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給申請研究所碩士班的同學們,準備備審資料的寫作指南。同時也適用,在未來求職時,撰寫履歷的心態原則。
本文為跟學界朋友、業界主管交流後,輔以個人經歷所產出的個人觀點,歡迎在留言區留下想法交流。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於我與我的學生李同學,口述備審資料寫作原則,由他整理的筆記所延伸之內容。
先預想讀者閱讀備審資料的心境
根據讀者的耐心,決定資料的呈現形式。
請想像一下,如果你有數十本備審資料,在短短幾天內要閱讀,決定錄取人選,你會有心情像讀小說般,每一本、每一頁都細心閱讀嗎?還是像查閱資料的方式,用快速掃描,試圖找到你希望找到的亮點。
負責資料審查的教授,因為時間心力有限,平常還有授課與研究工作要做,針對申請入學的資料,通常都是以後者的方式來閱讀資料。
綜合以上想法,資料呈現的形式重點,我的建議如下:
- 命名每份資料檔案名稱應該清楚,包含備審資料名稱、姓名、日期。
- 每份檔案的第一頁,應該都要用一頁式摘要作為開頭,讓審查者很清楚知道這一份檔案包含哪些內容。
- 內文善用H1(主標題), H2(副標題) 來區分段落,重點以粗體標示即可、不需要標示紅字、妥善使用分點與標點符號,類似本部落格的寫作格式。
思考備審資料背後的意義
基本上,你不會知道審查者是誰,他也不認識你,他第一次知道你,是從這份檔案開始。
往後如果有面試,他也是從閱讀這些資料中,特別好奇的事來詢問你,驗證他對於你是否為適切人才的想像。
請先設定每份資料要傳達的想法,並且注意表達口吻、真實性,定義明確的寫作方向。
以下就大多數系所指定的資料來介紹:
- 自傳: 展現個人特質、個性
- 研究企劃書: 展現個人企圖心,並設定具體目標與行動
- 專題與作品集: 展現自己具備與此科系匹配的實力與潛力
善用故事來構築自傳
學生自傳通常用三個部分來構成,一頁A4為限。
- 成長背景,闡述你的主要性格與形成因素
- 學習歷程,闡述你對事物的興趣與投入
- 未來期許,探討你對應試系所與人生的展望
以上要素,除了要適時分段以外,請多加利用具體事蹟,來強化你的論述。不要只是單純使用形容詞來描述自己,既空洞又無法建立信任感。
具備階段目標的研究企劃書
這部分通常用1~2頁A4為限,用四個部分來構成。
- 研究動機:說明自己選擇研究主題的準則。
- 預計投入領域:透過對於此系所的了解,包括每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修課要求,來說明自己想研究的主題方向,以短、中、長期目標,也就是碩士第一年、第二年、畢業後的規劃來闡述要如何進行。
- 個人背景與相關研究經驗:說明自己過往經歷,能夠幫助自己在未來研究工作可以進行更順利。
- 未來期望:表明未來想繼續學術領域研究或就業,以及抉擇的思考點。
補充說明,研究動機的部分。每個人採取行動的動機,分成內在與外在動機,內在動機,來自個人經歷與思維所產生的自發性念頭,例如對於某些知識特別著迷,想要花時間投入研究;而外在動機通常是來自他人與社會價值觀的期待,例如新聞常常在播報,哪些產業在未來十年急遽成長,有好的薪資待遇機會,無形中影響了我們對於經濟能力的看法。
如果要說明動機,建議多聊一點內在動機,輔以外在動機,說明希望能夠將自己有興趣的事,與眾人在乎的事情結合。
簡明扼要的專題與作品集
分成兩部分來撰寫:
- 使用一頁A4,說明這份檔案,包含哪些專題與作品集、貢獻程度,100~200字心得摘要。
- 每一個專題或作品,都做成一頁摘要,不要把整本都附上。
用這份資料,展現你的潛力、投入特定領域研究的正面心態。
求職履歷,就是把人生精華濃縮再提煉
介紹完研究所申請資料的寫作原則,我們最後談談,如何撰寫求職履歷。
讓我們再回顧這三份備審資料:
- 自傳: 展現個人特質、個性
- 研究企劃書: 展現個人企圖心,並設定具體目標與行動
- 專題與作品集: 展現自己具備與此科系匹配的實力與潛力
求職履歷,就是把這三份資料要傳達的事,合成一頁A4,分成四個部分呈現:
- 學歷:列出最高學歷即可,說明科系、就讀與畢業年份
- 工作經歷:列出與此職位相關的工作經歷、任職時間、列出每份工作中,你的三個貢獻,並且使用客觀數據呈現
- 擅長技能:與應徵工作職位所需能力相對應的語文、各類工具技能,並標註客觀能力證明,例如有取得證書、實際成績
- 特殊經歷:與應徵工作職位所需能力相對應的經歷分享,例如專利技術取得、活動企劃,可適時搭配超連結輔以說明
當你的人生經歷越來越豐富,要怎麼用極短的篇幅,取捨內容來吸引別人,認同你是公司所需的人才,這是需要長期反思的事情,每一年如果有空,無論是否要換工作,都可以透過整理履歷,來檢視自己哪裡做得不錯、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用心對待每一次自我介紹的機會,並盡早準備
即便只有5分鐘、10分鐘,對於彼此,時間都是寶貴的。每次遇到自我介紹的機會,無論是口語或是文字資料,請評估自己是否已經做好準備,確實地傳達想法。
剩下的就只有對方的主觀思考,即便暫時沒有合適的合作機會,也會留下好印象,留下各種合作的未來可能性。
不要等到開始報名才準備,絕對來不及,從現在開始,探索你有興趣的系所、工作崗位、想開創的事業,著手整理自我介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