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理由在哪裡?

更新於 2024/10/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李庭芝
《學習的理由》劇照
《學習的理由》是部相當特殊的紀錄片,導演楊逸帆從 2009 年開始,將攝影機對準和他同樣就讀於宜蘭人文國中的同學,記錄他們在考基測、以及考完後回歸體制的身心變化,其中又以面對考試的部份佔比最重。影片的最後三分之一,則是導演決定參與基測,親自面對考試的紀錄。這樣的題材與拍攝角度,在台灣實屬異數。影片將核心主題落在對自我的追尋,去質問「學習的理由是什麼?」但是看完影片後,我比較大的疑惑是:
人文國中所想要達成的「自主學習」,真的存在嗎?

從溫室到戰場

影片一開始,剪輯了學生們在公園騎獨輪車,為自己即將到來的校外教學籌款的畫面。其中一個主要受訪者立安,當時還是國一生,在鏡頭前講話的模樣充滿自信,他的同學們眼神也都閃閃發光,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正常的孩子應該有的活潑樣貌。接著畫面轉到他們準備基測的時候,很明顯地,笑容變少了,神情也變得陰鬱,談話的内容也充滿越來越多對未來的懷疑和不安。體制對人的戕害,透過這支影片表露無遺。
但另一方面,影片中的學生在談到未來可能性時,答案與體制內學生似乎相差不大,有許多不確定、猜測的成分,並認為理想的狀態是考到好學校跟找到好工作,而這兩者間有因果關係。在影片的開始,導演介紹自己的學校:「是一所沒有考試和排名的學校……目的是讓我們充分探索,尋找自己的方向與價值。」這產生了一個有點趣味的矛盾──儘管學校盡可能提供讓學生探索的環境,但同時學生卻也很清楚知道,外面的世界並不是按照這樣的邏輯運作。
這裡就像是溫室,將學生包裹起來,但他們的心靈卻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毫無準備。從影片中看起來,學生準備基測的方式,跟體制内學校頗多相似,同樣是用大量講義、考卷堆砌技術。學生能不能自主選擇要不要這樣的學習方式和内容,從影片中看不出來。但是假設學校說「可以」,這仍然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這真的是學生的「自主選擇」,或是受到社會環境限制下的决定?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這算得上是一種自主學習,那麼體制內的學生為了分數去認同了體制內的學習方式,我們也能稱之為「自主學習」嗎?
基測的發生是可預期的,而從影片中看起來,學校在技術上和心理上都沒讓學生對此有足夠的準備,也沒為這些學生提供太多「不考基測」以外的想像。這個狀況似乎符合了很多人對實驗學校的憂慮:學生變成某種教育理念的實驗品,但是這個實驗結果未必能銜接上未來,就像在片末,一位畢業生沛玲談起以前在學校學到的自主、自律都已經不見,「因為你只要分數高,就會覺得什麼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

自主學習 = 找到自我?

實驗教育在近年成為某種流行,百家爭鳴當中似乎也有某些共性存在,例如「自主學習」、「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破除體制與威權的魔咒」……,但是對於要如何達到這樣的目標,以乎又莫衷一是。
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就可以讓他成為自己嗎?影片中所呈現出來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學生並沒有因為選擇自己想要什麼課程,就找到自己,譬如其中一位受訪者雨萱,在究竟要念演藝類學校或普通的學校當中搖擺不定,也談到並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自主學習 = 找到自我」,這樣的連結似乎有點薄弱。即使在有諸多限制的情况下,我們身而為人的一生當中,仍然有許許多多可以自主的成分,但我們並不會認為,這些選擇可以讓我們找到自我。譬如我們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飲食、自主選擇自己的服裝,但我們依舊對「我是誰」這個問題感到迷茫。
當然,擁有這樣的自主權是很重要的,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應該要有的權利,就像孩子應該要有選擇學習什麼和怎麼學習的權利。但是,正是因為這是與生俱來就應該要有的權利,辦學的理念與思考,就不應該只停留在「擁有選擇」。做出選擇是容易的,影片中的學生,可以很明確地做出想要回歸體制、想要考哪一所高中的選擇。但是讓學生理解自己為什麼選擇,這個能力可能相對重要,在影片中卻看不太到。
還給一個人應有的權利,不應該被視為辦學的目標,如同解放奴隸只是為所應為,而非就此天下太平。當我們站在這些擁有權利的孩子面前,要如何拓展他們的視野、深化他們的思考,就變得重要,而不能只停留在「讓他們擁有自主選擇」的想法中。

思想的自由

受訪者雨萱的掙扎,鑲嵌在一個有點古怪的脈絡當中。一開始是段演講的剪輯,講者談到他不忍自己的孩子每天早晚勞碌通勤,想起兒子從很小年紀就開始拉二胡,因此認為兒子適合念藝校,雨萱聽了之後似乎在考慮這樣的可能性。但在稍後剪輯的段落,同學和老師卻否定了這個可能。同學認為雨萱不適合、也不是真心想要念藝校;老師則認為這樣很可惜,她是可以唸書的人,應該要更厚植自己的内涵。
這讓人感到困惑。譬如以講者在影片當中的說法,讓孩子念藝校是基於他從小學二胡,而他希望在中學三年後,孩子可以找到自己、成就自己。但因為從小學二胡就去念藝校,就生命的可能性來講,好像並不是開展,而是縮限,在有限的可能性當中要如何找到自己,演講者並沒有更進一步的說明。老師的說法更怪了,自主選擇在這樣重大的時刻,讓位給了老師的「認為」,但為什麼念書才能厚植內涵、念藝校就不行?内涵是怎樣的内涵、念書能怎樣厚植內涵?也沒有更清楚的連結。這段話好像也間接地指出,老師自己認為校内的舞蹈課和「念書」相比並沒有足夠内涵,不足以厚植學生,跟片頭那句「獨輪車、戲劇、舞蹈,可以跟語文數學一樣是正課」的精神,似乎是相違背的。
如果大人的想法,仍然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擅長什麼就要做什麼,這似乎與體制內的想法,差異並不是那麼的大。只是也許坑洞多了一些,從國英數自社延伸到舞蹈戲劇獨輪車,但思維仍然是「會唸書就升學,不會念書就去做黑手」的某種變體。而擅長就等於是做出某種選擇嗎?這似乎又未必,影片中兩位原本被周遭的人認為熱愛舞蹈的受訪者,最終都不是從事相關工作。其中一位在被問到畢業後的方向會不會跟舞蹈相關時,甚至立刻堅定地說:「不會!」
如果周圍的大人,對未來的可能性與眼界沒有被打開,仍然是用舊思維來運行新概念,那孩子能看到的,恐怕也只有有限的視野,以及和過去相差無幾的未來世界。

老師的「學習的理由」

影片向學生受訪者、也向觀眾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習的理由」是什麼?乍看之下直指這些受訪者痛苦迷惘的核心,影片中也可以看到隨著他們一年一年成熟,答案也不斷變動,從年輕自信慢慢老化、迷惘,最終也沒有找到夠好的答案。言下之意,似乎有點暗指,當我們能夠回答出這個問題,我們在體制和考試當中所受的痛苦就能終結。
但影片中並沒有試著回頭探問,那些指導他們、引領他們的大人自己,學習的理由是什麼?影片中並沒有太多老師的畫面,但當中有一段人文國中老師對基測的評論,内容頗值得玩味──
基測這件事情,基本上我會給它比較正面的評價。在他們這個年紀,其實真的很難理解,到底讀書對他們的未來有什麼用,那在他理解到之前,好像是不得不然的,要幫他設定一個目標讓他去追求,似乎讓他們有個方向去做,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看是好事。不然他們真的……就會覺得,到底學數學要幹嘛、學自然要幹嘛,平常又用不到。基測這個東西,讓他非學不可。
老師的意思多多少少透露出,連她自己也不覺得學習這件事情本身有什麼樂趣可言,必須藉由外在環境的壓迫來促成學生學習的動力,這樣的想法跟體制内老師對考試的看法恐怕差不了多少。
無論外在的形式有怎麼樣的變化,然而形塑了學校樣貌的老師,並不真的相信學生能自主學習、不相信他們有可能對知識有所追求,而先入為主地假定他們一定沒有能力知道學習數學、自然是要幹嘛,那整個學校的氛圍,恐怕只徒有體制外的外殼,而保持體制内的精神。
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352 期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32內容數
過去於《人本教育札記》撰寫的文章集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在當今數位時代,線上學習已經成為許多學生和家長的首選方式,而真人一對一線上家教更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學習模式之一。透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學生能夠享受到完全個人化教學的體驗,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調整教學方式,提供靈活的課程安排,並專注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與傳統的團體課程相比,真人一對一線上家教能夠更快地
Thumbnail
在職場中持續學習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因為能對我們本身的價值產生影響,但學習並不僅僅是學到內容本身,而是我們如何去運用、消化這些知識。 第一階段:5%來自教授者的知識教導並了解 第二階段:40%是我們開始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思考與執行 第三階段:55%則在於如何延伸、整合所學,內化變成我們自己的創造能力。
Thumbnail
香港的學生和家長對於中文補習的需求越來越高,如何選擇一間好的補習社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高軒教育補習社以其專業的教學團隊和豐富的教學資源在眾多補習社中脫穎而出。以下是選擇高軒教育作為中學中文補習的五大理由。 1. 資深導師團隊 高軒教育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中文導師團隊,包括Aries Sin、
對於熱愛學習的人來說,發現新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的啟發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庫,還擴展了我們的視野,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與富有成效。 這比任何物質享受,如購買汽車或旅遊,都來得更加充實和有價值。 那麼,為什麼每天的啟發會是學習新事物的最好方式呢?讓我們來探討以下三個理由。 理由1 - 知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日本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以下列出書關觀念,以及我的思考和心得
Thumbnail
我在 【花費500+萬台幣,閱讀10000+本書後,31歲的我體驗到的3個生命轉變】提到我經過10年的大量閱讀,獲得了許多好處,以及重大的生命轉變。 而大量閱讀書籍,並不是那麼容易。 這篇文章想介紹給你「目錄閱讀法」,一種簡單卻極具效果的學習技巧,透過抄寫書籍的目錄到筆記本,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閱讀
Thumbnail
●忙什麼呢? 最近比較忙,比較少分享文章,但並不是自己懶惰,而是在研究一些對大家很有幫助的文章 8/26我在台灣法學基金會主辦的研討會中,報告了一場有關於人工智慧的文章,其中探討了有關於生成式AI,尤其是ChatGPT、BARD的運用,對於我來說,這些就是平常工作的一部份,但卻驚覺現場聽眾好像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在當今數位時代,線上學習已經成為許多學生和家長的首選方式,而真人一對一線上家教更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學習模式之一。透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學生能夠享受到完全個人化教學的體驗,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調整教學方式,提供靈活的課程安排,並專注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與傳統的團體課程相比,真人一對一線上家教能夠更快地
Thumbnail
在職場中持續學習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因為能對我們本身的價值產生影響,但學習並不僅僅是學到內容本身,而是我們如何去運用、消化這些知識。 第一階段:5%來自教授者的知識教導並了解 第二階段:40%是我們開始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思考與執行 第三階段:55%則在於如何延伸、整合所學,內化變成我們自己的創造能力。
Thumbnail
香港的學生和家長對於中文補習的需求越來越高,如何選擇一間好的補習社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高軒教育補習社以其專業的教學團隊和豐富的教學資源在眾多補習社中脫穎而出。以下是選擇高軒教育作為中學中文補習的五大理由。 1. 資深導師團隊 高軒教育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中文導師團隊,包括Aries Sin、
對於熱愛學習的人來說,發現新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的啟發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庫,還擴展了我們的視野,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與富有成效。 這比任何物質享受,如購買汽車或旅遊,都來得更加充實和有價值。 那麼,為什麼每天的啟發會是學習新事物的最好方式呢?讓我們來探討以下三個理由。 理由1 - 知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日本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以下列出書關觀念,以及我的思考和心得
Thumbnail
我在 【花費500+萬台幣,閱讀10000+本書後,31歲的我體驗到的3個生命轉變】提到我經過10年的大量閱讀,獲得了許多好處,以及重大的生命轉變。 而大量閱讀書籍,並不是那麼容易。 這篇文章想介紹給你「目錄閱讀法」,一種簡單卻極具效果的學習技巧,透過抄寫書籍的目錄到筆記本,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閱讀
Thumbnail
●忙什麼呢? 最近比較忙,比較少分享文章,但並不是自己懶惰,而是在研究一些對大家很有幫助的文章 8/26我在台灣法學基金會主辦的研討會中,報告了一場有關於人工智慧的文章,其中探討了有關於生成式AI,尤其是ChatGPT、BARD的運用,對於我來說,這些就是平常工作的一部份,但卻驚覺現場聽眾好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