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主義廢墟中的臺味—專訪蔣闊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1年8月19日於1975 Antique’s Cafe Tea Room
訪談/王柄富、林宇軒、王有庠 攝影/林于玄
「寫詩有很多技巧,比如我們主要會用的意象──如果我們把一直以來慣用的技巧全部丟掉,最後還能寫得出詩嗎?對我來說,我覺得比較口語的做法,其實也是技巧之一。」怎麼樣的詩算好詩?怎樣的詩算不好的詩?蔣闊宇認為,這種美學評判的標準,是建立在過去典範所留下來的傳統上,而在意象和語句的變形出現以前,「詩就已經存在了」。
「什麼是『純詩』?如果沒有這些技巧的時候,怎麼寫會寫得像詩?那個東西顯然不是一個口語或不口語的問題──當你只有口語可以用的時候,要讓它寫得像詩就會特別難,所以它反過來變成一種挑戰。」蔣闊宇舉洛夫的詩句「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為例,儘管很口語,但現在想起仍然讓他起雞皮疙瘩。
專訪全文刊於《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臺北:臺灣師大,2023)
 

▎詩人簡介
蔣闊宇,1986年生,南投草屯人。曾任桃園市產業總工會、南亞電路板錦興廠企業工會秘書,獲林榮三文學獎等。著有詩集《好想把你的頭抓去撞牆》,專書《全島總罷工:殖民地台灣工運史》,與周聖凱合編《我現在沒有時間了:反勞基法修惡詩選》。現於愛丁堡大學研究歷史,面朝海波浪,想念黃昏的故鄉。
 
推薦許悔之詩集《家族》
許悔之早年的詩是很特別的,它的特別在於有一個「口語化的脈絡」。他早年寫了很多社會運動的詩,當你寫社會運動,就會涉及到要把這個社會制式化──簡單來說,就是詩人要為萬物命名的邏輯,他寫這東西的時候已經蘊含了一個對社會的看法,還有他怎麼思考這件事情。我覺得他早年嘗試的東西是有趣的,而且那有趣的地方是在於說,我看到真的是在用詩,在思考一些知識性的東西。《家族》裡面處理的是,比如說戒嚴的時候那個人的狀態是什麼?另外一個主題是台灣主體性。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讀過,許悔之的〈月光雲豹〉很巧妙地把意識形態和生活的連接,那個血肉他有辦法讓他長出來,這個很神奇。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製作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0會員
108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宇軒 的其他內容
 「有新鄉土小說家,有新鄉土散文家,為什麼沒有人提出詩有新鄉土?」
「我們追求的可能不是要把一個國家顛覆,而是在這個國家來之前,我們可以執行的一些東西。」
「我很怕定義詩你知道嗎?詩的定義對我來講越寬鬆越好,如果我們把詩的定義定得很嚴謹,那我們的作品就會變得很狹隘了,那這是我不樂見的。詩很廣博、可以容納各種東西;我不希望為了去抵制某些類型,而放棄了更多可能。」
「月光也隱喻著台語文學的處境——月光雖然沒有陽光那麼閃耀,但是夜晚因為有月光的存在,在黑暗之中才能看見光線。」
「有時候採訪,對方會在你心裡面劃下『刻痕』,那個刻痕我覺得會跟一輩子……我不會說是傷痕,我會說是充滿刻痕,而那些刻痕我相信會在某些時間點發揮作用。」
「你也可以靠你的才華認識人啊,就是一出道就橫掃三大報,大家都想跟你當朋友,太棒了;但如果不是這樣,那你就要憑你自己的努力去認識人。」
 「有新鄉土小說家,有新鄉土散文家,為什麼沒有人提出詩有新鄉土?」
「我們追求的可能不是要把一個國家顛覆,而是在這個國家來之前,我們可以執行的一些東西。」
「我很怕定義詩你知道嗎?詩的定義對我來講越寬鬆越好,如果我們把詩的定義定得很嚴謹,那我們的作品就會變得很狹隘了,那這是我不樂見的。詩很廣博、可以容納各種東西;我不希望為了去抵制某些類型,而放棄了更多可能。」
「月光也隱喻著台語文學的處境——月光雖然沒有陽光那麼閃耀,但是夜晚因為有月光的存在,在黑暗之中才能看見光線。」
「有時候採訪,對方會在你心裡面劃下『刻痕』,那個刻痕我覺得會跟一輩子……我不會說是傷痕,我會說是充滿刻痕,而那些刻痕我相信會在某些時間點發揮作用。」
「你也可以靠你的才華認識人啊,就是一出道就橫掃三大報,大家都想跟你當朋友,太棒了;但如果不是這樣,那你就要憑你自己的努力去認識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著名現代詩詩人。鄭愁予出版有詩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種。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著名現代詩詩人。鄭愁予出版有詩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種。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