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短小精幹雞母蟲,誰說我不擅長挖洞?順便教教你怎麼設計機器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最鄰家的甲蟲王者,就連雞母蟲也能被研究?  

大家好,我是菜編,這次要分享的論文跟之前的主題很不一樣,今天要來談談:

雞母蟲怎麼挖洞的?

  白白胖胖的雞母蟲是鍬形蟲、兜蟲等昆蟲幼蟲的通稱,據說是因雞鴨啄土時會不經意翻出,富含蛋白質的蟲體剛好能作為養分補充來源,所以農戶們才將其命名為「雞母蟲」,而本篇論文的主角獨角仙(Trypoxylus dichotomus),算是最家喻戶曉的甲蟲了吧?菜編小時候養的第一隻甲蟲也是獨角仙,寫到這邊講個題外話,因為當時不知道雄獨角仙的生殖器長什麼樣子,以為是什麼不知名的附著物,趕忙緊張地用剪刀剪掉它,現在想起來無知真可怕,也很對不起那隻獨角仙。

  不過,不只小朋友喜歡養雄壯威武的獨角仙,連大阪大學的研究者也對牠們的幼蟲感到好奇,尤其是這些土中居民的挖洞方式,或許能給工程師新的挖洞建議

古城裡的革新力量,持續創造的大阪大學

  提到大阪,印象深刻之一就是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築物,而坐落其間的大阪大學(OSAKA University)成立於1931年,起源自1838年由高安先生(OGATA Koan)成立的私塾,這間私人學校兼具疫苗研究和霍亂治療的功能,也培養出許多明治時期為日本開闢道路的人才,1869年高安先生的兒子和荷蘭醫生協助明治政府建立了醫學大學,之後歷經多次改制跟擴編,時至今日才有了這在日本數一數二研究型綜合大學 – 大阪大學,且仍不間斷地創新,並融合文化創造,面向全球發展。

酒糟不要舔(不要模仿他人,要開闢自己的道路)
    – NAGAOKA Hantaro 大阪大學第一任校長
raw-image

旋轉跳躍我閉著眼,硬土看不見,你卡住了沒?

  身為活在土裡的動物,微胖的雞母蟲好像不太適合鑽洞,但這靈活的小傢伙卻有自己的絕佳妙計!首先以透明小盒子觀察,可以看到雞母蟲旋轉鑽入土裡,土壤硬度(Hard condition:土比較硬的狀況)很明顯地影響到牠移動的速度跟軌跡,不過科學家卻發現這個方法有一個嚴重缺陷,如果各位有看過之前關於影像處理的研究分享,應該也看得出這樣的影像清晰度有點問題?

raw-image

  就算小盒子很窄,土裡的雞母蟲還是有太多部位被土屑擋住,嚴重影響到影像辨識的品質,不過聰明的研究者卻以「吸管」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堆滿吸管的小盒子裡,直徑6毫米的吸管效果相當於硬土,10毫米的則相當於軟土,採用這樣的介質,就能在移動過程中清晰地看到蟲體的各個位置,也能準確的追蹤移動路線(右圖),沒想到吸管除了能被拿來喝飲料,還會有這樣一個新的用途。

raw-image

  最後,研究結果發現雞母蟲確實會依土壤的硬度跟顆粒大小改變挖洞方式,面對比較硬的介質移動比較緩慢,途中會採取較多的旋轉動作,而在較軟的介質裡,則能順利地直線向下進發,跟在鬆軟土壤裡唯一的行為差異,就是在10mm吸管堆中,雞母蟲會再向上移動,不過這個部分作者安達先生就沒有特別論述原因。

研究雞母蟲怎麼動能帶來科技發展?我才不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生物仿生學(Biomimicry)?這個學科的基本意義就是「取法生物機制發展新科技」,舉例來說,魔鬼氈就是照黏在動物毛髮上的刺果為目標所設計出來的。另外,近年來也有許多勘災機器人以模擬動物的移動方式進行開發,像是蛇型機器人,甚至還有柏克萊大學的蟑螂型機器人,而經由這個研究曝光的雞母蟲挖洞大法,是否能為挖洞機器人帶來新的技巧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菜編大二的時候曾參加過全球仿生設計競賽,這個比賽希望參賽學生以生物機制做為發想,結合不同領域的人,產出一個從產品生產、設計到完備商業模式的專案,不用實際做出來,但想法要夠創新,也要夠完整,並具一定程度的可行性,該競賽每年都會舉辦,在全球賽之前也都會先有臺灣海選,這幾年因為新北市政府大力支持,獎金比當年豐碩許多,歡迎有興趣的人報名參加,有任何問題也能留言或私訊詢問。


追蹤我個人的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
追蹤Sky in the wallhttps://www.facebook.com/skyinthewall

喜歡我的文章按讚追蹤加分享!或是斗內抖起來!

也能在留言處提出你的看法喔!


資料來源:

  1. 大阪大學歷史:https://www.osaka-u.ac.jp/en/guide/history.html
  2. 論文本文:
    Adachi, H., Ozawa, M., Yagi, S.et al.Pivot burrowing of scarab beetle (Trypoxylus dichotomus) larva.Sci Rep11,14594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93915-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政佑的沙龍
2.6K會員
188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陳政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3/05/27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Thumbnail
2023/05/27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Thumbnail
2023/03/07
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Thumbnail
2023/03/07
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一次育雛期,阿鳶抓了一隻田鼠,站在棲架上,結果牠居然開始想要吃。遠方一直聽到非常響亮的哨子音,鳶夫人在遠處不停呼喚。阿鳶會回個幾聲,但還是不動於衷。不久後,你猜接下來怎麼了?接下來你就會看到鳶夫人從樹林裡筆直衝向棲架,哨子音一直很響亮,沒有斷過,接著你就會看到阿鳶低著脖子,一副很委屈的樣子。鳶夫人
Thumbnail
有一次育雛期,阿鳶抓了一隻田鼠,站在棲架上,結果牠居然開始想要吃。遠方一直聽到非常響亮的哨子音,鳶夫人在遠處不停呼喚。阿鳶會回個幾聲,但還是不動於衷。不久後,你猜接下來怎麼了?接下來你就會看到鳶夫人從樹林裡筆直衝向棲架,哨子音一直很響亮,沒有斷過,接著你就會看到阿鳶低著脖子,一副很委屈的樣子。鳶夫人
Thumbnail
3月份在拙文<講古篇8--小時候我養過母雞>中,談及母雞生蛋後不給孵的情況,閱讀者眾,受寵若驚。本文便來續談給孵的情形,以感謝讀者盛情抬愛。 當母雞開始孵蛋,小孩子總是會好奇旁觀,還想摸摸母雞,掀開雞毛看一下雞蛋。祖母和媽媽常要告誡我們,不要靠近雞窩,一來母雞會啄手,二來可能被雞蟎爬上身。
Thumbnail
3月份在拙文<講古篇8--小時候我養過母雞>中,談及母雞生蛋後不給孵的情況,閱讀者眾,受寵若驚。本文便來續談給孵的情形,以感謝讀者盛情抬愛。 當母雞開始孵蛋,小孩子總是會好奇旁觀,還想摸摸母雞,掀開雞毛看一下雞蛋。祖母和媽媽常要告誡我們,不要靠近雞窩,一來母雞會啄手,二來可能被雞蟎爬上身。
Thumbnail
從今天開始我要介紹十種會經歷蛻變歷練的動物,並寫下每一天起床之後我所想到的第一句話。感謝心晴 在真善美那一篇的留言分享,也引導我在無人陪伴的黑夜裡,在文章當中看到一線希望! 今天的金句是:「不要看你所懼怕的,而去看你希望看到的景象」,因為「信心是所見之事的實底......」
Thumbnail
從今天開始我要介紹十種會經歷蛻變歷練的動物,並寫下每一天起床之後我所想到的第一句話。感謝心晴 在真善美那一篇的留言分享,也引導我在無人陪伴的黑夜裡,在文章當中看到一線希望! 今天的金句是:「不要看你所懼怕的,而去看你希望看到的景象」,因為「信心是所見之事的實底......」
Thumbnail
小強早早就醒來,向來貪睡的長守也難得的早起,顯然這項艱難的任務帶給兩人很大的壓力。 五位有狩獵經驗的戰鬥團成員已經在門外等候,小強把握一起吃早膳的時間向他們打聽消息,也順便擬定計畫。 首先是鍬形蟲。它們活躍的季節是春天,很幸運的就是現在!至於常見出沒的地點則是「樹洞」與「樹液流出處」。 鍬形蟲是夜行
Thumbnail
小強早早就醒來,向來貪睡的長守也難得的早起,顯然這項艱難的任務帶給兩人很大的壓力。 五位有狩獵經驗的戰鬥團成員已經在門外等候,小強把握一起吃早膳的時間向他們打聽消息,也順便擬定計畫。 首先是鍬形蟲。它們活躍的季節是春天,很幸運的就是現在!至於常見出沒的地點則是「樹洞」與「樹液流出處」。 鍬形蟲是夜行
Thumbnail
「這是什麼?」 這天早上,準時到校的孩子們,在早會前的玩樂時間,開心的與同儕在廣場跑跑、跳跳。這時 ..... 岳軒:老師,有獨角仙耶! 博皓:那不是獨角仙餒!獨角仙的腳不是那樣餒! 老師:那不是獨角仙哦!長得比較像是「椿象」哦!   孩子們知道昆蟲的名字後,就開始仔細的觀察,先是看了身上的紋路,
Thumbnail
「這是什麼?」 這天早上,準時到校的孩子們,在早會前的玩樂時間,開心的與同儕在廣場跑跑、跳跳。這時 ..... 岳軒:老師,有獨角仙耶! 博皓:那不是獨角仙餒!獨角仙的腳不是那樣餒! 老師:那不是獨角仙哦!長得比較像是「椿象」哦!   孩子們知道昆蟲的名字後,就開始仔細的觀察,先是看了身上的紋路,
Thumbnail
如何以獨角仙和孩子互動 聽聽巨人老師的教學分享 讓昆蟲觀察成為有意義的親子互動
Thumbnail
如何以獨角仙和孩子互動 聽聽巨人老師的教學分享 讓昆蟲觀察成為有意義的親子互動
Thumbnail
白白胖胖的雞母蟲是鍬形蟲、兜蟲等昆蟲幼蟲的通稱,據說是因雞鴨啄土時會不經意翻出,富含蛋白質的蟲體剛好能作為養分補充來源,所以農戶們才將其命名為「雞母蟲」,而不只小朋友喜歡養雄壯威武的獨角仙,連大阪大學的研究者也對牠們的幼蟲感到好奇,尤其是這些土中居民的挖洞方式,或許能給工程師新的挖洞建議!
Thumbnail
白白胖胖的雞母蟲是鍬形蟲、兜蟲等昆蟲幼蟲的通稱,據說是因雞鴨啄土時會不經意翻出,富含蛋白質的蟲體剛好能作為養分補充來源,所以農戶們才將其命名為「雞母蟲」,而不只小朋友喜歡養雄壯威武的獨角仙,連大阪大學的研究者也對牠們的幼蟲感到好奇,尤其是這些土中居民的挖洞方式,或許能給工程師新的挖洞建議!
Thumbnail
一個日本小學生的「暑期自由研究」,顛覆了對獨角仙生態的認識:只是換了棲息的樹種,就讓晝伏夜出的獨角仙變成在大白天活動。歷經兩個暑假不懈的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的生態學期刊中。
Thumbnail
一個日本小學生的「暑期自由研究」,顛覆了對獨角仙生態的認識:只是換了棲息的樹種,就讓晝伏夜出的獨角仙變成在大白天活動。歷經兩個暑假不懈的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的生態學期刊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