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 ?! 精神病大流行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讓我直視許久的書名

  之前我朋友推薦我閱讀一本大眾心理學的書,閱讀完朋友推薦的書後,有感而發,想與大家分享一些我閱讀這些書籍時的省思。
書名是:
" 精神病大流行 - 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 " (原文出版為2010年)
  我沒有要推薦、否定或評論這本書,但還是會使用書中內容做為舉例,並且為個人臨床觀點出發,盡量保持中立闡述。有興趣並想知道書中更多內容的夥伴可以自行購買閱讀或尋找相關的書評。

身為專業背骨仔的好奇

  書名很有意思,加上朋友表示書中有許多對精神醫學的批判,我眼睛為之一亮。在這體系,我是" 背骨 "仔,回母校時還曾被老師調侃: 你怎麼跑到其他陣營去了?
  往往我看待病人的觀點也與同儕存有差異,有時特別愛批判與思考不同的理論模式與既定的治療方式。某層面來說我可能在這體系是個怪人..
  總之,我抱著輕鬆的心情翻閱書本,卻越看越緊張。閱讀後我認為作者想表達的是: " 這本書批判了精神藥物做為精神疾病的治療觀點,從精神疾病的藥物史發展、診斷統計人數的上升做為主要觀點,作者認為使用藥物治療鬱症、思覺失調症、焦慮等疾病是藥商的圖利手段,因為沒有絕對的證據表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是造成精神疾病的主因。"
天啊 ! ! 再怎麼背骨,我也沒想過這種事,本書直接推翻精神醫學的根本理論模型(傻了我的眼)
  心裡頓時五味雜陳...
  首先,我確實蠻同意作者對疾病診斷人數攀升、藥物的批判、藥物和疾病在歷史脈絡的爬梳,且確實引用大量期刊、公私立研究單位、醫療院所等聲明或文獻來支持自身觀點。我也曾在留學期間針對一門課做了一份專題報告,去比較ADHD在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的議題。
  針對藥廠的圖利手段,我也抱持高度懷疑。但同時也發現書中的紕漏,例如: 引用的研究沒有很嚴謹,可能受試者很少、沒有精確表示研究項目等,有時我懷疑作者是否有扭曲或斷章取義原研究的內容。不過最讓我擔心的是,會不會有人閱讀此書後導致自己的狀況越趨複雜,例如: 必要時不再繼續服用藥物,甚至導致醫病關係產生變化,而這樣往往沒有贏家,吃虧的還是受苦的人。因此我想分享一些在閱讀這類書籍,在吸收新的內容時亦可保持中立的思考或批判。

對我來說

  有個概念很重要,在這類型的書籍作品中,作者的背景與經歷幾乎決定書籍的觀點,例如本書" 精神病大流行 "的作者Robert Whitaker是醫療文章與書報編輯者、記者。
  不是指他非醫療人員因此內容不可信,而是該作者擅長爬梳歷史脈絡與文字撰寫(某層面來說,可能也會帶風向?)。另外,當他在描述疾病理論與藥理學時,是不是很可能沒有專業人士相對嚴謹呢?!
  再來,只要是" 文獻與研究 "都有缺陷,例如,基於科技、倫理、技術、研究方式等造成研究上的限制。所以通常書中太過於描述單一觀點時,我們可以思考
" 真的是這樣嗎? "、" 沒有例外嗎? "、" 他人的經驗或故事在我身上適用嗎? "
  並且有些書籍出版年份較久遠,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下,當年的研究是否還能於現在奉為圭臬就不一定囉。通常文獻" 存活期 "約10年左右,但也不代表超過就沒有說服力。

面對精神疾病常持批判態度

  最後,本文只是提供一個觀點,精神醫學是心理學中的專業分支,甚至還有腦神經科學呢~腦神經網絡多複雜,這張圖便可有個" 概念 "
順道一提,在急診看到神外都會莫名地肅然起敬
  然而,心理學的根基立足於哲學。在這樣的架構下,如果只用二分法去思考分類,往往會造成文本上的誤會。我也常提醒自己,避免在閱讀片面文字敘述或資訊時,給予回應;更不隨意評斷他人的受苦經驗
  這次做為科普或是心得分享,小小地提醒讀者們,隨時保持懷疑和省思的重要性,但也同時要探索不同的觀點。有些現象值得注意,但也盡量避免勿入"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的陷阱中呦 !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和支持 ~ 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psyandnormallife@gmail.com
avatar-img
38會員
64內容數
醫聊人沒醫療魂,不拿刀也能開心。 心理健康是人權,歡迎來沙龍聊聊坐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張等很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可能今天又是一場硬戰~ 沒事 ! ! 我們還在彼此身旁
創傷是什麼? 為什麼會解離? 什麼又是解離? 會什麼罹患創傷後壓力的人有時像是斷片一樣呢? 用五分鐘,讓我告訴你何謂創傷記憶吧 ~
常被晴勒嗎? 鼓勵與情勒一線之隔,讓我告訴怎麼鼓勵對方才能直達心中。杜絕情勒,從看見焦慮開始 ! !
有感覺憂鬱症在近幾年變成流行病嗎? 但你真的瞭解嗎? 要看精神科還是心理諮商或治療呢? 別再問了 ! ! 我用10分鐘告訴你 ~
擁抱自己,從看見情緒開始 ~ 用最簡單的文字讓你了解情緒、心情、感情的差異
你好奇寶寶出生後是怎麼建立人際關係的嗎? 哺乳不只是生理需求滿足還有其他意義,快來看看寶寶的發展奇幻旅程吧 ~ ~
可能今天又是一場硬戰~ 沒事 ! ! 我們還在彼此身旁
創傷是什麼? 為什麼會解離? 什麼又是解離? 會什麼罹患創傷後壓力的人有時像是斷片一樣呢? 用五分鐘,讓我告訴你何謂創傷記憶吧 ~
常被晴勒嗎? 鼓勵與情勒一線之隔,讓我告訴怎麼鼓勵對方才能直達心中。杜絕情勒,從看見焦慮開始 ! !
有感覺憂鬱症在近幾年變成流行病嗎? 但你真的瞭解嗎? 要看精神科還是心理諮商或治療呢? 別再問了 ! ! 我用10分鐘告訴你 ~
擁抱自己,從看見情緒開始 ~ 用最簡單的文字讓你了解情緒、心情、感情的差異
你好奇寶寶出生後是怎麼建立人際關係的嗎? 哺乳不只是生理需求滿足還有其他意義,快來看看寶寶的發展奇幻旅程吧 ~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Thumbnail
會接觸這本書是因為股癌大力推薦,但第一次看的時候,看到作者開頭看到寫性成癮的故事還有自己看性愛小說成癮的故事講了好大一篇幅,心想這是什麼奇怪的書就暫時棄看。 後來有一天聽到瓦基(閱讀前哨站)的pocast講這一本書,就重新拿起這本書來閱讀,原來作者是一個精神科醫師,透過故事跟研究來闡述爽痛平衡的概念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Thumbnail
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和相關文章和訊息在網路上容易獲得,本文主要探討為什麼人會搜尋憂鬱症的原因,並進一步討論四個可能的原因。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充滿感動的憂鬱症故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以及從中汲取的力量和成長。文章激勵人心,呼籲人們善用語言的力量和同理心,對憂鬱症患者給予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從憂鬱的低谷,我找到了一本改變固有看法的書!曾經深陷憂鬱的漩渦,試過各式抗憂鬱藥物,卻發現始終難以擺脫陰霾?或許我們需要深入探討憂鬱症的真正成因,以及藥物以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憂鬱的看法,重新找回光明與平衡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Thumbnail
會接觸這本書是因為股癌大力推薦,但第一次看的時候,看到作者開頭看到寫性成癮的故事還有自己看性愛小說成癮的故事講了好大一篇幅,心想這是什麼奇怪的書就暫時棄看。 後來有一天聽到瓦基(閱讀前哨站)的pocast講這一本書,就重新拿起這本書來閱讀,原來作者是一個精神科醫師,透過故事跟研究來闡述爽痛平衡的概念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Thumbnail
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和相關文章和訊息在網路上容易獲得,本文主要探討為什麼人會搜尋憂鬱症的原因,並進一步討論四個可能的原因。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充滿感動的憂鬱症故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以及從中汲取的力量和成長。文章激勵人心,呼籲人們善用語言的力量和同理心,對憂鬱症患者給予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從憂鬱的低谷,我找到了一本改變固有看法的書!曾經深陷憂鬱的漩渦,試過各式抗憂鬱藥物,卻發現始終難以擺脫陰霾?或許我們需要深入探討憂鬱症的真正成因,以及藥物以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憂鬱的看法,重新找回光明與平衡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