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焦慮

含有「社群焦慮」共 2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過度完美的追求、「成功學」氾濫、反正我也比不過AI。好了,太多了 欸,這是我的失敗履歷表,成功的那一份沒有很重要,今天我只帶了這個來 反正這個世界已經不缺少漂亮的東西了
Thumbnail
0/5我的失敗談
那個帳號沒有頭像,也沒有貼文,帳號名看起來像隨便打。 只是靜靜地追蹤你,偶爾點個愛心,像在確認你還活著。 或者是無意義留言,一旦你回愛心,就立刻收回留言。 多數人以為那是冷漠,其實那是取樣。 殭屍帳號的真正用途,不是灌水,而是「訓練模仿」。 他們會蒐集你的發文節奏、標題結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追逐成功,常常換來比較與焦慮? -成就感和成功有什麼不同?哪一個才能真正支撐幸福? -在社群媒體時代,如何避免讚數綁架自我價值? 成就感不是終點,而是日常的每一步。 一起探索:心理學怎麼定義成就感、自我決定論的啟發、以及從小事累積內在力量。 成就感,才是我們幸福的內在燃料。
Thumbnail
我們常用自己的「全部日常」,去和別人的「高光時刻」相比,結果心情被攪得亂糟糟。 其實比較不是壞事,而是一種提醒:你內心有些渴望還沒有被看見。 當我們不再盯著外界的標準,而是釐清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就不必再靠勝過誰來證明價值。 比較,不是判決,而是指引。
Thumbnail
打開 IG 或 Facebook,看到某個好友又發了一張精緻得像雜誌封面的生活照:陽光灑落得剛好,拿著咖啡的手不經意露出名牌錶,背景模糊得恰到好處。底下是一整排熱情的留言: 「太美了吧❤️」 「你怎麼永遠都在度假?」 你滑著手機,心裡忍不住想:為什麼他每次都這麼受歡迎?
Thumbnail
你也曾在發表貼文後,不斷刷新後台,看有沒有新讚數嗎? 我曾經就是那樣,把每次分享都當成一場隱形的評分競賽。 在這個人人都能發聲的時代,我們擁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卻也被數據與演算法緊緊束縛。 直到身心俱疲,我才開始質疑:這樣的交換,值得嗎?
Thumbnail
文 / 托比亞斯.羅斯-史塔克威爾(Tobias Rose- Stockwell) 論述本來就會被分化,但社群媒體把已經極端分化的內容擴大 得更加嚴重。這些工具支配了媒體、對話和生活,造成我們的公共 論述變得醜陋、分歧又亦發極端。小小的輕率之舉就這樣將道德論斷拓展成龐大的文化潮流。 鮑伯
Thumbnail
有很多紀錄片在探討社群媒體蓬勃發展的現代,人的孤獨感不減反增,好奇怪,明明貼文和照片、影片都是那樣光鮮亮麗。 你有這樣的煩惱嗎? 我們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首先是「充滿濾鏡的人生你喜歡嗎?」 接著問「你有羨慕別人什麼嗎?」
Thumbnail
深邃月光-avatar-img
2025/05/08
歡喜過好每一天!
人生自由實驗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8
深邃月光 謝謝~ 歡喜過好每一天!
📘 本次文章靈感來自我閱讀《不反應的練習》的體悟,透過生活中一次社群觸發的情緒波動,學習如何以正念與溫柔對待自己。 如果你也在練習看見情緒背後的需求,歡迎留言,讓我們彼此陪伴,慢慢練習。
Thumbnail
臻果匠-avatar-img
2025/05/07
有一個可以接納自己情緒,負面暗黑想法的閨蜜也很重要❤️
微微奇-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8
臻果匠 謝謝你願意當那個可以一起接住情緒、一起聊那些黑暗小劇場的閨蜜! 我覺得練習「不反應」,不只是自己的修煉,有時候也是一種關係的養分。因為有你的陪伴,我才更願意誠實的說出那些不夠光亮的部分。我們一起慢慢長成能理解彼此,也能照顧自己的大人,好嗎?
你也會不自覺地與他人進行比較嗎?提供一些小方法,希望能陪伴正深陷在「比較黑洞」的你。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