶悶的,生活提不起勁。試過一些調整作息或飲食的方法,但是效果沒有很好。先看了幾家診所掛號檢查後,吃藥似乎效果也有限。於是你也想著或許自己需要處理的是內心的狀態,但不知台灣哪裡有心理醫師?」

#台灣有沒有心理醫師?

在台灣法規的分法,其實沒有所謂的心理醫師。
即便台灣沒有心理醫師,你也不需要失望。
一般我們會渴望有「心理醫師」這角色,是期待自己內在的心理困擾可以處理安頓。雖然台灣沒有心理醫師,但只是我們將處理心理困擾的專業分給了兩大身份,那就是「身心科醫師」與「心理師」。

#那「身心科醫師」跟「心理師」差在哪裡?

(一)「身心科醫師」:

  • 受訓背景:是醫學專科的其中一個類別,接受醫學系的專業訓練,通常在生理-藥理-心理治療都有所涉獵,個別專長通常也會有所不同,可自行查閱想就診的醫師訓練背景。例:網路上通常可以看到醫師的簡介資料,有的醫師擅長處理兒童、有的醫師擅長處理憂鬱,通常都可以在他們的個人資訊得到一些相關的參考。
  • 服務型態:通常在醫院或診所,名稱可能為身心醫學科、身心科或精神科內看診的醫師。提供精神疾病的評估與診斷、藥物治療與深度心理治療的處理。
  • 特色:可以就診後取得藥物獲得症狀控制與治療、可獲得醫師診斷證明、若想約醫師進行晤談為主的治療需自行再與醫師討論。

(二)「心理師」:

  • 受訓背景:接受心理學、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等訓練,來自臨床心理或諮商心理相關之研究所訓練畢業,並完成全職實習一年之後,才能獲得心理師之證照考試資格。
  • 服務型態:在諮商所、學校、醫院都有,通常都是以對話為主要治療模式,有些心理師會輔以藝術、劇或評估的整合治療模式,透過治療性的晤談來達到處理心理困擾的效果。
  • 特色:不能開藥,也不會提供藥物治療。依心理師個別專長可能會做伴侶、家庭或個別晤談。

-

#那我應該要找身心科醫師還是心理師?

我這樣說完可能你還是不知要找誰,就個人經驗兩者最明顯差別在有無"藥物治療"的選項,所以如果順著大家比較熟悉的心理醫師這個概念來做比喻:
在台灣的"身心科醫師就像是可以開藥的心理醫師",而"心理師就像是不用藥物的心理醫師"。
但我必須再次重申,台灣並沒有「心理醫師」這個證照或職業,用這樣的比喻只是方便台灣民眾更容易理解兩者差異。
而在台灣的專業工作者也很清楚這些身份的不同,所以心理師跟身心科醫師通常都不太會自稱是心理醫師,如果你在台灣有遇到用這種稱呼形容自己的,可能要再留意對方資訊跟背景,因為台灣真的目前沒有這個身份。
因此,要找身心科醫師還是心理師,可以看你的需求比較偏向下列哪一種來決定:
  • 需求一:你主要想試試藥物治療,還沒有確定要進行晤談為主的心理治療--「身心科醫師」可能適合你。
  • 需求二:你希望盡量不用或少用藥物,並想要透過治療性的晤談來幫助自己--「心理師」也許適合你。如果你只想找心理師做治療,可以再參考<想諮商,但要怎麼開始?|推薦你如何找你的心理師資源>的文章。

#我還沒確定自己的需求,有沒有更簡單找心理治療的方法?

有的,只要找同時有醫師跟心理師合作的身心科診所看診,你就有機會在一個地方申請到兩種專業角色的服務資源。
而且台灣有健保的架構下,診所掛號的價格通常都在可負擔內,可以先行掛號這類型的診所,再跟你信任的主責醫師在會診過程好好討論,是否同時進行心理師的治療晤談會對你的困擾更有幫助?
依據醫師幾次幫你會診之後,相信也比較了解你的困擾與狀況,後續要安排晤談的心理師,也比較有把握要介紹診所內的哪位心理師給你可能更適合。這也是心理師跟醫師合一的機構優勢,診所醫師與心理師通常很瞭解互相的專長與合作模式。所以如果有在這類二合一的身心診所遇到覺得適合的醫師,建議可以先固定下來回診,這樣如果之後還有想試試心理師的晤談,醫師也會比較知道轉介哪類型的心理師給你。
---

#心理的傷並不容易

其實,照顧心理一直都有一個比照顧生理更難的地方,就是心理的痛不像外傷,你能看見它是否已止血、掉疤或痊癒好了?只能內心反覆去感受、整理與陪伴自己,才能夠在過程更加認識自己發生什麼事跟需要什麼改變。
就如電影三個傻瓜有提到:“我們的心很容易害怕,你得哄騙它,說一切都好,雖然這樣並不會解決問題,但會讓你有勇氣面對問題。”
希望這篇的資訊,能在你湊足勇氣要面對問題時,減少開始處理問題的阻力。
-
我是心理師日日,相信每個人都值得被溫柔以待,下次見。
予晞🌸
予晞🌸和其他 20 人喜歡這篇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日日|療心
日日|療心
50追蹤者
7內容數
暫居北部的接案心理師|處理自我整合、焦慮症、感情議題、伴侶諮商、伴侶增溫|喜歡思考、創作、整理生活|新創FB:日日|療心
我相信世界上每個人都值得被溫柔以待,你相信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