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藥舖年代:從內單、北京烤鴨到紫雲膏,中藥房的時代故事與料理配方 ISBN-3119864084968
我覺得可以算得上是時代的故事,雖然沒有經歷過藥鋪興盛的年代,可是卻可以想像得到那時候的縮影,那段我們應該要最清楚可是卻最模糊的歷史,主旨雖然並不是在講述整個台灣的政治歷史,可是卻可以感受得到政權變遷時人民的自我認同跟還是要進行的日常生活交織而成的故事。
阿公是哪一國人?台灣?日本?我不知道,他出生於日治時代,在精神上是日本人,但他卻是台灣生根,也在台灣落葉歸根的台灣人,民國二十五年、昭和十一年、抗戰前一年,老藥鋪開張,而那塊印有阿公名字的「名牌」依然還在。
藥鋪、名牌匾額都還在,見證了人已不在卻曾經切實發生過的一生,地方切實的記錄著三代甚至更多以後的故事,然而卻不只記錄著藥鋪主人的故事,連帶藥鋪客人們的故事也都會一同被收進一格格的藥櫃裡吧!
人的際遇真奇妙,往前走,別人把你當貴人,轉個彎,卻有人會成為你的貴人。
在那個大家都依賴藥鋪的日子裡,我想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就是人情味吧!那時不像現在這樣過著什麼事情都「速食」的生活,更多的是步調緩慢,卻也更貼近人心,詢問病症、配藥方、磨藥、包裝等等都需要一些時間,我想最珍貴的就是那段談話的時間,必須要先了解你有什麼狀況才能幫你對症下藥接著給藥,那段有來有往的人情味,是現在很難找到的回憶。
沒有人具有與生俱來的能力,只可說有人的天分較高,但還是要透過不斷的學習,才有成功的機會,也才能成就某些事業。
普通人無法想像的就是那藥櫃裡的材料該如何辨別及配藥,而藥鋪主人都必須熟知熟記才能將這些平凡無奇的藥材轉換成幫助人們治療緩解病痛的藥方。
台灣目前的中藥材只有少部分是台灣本地產或是其他地區進口來,其他高達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國栽種及加工進口來,原因最主要的是因為台灣地理及氣候因素的關係,多數藥材並不適合種植,即便有也因缺少相關單位技術研究及推廣沒有大規模栽種,加上台灣工資昂貴,以至於今日只有少數藥材稍有經濟規模的產出如:當歸、菊花及紅棗等。所以在藥鋪是不可能買到所有材料都來自台灣的藥方比如四物湯,所以若是有宣稱所有藥材都自台灣的藥方那鐵定是騙你的,這種的就需要對他有疑慮。
在我看來這本書有著神奇的魔力,雖然也有一些常見的藥膳食譜,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那些藥材藥鋪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