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廁所,就是在往廁所的路上?你可能有腸躁症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張安華醫師
大家身邊總有這種朋友(或者你本人就是那個朋友),跑廁所的次數總是比別人多、待在廁所的時間也特別長。如果不是因為在廁所裡不受打擾的打電動、看漫畫實在太享受,那,很可能就是腸躁症的患者囉。快跟我一起認識腸躁症吧!

什麼是腸躁症?為什麼會發生?

腸躁症是一種慢性且會反覆發作的功能性腸胃道疾病,對現代人來說是很常見的問題,尤其女性碰到這個問題的比例相對較高。依據主症狀不同,腸躁症可分為「便祕型」、「腹瀉型」、「混合型」(便祕跟腹瀉混合出現)、「無法分類型」(被醫師確診為腸躁症但不屬於以上3類)等4種。
至於腸躁症發生的原因,目前還不完全明確,一般推論有5種可能:
  1. 腸道異常收縮
  2. 腸道神經異常敏感
  3. 腸胃道感染
  4. 焦慮和精神壓力
  5. 特定食物過敏

腸躁症怎麼治療?要看哪一科?

由於腸躁症並不是器質性病變,所以即使做了各種檢查,也可能找不出異常,目前臨床大多依據以下標準來判斷:
  1. 症狀在診斷前6個月就已經開始出現。
  2. 近3個月內,平均每週至少1天反覆腹痛,並有以下2種以上的症狀:
● 腹痛與排便有關
● 排便頻率變化
● 糞便型態改變
幸好,腸躁症也不是什麼致命惡疾。通常症狀的發生與精神疾病或壓力有關,像是持續處於高壓力狀態,使人體疼痛調節及認知過程改變,就可能引發(或惡化)腸躁症。想要舒緩或改善,建議可以依照個人的狀況藉由飲食、運動、藥物及心理治療來幫助症狀緩解。
在就診方面,由於腸躁症的可能原因很多,建議可以先到家醫科做初步診斷,或者前往消化內科、肝膽腸胃科,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和精神科、身心科合作治療。腸躁症常用的藥物包括瀉藥、止瀉藥、肌肉鬆弛劑、抗腸痙攣藥等腸躁症成藥,或是心理治療的抗憂鬱劑、抗焦慮劑等,都是以緩解症狀為主。

想改善腸躁症?平常就可以這麼做

想透過生活習慣改善腸躁症,可以從飲食和紓壓兩方面著手。紓壓方面,可以透過運動(原則是每日運動至少30分鐘)靜坐冥想、書寫繪圖等方式紓解壓力,必要時也可以配合心理治療。
飲食方面,平常盡量定時定量、吃8分飽就好,幫助腸胃建立規律進食習慣,並且避免高油脂、油炸、辛辣、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當然,更不要去吃到飽餐廳暴飲暴食!)
針對不同類型的腸躁症,這裡也有特別的飲食小撇步:
便祕型:增加高纖食物攝取,多喝水
腹瀉型:減少乳製品、高產氣食物(豆類、芋頭、地瓜等)
避免過敏原:減少麩質食物、含乳糖製品
如果還是不確定具體吃什麼食物才好,也可以搜尋「低腹敏飲食」菜單,來改善消化不適,或者直接向醫師、營養師諮詢。
--
大腸癌的症狀,也跟腸躁症很像!?
先別急,進一步了解:腸躁症易反覆腹瀉、便秘?暗示著你壓力「腹」擔過重了
--
腸躁症也想喝拿鐵?你該嘗試植物奶!
閱讀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6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健康010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有人稱為多囊性囊腫、多囊性卵、多囊性卵巢、卵巢多囊症..等,是一種內分泌綜合症,約有8%的婦女深受苦惱。不少知名女明星也都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內分泌失調、身體變胖、為肥胖所苦,後來透過吃藥、飲食控制和開刀,才逐步好轉。多囊性似乎和變胖、變醜畫上等號,到底多囊性卵巢會有什
天氣愈來愈熱了!全台氣溫動輒飆破30度,氣象局甚至發出警告,南台灣可能除了高溫之外,還有一項數據也值得注意,那就是腸病毒的流行期也跟著炎熱天氣一起到來了。這種病毒有多倉狂呢?南投縣衛生局就表示,南投縣今年1至4月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相較去年同期提升52.7%。家裡有小朋友嗎?快一起來認識腸病毒吧。
鳳梨雖然富含天然膳食纖維,不過它的含糖量高,中醫表示,容易有消化道疾病的人要適量食用,尤其是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台灣有1/4人口有胃酸逆流症狀,且人數逐年倍增。
女性懷胎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從丁點大小的胚胎到歷經胎動,每一個階段都是滿滿的感動,不過雖然寶寶在體內親密地跟媽媽朝夕相處,但隔著肚皮還是不曉得他們具體都在裡面做什麼,偶爾照個超音波看看他擠眉弄眼或動動手腳,其他時間難道都在跟周公下棋? 
我們都知道,當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時容易釀成恐慌焦慮,也普遍能感同身受,但你知道嗎?當疫情逐漸緩解,政府宣布「微解封」後,部分民眾不但沒有喜悅,焦慮感反倒還快速提升了!這是為什麼呢?面對這種惴惴不安的心境,又該怎麼面對與行動?
雞排妹鄭家純遭性騷擾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使越來越多人關心這項議題,其中「假整骨真性騷擾」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先前就連網紅星光奈奈與艾瑪拍攝整骨體驗影片時,也曾被眼尖網友發現,師傅有摸臀、私密處及言語露骨等疑似性騷擾的舉動,引發憤怒網友一陣撻伐。但究竟為什麼「整骨」總會成為犯罪者的愛用擋箭牌呢?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有人稱為多囊性囊腫、多囊性卵、多囊性卵巢、卵巢多囊症..等,是一種內分泌綜合症,約有8%的婦女深受苦惱。不少知名女明星也都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內分泌失調、身體變胖、為肥胖所苦,後來透過吃藥、飲食控制和開刀,才逐步好轉。多囊性似乎和變胖、變醜畫上等號,到底多囊性卵巢會有什
天氣愈來愈熱了!全台氣溫動輒飆破30度,氣象局甚至發出警告,南台灣可能除了高溫之外,還有一項數據也值得注意,那就是腸病毒的流行期也跟著炎熱天氣一起到來了。這種病毒有多倉狂呢?南投縣衛生局就表示,南投縣今年1至4月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相較去年同期提升52.7%。家裡有小朋友嗎?快一起來認識腸病毒吧。
鳳梨雖然富含天然膳食纖維,不過它的含糖量高,中醫表示,容易有消化道疾病的人要適量食用,尤其是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台灣有1/4人口有胃酸逆流症狀,且人數逐年倍增。
女性懷胎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從丁點大小的胚胎到歷經胎動,每一個階段都是滿滿的感動,不過雖然寶寶在體內親密地跟媽媽朝夕相處,但隔著肚皮還是不曉得他們具體都在裡面做什麼,偶爾照個超音波看看他擠眉弄眼或動動手腳,其他時間難道都在跟周公下棋? 
我們都知道,當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時容易釀成恐慌焦慮,也普遍能感同身受,但你知道嗎?當疫情逐漸緩解,政府宣布「微解封」後,部分民眾不但沒有喜悅,焦慮感反倒還快速提升了!這是為什麼呢?面對這種惴惴不安的心境,又該怎麼面對與行動?
雞排妹鄭家純遭性騷擾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使越來越多人關心這項議題,其中「假整骨真性騷擾」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先前就連網紅星光奈奈與艾瑪拍攝整骨體驗影片時,也曾被眼尖網友發現,師傅有摸臀、私密處及言語露骨等疑似性騷擾的舉動,引發憤怒網友一陣撻伐。但究竟為什麼「整骨」總會成為犯罪者的愛用擋箭牌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中醫治療-腸躁症與拉肚子 1.有經病人同意分享案例。 2.為保護病人隱私,之後拍案例照片都只拍病人背影喔。 3.病人說要馬塞克XD 病人長期腸躁症與拉肚子,經中藥和針灸治療3周後改善。 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或稱腸躁症,是一種長期的功能性腸蠕動障礙。病人常常會有腹脹
Thumbnail
每年秋冬都是腸胃炎的高峰期,歐醫師在最近門診中觀察到,除了有腸胃炎狀況的孩子不少外,也開始出現家長也跟著掛號的情形。問診的過程中發現,原來除了「腸胃炎要吃稀飯」這個觀念深植人心之外,還有很多家長對於腸胃炎的迷思,所以這次想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幾個觀念。
  早年腸胃功能失調,常常拉肚子,經過多年的探索和調養,身體逐漸展現正常的吸收力。成長過程中,記憶所及,處理腹瀉的藥品,不外乎「暮蒂納斯」、「正露丸」、以及「張國周強胃散」。 但光是吃要無法解決腸胃問題。年輕時期,喜歡冰品和油炸食物,只要下肚,便常常跑廁所。後來慢慢遠離,腸胃才得以改善。但有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你有常常腹痛、血便、狂跑廁所的困擾嗎? 以為自己只是腸胃不好吃壞肚子嗎?
Thumbnail
3/26新聞:20歲女性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常常10天都無法解便,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有大腸無力症的狀況,腸蠕動較差,初期治療是給予藥物並多喝水。患者2週後回診時,儘管軟便劑已經「吃到4顆」,便秘情況仍未改善,直到她突然提出1個要求,醫師猛然意識到可能跟睡眠有關
Thumbnail
腸胃不佳,常見症狀如消化不良、腹瀉等,使人感到極不舒適。 中醫理論認為,腸胃問題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或飲食不節導致。 改善這些症狀,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同時,使用適當的中藥材也能達到良好效果。 中醫推薦的兩種藥材,對於腸胃不適有顯著改善效果: 1. **山楂(Shān Zhā)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探討便秘的分類及解決方法,希望能幫助到有這方面需求的朋友們。 便秘的三種主要類型。便秘主要分為遲緩型、直腸型和痙攣型。
中醫治療-腸躁症與拉肚子 1.有經病人同意分享案例。 2.為保護病人隱私,之後拍案例照片都只拍病人背影喔。 3.病人說要馬塞克XD 病人長期腸躁症與拉肚子,經中藥和針灸治療3周後改善。 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或稱腸躁症,是一種長期的功能性腸蠕動障礙。病人常常會有腹脹
Thumbnail
每年秋冬都是腸胃炎的高峰期,歐醫師在最近門診中觀察到,除了有腸胃炎狀況的孩子不少外,也開始出現家長也跟著掛號的情形。問診的過程中發現,原來除了「腸胃炎要吃稀飯」這個觀念深植人心之外,還有很多家長對於腸胃炎的迷思,所以這次想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幾個觀念。
  早年腸胃功能失調,常常拉肚子,經過多年的探索和調養,身體逐漸展現正常的吸收力。成長過程中,記憶所及,處理腹瀉的藥品,不外乎「暮蒂納斯」、「正露丸」、以及「張國周強胃散」。 但光是吃要無法解決腸胃問題。年輕時期,喜歡冰品和油炸食物,只要下肚,便常常跑廁所。後來慢慢遠離,腸胃才得以改善。但有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你有常常腹痛、血便、狂跑廁所的困擾嗎? 以為自己只是腸胃不好吃壞肚子嗎?
Thumbnail
3/26新聞:20歲女性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常常10天都無法解便,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有大腸無力症的狀況,腸蠕動較差,初期治療是給予藥物並多喝水。患者2週後回診時,儘管軟便劑已經「吃到4顆」,便秘情況仍未改善,直到她突然提出1個要求,醫師猛然意識到可能跟睡眠有關
Thumbnail
腸胃不佳,常見症狀如消化不良、腹瀉等,使人感到極不舒適。 中醫理論認為,腸胃問題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或飲食不節導致。 改善這些症狀,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同時,使用適當的中藥材也能達到良好效果。 中醫推薦的兩種藥材,對於腸胃不適有顯著改善效果: 1. **山楂(Shān Zhā)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探討便秘的分類及解決方法,希望能幫助到有這方面需求的朋友們。 便秘的三種主要類型。便秘主要分為遲緩型、直腸型和痙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