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災難之下的人心地貌 ─《311:東京大震盪》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妳的勇氣,不過是我的羞恥
嗡嗡迴響的報導,依然喚不醒人的警鈴,使人麻木的盲信,到底是其來有自的相信,還是怠忽警示的傲慢與鬆弛;面對大自然,人類總有過份的篤定,自以為萬物之主,闔上眼皮,在腦海回放幾種過去的殘影,就能知曉未來的軌跡。殊不知,所謂可能,不過是數十億年中,驚鴻一瞥的流星,就算璀璨,代表物種的豐饒,尾巴吊著的一縷雲煙也在暗示,死亡雖重,卻不帶半點聲息,禁不起你我的輕藐與大意。
定錨於此,電影特別選用銀行主管的視角來切口,巧妙地類比金融海嘯與福島核災,藉以抨擊、批判龐大體制的穩而不衰,往往都以底層的血淚為骨幹;運轉系統的齒輪不斷被犧牲、遺棄,過往的付出,在倒塌崩解之際,猶如細小砂礫一般,不被記得與在乎,到頭來,與船共沉的掌舵者,就只是不會成真的虛構浪漫,流於口號。
另外,因應主角隸屬駐日法國銀行,整部電影具含多樣的種族色彩,無論是外派來的歐美異鄉之人,還是遠渡重洋尋求發展的東南亞移工,抑或是土生土長的大和之民。相較於過往的其他作品,這促使電影能夠切換不同的族群視角,重新凝視國族創傷,舉例來說,一來一往,法國的獨立、自主與個人主義,受到災難的衝擊,轉變成自私與冷血,日本的順服與守序,則變成團結與堅毅。
本文涉及劇情討論
對比好萊塢的作品,它並不如一般災難片刺激、緊湊,也沒有浩浩蕩蕩的特效與毀天滅地,但故事的面容,依然豐茂立體,不會侷限於英雄主義來歌頌,卸下浪漫濾鏡的死裡逃生,漫長、細碎且徒勞,又寫實又無力。故此,就算我們願意保持善意,許多時候,渺小這件事,就是讓人力不從心、愛莫能助。
不過,即使導演刻意對照民族差異,卻沒有要審判誰善誰惡,就算不滿體制的荒謬,但也嘗試同理每個人的選擇,背後交織著各種複雜的感受──無論是工作職責與掛心家人的拉扯,還是公平與自利的搖擺,都再再顯示,當災難緊逼人心時,其所要面臨的考驗與折騰,遠超乎災難本身,同時涉及了道德、責任、關係與期待。
我們無法只考慮自己,也無法只考慮他人,只能勉強從中找到問心無愧的空間,好使罪惡感不再盤旋,進而能有一個時刻,單純僅為自己的存活與安心感到喜悅。就此,電影收尾於此,畢竟,關於女主角這位異鄉人的故事,已經告一段落,往後的復原與再起,還是得回歸到當事者身上,經由日本的視角來敘說,才會顯得更加有說服力,甚者,才能點燃整個國家國民,殷殷期盼的復甦動能。
所以,導演安排真紀子說出,如果真心想要幫忙,離開就是最好的協助,這一方面是要將故事的主導權歸還給日本,創造賦權。然而,另一方面,這也是考量民族習性的適切安排,畢竟日本人的不堪與疲憊,總因著要考量外在眼光,時常全數受到壓抑。換言之,不僅女主角這位異鄉人需要空間,從小就被土地孕養的日本人,同樣也需要展現脆弱與不安的自在,好獲取喘息。這是巧妙的重新框架,翻轉了離開的意涵,促使觀眾與女主角都有不同以往的領悟,原來,在某些時候,放手真的是一種溫柔。
繞了一圈,電影回到原點,離開依然是最佳解,但女主角得出這個解答的過程,卻是她這一輩子最為寶貴的旅途,點點滴滴,喝下的酒,都是深刻的甜與鹹,代表短暫卻雋永的笑顏與道別,即使記憶終因衰老而模糊,回憶的面容,始終都會閃爍著亮光。
於是乎,翻轉成了電影的重要主題,而翻轉,除了聚焦離開這件事,還聚焦於勇氣與羞恥。正如女主角所言,留下來,並非出於眾人想像的大愛,而是基於愧疚的撻伐,留下不純粹只為別人,更因為要讓自己好過一點。為此,日本人眼底的閃爍與讚賞,鑽入心底,反而如慢火一般炙熱,不斷悶煮、加溫愧疚,煎熬卻又說不出口。
當然,接續來講,電影的翻轉,不僅限縮於女主角身上,真紀子也在最後坦白,即使表面看似堅忍守己,不少日本人,心底都藏了滿滿的焦躁與恐懼,想要離開,卻又走不開,想要大哭,卻害怕被人斥責。
依此對比,無論是誰,都只看到自己期待看到的一面,我們擅加期待,卻遺忘理解人這件事,就像仰望明月,許多時候,從自己的角度,就是只能看到太陽映照的一面。爾後,即使是正面的感受與期許,對於被託付陽光的人來說,都是無形的壓力,促使人無法轉身,躲入陰影去透氣,為了不讓他人失望,璀璨的面貌只好永遠璀璨。
所幸,導演選擇讓她們都能有坦白的機會,但這個翻轉,卻也不是為了貶低誰,只是想提醒觀眾,災難來臨時的人類,並不如好萊塢電影勾勒的堅強與無畏。很多時候,不過且戰且走,在無數的犯錯之中,想辦法力挽狂瀾,想辦法安撫自己,但又盡量不傷害別人,雖然不完美,可也是慌亂之中,所能給出的最好與一切。
面對他人的璀璨,我們都會備感自卑,甚至羞愧,但這都是因為,我們以短之處相比他人之長。到頭來,因應光亮而拉長的影子,其中的自我厭惡變得過度龐大,甚至還佔據、併吞生而為人,本來就會有的該有,自私也好,悔恨也罷,皆為再自然不過的足跡,沒有必要因為不夠討喜,就全都拋棄。甚者,我們私自以為的重大缺陷,倒映在他人的凝視裏,也可能如珍寶一般,令人稱羨與愛惜。
至此,或許這部電影,除了要紀念日本的重生與復興,也在提醒被創傷擊落的人們,要記得跟自己和解──藉以在浮蕩的歲月中,打斷不甘、失落與懊悔的漣漪,再緩緩撫平之中的每一道皺褶。就此,因應地震而被拔根、傾倒的人心,重新落土歸根,再次牢牢抓好自己,往後推移,無論好壞,過去都將成為前進的動力,使人續走下去。

結語

如今,福島核災已經跨過十個年頭,系列作品開枝散葉,接棒豐厚人類於此的理解與認識,比如《福島50英雄》回到第一現場,闡明官僚如何干擾救援與危機處理,並慎重告誡人輕視自然的代價;《淺田家!》則切口療癒,講述人的思念,如何讓逝者長存,離去但不消失的觀點,即使海嘯來臨,也還是沖不垮執著生命的堅守;回到《311:東京大震盪》,則進一步揭露出人心的晃蕩,要比我們以為的複雜與灰暗,並以深邃的凝視與同理,承接住其中難以明言的沮喪、殘破與不堪。
全文圖片來源-原創娛樂
因應筆者受訓背景為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撰寫上會以心理、社會、人文與哲學的觀點來延伸討論,若有興趣歡迎追蹤解影,解癮-影劇相談室或下方社群專頁。

延伸閱讀

1.9K會員
132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長久以來的教育與規範,讓性變得陌生、不自在,本跟食慾一樣的存在,好似過街老鼠,一從嘴裡溜出來就人人喊打;性,明明是隻巨大的白象,卻因集體的緘默,成了人的千古秘密。電影以此出發,試圖挑戰眾人避諱的性話題,還有羅馬尼亞的國族處境,無論是學憑主義、階級對立、蕩婦羞辱或極權崇拜,都是臺灣民眾共感的熟悉日常。
從古至今,真實之於人,就像太陽之於草木,不僅奪其眼目,還讓人總是向其而生,落處於對立面的虛擬,則被視為缺陷、不道德或是邪惡。然而,即使真實更加討喜,依舊無法填滿人的匱乏,畢竟,現實往往不如原本想像的完美。於是乎,我們堆砌虛擬的磚瓦,遁入文字的廣袤、網路的無垠,抑或夢景的輕靈,只為了逃離現實的窒息。
就算夢能擺脫意識的箝制,卻不表示它只受個人主宰,甚者,因為跳脫意識,讓人難以明察,引導自我的夢,其實深受他人與先輩的影響,夢就像任意門,讓我們穿梭彼此的世界,更像一臺時光機,黏合現在與過去的縫隙;掌控夢的人,將能成為最富有的人,獨裁世界的現實與虛幻,甚至時間,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將能按譜演出。
神話保有力量的時代,精靈能展翅飛翔,巫術受人景仰,騎士精神更不斷被人以歌載道;就此,新舊信仰匯流相聚,一層層堆疊出萬物有靈的豐饒。至於生與死之間的那一條線,不是起點與終點,而是從一始終的圓,有時,圍繞著人對於生命的懷疑在塌陷,有時,則圍繞著對於生命的篤定在凝鍊,宛如鐘擺一般,再再翻扯,生命的看見。
文武與映麗的初次相逢,就以武代口,過招且過情,有來有往的觸碰,不僅搖曳了髮絲,更也搖動了情愫,默契絕佳的兩人,因著這一支極美的雙人舞,悄然墜入愛河。就此,一見如故成了一見傾心,深邃的雙眸,則從倒映身影,轉變成駐紮了倩影,而這也埋下了電影的伏筆,意即人的脫序,不過是因為執著於凋萎的戀情。
若把音樂視為一種溝通型態,構成電影配樂的節奏、旋律還有音色,其凝鍊出的,就不只是匹配時間、地點與動作的訊號,更還是電影的定錨、引路明燈,破題出電影的主軸,甚至埋藏了畫面沒說的秘密。就此,要讓人對於大白鯊感到恐懼,不用血盆大口,只要兩個緊湊的樂符,就足已繃緊人的頭皮。
長久以來的教育與規範,讓性變得陌生、不自在,本跟食慾一樣的存在,好似過街老鼠,一從嘴裡溜出來就人人喊打;性,明明是隻巨大的白象,卻因集體的緘默,成了人的千古秘密。電影以此出發,試圖挑戰眾人避諱的性話題,還有羅馬尼亞的國族處境,無論是學憑主義、階級對立、蕩婦羞辱或極權崇拜,都是臺灣民眾共感的熟悉日常。
從古至今,真實之於人,就像太陽之於草木,不僅奪其眼目,還讓人總是向其而生,落處於對立面的虛擬,則被視為缺陷、不道德或是邪惡。然而,即使真實更加討喜,依舊無法填滿人的匱乏,畢竟,現實往往不如原本想像的完美。於是乎,我們堆砌虛擬的磚瓦,遁入文字的廣袤、網路的無垠,抑或夢景的輕靈,只為了逃離現實的窒息。
就算夢能擺脫意識的箝制,卻不表示它只受個人主宰,甚者,因為跳脫意識,讓人難以明察,引導自我的夢,其實深受他人與先輩的影響,夢就像任意門,讓我們穿梭彼此的世界,更像一臺時光機,黏合現在與過去的縫隙;掌控夢的人,將能成為最富有的人,獨裁世界的現實與虛幻,甚至時間,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將能按譜演出。
神話保有力量的時代,精靈能展翅飛翔,巫術受人景仰,騎士精神更不斷被人以歌載道;就此,新舊信仰匯流相聚,一層層堆疊出萬物有靈的豐饒。至於生與死之間的那一條線,不是起點與終點,而是從一始終的圓,有時,圍繞著人對於生命的懷疑在塌陷,有時,則圍繞著對於生命的篤定在凝鍊,宛如鐘擺一般,再再翻扯,生命的看見。
文武與映麗的初次相逢,就以武代口,過招且過情,有來有往的觸碰,不僅搖曳了髮絲,更也搖動了情愫,默契絕佳的兩人,因著這一支極美的雙人舞,悄然墜入愛河。就此,一見如故成了一見傾心,深邃的雙眸,則從倒映身影,轉變成駐紮了倩影,而這也埋下了電影的伏筆,意即人的脫序,不過是因為執著於凋萎的戀情。
若把音樂視為一種溝通型態,構成電影配樂的節奏、旋律還有音色,其凝鍊出的,就不只是匹配時間、地點與動作的訊號,更還是電影的定錨、引路明燈,破題出電影的主軸,甚至埋藏了畫面沒說的秘密。就此,要讓人對於大白鯊感到恐懼,不用血盆大口,只要兩個緊湊的樂符,就足已繃緊人的頭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上映後負評如潮,但在我看來它沒那麼糟,甚至有點好看。我認為這部電影是「新瓶裝新酒」:它講的東西不通俗,講的方式也不通俗,甚至違背觀眾的期待。它有歌舞劇的手法、法庭劇的劇情,還有監獄劇的影子。這些都值得討論,不過最吸引我的是它「悲喜劇」的性格,富含著雙重性,所有的元素都有雙面的解釋。
Thumbnail
「單單降生在世界上就已經很偉大了。」 不知從幾何時開始不太看Marvel和DC系列電影,不是不喜歡也不是覺得拍得不好,沒有、他們超屌而且超好看。可是自開始反思英雄主義後,我認知到自己並不支持且不喜歡英雄主義卻無法否認它存在的必要性。 如同在《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薩諾斯的彈指剎那反映到
Thumbnail
一開始我以為 Lady Gaga 的加入會讓《小丑》系列變得像《大娛樂家》或《一個巨星的誕生》,很難擺脫那些勵志歌舞和她強烈的個人氣質。然而,這次卻是我第一次在她強烈的個人魅力下,看到另一個角色的輪廓逐漸浮現。哈莉·奎茵的脆弱,使我們對過往的「小丑女」形象徹底改觀,也讓這個角色的側寫更貼近真實。
Thumbnail
理想能否擺脫現代社會的束縛? . 瑪莉亞與尼克攜四個孩子遠離城市的喧囂,在挪威的森林裡嘗試自給自足的生活。透過瑪莉亞的攝影紀錄,我們感受到這個家庭的靈魂各自閃耀著柔和的光芒。他們敞開感官,讓陽光充盈身體,感受自然的觸感、聲音與氣味。他們擁抱自然,擁抱彼此,擁抱自我。一切都與愛相連,他們專注於
Thumbnail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Thumbnail
導演巴沃邱寧多傑的前作《不丹是教室》,坦白說我並沒有看,因為題材看起來過於說教,而《不丹沒有槍》很好地調和了這個問題:「和尚與槍」帶來衝突感,「和尚拿槍要幹嘛」則帶來懸念,使觀眾期待接下來的劇情。在黑色幽默的手法背後,這部電影想探討的是「民主」,或者更精確來說,是民主的開頭,也就是「民主化」的問題。
Thumbnail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Thumbnail
《當殺手戀愛時》的導演是愛在三部曲的李察.林克雷特,再加上主角既是哲學教授,又是臥底殺手,完全是我偏愛的題材。本來是衝著題材去看的,對於電影深度並沒有太大期待,結果中了大獎:導演不只是端出了有趣的食材,還把這些食材料理得相當出色。這部電影表面上是愛情喜劇,探討的其實是自我的問題。
Thumbnail
前言 在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中,有一家名為「信評妙蟲」的機構,他們負責評估國家的信用風險。然而,這家機構總是充滿著荒謬與詼諧,當他們對美國降評造成恐慌指數上升時,整個世界就像蝴蝶效應一般,產生連鎖反應。 故事背景 “信評妙蟲”一直以來都喜歡在一些奇怪的因素下進行評級,比如星座運勢、高達模型數量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上映後負評如潮,但在我看來它沒那麼糟,甚至有點好看。我認為這部電影是「新瓶裝新酒」:它講的東西不通俗,講的方式也不通俗,甚至違背觀眾的期待。它有歌舞劇的手法、法庭劇的劇情,還有監獄劇的影子。這些都值得討論,不過最吸引我的是它「悲喜劇」的性格,富含著雙重性,所有的元素都有雙面的解釋。
Thumbnail
「單單降生在世界上就已經很偉大了。」 不知從幾何時開始不太看Marvel和DC系列電影,不是不喜歡也不是覺得拍得不好,沒有、他們超屌而且超好看。可是自開始反思英雄主義後,我認知到自己並不支持且不喜歡英雄主義卻無法否認它存在的必要性。 如同在《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薩諾斯的彈指剎那反映到
Thumbnail
一開始我以為 Lady Gaga 的加入會讓《小丑》系列變得像《大娛樂家》或《一個巨星的誕生》,很難擺脫那些勵志歌舞和她強烈的個人氣質。然而,這次卻是我第一次在她強烈的個人魅力下,看到另一個角色的輪廓逐漸浮現。哈莉·奎茵的脆弱,使我們對過往的「小丑女」形象徹底改觀,也讓這個角色的側寫更貼近真實。
Thumbnail
理想能否擺脫現代社會的束縛? . 瑪莉亞與尼克攜四個孩子遠離城市的喧囂,在挪威的森林裡嘗試自給自足的生活。透過瑪莉亞的攝影紀錄,我們感受到這個家庭的靈魂各自閃耀著柔和的光芒。他們敞開感官,讓陽光充盈身體,感受自然的觸感、聲音與氣味。他們擁抱自然,擁抱彼此,擁抱自我。一切都與愛相連,他們專注於
Thumbnail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Thumbnail
導演巴沃邱寧多傑的前作《不丹是教室》,坦白說我並沒有看,因為題材看起來過於說教,而《不丹沒有槍》很好地調和了這個問題:「和尚與槍」帶來衝突感,「和尚拿槍要幹嘛」則帶來懸念,使觀眾期待接下來的劇情。在黑色幽默的手法背後,這部電影想探討的是「民主」,或者更精確來說,是民主的開頭,也就是「民主化」的問題。
Thumbnail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Thumbnail
《當殺手戀愛時》的導演是愛在三部曲的李察.林克雷特,再加上主角既是哲學教授,又是臥底殺手,完全是我偏愛的題材。本來是衝著題材去看的,對於電影深度並沒有太大期待,結果中了大獎:導演不只是端出了有趣的食材,還把這些食材料理得相當出色。這部電影表面上是愛情喜劇,探討的其實是自我的問題。
Thumbnail
前言 在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中,有一家名為「信評妙蟲」的機構,他們負責評估國家的信用風險。然而,這家機構總是充滿著荒謬與詼諧,當他們對美國降評造成恐慌指數上升時,整個世界就像蝴蝶效應一般,產生連鎖反應。 故事背景 “信評妙蟲”一直以來都喜歡在一些奇怪的因素下進行評級,比如星座運勢、高達模型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