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在粉專寫了一篇雞屎藤開花的文字,夏末是花草銷歇,卻是雞屎藤在野地綻放欣欣生意的開花時節。讓人不禁讚嘆這名字雖然不雅,卻透顯了上帝造物的精心巧構與美的意志!
當時有不少花友熱烈地聊起在那個物質不豐、醫療資源不足,家家戶戶都仰賴「寄藥包」的時代,雞屎藤曾是滋養一家子的幸福料理與乘載童年時期的鄉土回憶。
我是六年級前段生,到現在都還記得童年時代送藥生每隔幾個月就會騎著腳踏車來檢查藥包,看是不是有需要補充的藥品?在那醫藥不甚發達的時代,「寄藥包」曾是民眾獲得醫療藥品的重要管道之一。
當時也是一個非常仰賴民間草藥的時期,比如小時候腹瀉不止,媽媽會到處打聽,然後到野外去採五根草(車前草),然後搗汁和蜜給我灌下,很快就好了;有回腳踝被車輪輾傷了,媽媽就舂著手香(坊間誤作「左手香」)給我敷上,很快就消腫了。
雞屎藤也是那個時期有大作用的野生藥用植物,有著特殊的氣味,烹調過後便化身為美味料理。還具有獨特的藥效,只要久咳不癒,人們就口耳相傳用雞屎藤的根燉豬腸的偏方,用雞屎藤葉炒蛋也同樣有止咳化痰的效果。而用雞屎藤葉來做草仔粿,更是客家人與香港人在清明時節的應景點心。
隨著醫療的進步,讓這曾經滋養一個世代的藥草再度退回到鄉野成為野草,還好現在有很多網路資訊,我們還是可以一一地把這些佳餚實踐出來!
做法:
挖了新鮮雞屎藤的根清洗乾淨,再把豬腸用麵粉與醋翻洗乾淨,切段下去與雞屎藤根放在電鍋裡合燉,起鍋時加點鹽與米酒調味即可。
燉煮過程中,會一直飄散個濃郁的雞屎藤味道,其實我也不清楚雞屎是甚麼味道,只當有個濃郁的風味,煮好的湯黑如墨汁,連豬腸也被染黑。湯面浮漾著一層油脂,像這樣的微寒天氣,熱熱喝頗感滋養與甘腴。
材料:15g雞屎藤葉、30g糖、115g糯米粉、30g在來米粉
做法:
1. 15g雞屎藤葉洗淨,加入清水250ml打汁,濾渣取110g雞屎藤汁。
2. 加入30g 糖,攪拌溶解成雞屎藤糖水。
3. 115g糯米粉+30g在來米粉倒入雞屎藤糖水揉成團狀(不黏手)
4. 將粉團捏成適當大小,放在裁剪後的蕉葉上,蒸熟即可。
為了品嘗雞屎藤草仔粿原始的風味,於是不包餡,也不刻意調味,沒想到蒸出來的風味相當好,有個淡淡的青草香與芝麻的氣味,原本的那個雞屎一般的特殊風味完全被轉化了,加的雞屎藤葉雖不多,蒸起來的顏色卻是墨玉色的。
放學後的小女兒看我吃得很香,也搶著要吃,我給她一小團,她連說味道還不錯,我才跟她說這是雞屎藤做的,她的表情馬上變了,哈!
分別取它紅色的小花與嫩葉切碎來煎蛋,感覺就跟九層塔煎蛋一樣有個特殊的氣味。但別放太多,味道過重就不好吃了。
許多醫書上提到雞屎藤有祛風利濕,止痛解毒,消食化積,活血止痛等功效。《本草綱目拾遺》稱:「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煮服。」看到雞屎藤有這麼多琳瑯滿目的功效,不禁讚嘆:在過去物質與醫藥均匱乏的漫漫歲月裡,像地母一般富饒的雞屎藤,曾醫治過先民的病痛、也餵養過他們的肚腹,不禁油然心生一股難以言喻的敬意。
多年前好友送我的手作乾燥花圈(下圖左)。小女兒姮一看就直嚷好喜歡,吵著要,拗不過她,她爸爸於是幫她做了一個山寨版的花圈:以雞屎藤纏繞成花圈主體,再裝飾上松葉、七里香的果實,還有紅辣椒,好一個惡搞版的花圈(下圖右),看得我們都笑翻了,姮不用說當然是氣得直跺腳!
那天早上還在說:不妨也做一個中藥版的:在雞屎藤的主體裝飾上當歸、紅棗、枸杞、金銀花,白天掛著欣賞,晚上就整個拿下鍋去燉,也不錯!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