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一本書英文書名很短,叫做Lifespan,是諾貝爾生理學獎的David Sinclair博士以細胞是老化基因在控制人體的衰敗,如果以現在基因工程的技術,理論上人類平均壽命可以更長,重點是健康地年齡變老,比如說70歲的外觀跟內部器官組織的狀態,看起來都像40歲的人一樣。
如果這本書只從技術面討論可行性,就不會引起這麼大迴響。它花了後半部在討論萬一大部分人類都可享受到這個科技,壽命真的集體變長,整個地球有辦法因應嗎?不論是社會倫理、自然環境負荷、是否擠壓年輕人生存發展等問題,一併開放式探討。
因為作者是一位很熱愛工作的人,他也非常預期65歲之後很想繼續將專業和工作產出奉獻社會;當然大多數人沒有那麼幸運,在108課綱上路前,很多台灣人還活在大學選的科系不是我想從事的專業,並將此份痛苦或大或小,或能轉換或不能的,一路活到退休。如果到70歲的生理年齡還像是40歲,這些鬱卒不得志的人,是不是可以在退休後開始自己真正的志趣?一些因為生育在壯年被迫退出主流就業市場的媽媽們,在孩子們長大後,也還擁有青春體力和美貌,可以再度進入專業市場,不會把養兒育女照顧家庭,當成是career woman的犧牲奉獻?
至少我還蠻興奮的!這好像聽到傳教士在傳福音一樣。
書裡有一個很有趣的小觀點,人們如果覺得可體驗的時間變長了,面對事情的態度會有所不同,包括更樂於助人,城市人不會總是覺得匆忙、充滿壓力,還衍生很多文明病。我跟他口中極度樂觀的澳洲人一樣,期待著新世界的來臨,不然就只能每天看三大富豪競相登陸太空,或是殖民火星,因為已經把唯一的一顆地球搞爛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