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灣星火的沙龍
31會員
162內容數
我在2017年開始記錄台灣政治社會現象,並陳述自己的觀點。這個專題是累積了2020之前,所有我寫過,判斷為具有參考性的文章;並且重新以符合現今(2020年6月)狀況改寫後而成。我期待這個專題的內容可以提供另一種理解台灣的脈絡。同時,贊助這個專題將會幫助我更專注於接下來的意識扭轉計劃,讓星火的光更亮。
台灣星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30
2016年後的國民黨,為了向中國討得「大一統」後的滿漢全席,爭先恐後傾中。而2019年的「台灣獨派」,則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圍著國民黨離席後的「中華民國殘羹剩菜」,舔舐的津津有味。邊吃還邊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吃不是因為它香,而是為了打倒國民黨」。

2021/09/30
2016年後的國民黨,為了向中國討得「大一統」後的滿漢全席,爭先恐後傾中。而2019年的「台灣獨派」,則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圍著國民黨離席後的「中華民國殘羹剩菜」,舔舐的津津有味。邊吃還邊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吃不是因為它香,而是為了打倒國民黨」。

2021/09/30
2019年11月17日,蔡英文全國暨台北競選總部成立。當時「經濟民主連合」和「地球公民基金會」兩個團體,從蔡英文競選總部附近的大樓窗口用擴音器、掛布條的方式,抗議民進黨遲遲不處理延宕多時的《礦業法》修法。

2021/09/30
2019年11月17日,蔡英文全國暨台北競選總部成立。當時「經濟民主連合」和「地球公民基金會」兩個團體,從蔡英文競選總部附近的大樓窗口用擴音器、掛布條的方式,抗議民進黨遲遲不處理延宕多時的《礦業法》修法。

2021/09/30
我個人並不覺得韓國瑜不好,他只是不適合當台灣總統,連想都不適合。又有人在留言區嗆我為何不批評韓國瑜。這質疑背後的心態對我來說很有趣。有趣在明明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為什麼很少人願意接受。我只好分享一下。這應該會是我唯一一次以韓國瑜為題。

2021/09/30
我個人並不覺得韓國瑜不好,他只是不適合當台灣總統,連想都不適合。又有人在留言區嗆我為何不批評韓國瑜。這質疑背後的心態對我來說很有趣。有趣在明明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為什麼很少人願意接受。我只好分享一下。這應該會是我唯一一次以韓國瑜為題。

你可能也想看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想要真相,你以為真相是兔子守著一棵樹自己就撞過來了,想要真相你去找了嗎,你知道上哪兒去找嗎?你找得到嗎?
真正令我動搖的其實是這張照片,IG網友從微博搬運過來的。據說是去年10月拍的照片。
不知道為什麼直覺就是他了! 聽到IG他唱平凡之路時,也覺得是他的聲音。也猜到有人會說不像。

想要真相,你以為真相是兔子守著一棵樹自己就撞過來了,想要真相你去找了嗎,你知道上哪兒去找嗎?你找得到嗎?
真正令我動搖的其實是這張照片,IG網友從微博搬運過來的。據說是去年10月拍的照片。
不知道為什麼直覺就是他了! 聽到IG他唱平凡之路時,也覺得是他的聲音。也猜到有人會說不像。

徹底解決問題的A方案,的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卻會製造更多其他的問題。當我們使用徹底解決法,解決了一個又製造了十個,然後再用徹底解決法解決十個,產生新的一百個。這真的比各方妥協下,把問題降低成原本的十分之一,雖不能解決但也不會產生新問題好嗎?

徹底解決問題的A方案,的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卻會製造更多其他的問題。當我們使用徹底解決法,解決了一個又製造了十個,然後再用徹底解決法解決十個,產生新的一百個。這真的比各方妥協下,把問題降低成原本的十分之一,雖不能解決但也不會產生新問題好嗎?

在論文門事件被追查出越來越多的事證後,有一部份原本堅信蔡英文的癡粉開始轉變說法:「總統有沒有博士學位不重要」。「就算她沒有論文我還是支持她」。我個人認為這是有心人放出來刻意誤導民眾的風向球。目的是在以「從眾效應」降低支持者放棄人格誠信標準時的羞恥感。

在論文門事件被追查出越來越多的事證後,有一部份原本堅信蔡英文的癡粉開始轉變說法:「總統有沒有博士學位不重要」。「就算她沒有論文我還是支持她」。我個人認為這是有心人放出來刻意誤導民眾的風向球。目的是在以「從眾效應」降低支持者放棄人格誠信標準時的羞恥感。

科學精神,很重要的一個認知就是去破除二元論,什麼是二元論呢?像是大是大非、對與錯、善與惡、及格與不及格等等的兩個對立的概念在科學研究是個非常危險的東西,就像上述提到的例子,如果我們深信不疑,這些所謂的學者給我們的知識,不去深思而輕信他人的轉述,對我們做研究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科學精神,很重要的一個認知就是去破除二元論,什麼是二元論呢?像是大是大非、對與錯、善與惡、及格與不及格等等的兩個對立的概念在科學研究是個非常危險的東西,就像上述提到的例子,如果我們深信不疑,這些所謂的學者給我們的知識,不去深思而輕信他人的轉述,對我們做研究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人,話說越多錯越多(事情也是一樣),就算是傳統觀點譽為「聰明」的醫生,所說所作所為,也不可能獲得所有人(或論點)的支持。
應該說,人光是站在原地什麼話都沒說,這本身的行為就可以拿來作文章挑錯。
回到「說話做事(表達觀點)」,之所以會「多說多錯」(多做多錯),還不是因為這世界就是很複雜,藏著許多肉眼

人,話說越多錯越多(事情也是一樣),就算是傳統觀點譽為「聰明」的醫生,所說所作所為,也不可能獲得所有人(或論點)的支持。
應該說,人光是站在原地什麼話都沒說,這本身的行為就可以拿來作文章挑錯。
回到「說話做事(表達觀點)」,之所以會「多說多錯」(多做多錯),還不是因為這世界就是很複雜,藏著許多肉眼
Mika Korhonen on Unsplash
我一個星期寫兩篇文章,幾乎就是為寫而寫,不過我不想這樣做,但也停不了來「為寫而寫」的某種思考在我腦海裡流轉,我可以持續寫,只是為了審視這個社會之後所設想的某種盼望,在我內心期盼,真的我的思考可以轉換改變這世界的契機。
我看這世界,這社會的來來往
Mika Korhonen on Unsplash
我一個星期寫兩篇文章,幾乎就是為寫而寫,不過我不想這樣做,但也停不了來「為寫而寫」的某種思考在我腦海裡流轉,我可以持續寫,只是為了審視這個社會之後所設想的某種盼望,在我內心期盼,真的我的思考可以轉換改變這世界的契機。
我看這世界,這社會的來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