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輕裝上陣走得更遠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又是美好的一天。一早在網路上和14年未連络的友人連結上,感到開心又感慨。這位女姓老友是14年前在由泰國返台灣飛行途中相談甚歡,馬上連結為友,相約繼續連繫!當時我們同屬一個旅行團、剛结束岜里島之旅。豈料闊別14年,雖失去音訊,並未相忘,因為彼此都有存留一批合照。

raw-image

老友也有家人、美台兩地都有居所。目前也有兒孫,人生的悲歡都已嚐盡,生命歷程的愴惘與遗恨豈能獨免?

她很有感地說到:「要讓自己重新開始,刪除頭腦中的垃圾。 每天刷新自己,以獲得新的生活。 不要讓過去成為現在的負擔。 只有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

我非常認同。我們這些將至(或已逾)古稀之齡的老人,尤其應當如此。凡事記掛,非但無濟於事,反而不堪負荷。時常倒空自己,删除無謂的牽繫。反而使自內在更輕鬆。 過去的一切俱已往矣,顶多當作「記憶的资產」、聊備談資,何况無論事情好壞,時空一但改變、視野有所提升,都將變成另一幅景觀。

raw-image

既見樹又見林,固然很理想,實際上凡事近看未必真,粘膩未必美。「自提其神於太虛而俯之」,不輕易定於一格,反而隱匿之物,無不畢現。

於是,多使用望遠鏡、少使用顯微鏡,對於世道義理、人情世故,反而看得更真切。倒空過去,迎向未來,有時反而更開懷。 #浮生漫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10.2K會員
1.4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30
2025/04/29中國及海外網路流傳,華南理工大學院長及院長助理的教授林影、韓雙艷聯名發表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開信,歷數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以來的缺失,並呼籲中國人民尤其是大學生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這是最近10年中國體制內知識分子最勇敢的政治批判。值得密切觀察。
Thumbnail
2025/04/30
2025/04/29中國及海外網路流傳,華南理工大學院長及院長助理的教授林影、韓雙艷聯名發表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開信,歷數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以來的缺失,並呼籲中國人民尤其是大學生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這是最近10年中國體制內知識分子最勇敢的政治批判。值得密切觀察。
Thumbnail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青春是不會再回來的日子,如今回首,笑鬧的昔日彷彿從未離去,但究竟聊了些什麼,卻早已不復記憶。那些舊相片,同時光就此停留,無法言說的餘韻,在歲月底下獨自發酵。如今那一行人,只剩你與我,仍在彼此的人生中,佔有一席之地。
Thumbnail
青春是不會再回來的日子,如今回首,笑鬧的昔日彷彿從未離去,但究竟聊了些什麼,卻早已不復記憶。那些舊相片,同時光就此停留,無法言說的餘韻,在歲月底下獨自發酵。如今那一行人,只剩你與我,仍在彼此的人生中,佔有一席之地。
Thumbnail
有時覺得人生就像車站,有人走、有人來。即便身邊暫時有個人相伴,從相遇的那一刻起,便開始倒數著離別的到來。 從車窗向外看的那片風景,很像是離別。
Thumbnail
有時覺得人生就像車站,有人走、有人來。即便身邊暫時有個人相伴,從相遇的那一刻起,便開始倒數著離別的到來。 從車窗向外看的那片風景,很像是離別。
Thumbnail
好久好久的從前,就想寫下關於距離的感觸,也許是年紀到了可以細細慢慢咀嚼的歲月,於是,我決定寫下「距離」…。 前些年的感觸是與台北的朋友的距離拉開了許多,事過境遷,人生際遇大轉彎的我,跟不上他們在台北快速因應劇烈變形的所有,我在慢活小城裡,繼續懷舊感慨,但沒有理由的疫情推移,讓我做出許多改變。
Thumbnail
好久好久的從前,就想寫下關於距離的感觸,也許是年紀到了可以細細慢慢咀嚼的歲月,於是,我決定寫下「距離」…。 前些年的感觸是與台北的朋友的距離拉開了許多,事過境遷,人生際遇大轉彎的我,跟不上他們在台北快速因應劇烈變形的所有,我在慢活小城裡,繼續懷舊感慨,但沒有理由的疫情推移,讓我做出許多改變。
Thumbnail
那些隨著記憶延展開來的話題,彷彿是一次次關係的梳理,彼此撫觸著與他人在關係中的刻痕;去理解老友的改變,去珍惜老友的不變。
Thumbnail
那些隨著記憶延展開來的話題,彷彿是一次次關係的梳理,彼此撫觸著與他人在關係中的刻痕;去理解老友的改變,去珍惜老友的不變。
Thumbnail
回去,重新找回自己。 或許再次回到這裡,從不是為了驗證什麼,而是想做一個終結。
Thumbnail
回去,重新找回自己。 或許再次回到這裡,從不是為了驗證什麼,而是想做一個終結。
Thumbnail
    又是美好的一天。一早在網路上和14年未連络的友人連結上了,感到開心又感慨。這位女姓老友是14年前在由泰國返台灣飛行途中相談甚歡,立馬連结為友相约互相連络!當時她和我同一旅行團、剛结束岜里島之旅。豈料一別14年,彼此並未相忘,因為,彼此都留下一批合照。 20070126-27  Bali島風光
Thumbnail
    又是美好的一天。一早在網路上和14年未連络的友人連結上了,感到開心又感慨。這位女姓老友是14年前在由泰國返台灣飛行途中相談甚歡,立馬連结為友相约互相連络!當時她和我同一旅行團、剛结束岜里島之旅。豈料一別14年,彼此並未相忘,因為,彼此都留下一批合照。 20070126-27  Bali島風光
Thumbnail
人生一段,感觸寸斷。 有的人,見第一面,似曾相識,有地方,第一次來,好似來過。 於是,我們忍不住,悄悄回頭,再多看那人,那地一眼。「這人,我見過?」「這地方,我來過?」有迷惘,有懷疑。
Thumbnail
人生一段,感觸寸斷。 有的人,見第一面,似曾相識,有地方,第一次來,好似來過。 於是,我們忍不住,悄悄回頭,再多看那人,那地一眼。「這人,我見過?」「這地方,我來過?」有迷惘,有懷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