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服務學習?如何分析制度問題與本質問題?【上等肥肉podcast 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最近本校在學生代表選舉中,一個爭論許久卻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議題,再次被端上檯面。也就是我們此次的主題,『服務學習』到底是否該廢除?我們有學校規定以外的好理由『服務學習』嗎?

當時看到臉書全校版的連署資訊,我們三人皆相當震驚亦相當期待。有同學願意帶動全校參與討論這重要學生議題,絕對值得我們給予最高的敬佩!然而,當我們細看其團隊所陳述的內容時,卻有些出乎意料。

當時他們的目標相當明確,「廢除中正大學的服務學習」。而理由也相當精簡,只基於他們認為服務學習『不社會、不服務、不學習』,並沒有除此之外的太多贅述。

在看完他們的論述後三人皆有些困惑,因為我們認為廢除一個制度其論述基礎不應該如此單薄。如果只因為基於這項規定無法畢業,於是想要廢除這條規定,那麼立論的基礎更是相當不穩固的。於是我們便著手開始查找資料、思考有什麼更好的途徑探究這問題,遂產生了這篇文章與podcast節目。

而在我們準備要錄製的階段,其團隊已修改了團隊目標。將原先完全廢除服務學習,改為『廢除服務學習為必修』,也更深入的套論學分相關的制度規定。非常值得為服務學習規定所苦的學生一探究竟,其團隊後續撰寫的文章與探討方向,也帶來不一樣的觀點!

詳情請參閱該團隊粉專:廢除社會服務學習必修0學分

接著,我們開始小小的思考吧


我們真的不用服務學習嗎?


我不確定關於服務學習廢除的討論從何開始,但是「台南馬拉松服務學習疲勞駕駛死亡事件」或許是激起社會討論的重要關鍵。該事件激起學生對於服務學習作為規定,產生更深入的探討。

例如:為什麼學校需要強迫學生自願服務?透過打掃環境真的能學到什麼嗎?學校是否將學生視為免費的勞動力?將其設置為畢業門檻有道理嗎?或是成為壓迫學生服務的根據?並且如果是一堂課程為何會是零學分?最終,服務學習作為一堂課,究竟是教導學生正視社會不是只有光鮮的樣貌,還是透過僵硬的制度讓學生理解麻煩的規定忍一下混一下就結束了?

源源不絕的疑問與批評,似乎讓每一個學生氣憤又同時直覺地認為,是的,我們的確不需要這些服務學習課程。然而我們「真的不用任何該類課程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沒有前者來的直覺。

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獲得他人的幫助。舉凡學校鄰近路口的導護家長、非營利組織發起的淨灘淨山活動、各式重大災難場合,總能看到一群人為了社會中全然陌生的他者付出。尤其在一個資本社會中,他們不計回報的付出與辛勞,更深層的體現某部分人性光輝,讓人發自內心的感動。

他們的付出同時提醒著我們,這並不是一人便能運作良好的社會,並且既使各司其職,社會中仍會出現許多問題。

這些破口沒辦法透過經濟體制自然解決,政治制度也難以真正有效的處理。這些問題可能大至全國環保議題、環境污染議題、疫情下家境平困孩童的教育議題;也可能小至你家樓下巷口的道路安全問題。這些問題的共同點是,難以快速的、自發的從社會中消失。而需要協助的人們,也並非罪大惡極咎由自取,處境可能只是歷史巧合與政治因素交織的錯誤。

服務學習作為一種教學途經,其目的若是為了使學生「認知」社會中存在許多人需要幫助,這似乎不會使得學生群起反對

透過課程帶領學生認知社會不曾發現的面相,建立與社會的真實連結,更能夠化解過去建立的歧視與偏見。基於認知層面的教育,我們或許能得出不同的答案,是的,服務學習課程似乎有其存在的重要性。

然而實際課堂的「實作」卻是兩回事。充斥無意義的勞役活動,難以想像原先立意良善的教學目標要如何透過這些課程實現。而作為畢業門檻,學生更難擁有選擇權,只能硬著頭皮撐過這些課程。在種種不良的設計下,難以發覺原先的立意,也扭曲了服務社會的心態。



判斷問題,區分制度與本質


在我們爬閱的資料中,發現許多人之所以反對服務學習,是因為制度上的規劃嚴重不良,而非服務學習作為教育途徑的本質上出了問題。

1. 公平性問題:

各校的服務學習制度有著極大的差異,而這是因為「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開設具服務學習內涵課程作業要點」設立時並無硬性規定施作方式,重視大學自主性。然而這卻產生部分學校需要將近40小時的服務,有些學校需20小時;同樣作為畢業門檻,學校也領取相同教育部補助,不經令人懷疑這之間的差異設計是否真的有意義?

2. 勞動的勒索:

我們不會認為系上的必修作為畢業門檻是一種勒索,因為學習這些專業知識正是我們前來大學學習的目的,這是我們的選擇。但是多數學校將服務學習制定為一種變向的「愛校打掃」,並規定其作為畢業門檻。如此規定的原因不明,學生也無法參與討論修改,這樣的制度實在難與勞動勒索撇除關係。

3. 家父長制的規定:

『我覺得你應該如此,所以你必須如此』。我們總是無法接受親人基於關心所產生的壓迫,這些名目上是關心的要求,蘊含了他們認為年輕不懂事、懂的不比父母多的預想。雖然服務學習的本質良善,但不意味著這必須成為一條硬性規定,要求全國學生別無選擇的按規定執行。



總結


在搜集這些問題時,我們發現學生的反對多是對於「制度規劃」的批評,畢竟沒有人願意接受這些強迫又疲累的服務學習課程。對於「服務學習教育本質」的批評卻相當顯少,這或許反映出這世代的學生撇除情緒,仍會認為身為社會公民,基本上人人需要學習如何與現存社會議題互動。

各校之間對於服務學習的反對卻有時間上的差異。我們發現,制度規劃越僵硬的學校其學生的反對越是明顯,時間點也相對提前。中正大學的規劃下需要16小時的服務加上2堂講座,服務方式多元且可透過通識教育與社會連接的課程獲得時數,甚至還能自行規劃服務方式向校方申請。在完整性與開放性上,明顯優於多數學校,而這或許是直到今年才有更近一步校內連署的原因。

「服務學習」或許本質上立意良善且重要,但是現行制度上讓人困擾不已。面對現階段各校在服務學習的施作方式,我們不認為服務學習應該被規定為一項畢業門檻,也不該是必修。而既使在未來制度良善的強況下,我們仍認為學生應該擁有選擇權,為自己判斷哪些課程需要修習。

或許這也會遭到進一步的批評:「進入該系所、進入該高中之前,就應該知道他們的規定,事後再來批評他們的規劃是你的不對」。

我必須說,這是把資本式交易概念帶入教學體系,而選擇接受教育本來就不像是(也絕不應該是)簽訂買賣契約

如果非要透過此觀點看待教育這件事,會發現資本主義式觀點也無法為其背書。因為大多數環節中我們沒有交涉的權利,卻仍必須繼續下階段的就學;這種半強迫情況下訂定的契約、並且無法全然保障接受方有利的契約,在任何情況都是站不住腳的。

我可以大膽的說,處處抱持資本主意式觀點看待社會,無法對社會進步有實質貢獻,只是現行環境壓迫的幫兇。

最後,面對學分的問題,城六提供了相當明確又清晰的想法:「學分『只該』是學習效果的展現,不應該是其他事物的籌碼」


您有不一樣的想法嗎?歡迎留言批評指教!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還請點擊『 讚賞公民的 按讚鈕 』。雖然還要先登入很困擾,但這可以實質的幫助我這一人團隊產出更多文章!謝謝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來自pizza島的方先生
5會員
8內容數
文組中的文組,哲學系學生轉職軟體工程師的經驗
2022/03/01
誰也說不清這樣的情況怎麼找上自己的。 長期家庭相處的壓力、對於自己的高度期待、特定事件的誘發。突然,某一天失眠的夜晚,或是某一刻難以說明的疏離感,給了一點點提示。 啊,我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了。 你開始借助一些方式改善難以捉摸的情況。 在嘗試過好幾輪、不同的排列組合後,你發現這些都不管用。沒辦法的。
Thumbnail
2022/03/01
誰也說不清這樣的情況怎麼找上自己的。 長期家庭相處的壓力、對於自己的高度期待、特定事件的誘發。突然,某一天失眠的夜晚,或是某一刻難以說明的疏離感,給了一點點提示。 啊,我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了。 你開始借助一些方式改善難以捉摸的情況。 在嘗試過好幾輪、不同的排列組合後,你發現這些都不管用。沒辦法的。
Thumbnail
2021/09/27
性對我們而言是什麼?似乎沒有明確答案,卻能知道這是一個害羞,又沒辦法好好討論的事情。性,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父母總不知道該如何討論這件事,永遠等到第一次月經來才告知生理資訊。男生的性教育更是全然避而不談,比佛地魔的名字還恐怖,但是卻指望男生們能自己學習正確的性觀念。
Thumbnail
2021/09/27
性對我們而言是什麼?似乎沒有明確答案,卻能知道這是一個害羞,又沒辦法好好討論的事情。性,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父母總不知道該如何討論這件事,永遠等到第一次月經來才告知生理資訊。男生的性教育更是全然避而不談,比佛地魔的名字還恐怖,但是卻指望男生們能自己學習正確的性觀念。
Thumbnail
2021/09/12
什麼是迷因?你有看過政府宣傳的迷因嗎?如果沒有可以看以下新聞,了解政府單位或是政黨如何透過迷因宣傳,以及衍生出的爭議。不過這些宣傳方式到底不妥在哪?這些不妥原因與迷因的性質有關嗎?我們如何在適當程度上找到迷因宣傳的平衡?看看以下我們的分析吧!
Thumbnail
2021/09/12
什麼是迷因?你有看過政府宣傳的迷因嗎?如果沒有可以看以下新聞,了解政府單位或是政黨如何透過迷因宣傳,以及衍生出的爭議。不過這些宣傳方式到底不妥在哪?這些不妥原因與迷因的性質有關嗎?我們如何在適當程度上找到迷因宣傳的平衡?看看以下我們的分析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學習一直都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 一部份的人學習是透過金錢去驅動的,哪裡有賺頭就往哪裡去。 另一部份的人學習,全然是為了享受與熱衷某項事物,而開始投入學習。 但大部份的人,其實都是在這兩者之間不上不下。 所以說,整個社會的人類活動,與經濟其實密不可分。 前幾篇文章講到階級與社會空間跨域之間的關聯。又牽
Thumbnail
學習一直都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 一部份的人學習是透過金錢去驅動的,哪裡有賺頭就往哪裡去。 另一部份的人學習,全然是為了享受與熱衷某項事物,而開始投入學習。 但大部份的人,其實都是在這兩者之間不上不下。 所以說,整個社會的人類活動,與經濟其實密不可分。 前幾篇文章講到階級與社會空間跨域之間的關聯。又牽
Thumbnail
你有想過學校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嗎? 你是否想過如果今天沒有了學校,世界會怎麼樣嗎? 今天,我要來整理與談談這禮拜島島阿學讀書會討論的內容。 我們閱讀的書籍是由奧地利克羅埃西亞裔的哲學家伊利奇所著作的《非學校化社會》
Thumbnail
你有想過學校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嗎? 你是否想過如果今天沒有了學校,世界會怎麼樣嗎? 今天,我要來整理與談談這禮拜島島阿學讀書會討論的內容。 我們閱讀的書籍是由奧地利克羅埃西亞裔的哲學家伊利奇所著作的《非學校化社會》
Thumbnail
這幾天,滑臉書動態,看到一則天下雜誌撰寫的一篇文章,內容是關於東海大學勞作教育和招生的事情(原文在這)。當時看完這篇文章,心中當下想的是:也許招生不足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勞作教育,而在「少子化和台灣大學過多的問題」。
Thumbnail
這幾天,滑臉書動態,看到一則天下雜誌撰寫的一篇文章,內容是關於東海大學勞作教育和招生的事情(原文在這)。當時看完這篇文章,心中當下想的是:也許招生不足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勞作教育,而在「少子化和台灣大學過多的問題」。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檢我們會有補助嗎?我們沒用到學校的師資,不給我們補助真的不合理。 我想知道為什麼大家覺得不合理。 覺得爸媽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有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投資也是,一個出走的特殊廠商,
Thumbnail
檢我們會有補助嗎?我們沒用到學校的師資,不給我們補助真的不合理。 我想知道為什麼大家覺得不合理。 覺得爸媽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有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投資也是,一個出走的特殊廠商,
Thumbnail
各級學校日剛結束,對於升上國高中的「新手父母」而言,除了搞懂108課綱之外,還有一項不算簡單的任務:「我要安排孩子到哪裡做公共服務?」
Thumbnail
各級學校日剛結束,對於升上國高中的「新手父母」而言,除了搞懂108課綱之外,還有一項不算簡單的任務:「我要安排孩子到哪裡做公共服務?」
Thumbnail
我不確定關於服務學習廢除的討論從何開始,但是「台南馬拉松服務學習疲勞駕駛死亡事件」或許是激起社會討論的重要關鍵。該事件激起學生對於服務學習作為規定,產生更深入的探討。例如:為什麼學校需要強迫學生自願服務?透過打掃環境真的能學到什麼嗎?學校是否將學生視為免費的勞動力?將其設置為畢業門檻有道理嗎?
Thumbnail
我不確定關於服務學習廢除的討論從何開始,但是「台南馬拉松服務學習疲勞駕駛死亡事件」或許是激起社會討論的重要關鍵。該事件激起學生對於服務學習作為規定,產生更深入的探討。例如:為什麼學校需要強迫學生自願服務?透過打掃環境真的能學到什麼嗎?學校是否將學生視為免費的勞動力?將其設置為畢業門檻有道理嗎?
Thumbnail
除了十二年國教將服務學習量化,如何扭轉學校、老師幫助學生找服務機會以賺時數的問題,高中生所辦的營隊也遇到諸多困難,究竟高中生辦營隊的意義為何,而要怎麼解決遇到困難,讓筆者為各位細細剖析。
Thumbnail
除了十二年國教將服務學習量化,如何扭轉學校、老師幫助學生找服務機會以賺時數的問題,高中生所辦的營隊也遇到諸多困難,究竟高中生辦營隊的意義為何,而要怎麼解決遇到困難,讓筆者為各位細細剖析。
Thumbnail
20 年前,為了要考上一間理想中的大學,你必須在大學聯考中爭取那極少的名額,通過這道窄門。然而現在全台灣的大學3百多間,有的大學科系甚至招不到人,錄取門檻極低,只要有讀學測幾乎等於有大學念-造成這種狀況的不外乎是持續了20 年的教改。今天筆者想跟大家談談志工服務制度的問題。
Thumbnail
20 年前,為了要考上一間理想中的大學,你必須在大學聯考中爭取那極少的名額,通過這道窄門。然而現在全台灣的大學3百多間,有的大學科系甚至招不到人,錄取門檻極低,只要有讀學測幾乎等於有大學念-造成這種狀況的不外乎是持續了20 年的教改。今天筆者想跟大家談談志工服務制度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