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選擇,本就是一種特權。

2021/08/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一部看到凱莉莫里根的影劇是在《大亨小傳》中、蓋茲比踏入房間那瞬間懶洋洋地抬起頭來露出傾城一笑的黛西;數年之後的現在,她在BBC的2018年迷你影集《附帶效應》(Collateral) 中飾演辭去教師職、轉換跑道進入警界的刑事警探。
《附帶效應》用刑偵的外衣,包了討論數個社會議題:一位披薩店的敘利亞籍外送員,在送完披薩後被槍殺,兇手是一名女性英國軍官,背後的元凶是一個人口走私偷渡的集團。短短四集中呈現了移民潮對英國社會的衝擊與影響,左派政黨為了重獲民心而做出右傾的政治決定,同時也提到了前線軍人們的PTSD和權力性別霸凌。感覺得出來編劇和導演的企圖心,但不知道是否限於影集篇幅(迷你影集共四集),很多故事線和角色似乎根本不影響主線的進展,不過幾位要角的演技非常吸引人,足以在不用非常認真看劇的狀況下順利地看完。
這幾個主題中,我特別感興趣的是權力不對等的權勢性侵。(以下段落涉及劇透,請斟酌是否往下看)
被人蛇集團首腦矇騙、以為自己殺的是恐怖份子的女軍官Sandrine,之前在中東前線遭遇同袍在眼前陣亡的PTSD,被軍中心理醫師評估轉為後勤文職;她迫切地想重返前線,追尋心中所認為的軍人榮耀和認同感,不過這一切必須要經過她的上級批准,而這個指揮官Dyson對她明顯有超過對下屬的「性趣」。
Sandrine也明白Dyson「老是色瞇瞇的在看你屁股」,她只能假裝不知道、沒看見、沒感覺;但千防萬防,也沒料到Dyson會趁她不在時去撬開辦公桌抽屜、發現了她和人蛇集團首腦聯絡的那支手機。Dyson也不笨,只存了一支號碼、還費心上鎖的手機必然有鬼;在一次聚餐後,他直接敲開Sandrine的房門,讓Sandrine只能用性交換回手機。
在凱莉莫里根飾演的警探Kip一邊慢慢摸出線索的同時,Sandrine也不願意再忍耐,在Dyson家外面蹲點一晚、直到早晨看到他出門後,直接拿著槍進入他家,告訴Dyson的太太「妳老公就是個濫用職權性侵下屬的王八蛋」,接著打算到軍人父親最喜歡的旅店自殺。Kip循線來到上鎖的旅店房間外,在勸說時無意間透露出那名死者不是恐怖份子、而是難民。
Sandrine的世界崩潰了,試圖證明自己所做的一切──殺死「恐怖份子」和接受Dyson的性勒索,瞬間成為一個笑話,於是他再也沒有任何猶豫地朝自己扣下扳機。
軍中發生的故事非常有成為現代鬼故事的潛力,這邊指的不是無形的鬼,而且比鬼還可怕的人心。Sandrine的遭遇在南韓就起碼有兩起,2013年,吳大尉不願意滿足上級的性要求(是已經被性侵了、但不願意配合直屬長官更多的性要求),而被刻意地在工作上刁難。退伍十個月之後,吳大尉在車上自殺,而加害人在二審僅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八年後的今日,同樣在空軍部的李中士,在軍中受到猥褻而自殺,同樣引起韓國社會軒然大波,不過目前還沒有關於加害者的刑期或處罰的最新消息。
這類「軍中鬼話」最知名的影視作品,當屬由約翰屈伏塔在1999年主演的小說改編電影《將軍的女兒》(The General's Daughter)。在軍營中發生了謀殺案,死者是將軍的女兒Elisabeth Campbell上尉,約翰屈伏塔飾演的陸軍刑事調查員Paul Brenner准尉在調查過程中受到各種明示暗示,要他大事化小,以免軍人形象受損。
Brenner查出在七年前,Elisabeth在軍校時遭到輪暴,但父親受到上級施壓湮滅證據,並要女兒絕口不提此事。Elisabeth不僅身心受創,對父親的信任也蕩然無存,之後她用不斷和同袍濫交來報復羞辱父親。最後,Brenner查出Elisabeth的死是一個弄假成真的悲劇:將軍的女兒把自己全裸綁在操練場的沙地上,依約前來的將軍沒想到這是女兒行動劇式的抗議,不知是氣憤又或是不知所措地離開;接著發現Elisabeth的是愛慕她卻被狠狠拒絕的憲兵上校Kent,在被一頓譏諷後,Kent情緒失控,掐死了把自己綁住的Elisabeth。
權勢性侵在台灣最知名的就是林奕含事件林于仙事件(後者在媒體上又稱為新北衛生局林姓員工墜樓案),後者發生在2020年7月,9月時,立委范雲便提出《刑法》228 條有關權勢性侵罪應該提高刑度與其他性侵罪齊平。跟其他類型的性侵罪「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刑度比起來,希望能將權勢性侵罪「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向上拉齊到「一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提到權勢性侵案件的受害人困境,表面上看起來,受到權勢性侵的被害者沒有「強力抗拒」,常會被認為沒有違反當事人意願,「但基金會實際陪伴被害人的經驗發現,被害者沒有逃、沒有求助,是權力壓迫及心理制約下的後果。」
能夠「有所選擇」是幸運的,例如可以選擇不被上級主管霸凌,「不用委屈自己也能另謀出路」,並不是大部分權勢性侵被害人的選項。脫口而出「那離職/搬家/不再聯絡不就好了嗎?」,只代表你是一個從未需要在社會上掙扎委屈自己的幸運渾蛋罷了。或許有些人以為,不是已經有女性投票權和性平法?社會上對於兩性平權也已經很有意識了不是嗎?
只要「好會煮菜,可以嫁了」、「不生小孩公婆ok嗎」、「先生會幫你帶小孩耶真是好男人」等等,諸如此類下意識的父權想法沒有被消除,女權就只是一個進步派的象徵符號,別無其他。很悲觀的認為,在我輩部分家長有意識地教育孩子的情況下,至少還需要三個世代,才會看到宛如被打上烙印般的結婚生子的最終價值從女性身上抹除。
AnnJo
AnnJo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