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後有感系列EP1

2021/08/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讀畢亞歷塞維奇的《二手時代》,這其實是個蠻複雜的心情,整本書近六百頁,收錄作者走訪前蘇聯版圖的訪談經歷,蒐集諸多現代人對於今昔的感情、怨懟、期待與失落,主題眾多,舉凡親情、愛情、種族問題、戰爭、天災人禍、勞改營的影響、對時局的看法……等等,要這麼分析起逐一章節,那是個沒必要的大工程,不如親自走進亞歷塞維奇的世界,感受那份深刻黯淡的悲鳴。
作者亞歷塞維奇(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榮獲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圖片來源:https://reurl.cc/qgWApy)
1989年,柏林圍牆被推倒,拉開了鐵幕崩解的帷幕,最終蘇聯的至高無上也不再神話,走向解體。人們慶喜一個新的自由民主且公平正義的時代就要來臨,現實卻是另一個狀態,少了黨國體制壓頂,卻仍是集權主義,社會滋生出更繁複的問題,政府貪汙腐敗從舊蘇聯延續下來,官商勾結企業家大發利市、黑道幫派大行其道,人與人之間的單純信任關係亦腐朽變質;人們的生活不因共產黨的消亡而富足,反之更掙扎度日,分化日漸嚴重,國際關係上甚至比起上個世紀還來得惡劣……俄羅斯還是那樣的冰冷,但應運而生出更多解決不了的淒涼。
柏林圍牆被推倒,象徵著威權的終結潮,但真是如此?(圖片來源:https://reurl.cc/dG430y)
亞歷塞維奇提到,在這本《二手時代》,她所記錄的故事,並不以「正面力量」的勵志報導為目標,畢竟當前俄羅斯壓根沒走出蘇聯的陰霾,那光輝地走出舊時代即是虛假不實的慰藉文體;而身為讀者,自然很容易挖掘出所以,很多章節所述的過往,實在使人心酸,但單一的同情亦非作者的旨意,而是要人們了解悲傷故事的背後,還有哪些困境,是當今還沒解決的?
當今俄羅斯,依然在為自由而戰,當年八一九事件所訴求的理想,仍在艱苦抗爭中。(圖片來源:https://reurl.cc/vqRzQ)
這百年來,俄羅斯的歷史動盪不安,多半和布爾什維克脫不了關聯,經歷太多自古以來最荒謬悲催的時空,俄羅斯人與苦難可說是畫上等號;高居北國又乃多事之秋,亞歷塞維奇說道:「俄羅斯沒有幸福的文化、不懂愛,也沒有快樂美滿的生活……我找不到任何一個俄國作家,寫過任何一部有美好結局的小說。」
這除了反映著哀傷的民族性,也代表著一個若有似無的大牢,始終囚禁著俄羅斯;這是個善者與劊子手並駕齊驅共存的社會,出自作者之口,也是對這個國家最好的註解。
典型的俄式鄉村,圖片元素多重,傳統、現代與軍方。亞歷塞維奇說過:「跟俄羅斯農民除了聊苦難,還能談什麼呢?」(圖片來源:https://reurl.cc/Gm20zA)
之所以稱之為「二手」,那是因為出自他人訪談的結果,無論是言論和主義,都非引自原創,時間是二手的、思想也是二手的,沒有獨自建立的新時代精神,而活在擺脫與纏身的矛盾當中。
有股聲音,表達著對舊蘇聯的緬懷迷戀,固然這些群體是新世紀的失勢者、低下階層,卻象徵著極大部分民意的一種鄉愁,不管有沒有在蘇聯時代生活過,對於現世的不滿、渺茫遭壟斷的機運、遙不可及的上流社會紙醉金迷、驕奢淫逸……這個地方,早已沒了溫情,更何談信任與初心。
而人們所懷念的,卻是那個同樣遭丟棄的「二手時代:蘇聯」,必然是當今已苦不堪言、世風衰敗,不然又有誰會去思念那個悲憤折騰意志的煉獄?
有個老太太說了一句簡單精闢的總結:「社會主義過去了,而我們還留在這裡。」從來沒有人教育自由是什麼,只要求所有人為它犧牲,沒有盡頭也沒有結果……
根據近期的調查,史達林在俄羅斯人的心中達到七成的支持率,創歷史新高,這個充滿爭議被諸多人說成大魔頭的獨裁者,卻在特殊的俄羅斯時空下,得到民意的聲援。(圖片來源:https://reurl.cc/En592A)
解體後的俄羅斯,仍是新生的皮、蘇聯的骨,依然逃離獨裁的籠罩。(圖片來源:https://reurl.cc/kZKelq)
我想,什麼主義什麼理論都是幌子,其實都是「集權」與「極權」的偽裝,總有一搓人,絞盡腦汁欲把持政權、箝制萬眾思想,他們透過揮舞著各種「主義」的大旗,蠱惑陷於霧中的群眾,說穿了,蘇聯不過是個形式,一代人換一代人,終是玩弄人民於股掌的輪迴,就實質意義上來說,「社會主義」的壓迫,仍然駐足。
最後,每個改朝換代,要維持的是一如既往的警惕,一個時代的衰亡,當有其因,而人們能不能不再重蹈覆轍,成為真正解放的關鍵。對於那些「二手時代」,也就是遭歷史丟棄的狀態,我們能存有一股情感,但絕不棧戀、試著回到將反覆淘汰自滅的命運與過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赫然隨筆 (Rafa Chang)
赫然隨筆 (Rafa Chang)
自北藝戲劇畢業,為人言茂字繁,樂於品電影、賞文學、好遊歷、習體育,文武兼愛。 無法斷言何時更新,僅能保障字字珠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