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兩種心靈》,他們這麼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是全民健保實施那一年開始接受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因此對書中美國精神醫學主流如何從精神分析轉向生物精神醫學,以及保險公司的管理式照護如何影響醫病關係,感同身受。魯爾曼的作品,不僅令我有深深的「鄉愁」,更是關心精神醫學者不可錯過的傑作。——吳佳璇,資深精神科醫師、作家

魯爾曼教授的研究一向掌握了民族誌感知與行動之間細緻的平衡。本書聚焦專業社會化、精神醫療典範轉移更迭的社會塑造與意涵、精神病患醫療的實務需求等議題,是一部值得閱讀的機構民族誌佳作。——李舒中,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

作者將成對的視野合成一層又一層立體清晰的影像:生物精神醫學/精神分析;參與/觀察;實務/理論;科學/預算。這讓我們得以藉由精神科訓練的精采故事,看到那裡面所隱藏的專業文化、時代意識與人性本質。——周仁宇,精神分析師、人類學博士、兒童精神科醫師

對於一個精神科專科醫師兼科技與社會研究者如我,閱讀《兩種心靈》喚起了許多滋味複雜的回憶。經由浸淫於精神專科訓練的參與觀察,作者剖析生物精神醫學與動力精神醫學兩種並存的知與看的方式,並由此切入精神醫療的實作慣習,因而成就了這本當代精神醫學的重要民族誌。──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迥異於高夫曼筆下異化受苦之人的精神病院,魯爾曼透過精神科學徒的視角,揭露百年來身心二元對立的病源學理論依舊形塑當代精神醫療的樣貌,而法規、健保制度、管理邏輯,及病患終將歸返的社群的理解與包容力,亦決定著心靈在醫療體制中被對待的方式。這無疑是更有力道的批判。──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法國分析空間學會臨床精神分析師

人的精神受苦是複雜的,不過當代精神醫學對它的理解與接應卻愈來愈單一扁平。作者不僅第一手見證了這個重大變化,也以清晰的語言協助我們了解箇中轉折。在這個醫療全球化的年代,我們不會是局外人,也因此更需要從了解中突圍。——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有別於反精神醫學立場,本書的人類學觀察,較為同理精神醫學、也同理精神科醫師的取向。正因如此,精神醫學同業可以透過人類學者所映射出的鏡中影像,看看自己,與我們的專業。——楊添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

我們指出人的瘋狂,但事實上我們究竟能移去多少瘋狂而來的病症呢?在不同專業典範的實踐下,又失去了什麼我們該留下的?這本書指出我們距離讓人脫離他們的病痛、理解人如何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還有很遠的距離及限制。我認為作者要告訴我們的是:「謙卑吧!向病人的苦痛不停地學習吧!」──廖福源,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暨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主任

精神科醫師是怎麼養成的? 有利可圖之藥物醫療全面攻陷教育機構,而重視深層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療逐漸滅亡。但不久前,美國精神科醫師仍然必須經過極度精神分裂的養成過程。這就是這本精彩的民族誌的主題。憂鬱症與其他精神疾病是人類真正永遠沒有疫苗的疫情,其社會性與歷史特殊性固然重要,但瘋狂本身的真實性無法忽視,也是作者魯爾曼的核心關懷。每一個精神科醫師都需要有自己的心理治療,因為她們被兩種衝突且日益不對稱的價值體系日夜折磨著。——趙恩潔,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完整版,書腰為部分收錄)

作為一個人類學家,魯爾曼帶領我們將田野從「部落」的薩滿,移向精神醫師的培訓課程、專業研討會、醫院臨床實作乃至於全球藥廠、管理式醫療照顧的興起,對於現代精神醫學的重要面向進行民族誌的深描。魯爾曼不同於傳統文化相對論與反精神醫學的立場──直接否認/或對精神疾病的本體存在略而不談,這本書犀利的剖析要成為一個美國精神科醫師是如何夾雜在心理治療與生物精神醫學兩種知識典範的灰色地帶,對於精神醫學專業認同、受苦的生命與道德責任等重大議題提出睿智的思考與洞見。——蔡友月,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生物醫學科技研發中心合聘副研究員(完整版,書腰為部分收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左岸文化的沙龍
3會員
10內容數
左岸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21
他不僅是在學院裡研究的歷史學家,「一九八五年二月金大中返國,我有幸成為陪同他結束在美流亡生涯,返回漢城的美國代表團一員,冀望我們的陪同,能阻止一九八三年馬尼拉機場停機坪上貝尼紐.艾奎諾(Benigno Simeon “Ninoy” Aquino)遭暗殺的事件在韓國重演。」
Thumbnail
2022/06/21
他不僅是在學院裡研究的歷史學家,「一九八五年二月金大中返國,我有幸成為陪同他結束在美流亡生涯,返回漢城的美國代表團一員,冀望我們的陪同,能阻止一九八三年馬尼拉機場停機坪上貝尼紐.艾奎諾(Benigno Simeon “Ninoy” Aquino)遭暗殺的事件在韓國重演。」
Thumbnail
2022/06/21
作者痛斥美國人介入朝鮮半島,他說如果單純是朝鮮人自己打一仗,可能還可以一舉化解民族衝突,但美國介入只是帶來最嚴酷的韓戰,最後「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
Thumbnail
2022/06/21
作者痛斥美國人介入朝鮮半島,他說如果單純是朝鮮人自己打一仗,可能還可以一舉化解民族衝突,但美國介入只是帶來最嚴酷的韓戰,最後「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
Thumbnail
2022/03/22
認知作戰是一種軍事行動 認知作戰是一種用於政治作戰的統合研究 (本文為《菜市場政治學:民主方舟》第六部第一篇)
Thumbnail
2022/03/22
認知作戰是一種軍事行動 認知作戰是一種用於政治作戰的統合研究 (本文為《菜市場政治學:民主方舟》第六部第一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看到這樣的書名,自然而然會開始期待是一本醫師在非都市地區看診時,藉由實際接觸患者而發現令人驚奇的故事,加上書封上寫的「社會學」,還有不久前看的《瘋人說》,更增加了對這本作品的期待程度。不過在閱讀過後發現它其實是另一本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特別是對文字方面比較要求的讀者,或許可以先調整一下對它的期待。
Thumbnail
看到這樣的書名,自然而然會開始期待是一本醫師在非都市地區看診時,藉由實際接觸患者而發現令人驚奇的故事,加上書封上寫的「社會學」,還有不久前看的《瘋人說》,更增加了對這本作品的期待程度。不過在閱讀過後發現它其實是另一本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特別是對文字方面比較要求的讀者,或許可以先調整一下對它的期待。
Thumbnail
有覺得身邊越來越多人罹濫鬱症嗎? 精神病真的大流行了嗎?!
Thumbnail
有覺得身邊越來越多人罹濫鬱症嗎? 精神病真的大流行了嗎?!
Thumbnail
助人工作不僅是一門專業,也是一門「面向人與自我的藝術」,因為手上的工具雖然都有「使用步驟」,但每一個心理分析師、諮商師使用起來卻結果不同。
Thumbnail
助人工作不僅是一門專業,也是一門「面向人與自我的藝術」,因為手上的工具雖然都有「使用步驟」,但每一個心理分析師、諮商師使用起來卻結果不同。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創傷的發展是一個對痛苦情感嚴重不同調的關係過程,以這樣的方式來理解創傷概念,對創傷病人的治療具有極大的臨床價值。但是,[...]我們的理論描述並沒有區分他人無法提供同調與受創傷的人無法感到同調之間的區別,因為創傷體驗本身具有極強的獨特性。對這種孤獨的疏離感的理解,始於一個意料不到的來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創傷的發展是一個對痛苦情感嚴重不同調的關係過程,以這樣的方式來理解創傷概念,對創傷病人的治療具有極大的臨床價值。但是,[...]我們的理論描述並沒有區分他人無法提供同調與受創傷的人無法感到同調之間的區別,因為創傷體驗本身具有極強的獨特性。對這種孤獨的疏離感的理解,始於一個意料不到的來
Thumbnail
在這四個極端而又引人入勝的精神分析案例中,不僅突顯出精神分析理論解決不同類型心理疾患時所展現出的魅力,更勾勒出一個經驗豐富的精神分析師,如何在極度多元化的精神分析世界之中自在地漫遊與精巧地整合,最終, 這些看似難以處理的案例,終歸於療癒的結果。 《從殊途走向療癒:精神分析躺椅上的四個人生故事》
Thumbnail
在這四個極端而又引人入勝的精神分析案例中,不僅突顯出精神分析理論解決不同類型心理疾患時所展現出的魅力,更勾勒出一個經驗豐富的精神分析師,如何在極度多元化的精神分析世界之中自在地漫遊與精巧地整合,最終, 這些看似難以處理的案例,終歸於療癒的結果。 《從殊途走向療癒:精神分析躺椅上的四個人生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