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勞
參加課輔的弱勢孩子成績變得很好是誰的功勞呢?
2014年是台灣教育制度上重大變革的一年,因為這一年教育會考取代了實施多年的基本學力測驗,而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該年畢業的國三學生,這一年的升高中職的升學制度有了大幅度的改變,雖然各方反對的聲浪滔滔不絕,升學制度也在正式實施前一改再改,原本是十二年國教(所謂國教,顧名思義就是國民義務教育,既然是義務教育就必然是強迫入學),後來左修右改之後卻變成不是強迫入學了,既然不是強迫入學,嚴格說起來就不能被稱為十二年國教了。
國中會考的計分方式與原本基本學力測驗有非常大的差異,而在博幼基金會埔里中心卻有一個創中心以來程度最好的孩子剛好也要參加國中會考,這個孩子就是小玲,小玲從國小四年級就參加了課業輔導,他來自新住民的家庭,媽媽是越南籍的新住民,但是爸爸卻是會酗酒與家暴的台灣郎,即便媽媽很辛苦的認份工作,但是卻無法填滿台灣郎爸爸的胃口,因此家庭狀況充滿危機,後來媽媽申請家暴令,仍然不斷受到爸爸的言語恐嚇與暴力威脅,恐嚇與騷擾的對象甚至連基金會的社工員都身受其害,最後求助警方才順利協助小玲與媽媽脫離爸爸的威脅,而這些經歷都對小玲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