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 @上海——我的出生與成長 之三

2021/09/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上海


高中畢業,我從成都負笈上海,在復旦看見中西合璧、古色古香的老校區建築,風格與我自幼見慣的華英校園一模一樣,只是沒有銀杏,而是和華西協合一樣,滿校園的法國梧桐。我後來知道,這種建築風格,就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風靡半個世紀的中國建築古典復興主義,是中國傳統建築與西式設計的完美結合。
復旦大學老校區
復旦的創始人馬相伯先生,出身世代天主教家庭,他本人也是天主教耶穌會神父,1900年馬相伯先生捐出松江三千畝良田,給教會辦學,創辦了中國第一家私立現代大學震旦大學,但是因為反對在校內進行神學教育,主張「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與教會分歧,便帶領部分師生退出震旦,於1905年另創復旦公學,1917年成為復旦大學。
主持復旦校務三十年的老校長李登輝先生,是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南洋華僑,虔誠的新教基督徒,他和馬相伯先生一樣,雖然自己是基督徒,卻反對在學校進行神學教育,把思想自由放在第一位,這大概就是復旦學生特別推崇自由的根源。
復旦不僅宗教信仰自由,政治也放任自流。抗戰前上海時期,在其他大學因政治原因被開除的學生,復旦可以接收:抗戰時期內遷至我的出生地重慶,又使復旦所在的北碚夏壩成為任何黨派任何政治主張都可以自由活動宣揚的自由聖地,夏壩也因復旦而成為大後方文化四壩之一。
普遍來說,天主教在中國的糾紛比新教多,大概因為羅馬教廷比較僵化教條而且霸道,清初禁教的主要原因,就是羅馬教廷禁止中國信徒拜天、拜父母祖宗、拜孔子。清末開教禁後,天主教、新教深入中國內地,就連小小的合江縣,也數次發生教案。
早在1856年即有法國天主教神父來合江傳教,也是以診病施藥的方式發展信徒,但是因為禁止拜祖宗,入教的多為投靠求庇的無賴子,常常仗勢欺人,教會名聲不佳,最後教堂遭本地紳商搗毀;1900年開始有德國新教牧師來合江傳教,竟鼓動本地一個和尚改信了基督教,和尚把二百餘石田地的廟產全部捐獻給牧師,清代合江稻穀老石一石是五百斤,二百石就是十萬斤,二百石田,就是每年出產十萬斤稻穀的田地,這些田地都是信仰佛教的鄉紳們捐獻給寺廟的。牧師收下田地,搗毀佛像,將寺廟改建為教堂,被本地鄉紳吿上縣府,知縣上報洋務處,英國領事派員進行中外會查,最後判定外國人來華無侵佔中國土地之理,將德國牧師驅逐回國。
雖然發生這些糾紛,但是基督教會還是繼續派人到合江傳教,天主教主要是法國神父,新教有英國牧師,辦小學校、診病施藥,他們在合江發展了上千信徒,直到1949年後,基督教才在合江絕跡。
基督教在中國的歷史,有發展,有挫折,有和諧,有衝突,他們高舉萬能排他唯一神大旗,在五千年敬天法祖,尊崇萬物有靈自然神的中國,註定舉步維艱,困難重重,但是確實是他們,給中國帶來了現代西方文明。
雖然現代西方文明建基於信奉多神教的古希臘羅馬文明,歐洲蠻族在毀滅古希臘羅馬文明後,被基督一神教綑縛千年,直到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才掙脫愚昧,撿拾古希臘羅馬文明的遺骸,發展出現代文明,但是現代文明卻是隨著基督教傳教士的腳步,進入中國,深入縣城鄉村的。
從重慶到成都,從成都走出四川,從中國西部長江上游到東部長江入海的上海,再北上北京、南下香港,橫越太平洋到美國、加拿大,我居住生活、學習、工作過七個城市,山水迢迢,光陰層疊,回望我的來路,點點滴滴,似乎都有斷續的線索,串起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
鸞鳳 Phoenix
鸞鳳 Phoenix
獨立作者 / 出版者 / 鸞鳳作品《百年陸沈》三部曲 phoenixnestca.wordpress.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