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加減乘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偶然在新聞上看到一到數學題
50+50+25*0+2+2=?
終於有數學系一展長才的地方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四則運算之中
加減是一套系統
乘除又是一套系統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的計算具有互補性質
2*2=4
4/2=2
2+2=4
4-2=2
再者
乘法具有交換性
加法也有
但減法與除法沒有
這裡就可以看出這是兩套並行系統
而且互不相干擾 也就是獨立運作
那麼怎麼讓這兩套系統並行工作呢?
就是先乘除後加減
這時候產生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乘法比加法優先?
答: 因為要獨立運算
首先簡單解釋一下獨立運算
獨立達到的效果就是A與B的發生互不相影響
那麼50+50+25*0+2+2
如果單純按照由左至右的計算
那麼結果有可能是4
也有可能是104
這裡的問題是
一套規則是可能允許兩種結果
這就是規則不互相獨立 因為彼此影響
關於彼此影響的部分
數學系的朋友還可以參考一下線性相依
疑?
這裡又有一個問題
也就說 單純由左至右的運算 其實不單純
單純並不單純 這很奇妙吧
這就是數學的本質
由現象引發思考
這個”單純”內部其實允許不只一套規則或者說系統
那麼結果就可能不唯一
獨立的概念在數學裡貫穿始終
所以 ”先乘除後加減”
其實就是在講”數學裡面容許的計算”
也就是規則不互相影響
規則要不相干
才能並行計算
所以按照以上概念 可以得出唯一的計算結果
也就是104
並且適用於任何加減乘除裡的運算
若覺得其中有疑義的部分 歡迎提出反例
{ 反例在我們數學系是強而有力的證明 :) }
avatar-img
0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日一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相信者質疑,不信者不存。 信的人會去思考,探究,論證,為什麼相信, 這即是數學的「存在性證明」。 我們的相信從何而來? 如果不相信,我們早就不存在。 而真理就是一個這麼的道理,這也就是所謂真理因強權而彰顯。
我以為,人在做的所有事情,都在為了賦予”意義”,為了找到意義。 人為什麼要學習? 因為想讓事情有意義,比如說在看一本故事書,你看了很感興趣,你會做什麼? 你會去研究,去分享,去閱讀更多,去了解更多,從而構成學習。 人為什麼要活著? 因為要讓生活有意義,這概念很簡單,我們今天在玩一個遊戲,一個喜愛遊
造成內卷的方式很簡單 只要丟出利益 就有人去搶 這就是內卷本質 諷刺的是 教育的初衷就是對抗內卷 發展潛能 因材施教 而今卻在資本主義下給扭曲成另一個樣子 並且沒有人發聲  真是十分諷刺 我之前討論過  真理是 相信者質疑 不信者不存 在教育上就是,既得利益者擁有話語權,想怎麼改,就怎麼改,無論如
若用簡短的話的條件來說明 則以以下3點: 1.成功的人不會允許失敗發生 2.失敗的人不會阻止失敗發生 3.成功者失敗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怎麼認定成功失敗 以上三點是自成邏輯 一個人只有知道什麼是成功 和不知道 若能判斷什麼是成功 則可以避免失敗 若不能 則不能阻止失敗 所以內部的差異在於對成敗的認識 舉
相信者質疑,不信者不存。 信的人會去思考,探究,論證,為什麼相信, 這即是數學的「存在性證明」。 我們的相信從何而來? 如果不相信,我們早就不存在。 而真理就是一個這麼的道理,這也就是所謂真理因強權而彰顯。
我以為,人在做的所有事情,都在為了賦予”意義”,為了找到意義。 人為什麼要學習? 因為想讓事情有意義,比如說在看一本故事書,你看了很感興趣,你會做什麼? 你會去研究,去分享,去閱讀更多,去了解更多,從而構成學習。 人為什麼要活著? 因為要讓生活有意義,這概念很簡單,我們今天在玩一個遊戲,一個喜愛遊
造成內卷的方式很簡單 只要丟出利益 就有人去搶 這就是內卷本質 諷刺的是 教育的初衷就是對抗內卷 發展潛能 因材施教 而今卻在資本主義下給扭曲成另一個樣子 並且沒有人發聲  真是十分諷刺 我之前討論過  真理是 相信者質疑 不信者不存 在教育上就是,既得利益者擁有話語權,想怎麼改,就怎麼改,無論如
若用簡短的話的條件來說明 則以以下3點: 1.成功的人不會允許失敗發生 2.失敗的人不會阻止失敗發生 3.成功者失敗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怎麼認定成功失敗 以上三點是自成邏輯 一個人只有知道什麼是成功 和不知道 若能判斷什麼是成功 則可以避免失敗 若不能 則不能阻止失敗 所以內部的差異在於對成敗的認識 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基本算術運算符號 加法:+ 減法:- 乘法:* 除法:/(返回浮點數) a = 1 b = 2 print( a + b ) # 加法 輸出:3 print( a - b ) # 減法 輸出:-1 print( a * b ) # 乘法 輸出:2 print( a / b ) #
Thumbnail
國中數學第三冊 第一單元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2 多項式與其加減 例題解說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要進入到「乘法」的單元。有些老師開始讓學生背《九九乘法表》。 記憶,確實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但我並不贊成讓孩子「死背」。 在背《九九乘法表》之前,先「思考」幾件事: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學「乘法」? 第二,為什麼沒有0跟1的乘法表? 第三,跟「加法」有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第一單元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1 乘法公式 課程內容 例題解說
  也就是說,這個題目最主要要考的東西其實遠遠不是兩個三位數相加那麼簡單。它要測驗的核心其實是「學生是否有辦法把應用題轉譯為算式,並計算出正確答案」。當我們帶著這份思考去重新看那道題目時,我們會發現這個我們成年人沒有看懂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學生寫出計算過程,更核心的是在確認「解題過程」。
Thumbnail
電腦只做一件事情: 運算。 我們所看到的任何酷酷的應用: 不論是網頁動畫、遊戲特效、甚至是 AI 說的話,全部都 是由電腦的運算結果組合而成的。 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各個名詞之間的關聯: 1. 運算分成兩個部分: 運算子 (運算的名稱,如: 加法) 和運算元 (運算的對象,如: 8)。運算就是對資
Thumbnail
生命是一道算術題,人的一生不過三萬多個日子,活一天就會減少一天。“從少到多——從多到簡——從簡到繁——從繁到真”的過程,分別就是通過“加減乘除”四種運算法則實現的。從出生開始,為生命做加法,增加灑脫,增加慈悲,增加財富,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親情的溫馨,使人生更加豐盈。而人生的減法,「
Thumbnail
在Python中,數值運算非常直觀,你可以使用標準的數學運算符號進行基本的數值運算。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數值運算: 進行計算時,按照「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則,並優先計算小括號刮起來的運算式。 print('答案:' ,(1+1)*2) #​答案: 4 復合型態的運算子 指定運算子 = 若是結合算術
數學中的除法常常讓人困惑,特別是為什麼不能除以0,本文以生動的例子與情境來解釋除法的概念,讓讀者更容易理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基本算術運算符號 加法:+ 減法:- 乘法:* 除法:/(返回浮點數) a = 1 b = 2 print( a + b ) # 加法 輸出:3 print( a - b ) # 減法 輸出:-1 print( a * b ) # 乘法 輸出:2 print( a / b ) #
Thumbnail
國中數學第三冊 第一單元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2 多項式與其加減 例題解說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要進入到「乘法」的單元。有些老師開始讓學生背《九九乘法表》。 記憶,確實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但我並不贊成讓孩子「死背」。 在背《九九乘法表》之前,先「思考」幾件事: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學「乘法」? 第二,為什麼沒有0跟1的乘法表? 第三,跟「加法」有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第一單元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1 乘法公式 課程內容 例題解說
  也就是說,這個題目最主要要考的東西其實遠遠不是兩個三位數相加那麼簡單。它要測驗的核心其實是「學生是否有辦法把應用題轉譯為算式,並計算出正確答案」。當我們帶著這份思考去重新看那道題目時,我們會發現這個我們成年人沒有看懂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學生寫出計算過程,更核心的是在確認「解題過程」。
Thumbnail
電腦只做一件事情: 運算。 我們所看到的任何酷酷的應用: 不論是網頁動畫、遊戲特效、甚至是 AI 說的話,全部都 是由電腦的運算結果組合而成的。 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各個名詞之間的關聯: 1. 運算分成兩個部分: 運算子 (運算的名稱,如: 加法) 和運算元 (運算的對象,如: 8)。運算就是對資
Thumbnail
生命是一道算術題,人的一生不過三萬多個日子,活一天就會減少一天。“從少到多——從多到簡——從簡到繁——從繁到真”的過程,分別就是通過“加減乘除”四種運算法則實現的。從出生開始,為生命做加法,增加灑脫,增加慈悲,增加財富,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親情的溫馨,使人生更加豐盈。而人生的減法,「
Thumbnail
在Python中,數值運算非常直觀,你可以使用標準的數學運算符號進行基本的數值運算。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數值運算: 進行計算時,按照「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則,並優先計算小括號刮起來的運算式。 print('答案:' ,(1+1)*2) #​答案: 4 復合型態的運算子 指定運算子 = 若是結合算術
數學中的除法常常讓人困惑,特別是為什麼不能除以0,本文以生動的例子與情境來解釋除法的概念,讓讀者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