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但是更好》逆風讀後感想 - 不精準的精準主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聚焦力」是公司的六月推薦書單主題
抱著能夠學到「精」「簡」「準」的生活方式,沒想到本書就是最不精簡準的組成

「專準主義」?

本書中作者不斷提到「專準主義」一詞。初見時就字義上來看應該是對事情態度專一,心無旁騖專注在自己的道路上。但本書中卻將所有作者自己理想的理念、態度、方式、榜樣、生活型態通通囊括到「專準主義」中。
第一章節「如何成為精簡準的人」中,明確提出現在人們因為資訊量多選擇也多,看不清楚什麼才是「最優先」事項而讓自己處於瞎忙的狀態。因此才要調整成精簡準主義的生活型態。
書中在精簡準三個大章節與個別的小章節分別是,
  • 精挑:逃離、留意、玩樂、睡眠、嚴選
  • 簡化:釐清、膽量、取消承諾、剪輯、界線
  • 準確執行:緩衝、減法、進展、心流、專注、存在
小章節內容絕大多數跟主題對不上啊……。連好好睡覺、調整生活作息、好好享樂之類的身心靈健康內容都收錄進去了,這個專準主義包含的範圍也太廣太不精準了。

選擇,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雖然我覺得內容很不精準,但並不覺得本書很雷,它依然提供了很棒的生活態度。實際上本書內容一大半著重於「選擇」上。懂得辨別、取捨,才懂得依自我意志做出選擇。
在資訊逐年攀升,選擇相比以前更繁雜,做決定也更難。相比過去,的確單純就是美好。不過現代人也因為選擇更多,機會也更多。除了掌握自己的「選擇權」外,也要審視這「選擇」是否真的是出自本心?還是只是別人逼你選出來的?
「選擇」也並不單單指事業、學業上的規劃而已。小至工作、會議,大到職涯、學業、事業與家庭的抉擇。是要一直向前衝呢?還是緩下腳步留些時間給自己與家人呢?
文章中可以感覺到作者很在意自己過去沒有好好留時間給自己和家人,而選擇了將精力花在事業上。成為高階主管後開始有時間慢下腳步,回顧自己人生時發現自己錯過了很多。作者希望其他人也能注意到人生最重要的並不是事業,停下腳步看看吧,你的人生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人生怎麼「少,但是更好」?

我推薦去看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雖然感覺好像是家事整理工具書,但是作者教導客戶從「整理房子」的生活開始,整理自己的人生。
整理分成三大類:衣物、文件、紀念品,依照這個順序去整理。衣服是最容易做取捨的,因此在整理完衣物後,後面的整理程序也會越來越上手。人生也是一樣,從小事開始做取捨,未來遇到更重要的抉擇時,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什麼才是最重要、最能觸動你心的選擇?

題外話,《少,但是更好》書中「緩衝」那章,作者為了向孩子解釋執行時留些緩衝區的概念時所玩的「小遊戲」,作者啊這樣很好懂啦但是這樣很危險拜託別這樣搞。
想像我們到三英里外的目的地,中途不能停車,我們無法預測前方會發生什麼事。我們不知道綠燈會多久,或是前方車子會不會忽然轉向或踩剎車。唯一避免碰撞就是在車與車之間預留緩衝空間。

在和孩子們玩車內「遊戲」時,當我因為說話或談笑而分心時,我會忘記保留緩衝,變得太靠近前車,不得不做一些「不自然」的事 ——像是突然轉向,或在最後一秒猛踩煞車——加以調整。(簡單節錄部分內容)
1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沒有東西」送給你》月讀心得|有時候不一定是真的想得到,而是看不見自己擁有的平凡有什麼好書中的悄悄話: 於是奇奇和小歐靜靜待在那裡,享受著沒有東西,和一切東西。 奇奇想送禮物給小歐,卻發現小歐什麼都有了,於是奇奇開始思考要送除了「什麼都有」的東西,最後奇奇決定送「沒有東西」給小歐。
Thumbnail
avatar
二月 IMMA
2021-09-29
《求婚好意外》觀後感 /「平凡中見不平凡;不完美,更是一種完美。」 艾比原本打算趁聖誕假期在家族聚餐上向女友哈珀求婚,沒想到哈珀壓根還沒跟保守的家人出櫃。關係曝光讓原本歡樂的假期陷入一團混亂,這對戀人該如何面對自己和親友勇敢說愛?同時又不毀掉完美的聖誕假期?
Thumbnail
avatar
咖哩聊電影Curry Talks Movies
2020-12-18
你有立遺囑嗎?如果沒有,為什麽?是不想談論跟死亡有關的事嗎? 讀《那些生命中的美好與失去》 你有立遺囑嗎?如果沒有,為什麽?是不想談論跟死亡有關的事嗎? 有人看到這個標題應該會皺眉頭,然後說「怎麽講這種不吉利的事。」似乎我們的思想中,死就是不好的東西,不要去碰,也不要去談。老人說:「死亡勿視,死亡勿聽,死亡勿言」。只要不接觸跟死亡的相關的東西或話題,死亡就不會找上門。這是我們凡人的想法,
Thumbnail
avatar
眾讀PopRead
2020-11-29
不只要教孩子閱讀,閱讀更是全民運動—讀柯華葳教授《培養Super小讀者》前幾天,聽到柯華葳教授逝世的消息,雖然我和她未曾見過面,只在書裡瞥見她對於推動閱讀教學不遺餘力的身影,她將深厚的閱讀研究經驗,轉為淺顯易懂的文字,就是要讓每個大人都能在獲得足夠知識背景下(關於閱讀歷程丶閱讀發展),成為孩子閱讀學習之路上最好的園丁,而不要因錯誤的觀念而揠苗助長,使孩子無法享受閱讀樂趣
Thumbnail
avatar
Lîm Uí-thîng
2020-11-28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讀後感:寫作,是自身思維的整理寫作也是一種思考的刻意訓練,要把每一次的發言都當作一次寫作練習,甚至是塑造個人品牌的機會。                                                                                                         
Thumbnail
avatar
艾咪
2020-03-30
一個人沒有甚麼不好,是你太強調外面的紛擾-《安靜,就是力量》讀後感喜歡獨處,是內向者的寶貴資產 我是不折不扣的內向者,隨者年齡和認知的成長以後,更是越來越確定這個事實。 甚麼根據可以這麼篤定呢?請參考我對自己的描述。 始終覺得交際應酬的場面很難; 不喜歡辦公室裡的同事電腦聲音開太大聲; 看電視聽音樂的音量總是被說「幹嘛不切大聲一點」; 非常無法一心多用(如果在講
Thumbnail
avatar
Erwin Tsai
2019-12-06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讀後感│談職場個人生存法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找工作的時候,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什麼都好;雖然有工作,總是一直做重覆的事,沒有工作樂趣只期待放假;講到工作就拖延症上身,拖到最後每件事都逼到死線累死自己。 我們要怎麼在工作裡修煉?讓自己更好? 歡迎你來看看這篇文章
Thumbnail
avatar
Emily
201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