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的時代,經常可以看到上班族在早晨人人手拿著一杯咖啡的情景。不論是在咖啡廳,轉角的飲料店,甚至是便利商店中都可以輕易地買到熱騰騰的咖啡。有時候我覺得,我們拿的不只是一杯咖啡了,而是某一種商標,某一種象徵,甚至是一種時尚 !
星巴克 Starbucks 咖啡自從推出以來便席捲了全球,不僅僅是在偶歐美地區,連亞洲地區也處處可以看到星巴克的身影。對學生而言,一杯星巴克一百四十元的價格顯得有點昂貴,也許是一個月只能消費一次的奢侈品。有時我也困惑,究竟這一杯咖啡的價值是昂貴在它的內容,品質,還是品牌 ?
咖非正義給了我一次探究真相的機會。隱藏在價格還有品牌背後的,竟是無數人的辛勞和失去的平衡!暑假時我造訪了美國,美式生活相當的富裕和便利,人們的生活也離不開咖啡。一杯咖啡約三,四元的美金,也許大多數的人也都還負擔的了。當時我和某一間星巴克的老闆聊天,他提到他一個星期的薪水是三百元美金,換算成台幣他一個月的薪水大約是三萬六千元,算是可以維持生活。但是場景轉到伊索比亞,身著破爛衣物的婦女們擠在老舊的工廠內,辛苦地挑選咖啡豆八個小時,她們一天的薪水居然還不到一美元! 不論是對照工作內容或是時間,這其中的不對等的確大大的存在!
在這部電影中,無數的當事人站出來發聲,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政府,咖啡供應商的憤恨及抱怨。她們為了不要居無定所,八個成人和幾個小孩全都擠在一間破舊不堪的小屋內生活。他們的心願很單純,希望他們辛苦栽種的咖啡豆能賣高一點的價格,只需要賣五比爾(0.57)就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小孩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們的咖啡豆在即將熟成之際,就會有人前來以低價收購,價格都是由他們來定,而且出奇的低! 富有國家每年補貼他們的農民三千億元,但卻破壞開發中國家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在WTO,來自非洲各國的部長擠滿會議中心,要求富裕國家停止財政援助。
咖啡是僅次石油,全球第二大的交易商品,生產為開發中國家,進口為已開發國家。這個超級商品從一顆顆咖啡豆到我們手中的香濃咖啡,可以轉手達 150 次之多。而利潤是這樣分配的: 55% 由控制全球 70 %咖啡豆、 2/3 咖啡市場的烘焙商雀巢(雀巢咖啡 Nescafe )、卡夫(麥斯威爾 Maxwell House 與 Maxim 咖啡)、莎莉 Sara Lee 、寶橋 P&G 與 Tchibo 賺走;零售商 ex. 超商賺 25% ,出口商賺 10% ,種植者最多拿到 10% 。也就是說如果一罐即溶咖啡利潤 100 元,跨國企業拿 55 元,超商拿 25 元,出口商拿 10 元,而最辛苦的南半球咖啡農最多只拿到 10 元!
在電影中,這些大型的食品公司如雀巢都不願出面來談論這方面的問題,顯然在利益至上的社會中,正義的聲音還是會被埋沒 ! 大多數的利潤被這些公司拿走後,誰也不願意多來談論事情的真相,因為真相會危害他們的立場。
有時我也感到很困惑,同樣身為一個人,為何環境和境遇會相差這麼多,即使有很多不公平的現象存在但卻還是無能為力。片中的咖啡農說他們需要的並不是經濟援助或已開發國家的補助,他們的心願其實很單純 : 希望可以有尊嚴,能獨立生活的環境,能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而這些都是我們早已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
在一場演講中我曾聽過一句話 : 『要維持我們的生命是需要多少其他生命來支持 ! 』生活在台灣是在太幸運了,我們得到的太多卻又付出的太少,咖啡在生活中也是一種唾手可得的商品,然而我們也從來沒有探討後面的來源和代價。我認為真正重要的是要如何用公平的制度和方式還給咖啡農民一個公平的價錢,公平貿易應該試著給他們一個公道,在第三世界,所有的商品價格都很低,我想也是因此他們才一直無法翻身。若非洲的貿易能上升 1% 則他們的收入則能多七百億美金,就足以改善他們的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