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面臨一種由人口結構和科技創新所驅動的社會變遷。過去依循著教育、工作、退休,然後死亡的人生序列,將不復存在;擁有更多的選擇,卻也面對著更多的挑戰。
這是一場:多世代革命。
何時該求學、工作?何時又該退休?過去按照年齡來劃分的階段,不再是標準答案。
隨著醫療與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
人生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分配,也有更多元化的選項可以規劃;只要你想,可以不必依循傳統的生涯路徑。
在這樣的一個後世代社會中,不再以年齡來劃分階段和角色;而是以能力和興趣為基礎,來選擇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面對的挑戰,真正意義上實踐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
運用更有彈性、更多元、更創新的方式,打破世代的界限;我們的一生也不再依循著傳統的人生序列模型:接受教育,進入職場工作、退休,然後迎接死亡。
...
傳統的人生序列模型,是由工業革命和福利國家所塑造的人生規劃。忽略了人們的個性、多元性和創造性,也無法因應人口老化和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挑戰。
引發了愈來愈多人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是否應該受到人生序列模型的束縛?又該如何打破這個模型,創造自己的人生路徑?斜槓、自雇者、第二人生等新世代的人生模式也接連出現。
華頓商學院教授 Mauro Guillen 在這本《多世代革命》書中提供了許多實例與數據,分析了不同世代在消費、教育、職場等方面的特徵與需求,並提出了一些應對多世代革命的建議與策略。
其中有不少面向都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包括:
一、壽命飛速增長,健康顯著改善。
人們可以活得更長、更健康、更有活力,但也帶來了人口老化、社會保障、醫療負擔,以及生命價值和意義等問題。如何利用延長的壽命和改善的健康,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以及如何面對老化和死亡的現實,將會是人們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二、核心家庭的興起和沒落。
核心家庭是由工業化和現代化所促成的一種家庭形式,提供了情感、經濟和社會支持。
隨著生育率下降、離婚率上升、家庭暴力、代溝等問題與日俱增,加上單親、多元與跨國家庭這些新興家庭形式所帶來的挑戰。如何看待、建立和維護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關係,將變得更為複雜,也是不少人需要去正視面對的課題。
三、不再做出重大決定的青年世代。
書中指出在1980年代後出生的當代青年,是一個由數位科技和全球化所塑造的世代。
這些人擁有高度教育、多元文化、開放思想、創新精神的優點,同時也普遍具備延遲成年、缺乏承擔、依賴父母、不願結婚生子等特質;更面對著經濟不景氣、就業不穩定、社會不公平等困境。
如何克服這個世代的挑戰和困難,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優勢,過去的經驗與方法或許不再適用。
四、一生擁有多重職業,退休也有新的想像。
由於科技發展、職場變化、個人興趣和社會需求等因素導致許多人的一生不再只從事一種職業。因此,也擁有了更多的學習、工作和創業的機會;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職涯的不確定性、競爭性和壓力性,對於技能、知識和經驗的水準要求要更高。
關於退休,可以選擇提早或延遲退休、從事兼職或志願工作、享受休閒或學習活動、與家人或朋友共度時光、旅行或移居他國,也可能是重新創業或追求夢想。我們會重新想像退休的模樣,也有更多元化的準備和規劃方式。
五、後世代消費市場的改變。
後世代社會中的消費者,是一個由數位科技和全球化所塑造的消費群體,具有高度個性化、多樣化、創新化、社交化與環保化等特徵。
他們對於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價格、便利性、體驗性、意義性等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並且會透過線上和線下的渠道進行消費和評價。在三浦展的《孤獨社會》中,你可以看到更多深入的觀點。
...
當你意識和感受到這些變化。
也許可以進一步思考:這些變化對人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自己又該做出什麼樣的應對?過去所認為的許多理所當然,也不再是牢不可破的。
教育不再是獲得穩定工作的保證;終身雇用也成為了歷史,退休也不再是職涯必然的終點。凡事皆有可能,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上。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