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接觸"排寒"是從李璧如醫生的網誌開始的,偏激的我希望整套認真實踐,所以我們搬家後就不裝冷氣,搞得孩子的爸非常痛苦,像得了南洋懶夫病一樣,無法思考,整天昏昏沉沉。
我也很誇張得每天煮很多薑,給孩子穿很多,希望給他們逼汗。
我就是覺得我家兩個孩子都很寒,因為從小姐姐都是冷氣開很強(27度)讓她睡著的,而且吃很大量的香蕉嬰兒泥。
姐姐嬰兒時睡前背後會冒汗,熱到睡不著,所以我只好把冷氣開很低溫,希望她能舒服的睡。後來她被我壓制到背後都流不出汗了,我觀察到她流汗的方式變成從手及腳。因為錯誤的觀念,我封鎖了她背部排汗的毛孔。
其實孩子睡前冒汗是正常的,但若身體排汗不順暢,她反而會覺得燥熱難耐,熱散不掉,這時妳反而可以拿吹風機幫她把身體吹暖,幫助她順暢排汗,當她冒汗出來以後,身體就會降溫,自然就好睡了。
李璧如說的很多都很有道理,例如冷氣但電風扇不要直吹,這部分對體弱的人真的很重要,有的人體氣不足以對抗冷氣,像我連生兩胎後體力大衰,真的是弱不禁風。進冷氣房都要全身包起來。
體弱的人也不該再吃水果,處理水果、甜食蠻耗能的。但大量運動有流汗的人就可以吃。
但偏激的我希望全家照我的方法,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吃水果沒事,而我卻不能吃水果吃了就全身發冷。明明大家體質就不同,我怎麼能希望壯得跟牛一樣的阿公,要跟我這樣的傲嘯連吃一樣?
我試過各種讓身體保暖的方法,內外都試了,舉凡:
外熱源:
薑湯泡腳、原始點紅豆袋 泡溫泉 水療 艾灸 拉筋 拍打 刮痧拔罐(看體質) 吹風機全身吹暖(到微微冒汗) 暖水袋敷肚子、烤火、桑拿、遠紅外線、用瓦斯爐炒菜。
內熱源:
運動(不過新手媽媽可能比較沒力)
正脊 通中脈(產後記得去整脊)
做瑜珈
飯後1小時喝薑湯
筋膜槍按摩
飯水分離
吃中性、溫熱性食物
暫時不吃甜的蔬果(即使是溫熱性的也一樣)
穿多層襪子把腳底先暖起來
情緒釋放(放下恐懼、憎恨)
感恩的心
愛
量子訊息處理
外熱源不如內熱源:飲食、筋絡通暢、運動、情緒、興奮、接納。
透過多方的嘗試及實驗,慢慢的體質也變越來越好了。
當妳的心、妳吃的東西、妳的身體都是暖的,就不用再去忌口、防風、由外補充熱能。妳就是一個自帶溫暖的發光體。
反而是一堆限制,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緊縮的心、繃緊的肌肉,已經讓妳缺氧了,能不寒上加寒嗎?
凡事都忌偏激,中庸平衡最好。如何與家人取得一個平衡與共識,是排寒這條路最辛苦的地方。
我覺得排寒應該換個名字,才不會努力錯方向。應該把焦點換成 "保持身心溫暖" ,這樣自然就會排寒,也不怕冷了,不是嗎?
這感覺就像,強調"有機、無毒"的人,心中有個恐懼及抗拒,不接受有毒,所以強調無毒。就像叫小孩不要看電視,其實小孩沒聽到"不要",只被強化輸入"看電視",然後妳又不給他看,他就更壓抑更渴望。
"排寒"就像妳抗拒寒,努力要把他排掉。但潛意識中是加深了寒,強化了對他的抗拒與不接受。若說是"保暖",那焦點就是暖,而不是寒。
好吧那到底怎麼保暖?
方法一樣很簡單,但是,要認真去做。一樣,不收費看了妳還是不會做,所以我還是放在收費專欄,需要的有動機想認真實踐的人再付費觀看吧。其實訂閱實在是很便宜,比上課還便宜,只是一個動機的確認,及對寫作者的支持,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