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況時好時壞,我就這樣反覆地有時出席,有時爽約。即使有過開心聚會的前例,我依舊覺得自己社交能量不足,十分疲累。奇怪的是,連我都對自己不抱希望,朋友卻從沒放棄我。朋友就像是每次聚餐我都是理所當然受邀的對象一樣,每次都會邀請我,出席就開心聊,沒出現也不曾責怪,甚至不會揶揄我爽約。他就好像一位不停來訪的旅人,終於在我那荒蕪雜亂、荊棘叢生的院子裡闢開一條小徑直達門前。有時候我也很好奇,那位朋友到底是怎麼想的?王子披荊斬棘、勇鬥惡龍是因為知道高塔裡住著沉睡的公主,他想解救她。但我不曾呼救、沒有沉睡,他也並非是想拯救我,就只是很單純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將邀約送到我面前。沒有說服我接受,也不曾怪罪我拒絕。朋友們對我的狀況毫不知情,但每一次的相聚都是開心收場,我沒有收到過份的關注也沒有被冷落。知道我的情況的愛人什麼也沒說,只是單純地陪著我,無論我打算逃避或是面對,他都不曾干涉或評論。我就這樣在幾年後逐漸走出混亂的社交焦慮狀態,變成一個開始享受獨處,也享受跟朋友相處的邊緣人。(對,我還是邊緣人,因為我還是不熱衷社交。朋友不多,但我很珍惜也很滿足。)
我想我的狀況不是特別嚴重,這世上的其他角落一定有人深受其苦,對於和其他人接觸感到焦慮。我想說,沒有關係的。沒有一定要怎麼樣才是正確的,孤僻並不是一種錯誤或缺陷。只要能找到自己最舒適的形狀,不必在意是否跟其他人契合。如果你是嚮往社交卻缺乏勇氣的人也沒關係,多給自己一點時間,直到你認為自己準備好了再踏出那一步,沒有什麼時機是太遲的,就算只有1%的改變也無妨。希望我們都能找到讓自己安適的角落,無論這個角落是什麼模樣都好。
Photo byLucas Pezetafrom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