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就雷:淺草雷門本人的回憶錄(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本篇獲選為方格子「推薦閱讀

延續上篇提到,在1865年因火事燒毀之後,將近百年間,我曾經作為一個並非理所當然存在於淺草寺周邊的地景,並不像現今一樣,大多數人來到淺草寺,很難無視我就站在那邊,而且還有很多觀光客拿著自拍棒左戳右戳,搶著要跟我合照。

1884年,浮世繪師歌川國政出版一幅名為「浅草雷神門再建落成之図」的作品中,呈現了淺草周邊現代化的建物與交通景觀,人力車、軌道馬車與行人熙來攘往,而且你們看,明明畫中就有我阿!但事實永遠不是你看到的這幅畫那麼簡單。

raw-image

這幅畫在出版的一兩年前,有信眾發起,在取得寺方的共識下展開募金,希望能促成我的重建。 1883年,我的重建工程,似乎越來越明朗,為此,占據我原本位置的流動攤商陸續被取締淨空。或許為了喚起人們的記憶,一座用布料搭建,暫時充當雷門我本人的「偽雷門」,就這樣出現了,此即歌川國政畫中那座雷門的由來。

但是,與此同時,居然出現了詐騙集團,以勸募重建我的名義遂行詐財之實,讓原本的募金發起單位與寺方造成不小的紛擾,我重建的起工時日,又再度延期。

1885年底,仲見世商店街以煉瓦建築之姿,成功都更回歸,但我的重建卻還是沒有下文。後來,東京市政府打算在我原本的門跡位置,為淺草公園建設一座正門,我終於在1901年被排擠掉了。


世紀之交,淺草這一帶作為東京市著名的繁華地區,各家鐵道會社紛紛在這附近設立站點,除了就在我不遠處的馬車鐵道線路之外,成立沒幾年的東武鐵道,也從北千住延伸到這裡,開設了淺草車站。

時序進入1920年代,發生了關東大震災,重創淺草公園敷地內的設施與建物。當年落成之後,跩個很二五八萬的展望高樓凌雲閣被震垮,東武淺草車站也全部燒燬,更別說在現代化建設之下,勉強生存在夾縫間的江戶時期的寺社,也難逃地震的劫難。還好,當時我並非物理性的存在。

而在震後的帝都復興建設中,眾多善男信女又開始為我的重建奔走。金龍山各寺曾召開一次大會,預計要募資七十萬日圓的經費,聘請曾經參與琉球首里城正殿保存工作的伊東忠太博士操刀,將淺草寺的相關建物一併重修復原。

raw-image


raw-image

搭著淺草寺觀音堂、仁王門等重建的順風車,1925年,我終於從1860年代的火災中,正式的浴火重生,重新站在世人眼前。看著照片中的我,當時遊客在周邊摩肩擦踵的盛況,是不是很有既視感呢?


而震災過後,百廢待舉的淺草,陸續迎來了新興的交通與商圈榮景。1927年,第一條地鐵銀座線,開通了上野到淺草的路段,沒多久之後,與地鐵淺草站直通,由地鐵公司直營的食堂開幕,是以我的名字來命名的。

raw-image

這棟被稱為「雷門大樓」(雷門ビル)的商場,標榜遊客從地鐵出站,就能享用各式美食,從一樓到五樓,想吃和食洋食,想喝日本酒或啤酒,甚麼都有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成為震災後必逛的新名所。

另一方面,東武鐵道也在震後復興中,重新規劃淺草一帶的站點與線路敷設,命名為「淺草雷門」的東武電車車站(戰後的東武淺草車站),在地鐵站不遠處也開業了。

raw-image

東武電鐵當然不能讓地下鐵的直營食堂專美於前,與淺草雷門車站共構的東武大樓(東武ビル),不久之後就進駐了松屋百貨淺草支店,遊客除了吃飯,還能逛街爆買,由此前往前往日光度假避暑也很方便,東武鐵道自然也不會放過向遊客推出優惠交通套票的機會。


只是,我不過以實體的雷門之姿,強勢回歸沒幾年而已,命運的輪盤再度轉動。為了慶祝東京從震災中建設完成,1930年舉辦了盛大的「帝都復興祭」,較之災後現代化建築林立的嶄新東京,我一個木造的雷門,實在無法襯托出帝都復興後的氣派,於是,我在復興祭典的這一年,又再次物理性的消失。

raw-image


raw-image

沒有雷門我本人的淺草,看看1930年代的仲見世商店街前,一整個光禿禿,這能看嗎?淺草寺社依舊參拜者眾,百貨商圈與娛樂場所依舊熱鬧,唯獨我一個落寞。

我在將近百年的時間裡,曾經短暫的被重建,卻長期物理性的缺席。但是呢,實體不存在的我,除了前面提到有不肖分子打著重建我的名義斂財,淺草這一帶商家,也還是會拿我的名號,當成做生意不可或缺的招牌。

raw-image

二戰結束之前的地鐵食堂與東武車站之外,有些餐廳若要強調他們家的地點很好找,在廣告裡就得提到我;連位於松屋百貨前的旅館,也要借用我的名字。

到了戰後,像是帝國銀行要在淺草開設據點,也要標榜這是他們家的「雷門支店」;淺草觀光聯盟當時也曾經向都議會陳情,希望能將東京路面電車,也就是都電的「淺草站」更名為「雷門站」。

raw-image

百年間長期並不實存的我,仍持續為淺草創造商機。「雷門」兩個字在這一帶目不暇給,要是對我一路走來的生命經驗缺乏了解,還以為我一直站在那邊,是理所當然的地標呢?

1960年,我在松下電器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經費挹注之下獲得重建。落成那天,吸引了三十萬人到場參與慶祝儀式。當然,周邊的商家,也不會放過以我為名的促銷與拍賣,例如松屋百貨就是。

raw-image

我在戰前從原地跌倒,在戰後從原地爬起,重新站在世人眼前直至現在。也就是在1960年代以後,我才逐漸作為淺草寺周邊不可或缺的地標。白天被川流不息的本國與外國觀光客簇擁、朝聖,當夜幕低垂,遊客散去,打著燈光的我,又與白日意境截然,還有不少遊客特地選半夜來看我哩!

如果你喜歡我的故事,請按讚訂閱分享,還有開啟小鈴鐺喔(?)

本篇最初發表於Matte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旅行史的寫作課、足跡與人間觀察
236會員
352內容數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2025/04/24
探訪函館的歷史痕跡與北洋漁業的悲歌,追憶《蟹工船》小說中描寫的船難事件與時代背景。
Thumbnail
2025/04/24
探訪函館的歷史痕跡與北洋漁業的悲歌,追憶《蟹工船》小說中描寫的船難事件與時代背景。
Thumbnail
2025/04/08
奈良吉野大峰山區,曾是中世紀南北朝時代,雙天皇並立的歷史舞台,近代則蛻變為千本櫻的花見名所。除此之外,吉野大峰也是修驗道的發源地,大峰山至今仍是女性止步的山區,千百年間仍以「傳統」之名,在列島山岳逐漸解禁女性登山的過程中,繼續維持舊日的禁制。
Thumbnail
2025/04/08
奈良吉野大峰山區,曾是中世紀南北朝時代,雙天皇並立的歷史舞台,近代則蛻變為千本櫻的花見名所。除此之外,吉野大峰也是修驗道的發源地,大峰山至今仍是女性止步的山區,千百年間仍以「傳統」之名,在列島山岳逐漸解禁女性登山的過程中,繼續維持舊日的禁制。
Thumbnail
2025/03/21
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最初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圓寂日所舉辦的「御影供」儀式,發展成每月21日舉行的盛大市集,江戶時代《都林泉名勝圖會》描繪了市集中各色人群的紛雜與熱鬧,如今的弘法市集則有了各國遊客的參與。弘法市集宗教儀式轉變為今日國際知名古寺市集,見證了古都京都的現代轉型。
Thumbnail
2025/03/21
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最初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圓寂日所舉辦的「御影供」儀式,發展成每月21日舉行的盛大市集,江戶時代《都林泉名勝圖會》描繪了市集中各色人群的紛雜與熱鬧,如今的弘法市集則有了各國遊客的參與。弘法市集宗教儀式轉變為今日國際知名古寺市集,見證了古都京都的現代轉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位於東京的淺草寺,不僅是日本最古老的佛教寺廟之一,也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 在這次的淺草之旅中,我們不僅欣賞了淺草寺的古老建築,還品嘗了多種美味的特色點心和料理,讓人流連忘返。
Thumbnail
位於東京的淺草寺,不僅是日本最古老的佛教寺廟之一,也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 在這次的淺草之旅中,我們不僅欣賞了淺草寺的古老建築,還品嘗了多種美味的特色點心和料理,讓人流連忘返。
Thumbnail
【2018/11 秋】 <淺草觀音寺> 年參拜人數超過三千萬人,是東京歷史最悠久的寺廟,建於628年。 最經典的拍照景點就是大門口的「雷門」,寫著雷門兩字的大燈籠懸掛於正中間,兩旁分別是雷神像跟風神像,帶點威嚴的感覺。
Thumbnail
【2018/11 秋】 <淺草觀音寺> 年參拜人數超過三千萬人,是東京歷史最悠久的寺廟,建於628年。 最經典的拍照景點就是大門口的「雷門」,寫著雷門兩字的大燈籠懸掛於正中間,兩旁分別是雷神像跟風神像,帶點威嚴的感覺。
Thumbnail
許多人造訪淺草時,必定會到超過1500年歷史的淺草寺拜拜或是在雷門前面打卡、拍照,於是我匯整了許多人會在淺草寺駐留的小吃店,若大家以後去東京淺草,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德川家康的江戶時代,如何讓淺草寺名聲大噪?就從1600年的關原之戰說起......
Thumbnail
許多人造訪淺草時,必定會到超過1500年歷史的淺草寺拜拜或是在雷門前面打卡、拍照,於是我匯整了許多人會在淺草寺駐留的小吃店,若大家以後去東京淺草,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德川家康的江戶時代,如何讓淺草寺名聲大噪?就從1600年的關原之戰說起......
Thumbnail
若要說起東京外國旅客聚集的熱門景點,莫過於擁有千年歷史的淺草寺,但你可能不知道淺草寺的五重塔,有一段這樣的小故事。
Thumbnail
若要說起東京外國旅客聚集的熱門景點,莫過於擁有千年歷史的淺草寺,但你可能不知道淺草寺的五重塔,有一段這樣的小故事。
Thumbnail
川端藝會所的前身是「川端町派出所」,於1936年竣工,屬日治時期臺北南警察署轄下。當年的建築師是篠原武男,二層樓的建築風格是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也是1930年代臺北市興建派出所的代表作。 二次大戰後,改名「廈門街派出所」,並改建成三層樓延續使用,2010年派出所遷移,才移交還
Thumbnail
川端藝會所的前身是「川端町派出所」,於1936年竣工,屬日治時期臺北南警察署轄下。當年的建築師是篠原武男,二層樓的建築風格是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也是1930年代臺北市興建派出所的代表作。 二次大戰後,改名「廈門街派出所」,並改建成三層樓延續使用,2010年派出所遷移,才移交還
Thumbnail
不知道讀者對自己的家鄉了解多少? 至今我已在清水生活20年,卻不曾想好好認識我生長的環境、不曾仔細聆聽長輩說著故鄉的歷史。於是我決定用雙腳走遍我的家鄉,不只閱讀也做訪問,找回養育我的「根」。
Thumbnail
不知道讀者對自己的家鄉了解多少? 至今我已在清水生活20年,卻不曾想好好認識我生長的環境、不曾仔細聆聽長輩說著故鄉的歷史。於是我決定用雙腳走遍我的家鄉,不只閱讀也做訪問,找回養育我的「根」。
Thumbnail
我還在京都留學的時候,有一天,接到老師特派令,說希望可以跑一趟西本願寺幫台灣某個老師拍照。我當然說好,於是留下這組照片。
Thumbnail
我還在京都留學的時候,有一天,接到老師特派令,說希望可以跑一趟西本願寺幫台灣某個老師拍照。我當然說好,於是留下這組照片。
Thumbnail
我在戰前從原地跌倒,在戰後從原地爬起,重新站在世人眼前直至現在。也就是在1960年代以後,我才逐漸作為淺草寺周邊不可或缺的地標。
Thumbnail
我在戰前從原地跌倒,在戰後從原地爬起,重新站在世人眼前直至現在。也就是在1960年代以後,我才逐漸作為淺草寺周邊不可或缺的地標。
Thumbnail
 無論變成什麼模樣,和歌、琵琶、修行,他仍在俗塵,擺明出家不是因為崇高理由,和歌中可看出厭世情緒以及離群索居。
Thumbnail
 無論變成什麼模樣,和歌、琵琶、修行,他仍在俗塵,擺明出家不是因為崇高理由,和歌中可看出厭世情緒以及離群索居。
Thumbnail
黃沙漫漫中頂著風暴,雙手交疊護住眼睛,僧人模樣的旅人在取經路上,步步艱辛,沙塵抹平了他曾經努力的痕跡,歷史只會記載『西天取經歷時幾年。』不會有人注意數十年風霜哪怕是走一步都不容易,過程辛苦艱難,但總有路,也還有腳,就繼續走吧。老屋保存亦如是。
Thumbnail
黃沙漫漫中頂著風暴,雙手交疊護住眼睛,僧人模樣的旅人在取經路上,步步艱辛,沙塵抹平了他曾經努力的痕跡,歷史只會記載『西天取經歷時幾年。』不會有人注意數十年風霜哪怕是走一步都不容易,過程辛苦艱難,但總有路,也還有腳,就繼續走吧。老屋保存亦如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