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柏克萊當交換學生的日子|序|

2021/10/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半夜讀著手邊唯二的中文書,是一本關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前往瑞典領獎的記錄。來了美國反而特別渴望閱讀繁中文字,大概是圖一種親切和安全感吧。母語總歸佔有著無論把英文學得再好也無法取代的地位,畢竟那是我最初與世界產生連結的方式、是最能精準傳達我思想和情緒的媒介。讀著作者在書中描述他在異國的所思所想,突然意識到,自己不正也身處一段旅程嗎?雖然沒有領諾貝爾獎來得高尚特別,動筆寫下些感觸或僅僅是意識流總是好的,不僅能使當下的思緒更加清晰安定,當未來有人問起我這交換的一年究竟獲得了什麼,也許我也能夠從這些字裡行間擠出一些感想(雖然我早就知道那些東西是無形也不可言喻的,但人們總是需要一個說法,所以我最好還是先準備著)。
其實早該這麼做了,早在上飛機前我就暗自叨念自己好幾回一定要養成書寫的習慣,沒想到來了柏克萊還是被惰性打敗,一眨眼兩個月過去了,一個字也沒有留下。這兩個月發生了好多有趣的事,可以公開的不可以公開的,無腦玩樂的認真思考的,只能先以倒敘法寫至文字時空和當下交會的那一天,再以日記體繼續寫下去了。我不是作家也不是網紅,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文學造詣,這些文字是沒有目的性的,有可能我就是他們唯一的讀者。這樣很好,我已經厭倦做什麼事情都需要一個目的,我寫下我腦中的獨白哪需要什麼目的,我只覺得這樣感覺很好,況且有些新生成的想法我實在想好好記錄下來。
也許是接觸的人事物一下子多太多了,也許是我來到了一個文化背景非常多元且不同於自身過往的地方,也許是那些感覺差點見佛祖的啟靈經驗讓我感知到了不一樣的信念,我覺得這段時間內我對人生、關係、職業、家庭等等有了很不一樣的看法。但我所說的不一樣,不是指180度大轉變的那種劇動,而是我心中現在充滿了好多不同的概念,有新來的有固有的,我越來越能夠用一種包容的眼光,不帶批判意味的,讓他們在我腦中交互融合。我喜歡看著他們彼此產生衝突,更喜歡看著他們如此不同最終卻導出相似的結論。我喜歡這樣的我,我並不想跟誰爭論誰對誰錯,對錯終究只是另一種想法而已,我只想歡迎更多不同的想法住進我的腦袋,像一個歡樂村,我覺得這樣很好,我不敢說我看人生比以前透徹,任何人這樣說都太自大了,我只覺得我成為了一個更寬容更沒有執念更快樂的人了。
很高興我終於起了個頭,這樣我就能繼續寫下去了。
R.L.
R.L.
政大財管系還沒畢業,目前在加州柏克萊大學當交換學生,下學期要跑去荷蘭鹿特丹管理學院繼續當交換學生。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實在太精彩,新的想法不斷生成,於是我開始動筆寫下這些有趣的腦內獨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