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電影黑天鵝當中的心理學(上篇) 母女之間的客體關係

2021/08/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什麼是「客體理論」?
客體理論強調自我(self)會尋求客體(object)所帶來的依附關係,而有一派的說法是,內在的精神異常結構(例如:過度害怕受拋棄的邊緣型人格違常)成因,皆是來自於尋求外在客體的未被滿足,也因此客體理論常用以解釋一些人格違常的症狀。
今天我從一個客體理論支派的觀點來談,並且以電影《黑天鵝》的案例,探討客體理論在這部作品當中描繪的人格違常與精神疾患的客體經驗影響。
客體理論中有一派的說法,是由探討母親與嬰兒之間的關係開始的,母親是嬰兒尋求依附的第一個客體,並且對於自我的認知,大多都是由母親這個客體意象所賦予,像是「好媽媽」會微笑、拿食物、陪玩會與「好我」連結,這樣的「好我」可能是不哭鬧、愛笑等等形象。
一開始個體是沒有明確的「自我」概念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與外在客體的依附關係上,而透過與外在客體的互動經驗,建構內在的主體與客體結構,當然也會形成自我與外在客體互動的心理機制,例如:投射、依附、投射認同等。
藉由這樣的理論,可以用來解釋許多親密關係與人際互動的心理機制,在這篇文章當中,由一部電影《黑天鵝》來做母女之間的客體關係探討。
《黑天鵝》劇情簡介
電影當中,描述一位芭蕾女舞者,也就是女主角Nina從小受到母親管控、要求,並且將她的職涯目標設定成母親自己夢想的人生,也不斷的在每一次表演的當中追求著頂點,直到有一天,她一樣為了追求舞台上近乎自虐程度的完美,希望挑戰舞臺演出《天鵝湖》當中,一人分飾白天鵝、黑天鵝兩角。
舞蹈總監告訴Nina,要想飾演好黑天鵝的角色,Nina必須要表現奔放與魅惑的姿態,而Nina目前只能完美的詮釋白天鵝,同時有一位能夠完美詮釋黑天鵝,毫無顧忌表現的舞者Lily,她詮釋的黑天鵝受到舞蹈總監的讚賞,在這樣的競爭壓力之下,Nina同時害怕著被Lily取代,另一方面在試著詮釋黑天鵝的角色當中,發掘自己在「完美」的人格面具之下的另一面自我。
同時,Nina仍然背負著母親給予的高度壓力、舞蹈訓練中的競爭壓力、舞蹈總監對她的要求,這讓Nina的焦慮情緒與壓力達到臨界點,也同時造成了Nina的精神問題,在過程中Nina與外界的互動,包括母親與Lily,在這之間充滿著矛盾與拉扯,Nina開始出現幻聽、幻覺與情緒不穩定的狀態,讓分不清虛實的Nina逐漸邁向崩潰。
最終Nina在表演結束時,說了一句「我感受到了完美,我擁有過了完美」,並且在「完美演出」之後,斷然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母女之間,拉扯不清的依附
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Nina最終的精神崩潰與悲劇結局?第一個追溯的,是Nina的童年經驗。
從女主角Nina童年的性格形成來看,母親對於女主角是單一的依附關係,也就是女主角是母親的「唯一」。母親也常常告訴女主角:「我當初放棄了我的夢想,都是為了陪在你身邊。」
她們的關係裡,母親對於女主角這個外在客體有「投射認同」(投射自體的某一個面向到外在客體之上)的作用,簡單來說是母親投射了自我(自體/內在客體)對於芭蕾舞者能力、特質的渴望到外在客體,也就是女主角的身上,也會試圖去控制、希望掌握外在客體,符合她投射認同的部分。
而女主角的表現又會「內射」回到母親這個主體的身上,而此時母親感受到的是女主角(客體)達成了她投射的內在渴望,於是給予她相對應的認同,,而女主角從幼年時,對於自我的形象與價值都建立在母親這個外在客體之上,為了獲取客體給予的認同感,以及親密關係斷裂的恐懼,因此她不斷的追求、滿足母親的期待。
同時,母親卻在女主角獲選為天鵝皇后的時候感到「嫉妒」,因為她認知到達成她認同目標的是「外在客體」,而不是母親本人的「自我」,所以母親的防衛機轉會出現「理想化-貶抑」之間擺盪,也就是「分裂」的防衛機轉,同時將「好自體-壞客體」、「好客體-壞自體」連結,所以會有矛盾、二元化的對立認知。
母親同時對女主角設下很高的期待,卻也在她認為女主角沒有達到她投射認同的期望值時,批評、貶抑女主角,甚至認為女主角一無是處,因為母親會內射女主角的表現回到自己身上,進而連帶產生自體的失敗、價值低落感,此時母親將這樣的感受轉移到了女主角的身上,對女主角更是要求、壓迫。
接下來談到女主角的自體,女主角對於母親有依戀的關係,而母親這個客體的態度會讓女主角連結自體,產生「完美的我才值得被母親認可、疼愛」,而母親這個外在客體的行為,更是不斷內射回女主角的身上,加深了她這樣的認知,也因為這樣的客體關係,養成了女主角追求完美、和諧,近乎偏執的性格。
母親在這段關係中,給予的認同建立在女主角表現出的完美,同時母親也給予女主角暗示:沒有表現好就意味著背叛、離開,女主角也因為這段依附關係的單一、緊密,於是盡自己全力達成母親心中「完美」的客體形象。
因為女主角這樣的性格,舞蹈總監認為女主角適合飾演天鵝湖之中保守、優雅、純潔的「白天鵝」,卻沒有辦法在舞臺上表現出不受拘束、奔放、妖艷迷人的「黑天鵝」,女主角對於自己沒有辦法在舞臺上達到完美,由於她與母親之間的關係,她會連接到嚴重的不安、被遺棄感,因而她更希望自己也能夠扮演好「黑天鵝」的角色,在舞臺上呈現完美的表演。
在與母親的依附關係以外……
接著,她卻面臨到「自我」的另一個挑戰:要想扮演好黑天鵝,自己必須找到自己奔放的性格面向,她勢必不會再是母親眼中乖巧的完美女孩,她看見舊的天鵝皇后Bess、另一位舞者Lily,也就是黑天鵝的性格代表,讓她開始有了新的客體關係……
而她也開始逐漸發覺,人格面具底下的「自我」與「陰影」、「個人無意識」這些潛意識心理材料的存在,在下篇當中,會從這些概念與Nina和Lily的客體關係,進行不同面向的探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秋逸靈
秋逸靈
現職講師、文字工作者與專欄作家,亦從事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曾出版過長篇小說且開設過公開班,現持續在文學與非文學的領域上寫作。 寫作主題多為心理相關議題、社會時事評論、哲學思維、商管、法律等等,也在探討許多跨領域結合的可能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