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發》關於文字這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文字是轉達意志最直接且有效擴散的媒介。只要有載體(網路平台、紙、筆⋯等)就能快速傳遞想表達的內容。其本身也富含許多無形的能量,可以是溫暖的、安心的、令人勇敢的,但也可能一個字就能讓人枷鎖禁錮。日本有所謂的「言霊」一詞,萬物皆有靈,語言文字本身亦是如此。透過筆者賦予的意念,文字的靈魂因此誕生。

學生時期研究語學最大的感受,莫過於一般人可能早已習以為常的文字重量,及其敏感度。筆者與讀者之間的共感,一切透過這些表記的文字做連結。

理應如此的一來一往,對自己而言,一路走來似乎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但個性使然,我還是選擇挑戰並嘗試克服這一切。

回想起來大概是9歲那年,曾經被(野狼之類的)擋車撞飛,一個拋物線摔下來撞破頭後,似乎去傷到了腦部某些地方,當時治療完外傷後,就沒有特別的去做細部檢查,後來回朔了許多學生時期的記憶點(包含學習、成績、論文等⋯),慢慢地才發現原來自己對於閱讀是有些障礙⋯

在大學前,自己真的很不會讀書。不是不讀書,是讀到半夜也讀不進腦子裡的那種,不管是看文字、數字或是樂譜,都比一般人花時間,而且看得很不舒服。所以會習慣在閱讀(視譜)的過程中,不自覺一個一個字(音符)的念(唱)出來,養成一種藉由聲音讓耳朵來做「意識」的作業(很常被旁人說我幹嘛要念出聲音?)

從小就喜歡看日劇動畫學日文,習慣用耳朵來記單字文法。上了大學日文系後,最苦手的作文課總是被同學笑考試都喜歡考到最後一秒才交卷(因為書寫也是一大文字視力考驗)。

上了研究所後,要閱讀的資料文獻更是不在話下。六萬多字的論文讓自己不自覺的壓榨這條薄弱的閱讀神經,然後反撲到更多其他生理上的症狀(三叉神經、腦壓、眼壓、暈眩症等全都來)。但為了當時的夢想及背負的期待,還是硬幹咬牙撐了過去⋯這個症頭其實沒跟多少人提過(畢竟自己是在做翻譯的)。

畢業後,為何選擇回國,也是暫時想離開這個「腦內文字獄」,也是為何後來接觸的工作大多以通譯(口譯)居多的原因⋯(當然偶爾接一下筆譯倒是無傷大雅)

其實自己在做筆譯這「工程」,得花上不少功夫。為了讓自己可以更順暢的作業,我的翻譯word檔裡在交稿前,是五花八門的顏色區塊。我會用顏色來區別我在翻的文字/子句,讓我更容易識別閱讀(不管中文還是日文)

後來發現人的閱讀習慣有分兩類,一種是視覺文字意識,但我是屬於會將文字轉化成聲音再意識的那一類。我是那種在閱讀時,完全不能有任何音樂干擾的人,因為在我腦中會有文字的聲音,還有絕對音感對於旋律中音符唱名(Do Re Mi Fa Sol)的聲音,全部喇在一起的嘔吐感⋯就像一個樂團裡有人在吹命運交響曲、有人在彈快樂頌,有人在唱one night in北京那種感覺,(不知道有沒有人能懂⋯⋯⋯)

自己的生活,表現自我的方式有很多。對自己而言的媒介,或許是裁縫、音樂、繪畫,但對於一個學語言出生的人而言,覺得能夠好好留下回憶最細膩的方式,莫過於文字敘述的紀錄。

回國後雖然不用再寫論文,但還是期許自己能夠在出社會後,好好地紀錄下這些自己走出來屬於自己的生活。不想逃避這些現實狀況,就姑且讓臉書日記當作復健日常。閱讀及書寫對我來說還是吃力的事情,或許會比一般人多花一點時間,但還是希望能夠在這之間找到平衡點,以及對於自我的最高價值⋯⋯這10幾年來慢慢累積上來的生活紀錄,透過這個平台好好的整理分類,希望能分享更多感溫能量給一樣能共鳴的你/妳。

一起找尋自己的方式挑戰自我吧!

如果喜歡我的生活紀錄,也對裁縫譯人的斜槓人生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隨喜贊助!你們的支持將成就我持續的力量,感溫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那顆宥子的沙龍
17會員
9內容數
從台南的鄉下地方來到日本的另一個鄉下地方山口縣-Yamaguchi 這些年在那裡遇到的摩訶不思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對於碼文字,我一直都不是很擅長,卻又時不時想要動動筆,態度看上去很曖昧。覺得寫字對自己來說只能算是一種喜好,雖然不停地斷斷續續寫了很多年,其實水平連文學愛好者都達不到。
Thumbnail
對於碼文字,我一直都不是很擅長,卻又時不時想要動動筆,態度看上去很曖昧。覺得寫字對自己來說只能算是一種喜好,雖然不停地斷斷續續寫了很多年,其實水平連文學愛好者都達不到。
Thumbnail
『我,為何而寫、為何而讀。』 覺得在這裡發表文章滿需要有個開場白,同時察覺自己好久好久沒有寫字了。文學之於自己,還是太太重要的存在,已經不只一次地這樣意識到。生活的浪潮裡不斷有些聲音在提醒自己:去寫字吧,該敘述了。這是身而為人,我們行走的痕跡。 所以想要用心正視這件事,好好的把想讓世界知道的話,用
Thumbnail
『我,為何而寫、為何而讀。』 覺得在這裡發表文章滿需要有個開場白,同時察覺自己好久好久沒有寫字了。文學之於自己,還是太太重要的存在,已經不只一次地這樣意識到。生活的浪潮裡不斷有些聲音在提醒自己:去寫字吧,該敘述了。這是身而為人,我們行走的痕跡。 所以想要用心正視這件事,好好的把想讓世界知道的話,用
Thumbnail
小時候我不懂這些是他們的愛,還覺得很委屈。現在回想這兩件童年趣事,覺得他們都很盡力,用文字來表達對我的愛。也因為父母的愛,我才可以在自己的成長歲月裡,讓文字帶給我更多的感動和力量,且讓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小時候我不懂這些是他們的愛,還覺得很委屈。現在回想這兩件童年趣事,覺得他們都很盡力,用文字來表達對我的愛。也因為父母的愛,我才可以在自己的成長歲月裡,讓文字帶給我更多的感動和力量,且讓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沒自信的人。 大約10年前,ACG(動畫、漫畫、小說)被視為一個不體面的興趣,生活周遭總是充斥著對宅宅的歧視,與同儕間的代溝,使我越來越沒自信。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沒自信的人。 大約10年前,ACG(動畫、漫畫、小說)被視為一個不體面的興趣,生活周遭總是充斥著對宅宅的歧視,與同儕間的代溝,使我越來越沒自信。
Thumbnail
學校那邊有點進入學測備考模式,我EJU只剩173天,真的沒問題嗎? 自從日文面試以來,我對交換失去了任何信心。 就是一團槁木死灰,冀望著死灰復燃,死灰當活灰醫。 以下是我新的連載,另外,如果有時間的話,我也會把另一篇的內容搬家過來。 小說從這邊開始 人,是感性且公益的。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Thumbnail
學校那邊有點進入學測備考模式,我EJU只剩173天,真的沒問題嗎? 自從日文面試以來,我對交換失去了任何信心。 就是一團槁木死灰,冀望著死灰復燃,死灰當活灰醫。 以下是我新的連載,另外,如果有時間的話,我也會把另一篇的內容搬家過來。 小說從這邊開始 人,是感性且公益的。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Thumbnail
學生時期研究語學最大的感受,莫過於一般人可能早已習以為常的文字重量,及其敏感度。筆者與讀者之間的共感,一切透過這些表記的文字做連結。 理應如此的一來一往,對自己而言,一路走來似乎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但個性使然,我還是選擇挑戰並嘗試克服這一切。
Thumbnail
學生時期研究語學最大的感受,莫過於一般人可能早已習以為常的文字重量,及其敏感度。筆者與讀者之間的共感,一切透過這些表記的文字做連結。 理應如此的一來一往,對自己而言,一路走來似乎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但個性使然,我還是選擇挑戰並嘗試克服這一切。
Thumbnail
當我開始學會識字、懂字、讀字時,甚至意識到自己有了和別人不一樣獨特的想法後,會把那些壞的情緒和負面的字眼,全都偷偷寫在一本大大的筆記本上──那是一本橘色封面的筆記本,記得那時國小五年級。 那時候,我才明白,文字不能任性地想寫甚麼就寫甚麼;尤其是,當你想要獲得名聲和利益時,就必須特別慎重用字遣詞。
Thumbnail
當我開始學會識字、懂字、讀字時,甚至意識到自己有了和別人不一樣獨特的想法後,會把那些壞的情緒和負面的字眼,全都偷偷寫在一本大大的筆記本上──那是一本橘色封面的筆記本,記得那時國小五年級。 那時候,我才明白,文字不能任性地想寫甚麼就寫甚麼;尤其是,當你想要獲得名聲和利益時,就必須特別慎重用字遣詞。
Thumbnail
2017年,我還在大阪上班時。 凌晨四點多是我要出門上班的時刻 我坐在往返大阪市區與關西機場的電車上,把英文書攤開放在我的腿上,一手拿著螢光筆,進行著我每天給自己安排的進度,而另一手則拿起在家附近超商買的麵包。 嘴巴啃食、腦袋啃書。 來談談我在脫離學校教育後的自我學習過程 學習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Thumbnail
2017年,我還在大阪上班時。 凌晨四點多是我要出門上班的時刻 我坐在往返大阪市區與關西機場的電車上,把英文書攤開放在我的腿上,一手拿著螢光筆,進行著我每天給自己安排的進度,而另一手則拿起在家附近超商買的麵包。 嘴巴啃食、腦袋啃書。 來談談我在脫離學校教育後的自我學習過程 學習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Thumbnail
作為文字工作者,在文學的陶冶與文案的實用間拉扯,似乎是必然。
Thumbnail
作為文字工作者,在文學的陶冶與文案的實用間拉扯,似乎是必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