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講到一段我不熟的歷史(好啦應該是說我的歷史知識本來就不怎麼樣),主題也是我喜歡的,我看完覺得很不錯,所以希望能鼓勵大家去看看。
柏林圍牆開始建造的前五年,一群東德的高中生得知匈牙利的反蘇聯運動遭到鎮壓,決定在課堂上以「沉默」表示聲援,沒想到這單純的舉動引來當局的調查。
這是改編真實事件,但純粹從影劇角度來看,我覺得用青少年主角來講述一個關於自由的故事,本身就有一種引人入勝的效果。因為青少年代表著「下一代」、代表天真和熱血、代表希望和未來,讓他們和(自己還不理解的)大人世界互相碰撞,就會引發許多值得玩味的事情。
這比起一般「個人對抗強權」的故事,更有機會觸動人心。
我以前知道的戰後歷史,大概也就是從美國視角出發的那些資訊,所以這片裡面提到的其他觀點讓我覺得滿新鮮的。這倒不是說片中完全站在相反陣營來敘事,而是揭露「兩強相爭之下,各有各的黑暗面」這個現實。
例如對蘇聯和東德陣營而言,
匈牙利1956起義被他們稱作「反革命行為」。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這是因為蘇聯的成立來自「共產革命」,所以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所遭遇的反對,就被蘇聯視為「反革命」。當初獲得人民支持才得以建立的政權,現在反過來壓制人民的聲音,然後口口聲聲反納粹、反法西斯?簡直是邏輯爆炸對吧?看來什麼主義都不是重點,極權專制才是問題所在。
至於英美等國支持的西德,以制度而言確實是自由的國度,也難怪吸引很多東德人拚死也要越界過去,但這不代表自由主義陣營的做法都沒有可議之處。片中就演到,為了對抗蘇聯勢力,美國透過西德的廣播來宣傳假訊息,這應該就算是資訊戰的一種,但做法實在不太光明磊落。
另外有一件事在片中只以台詞帶到,但也算是以小細節盡力還原當時的社會氛圍。同性戀者也是受納粹迫害的族群之一,然而這種歧視並未隨二戰結束而結束,片中是表現在某個角色說出仇視同性戀的言論。二戰後,不但戰爭相關賠償未納入同性戀者,禁止同性性行為的
德國刑法175甚至到1994年才被廢除。
由於這部片是以青少年為主角,所以會有一些年少輕狂的舉動和情愛的描述,但也就是這些純粹的天真和熱血,才更凸顯了「不就只是沉默兩分鐘而已嗎?事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啊」的荒謬。另外,因為年輕,所以在衝動後遭遇意料之外的結果而人心浮動,在片中也呈現得很到位;有人想要堅持理念,有人更在乎自己的未來,這都是人之常情。當然電影不只寫這幾位年輕人,也對他們各自的家庭所面臨的處境多所著墨,讓這些角色變得更加生動鮮明。
片中一句十分諷刺的台詞如此說道:
我只想說:你們沒有錯,人應該生而自由。錯的是那些掌權者心靈的脆弱性。
我想言論自由或轉型正義這類主題的影劇,對台灣人而言總多了一份複雜的感受,也許是心有戚戚、也許是想到我們自己還沒有幾部作品敢大張旗鼓地談論這些。或許是疫情的關係才有機會讓這部前年的電影上院線,但即使不是現在這種局勢,我都覺得它是一部值得你欣賞的作品。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記得這一切有多得來不易。
補充:我看過的德國影劇不多,所以觀看本片當下所認出的演員只有兩位,一位演過
《全歐最酷線上藥頭》的女主角,一位在《闇》裡面飾演兒子失蹤的母親。這兩部在Netflix上都有。另外我還推
《夏里特》二部曲,和《刑案偵訊室:德國》,前者講到國家機器,後者有一段關於東德的情節。這幾乎是我看過的所有德國作品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