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平權,都是騙你的啦。

2020/12/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就算要死,妳也得生,因為那是個生命啊!」

某一天在臉友的塗鴉牆上,看到他提到了NETFLIX的紀錄片《羅訴偉德女權案》,那時候正是美國大法官RGB甫逝世不久,輿論憂心忡忡地提出川普是否會趁機提名偏保守的大法官人選,讓整個最高法院轉趨右派,而過去經大法官裁定的案件,是否有被推翻的可能。
其中一項被提到的案件,便是「羅訴偉德案」。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九六九年時,一位德州女子化名為「Jone Roe」控告德州司法官,表示德州的法律禁止墮胎侵犯了她的隱私權。一九七三年,聯邦最高法院以七比二的比數,認定德州刑法限制婦女墮胎權的規定,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正當法律程序」條款。)
看到一半時我不禁好奇,臺灣的法規又是如何?
我國的優生健保法,關於人工流產這個項目(在第三章「 人工流產及結紮手術」),簡單來說,懷孕婦女經過診斷或證明有以下六種狀況,可以施行人流:
(1)本人或配偶患有礙優生之遺傳性、傳染性疾病或精神疾病,(2)或是本人或配偶的四等親內有礙優生之遺傳性疾病;(3)有醫學上的理由認定懷孕或分娩時對孕婦有生命危險或危害身心健康;(4)確定胎兒發育畸形;(5)因強制性交/誘姦/依法不得結婚的受孕;(6)懷孕和生產會影響心理健康和家庭生活。(最後這一項需要配偶同意)
而在二○一九年的時候,一個叫做「Shofar轉化社區聯盟」團體,提出了臺灣版本的「心跳法案」,簡單來說就是希望發起公投、修正《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讓人工流產只能於妊娠後的「八週內」施行。這項發起公投的號召,也引起許多平權團體的關注,諷刺地表示身為女性,「你的子宮不是你的子宮」,結了婚就是夫家的,沒結婚就是大家的。不過,這項公投法案已在今年年初被駁回
(目前最新的狀況是,國健署近期已經啟動修法程序,預計「取消配偶同意權」,最快會在二○二一年三月提出修法草案。)
關於某些宗教團體主張「胚胎即有生命」,因此墮胎等同於殺害生命、會有報應的意見,也已經有許多平權團體和個人提出這種認知有多麼以神之名、以父權之名壓迫女性了,就不再多說。

女性特權?只不過是要男性把腳從女性脖子上拿開而已好嗎!

我想說的是,目前臺灣社會上無論男女,對於女性的各種「應該」──可以說是尚未脫離父權體制框架的刻板印象,也可以說是因政治正確而導致的女性厭女。
我的一位男性臉友看完《孤味》之後覺得很好看,但是他不懂為什麼臺灣還必需拍出這種題材(女性的人生難題)的電影以及淑芳阿嬤為什麼得要靠這種忍辱負重的角色來獲得影后的肯定,而對於劇中兩位生病的角色:拋家棄子的父親陳伯昌和同樣不忠劈腿的長女阿青,所受到的待遇如此兩極感到不解和不公。
「忍辱負重、辛苦拉拔孩子長大」的母親形象,在二○二○年的今日,還有許多母親的「應該」,被強加在女性身上。
或許有些人覺得這不過就是一部描繪上個世代的八點檔、家族男女間的恩怨情仇,也或許有人和我的臉友一樣,不了解導演和編劇為什麼選擇呈現這樣的觀點,然而,我覺得《孤味》觸動內心的部分,或許和很多看過的女性是一樣的。
但身為男性,或許一輩子都只能理解、而無法體會女性在社會氛圍、文化習俗和家庭的重重明示暗示之下,將自己無意識地囚禁在名為「女孩子」的框架中。
就算臺灣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就算臺灣已經有了第一個女性總統,就算這幾年看似女性地位有所提升了,就算媒體報導了許多事業有成或堅強勇敢的女性,但在劇情中出現所有顯而易見的刻板印象和身而為女性的為難,無論來自社會、親人或是自己,都是每一個臺灣女性看過、聽過、經歷過的日常綜合;那些被認為或自認為「應該如何」的期許,有形的話語和無形的態度,都還充斥在這個社會上,如影隨形。
被婆婆言語霸凌致死的媳婦。以神之名提出的子宮共用權。直接被聯想成色情意涵的女高中生收費陪聊。被判定未善盡母親職責、扭曲人類基本價值而死刑定讞的單親媽媽。主張男性性犯罪源於天生的獸性,潛在被害人必須注意言行穿著外出時間地點避免受害。各式各樣以失言包裝的男性公眾人物性別歧視發言。
身為媳婦應該如何,身為女高生應該如何,身為母親應該如何,身為女兒應該如何,身為女性應該如何──就如周慕姿心理師的著作《他們都說妳「應該」》所說明,都是一種「文化纏足」,雖然不想要顯得很政治正確,但身為男性,或許一輩子都只能理解、而無法體會女性在社會氛圍、文化習俗和家庭的重重明示暗示之下,將自己無意識地囚禁在名為「女孩子」的框架中。
甚至,在這種近乎潛移默化的大規模文化洗腦下,同為女性,也認為女人就該如何如何;而在不符合這些如何的時候,女性成為自我的小警總,審查、挑剔、懷疑「這樣做/不這樣做可以嗎?」
因此,《孤味》當中所有呈現出來的女性人生難題,不管看起來有多過時誇張刻意,對於許多觀影的女孩女人來說,這些就是日常,就是在聊天、吃飯、看劇、逛街時,會不斷提醒的「妳應該」。
貶低女性和厭女是一種數十年前開始累積的文化習慣,所謂的「平權」,或許得要再多等幾個世代,等到女領導者是一種常態、等到新聞譴責虐待小孩子父親但沒有問責母親去哪裡了、等到長輩不會只擔心不惑之年還沒對象的女性晚輩生不出小孩........。
現在喊得震天價響的性別平權,不過是一種還留戀著父權美好的全體催眠罷了。
AnnJo
AnnJo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