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下了232,走上台北車站的天橋,看了看左邊的三越,廣場前人好多、小美不太適應這種紛來攘往的人潮。走過重慶南路的書街,小美有一絲熟悉感。之前跟著國中老師把書街的地圖畫了出來,小美在這條街走了四五次、每間店都是他仔細記憶過的。繼續走、穿過公園,小美走到了淡黃色一女中圍牆,撲通撲通的心跳、冒汗的手心,小美很緊張。圍牆旁都是人,小美捱著圍牆、專注地找尋著屬於自己的號碼。一個一個號碼像是神秘的符號,小美看到了專屬自己的那一個。這世界真是太美好了,小美對自己說。
小美165公分、52公斤,是蘆洲土生土長的閩南人。小美的爸爸是舟志,舟志家裡是做水井的,民國40、50年代,自來水還不普及。如果要取水,大部分是挖水井取地下水。 小美的曾曾祖父跟板橋的一個挖井工人學到了這技術,靠著挖井賺了一棟洋房。那時候的房子大部分是一樓磚造建築,舟志住的二樓洋房、在當時可以說是豪宅了。當時鴉片盛行,舟志的祖父、父親、兩個兄弟都在吸毒,吃喝嫖賭樣樣不缺,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就是舟志家庭的寫照。舟志煙酒不沾、在這個道德敗壞的家庭裡,可以說是出淤泥而不染了。舟志長得帥、又寫得一手好書法,靠自己半工半讀、後來也唸到了建中、淡江大學。那時候社會普遍學歷不高,大學畢業的學歷、好好做、可以到一般行號當個董事長、總經理了。舟志後來選擇跟弟弟阿聲一起創業,繼續阿祖的水井事業。隨著自來水普及,舟志的生意越做越差,後來託朋友的關係,在工地當工地主任。
小美的媽媽阿環是蘆洲的學霸,家裡務農。小美阿公李土是花蓮人、入贅上來台北打拼的。當時台灣有一股淘金熱,北部就在九份、東部就在花蓮。淘金是一項勞力活,李土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溪邊舀土、把土倒到篩子裡,利用比重不同,把泥土和砂金分開,如此這般重複下來,李土淘到了一個拳頭大的金塊。李土不識字,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他不知道要把金塊賣給誰。那附近總是有買賣金子的掮客,李土跟掮客在山裡交易時,掮客大喊一聲「警察來了」,李土嚇了一跳躲了起來,再探頭出來時,掮客已經拿著金塊逃走了。李土這老實人愣住,想著自己過去三年努力全部消失,靜下來想想,那換個地方再打拼,於是李土上了台北,才會有入贅李家這件事。李土生性勤儉,在台北務農、賣魚雖然掙的不多,但還是省吃儉用讓阿環唸書。他總是跟阿環說,你可以唸就儘量唸。阿環的成績很好,國中考上了京華女中,京華當時是國中的第一志願,後來又考上了北一女、台大。整個蘆洲當時也就兩個人唸了第一志願,一個是阿志、另一個是阿環。兩個年輕人每天都搭同一班公車上學,久而久之、日久生情,於是兩個人就在一起了。
阿志的家庭是土財主,是靠著挖水井出頭的,沒有什麼文化。阿志念建中、淡江,碰到的都官二代或是富二代,阿志常常跟小美說嘴的就是馬英九是他的學長,在校園常常看到他,小美總是聳聳肩不以為意。阿志想要投資,但幾次的投資失敗、讓阿環對他沒有信心。其實,從阿志決定開水井公司的想法就知道,水井公司跟自來水佈線是競爭路線,隨著自來水管線普及,阿志的水井生意越做越差。這裡看的是宏觀的角度,阿志好高騖遠、憑著天外飛來一筆的想法做投資,結果當然是輸多贏少,還欠了一屁股債。阿環幾次叫阿志不要再投資了,阿志總是不聽。久而久之,兩夫妻感情越來越差,爭吵、家暴這些事件也就變得稀鬆平常了。
小美小時候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小一的時候,老師問同學:爸媽相處的情況怎麼樣?小美舉手說:我爸爸常常打我媽,我媽媽半夜的時候會剁爸爸的衣服出氣。老師聽完、隔天就來家庭訪問。阿環是國中老師,聽到小美老師這樣說覺得很沒面子。老師走了以後阿環跟小美說,以後這種事情不要在學校講。小美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矇矇懂懂地只知道不好的事情不能講,原來事情還要分可以講的和不能講的啊!這事件在小美心裡留下了一個印記。
不得不說阿環在學問上面真的很有一套,不僅僅是自己會唸、還很會教。小美有一個姊姊和一個雙胞胎弟弟,姊姊叫阿娟、弟弟叫易淳。阿志家的男丁是要照祖譜排名字的,女生以後要嫁人、不入祖譜。易淳這一輩是易字輩,有表弟易聰、易昕,易字輩上面是舟字輩,小美的爸爸是舟志、兩位叔叔是舟生、舟弘。這族譜也方便,遇到大家族一報姓名,馬上就知道輩份,省了來來去去確認的時間。舟志跟阿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