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七階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本身是教練嗎,帶過選手嗎? 那你一定參考這篇資訊,訓練選手不是就是練球、體能、練球、體能而已,可以的話從小就要培養不同的能力,這裡指的不是專項的能力,而是生心理的部分。那我們本篇的主題就是...
LTAD理論( Long Term Athlete Development )

起源

LTAD 理論從 2005 年發表後,很快就成為歐美國家對運動員發展與培養的共通原則,甚至影響很多國家的體育政策,且 Istvan Balyi 教授等人在 2013 年推出的LTAD新書
此理論雖然各年齡都適用,不果主要是以青少年兒童為主,帶給他們從小到大每個階段所需要的能力及發展,尤其是心理的發展,我覺得更為的重要
不過雖說是分階段,有些階段是以實際年齡去參考,而另一些是以發育年齡為主,也就是說因不同小孩的發育時間都不一樣,所以執行的時間點也就不一樣

發展七階段

專項化的運動項目的早期與晚期專項化項目之間,各自階段劃分的數量略有變化。並且,早期專項化的運動,具有影響其 LTAD 階段定義的獨特要求。在這裡,只就晚期專項化運動(絕大部分項目是需要晚期專項化的)LTAD 作以介紹,而且是一般訓練學意義上的介紹,這樣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 積極開始活動 ( 0~6 ) : 不強迫又快樂環境下,讓嬰幼兒應儘早地開始積極活動,可以增強大腦功能、身體協調能力、個人社交能力,基本運動技能,以及情緒和想像力的發展
  • 打好運動基礎 ( 6~12 ) : 孩子們應參加經過較好設計和組織的活動,這些活動應發展孩子的基本運動技能和整體運動能力,包括敏捷性、平衡性和協調性。但是,活動的計劃和組織實施必須以"好玩"為重點,正式比賽應儘量減少
  • 學習到訓練 ( 11~16 ) : 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準備好去發展基礎運動技能。他們應獲得更多的體育活動機會,提升更廣泛意義上的運動技能(而非專項技能)與綜合運動能力
  • 訓練到訓練 ( 13~17 ) : 這是青少年對刺激和訓練做出更好生理反應的階段,換言之,這是開始"製造競技動力引擎"、並利用加速適應訓練的敏感期的階段。孩子們在整個階段應打好有氧運動的基礎,在這個階段結束時候發展速度和力量,並進一步鞏固其針對項目的基本技能和戰術
  • 訓練到競賽 (15~23 ) : 指導這個階段青少年運動員的教練們,要著力去優化運動員們的運動素質、並教會他們如何有效地參與比賽,培養比賽能力,且把某項運動作為個人喜愛的娛樂活動保持下去,進入積極健康的體育生活化階段
  • 訓練到取勝 ( 23↑ ) : 這個階段,運動員們都已經進行專項化訓練、並顯現出極強的競技能力與發展潛力;通過強化訓練培養制勝能力,參加適合其水平的國際競賽並追求勝利
  • 終身運動、積極生活 : 這一階段,代表著從競技職業生涯轉向終生參與運動鍛鍊的過渡。他們可能決定繼續參加運動競賽,比如一些成人高年齡組的競技或休閒類比賽;或者,可以作為比賽官員、教練繼續參與這項運動
@petriecanoe.ca

我的看法

如果你願意,試著去問問看身邊的教學者,尤其是教練,回答得出來,我一定給他拍拍手,但我敢肯定,絕對一大堆人不了解不清楚。我是覺得啦,不管是甚麼身分,都一定要持之以恆的學習,就算跟本業不相關,還是能幫助各位有更完善的思考
以各種關於運動及訓練的專題,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私訊給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前有介紹過"翻船",也就是腳踝扭傷,那你有聽過跟扭傷一樣嚴重的傷嗎,沒錯,就是"高位扭傷"。不過在了解是怎麼回事之前,還是先來看看是怎麼發生的吧~
        職業球賽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尤其是棒球,已經到了尾聲了,你有沒有關注呢? 不過除了各球員令人驚艷的成績之外,我比較注意是投手丘上的投手,近年來有一種投球方式還蠻吸引我的,那就是"短臂式"。究竟簡潔有力的姿勢能帶給投手怎麼樣的效果呢? 我就來解析給各位聽吧~
努力了那麼久,究竟到底自己有沒有進步,還是自我感覺良好,好像都只能用猜的。人家說要比就跟自己比,相同努力不一定有相同結果,但還是要堅持吧。本篇的主題就是...
最近很常有人問我為甚麼跑一跑寬都會很不舒服。有時候動一動就會覺得髖很卡或很痛,尤其是那種久坐時,突然起身的動作就覺得不對勁,到底是要伸展還鍛鍊。本篇的主題就是...
坐了一陣子的椅子後,想起身走一走,這時~你有沒有想過走路是多麼複雜的事情,你可能會想,不就跨步出去就好了嗎,我阿嬤都會。但其實後面還是有一套機制促成這一連續的動作。本篇的主題就是...
原來是教數學專櫃啊,這其實是個專業術語,可以拿來看你是否有髖、膝、踝的隱藏傷害。所以看到某個人屁股很大很羨慕,小心有可能自己以後也會變這樣。本篇的主題就是...
        以前有介紹過"翻船",也就是腳踝扭傷,那你有聽過跟扭傷一樣嚴重的傷嗎,沒錯,就是"高位扭傷"。不過在了解是怎麼回事之前,還是先來看看是怎麼發生的吧~
        職業球賽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尤其是棒球,已經到了尾聲了,你有沒有關注呢? 不過除了各球員令人驚艷的成績之外,我比較注意是投手丘上的投手,近年來有一種投球方式還蠻吸引我的,那就是"短臂式"。究竟簡潔有力的姿勢能帶給投手怎麼樣的效果呢? 我就來解析給各位聽吧~
努力了那麼久,究竟到底自己有沒有進步,還是自我感覺良好,好像都只能用猜的。人家說要比就跟自己比,相同努力不一定有相同結果,但還是要堅持吧。本篇的主題就是...
最近很常有人問我為甚麼跑一跑寬都會很不舒服。有時候動一動就會覺得髖很卡或很痛,尤其是那種久坐時,突然起身的動作就覺得不對勁,到底是要伸展還鍛鍊。本篇的主題就是...
坐了一陣子的椅子後,想起身走一走,這時~你有沒有想過走路是多麼複雜的事情,你可能會想,不就跨步出去就好了嗎,我阿嬤都會。但其實後面還是有一套機制促成這一連續的動作。本篇的主題就是...
原來是教數學專櫃啊,這其實是個專業術語,可以拿來看你是否有髖、膝、踝的隱藏傷害。所以看到某個人屁股很大很羨慕,小心有可能自己以後也會變這樣。本篇的主題就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你身邊的孩子對運動很有興趣,或者已經很認真在從事訓練,身為孩子的爸媽、教練或是學校的老師,你該如何幫助他/她們呢?如果你怕孩子太早對運動失去熱情,或是想避免過度訓練或太早碰到瓶頸,不論孩子從事何種運動,你都該好好閱讀這本《兒童與青少年運動訓練全指南》
Thumbnail
鐵人三項競賽組成不同形式的持續運動,對於孩童參與而言涉及到訓練時間、挑戰以及過早投入的考量。運動對孩子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但過度的訓練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
週期化訓練 (Periodization) 的本質與目的 週期化訓練的「週期化」並非目的本身。 運動表現是由多項能力所構成,由於人體的負荷量有極限,所以無法同時兼顧所有面向。因此必須把不同面向的訓練分期、分階段安排。 然後因為能力會用盡廢退,因此必須依序輪流刺激各項能力,所以不同訓練會反覆出現
Thumbnail
▍競爭帶來的問題 孩子們喜歡競爭,但家長們更喜歡競爭!為了滿足自己對競爭的渴望,家長和教練可能會讓孩子接觸過於激烈或過於高階的運動項目。即使孩子在體能上尚可負荷,他們也難以在心理上應對訓練和比賽中的情緒壓力。教練和家長常因下列兩種安排帶給青少年運動員壓力,一是太早讓兒童接受高壓的訓練和比賽日程,二
Thumbnail
對兒童而言,有良性競爭,或有機會和同伴一起玩耍、感受自己為團隊的一份子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性格,如毅力、團隊合作精神、運動家精神和生理成熟度等,讓兒童在體育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良性的競賽不但能幫助兒童的全面發展,也有益於培養兒童與社會的關係。比賽讓兒童有機會可以應用在練習中學到的技能和戰術
Thumbnail
在運動場上所學到的,是學校、補習班無法教你的,卻是在未來職場及各領域相當關鍵的能力。成績代表著一切嗎?多元能力培養,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Thumbnail
#與孩子同樂 #安心預期 非學校這學期的大專案的主題是:「運動」 我也跟著孩子一起認識幾個新的運動項目 包括 法式滾球、 芬蘭撞木、 五人制棒球。 小乖班群研究「法式滾球」 不但懂運動規則 還要當教練及裁判 帶領另外兩個班群夥伴 認識規則 並且體驗。 更棒的是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是一個能更好適應變化,克服困難的心態,當一名田徑運動員,在跳高比賽中一再未能超越自己的最佳記錄,固定思維的運動員會認為「我已經達到了我的極限」,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每次練習都是突破自己的機會」,不怕失敗,相信困難能夠帶領我們成長,才能在挫折中持續學習進步。
Thumbnail
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碰撞和爭議,對於運動表現和身體健康有著不同的看法,本文探討了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優劣以及對選手的影響,建議從選手的身體素質、心理狀態和運動的社會風氣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考量。
在現今數位時代,鼓勵孩子習慣運動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更能培養他們的自信與快樂心態。以下分享一些建議,旨在吸引台灣家長的目光,幫助孩子在活潑的運動中茁壯成長。 家庭運動時光: 創造家庭運動的機會,例如共同參與運動活動或户外休閒,建立親子共鳴。 多元化運動體驗: 引導孩子嘗試不同類型的運動,從球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你身邊的孩子對運動很有興趣,或者已經很認真在從事訓練,身為孩子的爸媽、教練或是學校的老師,你該如何幫助他/她們呢?如果你怕孩子太早對運動失去熱情,或是想避免過度訓練或太早碰到瓶頸,不論孩子從事何種運動,你都該好好閱讀這本《兒童與青少年運動訓練全指南》
Thumbnail
鐵人三項競賽組成不同形式的持續運動,對於孩童參與而言涉及到訓練時間、挑戰以及過早投入的考量。運動對孩子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但過度的訓練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
週期化訓練 (Periodization) 的本質與目的 週期化訓練的「週期化」並非目的本身。 運動表現是由多項能力所構成,由於人體的負荷量有極限,所以無法同時兼顧所有面向。因此必須把不同面向的訓練分期、分階段安排。 然後因為能力會用盡廢退,因此必須依序輪流刺激各項能力,所以不同訓練會反覆出現
Thumbnail
▍競爭帶來的問題 孩子們喜歡競爭,但家長們更喜歡競爭!為了滿足自己對競爭的渴望,家長和教練可能會讓孩子接觸過於激烈或過於高階的運動項目。即使孩子在體能上尚可負荷,他們也難以在心理上應對訓練和比賽中的情緒壓力。教練和家長常因下列兩種安排帶給青少年運動員壓力,一是太早讓兒童接受高壓的訓練和比賽日程,二
Thumbnail
對兒童而言,有良性競爭,或有機會和同伴一起玩耍、感受自己為團隊的一份子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性格,如毅力、團隊合作精神、運動家精神和生理成熟度等,讓兒童在體育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良性的競賽不但能幫助兒童的全面發展,也有益於培養兒童與社會的關係。比賽讓兒童有機會可以應用在練習中學到的技能和戰術
Thumbnail
在運動場上所學到的,是學校、補習班無法教你的,卻是在未來職場及各領域相當關鍵的能力。成績代表著一切嗎?多元能力培養,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Thumbnail
#與孩子同樂 #安心預期 非學校這學期的大專案的主題是:「運動」 我也跟著孩子一起認識幾個新的運動項目 包括 法式滾球、 芬蘭撞木、 五人制棒球。 小乖班群研究「法式滾球」 不但懂運動規則 還要當教練及裁判 帶領另外兩個班群夥伴 認識規則 並且體驗。 更棒的是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是一個能更好適應變化,克服困難的心態,當一名田徑運動員,在跳高比賽中一再未能超越自己的最佳記錄,固定思維的運動員會認為「我已經達到了我的極限」,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每次練習都是突破自己的機會」,不怕失敗,相信困難能夠帶領我們成長,才能在挫折中持續學習進步。
Thumbnail
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碰撞和爭議,對於運動表現和身體健康有著不同的看法,本文探討了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優劣以及對選手的影響,建議從選手的身體素質、心理狀態和運動的社會風氣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考量。
在現今數位時代,鼓勵孩子習慣運動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更能培養他們的自信與快樂心態。以下分享一些建議,旨在吸引台灣家長的目光,幫助孩子在活潑的運動中茁壯成長。 家庭運動時光: 創造家庭運動的機會,例如共同參與運動活動或户外休閒,建立親子共鳴。 多元化運動體驗: 引導孩子嘗試不同類型的運動,從球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