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書|一場共謀或對抗——《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

2024/01/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導讀:


如果我說基因跟迷因正在密謀人類心智與文化的演化,那你大概會覺得我瘋了。 但有人卻抱持著這個觀念並把他寫了一本書,甚至行銷全球,你或許開始有點興趣想了解。


《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

《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


🌟核心內容:


●|迷因 meme|✏️

實際上,迷因(meme)這個概念由 Richard Dawkins 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創造出來,類比於生物學上的基因 (gene),指的是「文化中會經由非遺傳方式,尤其是透過模仿傳遞下去的東西」。換言之,迷因指的是將想法、觀念、行為或技能從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一個大腦傳遞到一個大腦,形式包括故事、服裝、發明、食譜、歌曲、農耕或雕塑。

如同基因是攜帶遺傳信息的基本物質單位,我們也可將迷因視為攜帶文化的最小分子。 迷因與基因相同,他們都不在乎結果好壞,只是盡其所能地將自己散播出去,藉由不同轉換、重塑,甚至彼此競爭,將其表現推到高峰,影響一代的文明。



●|模仿是人類最與眾不同之處 imitate|✏️


關於演化的速度,有一個觀點在於降低試錯成本,可以用越低的成本避免死亡的結局或擴散有利的技能,對族群繁衍越有幫助。單純的個體試錯是最低層次,甚至一錯再錯;第二層次,是能從數次錯誤中歸納總結,習得不要犯相同錯誤;第三層則是由觀察其他生物錯誤經驗學習;而該理論認為,最高層是在犯錯前就模仿成功的個體,避免犯錯的可能,這便是「模仿」,先行汲取成功案例。


我們甚至可以用此來解釋,為什麼人類那麼愛互動、宗教是如何產生、婚姻與人生的抉擇。 比起攏統、含糊不清的「慕強」無法解釋為何總是有各例,例如:普通男性、8+9、藝術家或小白臉能吸引到異性,或許更好解釋是這些雄性是優秀的模仿者,而女性認為取得這樣的基因,有利於自身基因的傳承。 如此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在大多數情況下,化妝或整形的女性,相較於普通的女性具有更強的吸引力,畢竟這也是優秀模仿者的能力,當然這樣推導的假說也相當具有爭議性。


megapx

megapx


●|迷因 VS 基因 meme VS gene|✏️


《自私的基因》的基因中作出解釋,基因是偏好讓自己傳承,所以會先讓相似的基因及己方人員獲益;但迷因卻更偏向利他,因為這樣能標榜自己是無私的、更容易被團體接受,也更容易成為榜樣,所以迷因與基因的對抗或者說共舞中,決定了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想追求多擴散迷因散布於社會中,或者基因的延續。

在醫療尚未成熟的年代,孩童死亡率高,所以盡其所能地多生是保證基因延續的關鍵,但當醫療進步時,盡可能給予最全面的照顧,讓我的文化與價值觀念能透過子代盡可能高的傳承,則會是首選,因此基因與迷因並非總是對抗,他們也存在合謀的時刻。


●|迷因聚合體 meme aggregation|✏️


宗教瑕疵,是指教義會有一陣子無法解釋某些問題。作者認為這正是宗教作為迷因具有更迭的關鍵。 我自己很喜歡裡面敘述佛陀的開悟,「生命就是不滿足,苦來自於渴望與執著,停止渴望能讓你從未苦中解脫。在這個本質上難以讓人感到滿足的世界中,你是孤獨無助的,如果想做任何努力讓情況好轉,就會落入欲求、渴望的網羅中並因此受苦。開悟不是去獲得什麼,而是放下一切。」


🌟結語:

迷因學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釋、一種我們重新看待自我的方式,我們自己就是由迷因組成的大型聚合體,並以此構築了人生目標、自我認同、信仰,甚至是個體本身。而我們體內的迷因也時時刻刻在更迭著,不斷前進。如果我們執著往特定的方向,會許便會著相,而是該順其自然迎風而舞。

或許在自私基因與利他迷因的對抗、共舞中,我們定義了自我。


《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心智圖

《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心智圖



對社會脈動、產業現況提出觀點與省思,找尋進步空間或接受現況、活在當下,並有足夠智慧區分其兩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