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災難之下的人心地貌 ─《311:東京大震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妳的勇氣,不過是我的羞恥

嗡嗡迴響的報導,依然喚不醒人的警鈴,使人麻木的盲信,到底是其來有自的相信,還是怠忽警示的傲慢與鬆弛;面對大自然,人類總有過份的篤定,自以為萬物之主,闔上眼皮,在腦海回放幾種過去的殘影,就能知曉未來的軌跡。殊不知,所謂可能,不過是數十億年中,驚鴻一瞥的流星,就算璀璨,代表物種的豐饒,尾巴吊著的一縷雲煙也在暗示,死亡雖重,卻不帶半點聲息,禁不起你我的輕藐與大意。

定錨於此,電影特別選用銀行主管的視角來切口,巧妙地類比金融海嘯與福島核災,藉以抨擊、批判龐大體制的穩而不衰,往往都以底層的血淚為骨幹;運轉系統的齒輪不斷被犧牲、遺棄,過往的付出,在倒塌崩解之際,猶如細小砂礫一般,不被記得與在乎,到頭來,與船共沉的掌舵者,就只是不會成真的虛構浪漫,流於口號。

另外,因應主角隸屬駐日法國銀行,整部電影具含多樣的種族色彩,無論是外派來的歐美異鄉之人,還是遠渡重洋尋求發展的東南亞移工,抑或是土生土長的大和之民。相較於過往的其他作品,這促使電影能夠切換不同的族群視角,重新凝視國族創傷,舉例來說,一來一往,法國的獨立、自主與個人主義,受到災難的衝擊,轉變成自私與冷血,日本的順服與守序,則變成團結與堅毅。

本文涉及劇情討論
raw-image

對比好萊塢的作品,它並不如一般災難片刺激、緊湊,也沒有浩浩蕩蕩的特效與毀天滅地,但故事的面容,依然豐茂立體,不會侷限於英雄主義來歌頌,卸下浪漫濾鏡的死裡逃生,漫長、細碎且徒勞,又寫實又無力。故此,就算我們願意保持善意,許多時候,渺小這件事,就是讓人力不從心、愛莫能助。

不過,即使導演刻意對照民族差異,卻沒有要審判誰善誰惡,就算不滿體制的荒謬,但也嘗試同理每個人的選擇,背後交織著各種複雜的感受──無論是工作職責與掛心家人的拉扯,還是公平與自利的搖擺,都再再顯示,當災難緊逼人心時,其所要面臨的考驗與折騰,遠超乎災難本身,同時涉及了道德、責任、關係與期待。

我們無法只考慮自己,也無法只考慮他人,只能勉強從中找到問心無愧的空間,好使罪惡感不再盤旋,進而能有一個時刻,單純僅為自己的存活與安心感到喜悅。就此,電影收尾於此,畢竟,關於女主角這位異鄉人的故事,已經告一段落,往後的復原與再起,還是得回歸到當事者身上,經由日本的視角來敘說,才會顯得更加有說服力,甚者,才能點燃整個國家國民,殷殷期盼的復甦動能。

所以,導演安排真紀子說出,如果真心想要幫忙,離開就是最好的協助,這一方面是要將故事的主導權歸還給日本,創造賦權。然而,另一方面,這也是考量民族習性的適切安排,畢竟日本人的不堪與疲憊,總因著要考量外在眼光,時常全數受到壓抑。換言之,不僅女主角這位異鄉人需要空間,從小就被土地孕養的日本人,同樣也需要展現脆弱與不安的自在,好獲取喘息。這是巧妙的重新框架,翻轉了離開的意涵,促使觀眾與女主角都有不同以往的領悟,原來,在某些時候,放手真的是一種溫柔。

raw-image

繞了一圈,電影回到原點,離開依然是最佳解,但女主角得出這個解答的過程,卻是她這一輩子最為寶貴的旅途,點點滴滴,喝下的酒,都是深刻的甜與鹹,代表短暫卻雋永的笑顏與道別,即使記憶終因衰老而模糊,回憶的面容,始終都會閃爍著亮光。

於是乎,翻轉成了電影的重要主題,而翻轉,除了聚焦離開這件事,還聚焦於勇氣與羞恥。正如女主角所言,留下來,並非出於眾人想像的大愛,而是基於愧疚的撻伐,留下不純粹只為別人,更因為要讓自己好過一點。為此,日本人眼底的閃爍與讚賞,鑽入心底,反而如慢火一般炙熱,不斷悶煮、加溫愧疚,煎熬卻又說不出口。

當然,接續來講,電影的翻轉,不僅限縮於女主角身上,真紀子也在最後坦白,即使表面看似堅忍守己,不少日本人,心底都藏了滿滿的焦躁與恐懼,想要離開,卻又走不開,想要大哭,卻害怕被人斥責。

依此對比,無論是誰,都只看到自己期待看到的一面,我們擅加期待,卻遺忘理解人這件事,就像仰望明月,許多時候,從自己的角度,就是只能看到太陽映照的一面。爾後,即使是正面的感受與期許,對於被託付陽光的人來說,都是無形的壓力,促使人無法轉身,躲入陰影去透氣,為了不讓他人失望,璀璨的面貌只好永遠璀璨。

所幸,導演選擇讓她們都能有坦白的機會,但這個翻轉,卻也不是為了貶低誰,只是想提醒觀眾,災難來臨時的人類,並不如好萊塢電影勾勒的堅強與無畏。很多時候,不過且戰且走,在無數的犯錯之中,想辦法力挽狂瀾,想辦法安撫自己,但又盡量不傷害別人,雖然不完美,可也是慌亂之中,所能給出的最好與一切。

raw-image

面對他人的璀璨,我們都會備感自卑,甚至羞愧,但這都是因為,我們以短之處相比他人之長。到頭來,因應光亮而拉長的影子,其中的自我厭惡變得過度龐大,甚至還佔據、併吞生而為人,本來就會有的該有,自私也好,悔恨也罷,皆為再自然不過的足跡,沒有必要因為不夠討喜,就全都拋棄。甚者,我們私自以為的重大缺陷,倒映在他人的凝視裏,也可能如珍寶一般,令人稱羨與愛惜。

至此,或許這部電影,除了要紀念日本的重生與復興,也在提醒被創傷擊落的人們,要記得跟自己和解──藉以在浮蕩的歲月中,打斷不甘、失落與懊悔的漣漪,再緩緩撫平之中的每一道皺褶。就此,因應地震而被拔根、傾倒的人心,重新落土歸根,再次牢牢抓好自己,往後推移,無論好壞,過去都將成為前進的動力,使人續走下去。

結語

如今,福島核災已經跨過十個年頭,系列作品開枝散葉,接棒豐厚人類於此的理解與認識,比如《福島50英雄》回到第一現場,闡明官僚如何干擾救援與危機處理,並慎重告誡人輕視自然的代價;《淺田家!》則切口療癒,講述人的思念,如何讓逝者長存,離去但不消失的觀點,即使海嘯來臨,也還是沖不垮執著生命的堅守;回到《311:東京大震盪》,則進一步揭露出人心的晃蕩,要比我們以為的複雜與灰暗,並以深邃的凝視與同理,承接住其中難以明言的沮喪、殘破與不堪。

raw-image
全文圖片來源-原創娛樂
raw-image

因應筆者受訓背景為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撰寫上會以心理、社會、人文與哲學的觀點來延伸討論,若有興趣歡迎追蹤解影,解癮-影劇相談室或下方社群專頁。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6.4K會員
138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2025/04/01
國片《器子》以「器官買賣」為題,搭配巧妙的劇情反轉,展開一場暢快的復仇戲碼,恰到好處地創造娛樂張力,再以溫柔的方式讓故事落幕。使得復仇之路不只充滿憤怒,更能通往救贖,非常適合追求刺激與新鮮感的觀眾。
Thumbnail
2025/04/01
國片《器子》以「器官買賣」為題,搭配巧妙的劇情反轉,展開一場暢快的復仇戲碼,恰到好處地創造娛樂張力,再以溫柔的方式讓故事落幕。使得復仇之路不只充滿憤怒,更能通往救贖,非常適合追求刺激與新鮮感的觀眾。
Thumbnail
2025/03/25
本劇深刻探討網路社群的有毒男子氣概、紅藥丸理論如何影響青少年。從成長環境再到網路社群的交互作用,有毒陽剛文化是如何強化偏差價值觀,並導致悲劇發生。劇中父親角色亦展現創傷如何代代相傳,然後透過其自我和解的過程,呼籲社會重視情感教育及有毒男子氣概的轉型。
Thumbnail
2025/03/25
本劇深刻探討網路社群的有毒男子氣概、紅藥丸理論如何影響青少年。從成長環境再到網路社群的交互作用,有毒陽剛文化是如何強化偏差價值觀,並導致悲劇發生。劇中父親角色亦展現創傷如何代代相傳,然後透過其自我和解的過程,呼籲社會重視情感教育及有毒男子氣概的轉型。
Thumbnail
2024/12/26
本文精選2024年度十部精彩電影,從深刻的故事情節到令人思考的主題,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當代電影的多樣性,還提供了在新年佳節觀看的完美選擇。每部電影都能引發觀眾的深層共鳴,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情感與思想深度,預祝大家新年愉快!
Thumbnail
2024/12/26
本文精選2024年度十部精彩電影,從深刻的故事情節到令人思考的主題,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當代電影的多樣性,還提供了在新年佳節觀看的完美選擇。每部電影都能引發觀眾的深層共鳴,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情感與思想深度,預祝大家新年愉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災難三部曲」新海誠掌握到一種災難電影的敘事公式:一對青少年男女,被迫面對難以阻止的天災,而主角擁有阻止的能力,為了拯救這場災難,男女主角必須犧牲自己。故事要放入日本傳統民俗的神話元素,用奇幻的想像去彌補目前科學研究仍無法解釋的縫隙,在場景上新海誠則非常擅長透過城鄉差距的對比,凸顯地景的特色。
Thumbnail
「災難三部曲」新海誠掌握到一種災難電影的敘事公式:一對青少年男女,被迫面對難以阻止的天災,而主角擁有阻止的能力,為了拯救這場災難,男女主角必須犧牲自己。故事要放入日本傳統民俗的神話元素,用奇幻的想像去彌補目前科學研究仍無法解釋的縫隙,在場景上新海誠則非常擅長透過城鄉差距的對比,凸顯地景的特色。
Thumbnail
這次看完了《鈴芽之旅》,無論在劇情或畫面上,新海誠以更大的格局以災難向世界訴說一個國家民族的傷痕,如何向世界展示,是一種進步,也走出了上兩回的青春奇幻愛情物語,成了一個連接了世界的傷痕文學作品。
Thumbnail
這次看完了《鈴芽之旅》,無論在劇情或畫面上,新海誠以更大的格局以災難向世界訴說一個國家民族的傷痕,如何向世界展示,是一種進步,也走出了上兩回的青春奇幻愛情物語,成了一個連接了世界的傷痕文學作品。
Thumbnail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Thumbnail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Thumbnail
過年雖然有九天連假,但疫情燒不停,有點不敢四處亂跑,乖乖窩在家亂看了一堆片子,也看了一片原本沒啥興趣的日本沉沒—希望之人,卻看上癮了。
Thumbnail
過年雖然有九天連假,但疫情燒不停,有點不敢四處亂跑,乖乖窩在家亂看了一堆片子,也看了一片原本沒啥興趣的日本沉沒—希望之人,卻看上癮了。
Thumbnail
嗡嗡迴響的報導,依然喚不醒人的警鈴,使人麻木的盲信,到底是其來有自的相信,還是怠忽警示的傲慢與鬆弛;面對大自然,人類總有過份的篤定,自以為萬物之主,闔上眼皮,在腦海回放幾種過去的殘影,就能知曉未來的軌跡。
Thumbnail
嗡嗡迴響的報導,依然喚不醒人的警鈴,使人麻木的盲信,到底是其來有自的相信,還是怠忽警示的傲慢與鬆弛;面對大自然,人類總有過份的篤定,自以為萬物之主,闔上眼皮,在腦海回放幾種過去的殘影,就能知曉未來的軌跡。
Thumbnail
主管跟下屬告知確定裁員的事實,對話氣氛越來越嚴肅和尷尬,結果背景牆上反射出吊燈正在搖晃,只是地震嘛不必大驚小怪,日本發生地震稀鬆平常,直到桌椅、檯燈、電腦螢幕、資料夾等都開始劇烈晃動掉落,才發現事情不對勁。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是《311:東京大震盪》最真實的寫照....
Thumbnail
主管跟下屬告知確定裁員的事實,對話氣氛越來越嚴肅和尷尬,結果背景牆上反射出吊燈正在搖晃,只是地震嘛不必大驚小怪,日本發生地震稀鬆平常,直到桌椅、檯燈、電腦螢幕、資料夾等都開始劇烈晃動掉落,才發現事情不對勁。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是《311:東京大震盪》最真實的寫照....
Thumbnail
本文綜以日本文化的脈絡來梳理,以窺探宮崎駿置放於此,有關於萬物有靈、神話與經濟泡沫化而有的獨特民族性,並以此跳脫善惡二元,講講電影帶出的無為第三元,進而探究母性力量的尋回與統整,為何會與吉卜力系列強調的共處哲學,相互輝映。最後,再以日本美學三元素,物哀、幽玄與侘寂,解構《神隱少女》之細節。
Thumbnail
本文綜以日本文化的脈絡來梳理,以窺探宮崎駿置放於此,有關於萬物有靈、神話與經濟泡沫化而有的獨特民族性,並以此跳脫善惡二元,講講電影帶出的無為第三元,進而探究母性力量的尋回與統整,為何會與吉卜力系列強調的共處哲學,相互輝映。最後,再以日本美學三元素,物哀、幽玄與侘寂,解構《神隱少女》之細節。
Thumbnail
入時如入戲。放蕩的精緻、懸疑的哀悼、閉鎖的風聲、竊竊私語...... 她漫遊在衰頹的絕美之城,隨時可以是一個(自我放逐的)起點,又是一個(自我遺棄的)終點。直至粗曠的火與濃煙損耗所有織造出來的顏色:物件奢華過頭,肉身必黯然倒退,並且惶惑,愣住。​
Thumbnail
入時如入戲。放蕩的精緻、懸疑的哀悼、閉鎖的風聲、竊竊私語...... 她漫遊在衰頹的絕美之城,隨時可以是一個(自我放逐的)起點,又是一個(自我遺棄的)終點。直至粗曠的火與濃煙損耗所有織造出來的顏色:物件奢華過頭,肉身必黯然倒退,並且惶惑,愣住。​
Thumbnail
0、 許多時候,悲傷雖然顯得渺小,但它卻可能會在人的心裡不停地翻騰、攪動,如鬼魂之附體。 1.
Thumbnail
0、 許多時候,悲傷雖然顯得渺小,但它卻可能會在人的心裡不停地翻騰、攪動,如鬼魂之附體。 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