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比較就是幸福? ——《我們最幸福》

2021/09/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了一下上次更新書評的時間,居然跟今天相距已有整整 14 天。說是偷懶的話倒也不是這麼回事,統統最近生活起了很多變化,應付就已無暇,好好坐下來消化及回想書籍,甚至將它們躍然於紙上,根本是一種妄想。轉念間,突然在想,我這樣的追求真的幸福嗎?活在每樣東西都要比較的年代,比文憑、比財富、比權力、比社會地位,每一件事都促成我們不斷改變和追求。假設我選擇逃離這個世界,不用世俗的標準判斷每一件事,是不是對我比較幸福呢?
《我們最幸福》封面
《我們最幸福》這本書,透過脫北者去描繪世界上最神秘的國家——北韓。我們無從去驗證這些脫北者講述的是否為事實,但這些故事卻是我們認識這個神秘國家人民生活狀況的唯一線索。
書中背景設定於 1980-1990 年代,訪問了六位脫北者,人物的背景都在北韓,從不同「階級」切入。
是的,我提到了階級,在無階級的共產架構下,何來的階級呢?請看我依據書中訪談所區分的左下圖:
概略北韓階級圖
我們可以看出一切都以黨為中心,剩下的人依照「背景純度」區分,北韓所宣稱的共產制度在我看來就是將帝國制度換個名稱而已,並不是馬克思所理想的「共產世界」。若真要說,最相像的制度應該就是「低配版的 1984」。
我們常說:「人以食為天」。本書闡述誘使這六個北韓人逃跑的主因,發生在 1999 年,官方所謂「苦難的行軍」,其實就是「大飢荒」。脫北者逃跑路線不一定,但每一位都必須渡過中韓界河「圖們江」及「鴨綠江」。先到中國後,再決定逃亡路線。最後的目的地都是逃往北韓認為萬惡的淵藪「南韓」。
上篇《吃佛》,我有提到關於西藏人逃到印度後,都萌生回到中國的念頭,而北韓跟南韓的狀況卻跟上述狀況大相逕庭。南韓在當時跟台灣、香港、新加坡,共稱「亞洲四小龍」,物質水準跟北韓相比絕對是過之而無不及。但就作者實際訪談,其實脫北者裡面有一半的人都希望可以回到北韓繼續生活。原因我們不難猜出,雖然南韓政府對於脫北者有制定輔導程序,(這項政策的催生,主因是北韓的所有教育學位南韓一概不承認之外,北韓內部教授的知識也早已跟不上世界的腳步,所以希望透過補助及教育幫助北韓人跟上南韓快速的社會腳步)但脫北者在南韓還是只能從事勞力性質或是八大行業。另一方面,北韓政府對於逃離北韓的人是採取連坐法,只要家族裡有一人脫北,整個家族都會被送去勞改營。擔心家人的心情和內疚也為脫北成功的人蒙上一層陰影,兩難的情緒不在只聚焦在生活物質,而是家族的羈絆。
幸福是一個很主觀意識的感覺,但我們往往拿著世俗的標準衡量自己是不是真的趕上別人的標準了,好像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得到幸福。但等到我們到了夢寐以求的狀態後,又馬上衍生出其他的比較標準,像個惡性循環的迴圈,永不停止。最近統統人生發生了很多變化,我也還在這個人生道路上摸索。若要我對目前的幸福下定義:「依照自己的能力默默實踐著目標,並且每一分鐘都活得很舒坦。」那應該就是我所想追求的心理幸福感吧!
對於這本書我也有錄Podcast喔,歡迎大家按下面連結收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作者養成買書的習慣,大約十年左右,類別涵蓋小說、歷史、經濟、犯罪、和理財,希望透過自身觀點加上書中內容結合成統統社畜中的特殊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