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特稿|你不知道的吉卜力:宮崎駿的父子情結 vs 高畑勳的拖稿神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raw-image
編按:本文為 8 月 1 號由新經典文化邀請《秋刀魚》總編陳頤華、《釀電影》主編張硯拓線上對談的逐字稿下篇(上篇請點這裡)。《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與新經典最新出版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限量 8 折合購請往此
raw-image
宮崎駿與他兒子的「#父子情結」

陳:宮崎駿的兒子吾朗執導的《地海戰記》,一開始就是伊底帕斯情節。鈴木敏夫說道,最開始不確定吾朗能不能當導演,但宮崎駿答應了──如果吾朗願意,就讓他導。

吾朗到底「能不能畫」?考驗的第一關,鈴木請他先畫一幕《地海》場景,馬上通過,據說讓所有相關工作人員都相當讚賞──大家都沒想過原來「少爺」這麼會畫圖。畢竟從小就看遍父親的作品,也會去深入研究。

raw-image

Eva:我想先提一個跟吾朗本人沒直接的關係。(笑)

從影迷們的回饋來看,我們這次提問很多台灣讀者、甚至採訪了兩位香港觀眾,他們都會提到小時候喜歡《風之谷》、《天空之城》,長大後卻會比較喜歡《兒時的點點滴滴》和《心之谷》,會因年紀漸長喜歡不同的吉卜力作品。但是提到《地海戰記》,大家的反應都只是:「嗯⋯⋯。」「是想要推他的兒子出來吧?」(笑)

大家都看得到吾朗的努力,可是也很清楚看他想挑戰某些地位,不是指他爸爸的地位,而是在作品裡太用力想去強調什麼來留在大家的心裡。這部片真的很容易被大家歸類在「我們先不要討論它。」

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吉卜力要跳脫這兩個大導演高畑勳與宮崎駿真的很難。吉卜力也在挑戰新風格啊,比如那個 3D?我每次都記不起來那部的名字⋯⋯

陳:《安雅與魔女》。(笑)

Eva:對。看得出吉卜力的企圖心啊。當然,因為眾所皆知的影史票房第一名被《鬼滅之刃》超越之後,大家真的要重新認識吉卜力。這本書的最後沒辦法寫到最即時的狀況,可是看得出來他們正在替下一個十年做預備了。所以我覺得《地海戰記》與其說是「父子情結」,不如說是很好的「觀眾分水嶺」。

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調查,現在的二十代觀影的比較喜好《來自紅花坂》和《心之谷》這樣比較青春的電影,鈴木敏夫跟吾朗也有做一系列討論:是「青春」、「熱血」的主題到了平成到令和之間,在動畫電影上變得更必要了嗎?我們還要用這個公式看動畫嗎?還是 30-40 代觀眾沒有放開對吉卜力充滿想像的那顆心嗎?(笑)

raw-image

張:我們的確很難想像,不要說很難想像新一代的觀眾了,我們隔著一片海,對日本文化既是鄉愁、又是外來輸入文化,我們要把對吉卜力的情感延續到後來的新人身上?日本跟我們同樣三十代的人們對宮崎駿的情感又跟我們一樣嗎?

尤其吾朗又跟其他的新血不同。我們有作為宮崎駿粉絲的情結,但他才是全世界對宮崎駿有最複雜情結的人。(笑)

剛剛柏昌提到的那一段,就是他小時候爸爸都不在家,他只能反覆看爸爸的作品,看爸爸的原畫然後反覆去揣摩,讀起來超可憐的。

Eva:好想哭⋯⋯。

張:這是怎樣的父子關係?只能從爸爸的作品去感受到我跟爸爸更接近⋯⋯。

剛剛說到的 NHK 幫高畑勳拍的紀錄片,再往前幾年,也有一部《宮崎駿:十載同行》記錄 2006 到 2016 年,重疊了吾朗在拍《地海戰記》的時候。

當《地海戰記》第一次做封閉型的媒體試映時,宮崎駿第一次看他兒子的作品。鈴木敏夫在書裡寫到,宮崎駿看了一小時就走出去,所有人都緊張得要死。其實沒事啦,宮崎駿只是去上廁所。(笑)

但如果有看《十載同行》就知道才不是這樣,鈴木敏夫根本是在為這個心疼的晚輩粉飾太平。紀錄片裡宮崎駿就是臉色鐵青地走出去,在外面的沙發抽了一根菸,一句話都講不出來,最後默默地進去把它看完。看完後只說一句話:「我在看我自己的兒子,但是他還沒有長大。」

我們對《地海戰記》的感受是什麼?我好像也只能採取:我們就當作忘記這部吧。

包括鈴木敏夫,還是看到吾朗一直在模仿宮崎駿,藉由模仿父親來達成他的致敬。那樣的模仿我們覺得是不需要的,只會讓人覺得「還是逃不開宮崎動畫」的焦慮。

吾朗在《地海戰記》一開始就做了一個「把父親殺死」的動作,但整部作品還是在「向我的父親打招呼」。比起所有的吉卜力後輩導演們要怎麼樣擺脫父權創作之眼的注視,如米林宏昌想像大師還在監視自己,對吾朗來說一定比其他人還要複雜得多。眼看《安雅與魔女》也是一顆燙手山芋。(笑)

陳:補充硯拓說的,看完試片的宮崎駿,在書裡鈴木敏夫有記錄下他說:「要是我也會這樣拍。」感覺得出來書裡很努力在為吾朗說點什麼。(笑)

raw-image
不敗的吉卜力經典配樂「#久石讓」、「#二階堂和美」

陳:做這本書過程中,我把吉卜力的配樂都拿出來聽,YouTube上有一個吉卜力二十週年的久石讓音樂會,非常精彩!大家想到吉卜力的音樂都會說出「久石讓」,其實提拔他的人不是宮崎駿,而是鈴木先生口中「非常有音樂素養」的高畑勳。

高畑勳在七八零年代,久石讓還沒那麼紅的時候,《風之谷》製作前期就去問了。那時還有比久石讓更知名的原創音樂製作人,但他們決定起用久石讓先生,才有後來我們熟悉的,由久石讓創作的音樂。

鈴木敏夫在書裡提到:久石讓習慣先作曲,而在《龍貓》這部電影,他們先找了一個童書畫家寫了〈散步〉的歌詞,沒想到就讓久石讓卡關──通常想到吉卜力的動畫就會想到磅礴的管弦樂,可是突然要他做一首兒歌,讓他傷透腦筋。最後終於完成譜曲的〈散步〉也成了宮崎駿最愛的一首曲子,畫《龍貓》的時候,據說宮先生是邊哼著歌邊畫出來的。

Eva:我們在做專刊時,很努力找尋與吉卜力高度關連的受訪者,音樂當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次很幸運地聯繫上主唱《輝耀姬物語》的二階堂和美。她很驚訝原來台灣會想要用音樂的角度來認識日本動畫──我們身為觀眾,甚至在不懂日本歌詞原意之下都可以被深深打動。

作品還沒完成,就先找好主唱,「研究狂」高畑勳的魅力就是在這邊:他能知道自己的電影要什麼聲音。

二階堂和美的歌聲非常有穿透性,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真的有重頭再講一遍故事的感覺。她坦言合作中間有很多的磨合,同時經歷了311地震,二階堂和美說自己在詮釋這首作品時,包含了日本人所有的情感,後來達成了自己與吉卜力合作的完美境界。據說後來吉卜力有再找她,她就婉拒了。

raw-image
「#誰是拖稿大師」

陳:書裡很明顯看得出來,最常有的片段就是高畑勳又拖稿了。(笑)

如 Eva 剛剛說的,高畑勳很知道自己要什麼,但那樣的作法是很花時間的,《螢火蟲之墓》就是個例子,首映的時候據說都還沒畫上完色,直到上映當天才完成。

「拖稿大師」好像有點在笑他們,可見兩位導演是對他們的作品非常專心雕琢。還有一次又是高畑勳,因為鈴木敏夫已經被他騙過很多次,就先假裝是春天要上這部片,海報道具都做好了,寫「今年春天上映」,但高畑勳還是來不及完成,低著頭跑去問鈴木先生怎麼辦,鈴木敏夫就說:沒問題,其實跟片商都談好是秋天上。沒想到一拖,更不可能在秋天上,最後還是冬天才上。(笑)

二位有想要幫高畑勳平反嗎?

raw-image

張:我們三位都編書,《釀電影》和《秋刀魚》也跟很多作者合作,對於這種──邀稿、給期限、對方會不會準時交稿?如果對方習慣性不準時,那期限是不是要先給一個……假的?──的邏輯都很熟悉,把賴床時間也算進去、鬧鐘調早一點的概念。(笑)

讀《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的前半,鈴木敏夫寫到,早期的高畑勳與宮崎駿是一個當導演、另一個就當製作人,兩個交換著做,一個畫畫、另一個就爲他掌握資源跟進度。

高畑勳當製作人的時候,他是一個完美的細節控,不管是設定流程、處理預算這些能力都非常強,我們在他身上看到矛盾的特質──擬定計畫,精確執行;但輪到自己做創作者,每一部作品都沒辦法如期完成。

我自己同時作為編輯和寫作者,其實可以理解這樣的矛盾。當你成為那個要管時程和錢的人,可以有一個清楚的、理性的、甚至不留情的一個腦袋;但作為創作者,又希望自己可以擁有自由的期限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這兩件事情互相衝突的時候,只能試著平衡或在之間遊走,或是需要另一個人來當你的編輯。或是把創作的部分交給別人,自己去當管進度的人。這樣一個兩種性格交雜很有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是漫畫家冨樫義博的粉絲,但我是他巨量的粉絲中最沒有脊椎的那種粉絲。(笑)

「你可以照你的方式把作品畫出來,我願意一直看你的作品下去。」愛什麼時候畫就什麼時候畫、要停多久就停多久、愛交草稿就交草稿──對他毫無怨言或不滿,我就是一個這樣的粉絲。

當一個作者可以走到想畫的時候才畫,想畫多少就畫多少,畫不到滿意時就交不出來的境界時,他是幸福的。同時我相信:這才是產出最好作品的方式。即使會讓我們讀者等很久,可能永遠畫不完,但我知道這會得到最好的作品。

所以同樣地,我在看書的過程我同樣可以感受到鈴木敏夫的頭痛,尤其是當他要面對的不只是這個作品會延誤──發行怎麼辦?談好的戲院怎麼辦?宣傳的錢怎麼辦?還會卡到後面的作品的時間,宮崎駿已經在旁邊跳腳了!宮崎駿又是一個沒事會跑出來撒嬌或爭寵的傢伙……。(笑)

諸如此類,鈴木敏夫背上一直有把火在燒,但如果我在他那個位置,可能也會這樣寵那兩個導演,因為他們就是這樣被寵出來,我們才能有這些作品可以看。

鈴木敏夫這位製片人有多難得?在這麼困難、各方面根本無法折衝之下,到底鞠了多少躬?去人家家裡拜訪了多少次?請了多少飯局?才讓吉卜力變成今天的樣子。

raw-image

Eva:日本一直以來在時間管控跟完成度都是非常要求的國家,像大家都會講:電車不會誤點啊。可是在創作上面,比如日劇《重版出來》,編輯到作者家去拜託作品一定要及時完成。日本人都沒辦法接受遲到,但他們卻願意忍受拖稿這件事?我覺得日本這國家真的太微妙了,這麼講究準時,卻可以接受在電影上映前一刻才把最後一幅畫完成──這明明就太亂來了!可是這麼亂來,卻又如此出色。

所以,會不會拖稿在日本頂尖的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本質存在。(眾人笑)

當然一開始的吉卜力是不可能更動戲院的時間,不可能更動宣傳。書裡面提到,他們最初的合作單位是像博報堂這樣的大廣告公司,不可能改動時間。可是當吉卜力從小公司變成日本最重要的支柱的時候,好像傾全國之力可以理解這件事。

這個態度的轉換,可以理解到日本人對創作者的包容與寬容。剛才聊到的「製片人得要很多事情低頭鞠躬」過程實在很不容易,也可以看成他們對於創作者的空間跟舞台,讓他們今天可以成為大師。

讀《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時,我有時也會想,如果今天是台灣的創作者會是怎麼樣呢?我們有沒有辦法接受在上片前一刻才把作品完成?雜誌要出刊前才把全部的稿子收齊、版面全部完成?(笑)

我覺得這都是彼此間的角力,但不得不說鈴木敏夫「心臟很大顆」。想必他擁有強健的心臟才有今天的吉卜力。我覺得「拖稿大師」是給他們的讚譽!

raw-image
整本書裡到底「#誰是天才?」

陳:今天的最後一個問題:誰是天才?

我個人的心得是:能夠駕馭兩位導演的鈴木敏夫,就是個非凡的存在啊。每部作品中有這麼多找人、找錢的細節要處理,還要說服導演怎麼做、怎麼畫,甚至兩位導演吵架時,他也要居中調停。忽然想到鈴木敏夫是獅子座,或許是這樣讓他得以發揮他掌控這方面的實力。(笑)

Eva:嗯,其實我看到這題目時想了很久。採訪二階堂時,她很強調合作過程中看到了高畑勳身為導演的堅持;我們還採訪到幫吉卜力做色彩校準的公司,他們也提到,跟宮崎駿合作後,就明白所謂的純粹的藝術家到底擁有什麼樣的工作精神。我覺得他們倆在創作領域中,都各自有天才的部分。擁有藝術上的天分是可遇不可求的,你可能沒辦法畫一千幅畫後就成為宮崎駿。

要去成就他們這樣的人更是困難。

我們都聽過慧眼識英雄的故事──在亂世中找到一顆寶石琢磨後把它推上檯面上,能夠找到這樣的寶石很不容易,但可以去幫這些天才抬轎更不容易。像我們做編輯的,有時候會忍不住手癢想寫稿子,但還是得考量到給作家舞台,去成就他們的作品。

鈴木敏夫打造了一個舞台,讓他們發揮藝術天分,還要欣賞、包容接受他們的個性,這角色要認同天才也要駕馭天才。我原本要說鈴木敏夫就是天才,但會不會他才是「比天才更天才」的人?

raw-image

張:Eva 提到一個重點!能夠處理這麼難搞的兩個人,而且能夠跟他們相處四五十年,這件事本身就是十分不可思議的。(笑)

書裡提到,製作《天空之城》時,他們到處找製作公司,但業界已經在傳說:雖然他們做得出很出色的作品,但「這兩人到哪裡,那個團隊就會倒」──所有人完成作品後都會辭職,然後那個地方就寸草不生。意思是跟他們合作不只是辛苦或要求高而已。

但鈴木敏夫可以從一開始是個晚輩,幫他們打點所有事情的角色,漸漸地四五十年下來,成為他們創作上的支柱。他們三個這樣的關係真的非常難能可貴。

宮崎駿拍完《風之谷》就說過不想當導演了,因為為了拍片他跟朋友都鬧翻了,他說:「失去現實中的朋友實在是太痛苦了。」

他們不會沒有意識到自己是難相處的人。宮崎駿在紀錄片直接說自己脾氣很差,尤其在創作時更是暴躁,臉總是很臭,但因為這世界不太能接受不友善的人,所以他在人前都要裝得像龍貓一樣,慈祥老爺爺的樣子。

我們做為寫作者多少能理解,創作過程中情緒通常是很焦慮,很難是開朗或陽光的。鈴木敏夫該說是駕馭,或是伴君如伴虎,陪伴這兩位老戰友這麼多年,的確很不可思議。但如果區分成「管理上的天才」,我們真的要去說「藝術上的天才」,相較於高畑勳研究狂的特質,宮崎駿絕對是個天才。

他很努力,有日本職人精神──從基本功做起,認為工作就是要從早上九點做到晚上十二點,一頓飯只吃五分鐘,到這個年紀還沒有腸胃問題也很厲害。(笑)

這樣的工作企圖心持續到年老後,還能有如此多的創意與想像。當然兩位導演也都是百分之一百二或兩百努力的典型,而才華也是無與倫比。

raw-image

我自己看宮崎駿的作品時,會以《神隱少女》切分之前、之後來看。他早期會講一個完整的冒險故事,比如《紅豬》,但到了《魔法公主》,用鈴木敏夫的說法就是故事的主題提升到哲學的層次。接著他畫出了《神隱少女》這樣的作品,完滿而充滿神采,又能給予觀眾新的東西,客觀而言,《神隱少女》幾乎可說是他生涯最巔峰的創作。

之後的《霍爾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妞》與《風起》,宮崎駿變得放開,更不在乎作品要是一個完整而封閉的體系,是一個不規則的、不斷展開的故事。

書裡說道,野中晉輔曾形容《霍爾的移動城堡》是一個「不斷在起承輪迴進展」的故事,不像之前的作品是個封閉的迴圈,變得更自由、更舒展開來。以宮崎駿的創作過程來看,以前是在創作之前就把作品所有分鏡圖都完成,簡單講,整個故事就已經想好了,接著再進行細部的作畫。但從《魔法公主》開始,他變成結局還沒想好,前面就已經開始畫了。這就造成一邊畫還會一邊改劇情,執行細節的人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的作品。而愈到後期他就愈變本加厲。在這兩者之間重疊的作品就是《神隱少女》。

前面柏昌提到,原本宮崎駿花了一整年畫好無數的概念草圖,最後全丟到垃圾桶。我們祈禱鈴木敏夫當時有把垃圾筒裡的草圖找回來,有一天能出版出來。

總之,《神隱少女》聽起來是宮崎駿靈光一閃而生出來的東西,事後回看卻是如此地完整,彷彿從頭到尾都想清楚的故事──我覺得這個東西就叫「天才」。

全文劇照來源:吉卜力官方網站


raw-image

本文為 8 月 1 號由新經典文化邀請《秋刀魚》總編陳頤華、《釀電影》主編張硯拓一起線上對談的逐字稿(下篇)。《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與新經典最新出版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限量 8 折合購請往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宛如吉卜力工作室的紀事本末體,以事件(電影)為主線,透過鈴木的妙筆生花,回憶從《風之谷》到《回憶中的瑪妮》每部電影的製作過程、與工作室導演的互動,間或穿插日本與國際時事,談其如何影響電影生成。
Thumbnail
《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宛如吉卜力工作室的紀事本末體,以事件(電影)為主線,透過鈴木的妙筆生花,回憶從《風之谷》到《回憶中的瑪妮》每部電影的製作過程、與工作室導演的互動,間或穿插日本與國際時事,談其如何影響電影生成。
Thumbnail
編按:本文為 8 月 1 號由新經典文化邀請《秋刀魚》總編陳頤華、《釀電影》主編張硯拓線上對談的逐字稿下篇(上篇請點這裡)。《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與新經典最新出版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限量 8 折合購請往此
Thumbnail
編按:本文為 8 月 1 號由新經典文化邀請《秋刀魚》總編陳頤華、《釀電影》主編張硯拓線上對談的逐字稿下篇(上篇請點這裡)。《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與新經典最新出版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限量 8 折合購請往此
Thumbnail
本文為 8 月 1 號由新經典文化邀請《秋刀魚》總編陳頤華、《釀電影》主編張硯拓一起線上對談的逐字稿(上篇)。《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與新經典最新出版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限量 8 折合購請往此
Thumbnail
本文為 8 月 1 號由新經典文化邀請《秋刀魚》總編陳頤華、《釀電影》主編張硯拓一起線上對談的逐字稿(上篇)。《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與新經典最新出版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限量 8 折合購請往此
Thumbnail
【從《風之谷》到《輝耀姬物語》──關於吉卜力,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厲害的事 2021.8.1 新書發表線上活動 側記】 今年做《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這本書的時候,發現《秋刀魚》和《釀電影》兩位「前輩」在四、五月已經出了分別針對吉卜力、宮崎駿的專刊......
Thumbnail
【從《風之谷》到《輝耀姬物語》──關於吉卜力,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厲害的事 2021.8.1 新書發表線上活動 側記】 今年做《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這本書的時候,發現《秋刀魚》和《釀電影》兩位「前輩」在四、五月已經出了分別針對吉卜力、宮崎駿的專刊......
Thumbnail
鈴木:最近我為了把吉卜力截至目前的作品出成藍光片,將所有作品都看了一遍。 高畑:你認為哪一部最好看?(笑) 鈴木:無論如何都會想起當時的種種,根本無法融入作品。所以我可能是全世界最不懂吉卜力好看在哪裡的人(笑)。
Thumbnail
鈴木:最近我為了把吉卜力截至目前的作品出成藍光片,將所有作品都看了一遍。 高畑:你認為哪一部最好看?(笑) 鈴木:無論如何都會想起當時的種種,根本無法融入作品。所以我可能是全世界最不懂吉卜力好看在哪裡的人(笑)。
Thumbnail
輝耀姬物語  |  2013  |  高畑勳導演 以研究精神與慢工細活出名的高畑勳,這部片花了八年時間才完成。甚至為了精準表現出動畫人物說話時的嘴形及臉部表情,一反常態流程,先敲定演員,進行配音,拍下配音演員的表情及演技,再據以繪製畫面。
Thumbnail
輝耀姬物語  |  2013  |  高畑勳導演 以研究精神與慢工細活出名的高畑勳,這部片花了八年時間才完成。甚至為了精準表現出動畫人物說話時的嘴形及臉部表情,一反常態流程,先敲定演員,進行配音,拍下配音演員的表情及演技,再據以繪製畫面。
Thumbnail
來自紅花坂 │ 2011 │ 宮崎駿導演 沒有奇幻元素也能打動人心的「宮崎動畫」​。 這是宮崎駿對現代人提出反思的作品。「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社會愈來愈畸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難道是高度經濟成長與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動搖了日本的國本嗎?只要將這個設定為故事的背景時代,就能產生向現代人叩問的意義。」
Thumbnail
來自紅花坂 │ 2011 │ 宮崎駿導演 沒有奇幻元素也能打動人心的「宮崎動畫」​。 這是宮崎駿對現代人提出反思的作品。「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社會愈來愈畸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難道是高度經濟成長與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動搖了日本的國本嗎?只要將這個設定為故事的背景時代,就能產生向現代人叩問的意義。」
Thumbnail
兒時的點點滴滴 │ 1991 │ 高畑勳導演 研究狂高畑勳大顯神威,用寫論文的精神製作出的電影​。 與霍洛維茲相同,宮崎駿先生在業界中也有著「暴君」的名號。在企劃《兒時的點點滴滴》時,宮崎先生無論如何希望由高畑勳導演,在聯合了鈴木敏夫先生軟硬兼施,甚至登門「懇談」之下,好不容易才拗到了高畑先生出馬。
Thumbnail
兒時的點點滴滴 │ 1991 │ 高畑勳導演 研究狂高畑勳大顯神威,用寫論文的精神製作出的電影​。 與霍洛維茲相同,宮崎駿先生在業界中也有著「暴君」的名號。在企劃《兒時的點點滴滴》時,宮崎先生無論如何希望由高畑勳導演,在聯合了鈴木敏夫先生軟硬兼施,甚至登門「懇談」之下,好不容易才拗到了高畑先生出馬。
Thumbnail
風之谷│1984│宮崎駿導演 吉卜力開業前的作品。原本以為拍完製作團隊就解散⋯⋯​ 一九八四年三月上映的《風之谷》,是我在上個世紀九零年代初期看的,當時我小學五年級,自此迷上了吉卜力的動畫。對於十多歲出頭的小孩來說,《風之谷》毫無疑問是一部緊張刺激的動作冒險奇幻大片......
Thumbnail
風之谷│1984│宮崎駿導演 吉卜力開業前的作品。原本以為拍完製作團隊就解散⋯⋯​ 一九八四年三月上映的《風之谷》,是我在上個世紀九零年代初期看的,當時我小學五年級,自此迷上了吉卜力的動畫。對於十多歲出頭的小孩來說,《風之谷》毫無疑問是一部緊張刺激的動作冒險奇幻大片......
Thumbnail
《釀電影》5 月即將推出「好久不見,宮崎駿」專題,用長大後的眼睛回望經典,重訪那些令人懷念的夢與體悟;日本文化誌《秋刀魚》同一時間也推出春季號 「吉卜力的世界・世界的吉卜力」。因此釀電影特別邀請秋刀魚,攜手推出夢幻合購套組,讓粉絲完整收藏「吉卜力 & 宮崎駿」!
Thumbnail
《釀電影》5 月即將推出「好久不見,宮崎駿」專題,用長大後的眼睛回望經典,重訪那些令人懷念的夢與體悟;日本文化誌《秋刀魚》同一時間也推出春季號 「吉卜力的世界・世界的吉卜力」。因此釀電影特別邀請秋刀魚,攜手推出夢幻合購套組,讓粉絲完整收藏「吉卜力 & 宮崎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