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潛意識的精神分析,效果有多強大?讀《從殊途走向療癒:精神分析躺椅上的四個人生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書作者沃米克.沃爾肯(Vamık Volkan)是出身土耳其賽普勒斯的精神分析師,曾獲得心理醫學界許多重要獎項,享譽國際。對世界有更重大貢獻的是,沃爾肯出身賽普勒斯,一個種族衝突不斷的地方,他立志運用他的心理專業,奔走在國際戰線、族群衝突現場,從事國際和平工作,讓敵對的兩方能夠聽見對方心聲,以彌平族群衝突、戰爭創傷。他的身影出現在愛沙尼亞與俄羅斯人之間、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矢志把心理治療運用在「大至國家的團體」,移除敵對兩國的「心理障礙」,進而達到相互尊重的和平。他並創立國際對話倡議組織,五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本書是他的精神分析專著,同樣也體現出融合對立觀點的精神。透過對四個個案的治療實錄,呈現他掌握各流派的精華,卻又不拘於流派框架,靈活運用精神分析中不同派別的技巧、觀念於治療中,取得最大療效的治療風格。
在這四個完整而又引人入勝的精神分析案例中,不僅突顯出精神分析理論解決不同類型心理疾患時所展現出的魅力,更勾勒出一個經驗豐富的精神分析師,如何在極度多元化的精神分析世界之中自在地漫遊與精巧地整合,將紛繁的臨床資料轉換成富有深意的故事。此外,沃爾肯也留心文化、宗教、歷史事件、潛意識幻想以及代際傳遞(trans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s)等因素對個體內在世界的形成以及對分析歷程的影響。他尤其關注外部事件和內部事件的相互糾纏。
在他的治療過程中,古典與當代的精神分析理論與技術巧妙地融為一爐,患者與治療師互動的當下、患者的現實生活、與重要家庭成員的關係、家族歷史及文化背景及變遷等等元素,均以有序而飽含意義的方式組合了起來,形成一幅複雜卻清晰的圖景。
由此,我們得以一窺代際的問題如何在世代之間隱秘地傳遞,患者如何從較為原始的人格組織逐漸得以發展,他們如何完成人類心理發展的一個又一個關鍵歷程,如何整合撫養者和自己的心理意象,從母嬰依戀的二元關係得以分離個體化,逐漸過渡至三角關係,並最終走向廣闊的世界。
在本書中,我們看不到理論之間的激烈爭執和相互排擠。作者心中似乎沒有「什麼取向的治療才是真正的、最好的精神分析治療」,他重視的是「此刻的患者需要的是什麼?」在他的闡述之中,彷彿佛洛伊德、安娜.佛洛伊德、克萊恩和溫尼考特等不同年代、不同派別的精神分析師們會聚一堂,共同治療眼前的病患。因而,他所呈現出來的精神分析,是屬於患者的精神分析,而非屬於治療師的精神分析。
在這個流派與取向競爭的時代,這樣的態度實屬難能可貴,能為心理治療界帶來「雖然殊途,卻是同歸」的啟發。
「他將治療的開端、發展以及結束都極為完整地呈現了出來,極為清晰的展現了治療師在治療不同階段所採取的不同治療技術。在他的治療過程裡面,經典與當代的精神分析理論與技術極為巧秒地融合在一起。」--成顥(本書譯者)
「他是一位一流的心理故事寫作者,所有治療室躺椅上的人都變得活靈活現。然而,他寫的是精神分析故事,引導讀者看到生活裡面的喜怒哀樂以後,開始慢慢穿越,進入到這個人整個成長過程,甚至進入到黑暗的無意識世界。」--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IAAP台灣榮格發展小組負責人)
《從殊途走向療癒:精神分析躺椅上的四個人生故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難以想像一個哲學家在他研究生涯中不曾經歷過獨我主義的誘惑:譬如向一個客體,或向一些人拋擲一個挑戰,或固步自封,或把造物主棄之如遺。這種巨大且不健康的誘惑,馬賽爾也經驗過,就像他作品中見證過的拒絕和對獨我主義的懼怕。就為了逃離「自我」,他像他屢次肯定過的,投入反省之徑......
我決定投入臉部表情的研究,去新幾內亞找出證據,支持我已知道是正確的事:至少某些臉部表情的情緒是有共通性的。我要找出測量臉部動作的客觀方法,讓每一個科學家都能客觀認識席爾旺敏銳看出的臉部動作。
為什麼我們總是搞砸一段關係? 為什麼最深的愛裡,總是藏著最鋒利的刀? 為什麼原本平靜(幸福)的家庭突然之間開始崩裂?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幸福卻還是那麼遠? 為什麼我們如此相愛,又總是如此疏離?  《親密無能:早熟童年的隱形代價》這本書正為深深吶喊著這些沉痛問句的人們,提出一個長期伏流隱藏未現的心理解
也許兩位作者艾德華‧惠特蒙和席薇亞‧佩雷拉的論點,不必然被所有榮格取向者所完全接受,不過如果從這個說法出發,當把對夢的理解是站在,說夢者和聽夢者兩人間的移情和反移情時,就意味著夢本身的意義,或者在說出後被了解的意義,就受限於說者和聽者兩人之間的細緻互動了,不再是它有著如神喻般的宗教旨意了。
我意識到,我只有將一梁未竟的工作進行下去,我的世界才不至坍塌。 《幽靈.死亡.夢境》,是一梁檢查出癌症前我們一直翻譯的作品。從亞菲的《榮格的最後歲月》開始,一梁仿佛發現了一個大寶藏,打算找來她的全部作品一一完成。亞菲的作品並不多,但可以說,每一本都是精品。在選題方面,一梁的眼光堪稱「穩、狠、準」。
一、相遇 參與這本書的翻譯,純屬偶然。或者說,一開始以為純屬偶然。 2017年,離開中國已經13年的王一梁,與李毓(白夜)定居泰國清邁。當年11月左右,遇見了到清邁參加短程工作坊的一位心靈工坊夥伴H。當時他們倆已經迷上榮格的書寫,閱讀之餘也翻譯了不少。 因為同樣的理念,經由H,我們接上線以後,開始透
我們難以想像一個哲學家在他研究生涯中不曾經歷過獨我主義的誘惑:譬如向一個客體,或向一些人拋擲一個挑戰,或固步自封,或把造物主棄之如遺。這種巨大且不健康的誘惑,馬賽爾也經驗過,就像他作品中見證過的拒絕和對獨我主義的懼怕。就為了逃離「自我」,他像他屢次肯定過的,投入反省之徑......
我決定投入臉部表情的研究,去新幾內亞找出證據,支持我已知道是正確的事:至少某些臉部表情的情緒是有共通性的。我要找出測量臉部動作的客觀方法,讓每一個科學家都能客觀認識席爾旺敏銳看出的臉部動作。
為什麼我們總是搞砸一段關係? 為什麼最深的愛裡,總是藏著最鋒利的刀? 為什麼原本平靜(幸福)的家庭突然之間開始崩裂?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幸福卻還是那麼遠? 為什麼我們如此相愛,又總是如此疏離?  《親密無能:早熟童年的隱形代價》這本書正為深深吶喊著這些沉痛問句的人們,提出一個長期伏流隱藏未現的心理解
也許兩位作者艾德華‧惠特蒙和席薇亞‧佩雷拉的論點,不必然被所有榮格取向者所完全接受,不過如果從這個說法出發,當把對夢的理解是站在,說夢者和聽夢者兩人間的移情和反移情時,就意味著夢本身的意義,或者在說出後被了解的意義,就受限於說者和聽者兩人之間的細緻互動了,不再是它有著如神喻般的宗教旨意了。
我意識到,我只有將一梁未竟的工作進行下去,我的世界才不至坍塌。 《幽靈.死亡.夢境》,是一梁檢查出癌症前我們一直翻譯的作品。從亞菲的《榮格的最後歲月》開始,一梁仿佛發現了一個大寶藏,打算找來她的全部作品一一完成。亞菲的作品並不多,但可以說,每一本都是精品。在選題方面,一梁的眼光堪稱「穩、狠、準」。
一、相遇 參與這本書的翻譯,純屬偶然。或者說,一開始以為純屬偶然。 2017年,離開中國已經13年的王一梁,與李毓(白夜)定居泰國清邁。當年11月左右,遇見了到清邁參加短程工作坊的一位心靈工坊夥伴H。當時他們倆已經迷上榮格的書寫,閱讀之餘也翻譯了不少。 因為同樣的理念,經由H,我們接上線以後,開始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這次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五堂課的重點筆記與心得。 這次的筆記中,會提到諮商師在與創傷個案工作時,可能發生的歷程會是什麼,幫助大家更了解針對創傷議題的心理治療過程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身心靈工作者雖與專業諮商師有很大的不同 但一樣的地方是我們同為助人服務 期盼能將內心感受到的恬靜遼闊 分享給被生活壓得無法喘息的生命旅人 這本書不僅令我感受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備受肯定的 更像一抹春天和煦的陽光 字字句句柔化了我的心田 作者在書裡分享了幾個引導式冥想(催眠) 還特別詳述其訣竅及步驟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溫尼考特提出的過渡現象對心理師在工作中遭到攻擊後的情緒安穩具有重要影響。這篇文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溫尼考特理論,探討了過渡客體對個案的心理作用和心理師的支持作用,呈現了一個充滿情感的專業關係。同時,也從孤獨的角度探討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互動對於雙方的影響,帶給讀者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Thumbnail
(這次文章不著重前世的部分, 隨著阿卡西的探訪越多次, 我越認知"唯識"運作於生命的機制, 我想不管金錢靈氣、塔羅、阿卡西紀錄, 任何這個年代的身心靈文化產物, 全部都是輔助於我們的工具而已, 改變與解讀現實的最有效途徑, 唯有我們自己將意識裡的東西整理並顯化出來的能力, 就是唯識)
Thumbnail
p.77 ▓主觀的圖像˙˙˙˙˙ 講到這裡,我所說的都是以客觀的角度陳述諮商興心理治療的過程。我強調的是我們所獲得的知識,而且也設法將各個條件彙集為一,寫成了一個初步的、嘗試性的方程式。現在,我要用換用內在體驗的角度來重新理解上述的方程式。在不忽略事實知識的情況下,我試試看能否將此方程式在治療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這次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五堂課的重點筆記與心得。 這次的筆記中,會提到諮商師在與創傷個案工作時,可能發生的歷程會是什麼,幫助大家更了解針對創傷議題的心理治療過程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身心靈工作者雖與專業諮商師有很大的不同 但一樣的地方是我們同為助人服務 期盼能將內心感受到的恬靜遼闊 分享給被生活壓得無法喘息的生命旅人 這本書不僅令我感受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備受肯定的 更像一抹春天和煦的陽光 字字句句柔化了我的心田 作者在書裡分享了幾個引導式冥想(催眠) 還特別詳述其訣竅及步驟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溫尼考特提出的過渡現象對心理師在工作中遭到攻擊後的情緒安穩具有重要影響。這篇文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溫尼考特理論,探討了過渡客體對個案的心理作用和心理師的支持作用,呈現了一個充滿情感的專業關係。同時,也從孤獨的角度探討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互動對於雙方的影響,帶給讀者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Thumbnail
(這次文章不著重前世的部分, 隨著阿卡西的探訪越多次, 我越認知"唯識"運作於生命的機制, 我想不管金錢靈氣、塔羅、阿卡西紀錄, 任何這個年代的身心靈文化產物, 全部都是輔助於我們的工具而已, 改變與解讀現實的最有效途徑, 唯有我們自己將意識裡的東西整理並顯化出來的能力, 就是唯識)
Thumbnail
p.77 ▓主觀的圖像˙˙˙˙˙ 講到這裡,我所說的都是以客觀的角度陳述諮商興心理治療的過程。我強調的是我們所獲得的知識,而且也設法將各個條件彙集為一,寫成了一個初步的、嘗試性的方程式。現在,我要用換用內在體驗的角度來重新理解上述的方程式。在不忽略事實知識的情況下,我試試看能否將此方程式在治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