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克斯 FINLANDIA》二元性別之外的存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透過大螢幕呈現性/別的多元樣貌,始終是一件非常有魅力的事。很榮幸有機會參加今年酷兒影展《穆克斯 Finlandia》的特映會,這部片出乎我意料地讓人意猶未盡,甚至成為我最愛的跨性別電影之一。

雖然嚴格來說「Muxe」不算是跨性別,他們有自己的認同、文化,但背後的故事總能在在勾起幾分共鳴。透過第三人稱的視角細說這個族群的美麗與哀愁,加上拉美電影色彩鮮明的魔幻寫實風格,清晰地勾勒出多元性別者的心情處境,無疑是近年跨性別題材作品中的佳作。


文章目錄


墨西哥的第三種性別 – Muxe

在昏黃的街燈下,一群帶有柔美外表的 Muxes 伴著音樂載歌載舞,一手拿著鮮花,一手攥著酒瓶子,跟隨遊行隊伍在大街上縱情喝酒跳舞放聲大笑。

這是每年11月在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Oaxaca)的小鎮胡奇坦(Juchitán de Zaragoza)所舉辦的慶典(Vela de Las Intrepidas),這個充滿歡笑的節慶就是在慶祝 Muxe 這個美好的存在。

隊伍裡有的人身著大塊圖案的花衫,有的鍾情變裝皇后服飾或西式連身長裙,也有的選擇男性服裝,只是帶妝或塗上指甲油表示自己的身分認同。

無論哪種裝扮,這些生為男性但有著不同於典型男生行為、想法的人,在薩波特克文化中稱之為 Muxe 。他們沒有一定的形象特徵,也不是所有的 Muxe 都是跨性別者,更不是同性戀或任何已知可以簡單描述的狀態,Muxe 就是 Muxe,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若從西方文化的視角去理解「男扮女裝者」、「 男跨女的變性者」、「 (女性化) 的男同性戀」,只要身份特徵明顯就都可以被包含在「Muxe」的範疇之中。
Muxes at work: between community belonging and heteronormativity in the workplace


Muxe 的美麗與哀愁

傳說胡奇坦的守護神有三個袋子,一個裝著雌性種子,一個裝著雄性種子,另外一個則混合兩種種子。到胡奇坦時第三個袋子裂了縫,種子撒在這片土地上,因此誕生美麗的 Muxe。

瓦哈卡的崎嶇地形成了文化的堡壘,阻隔民族間的交流也抵擋外來文化的侵襲,因此保留了為數眾多的原民族群。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習俗、語言、傳統,著名的薩波特克文明(起源比馬雅古文明更早,估計高峰期人口達二萬五千人)就集中於此。

這裡的女性地位較高,掌管家庭的財政事務,也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相較負責捕獵農耕的男性(生產者)有更高的權力地位。薩波特克近乎「母系社會」的風俗民情,造就了 Muxe 獨特的面貌,也提供他們更自在的生活空間。

在薩波特克語言中沒有性別的差異,詞性沒有陰陽,代名詞也沒有他/她之分,他們用「la-ave」一詞描述人,無論其性別身份如何。直到西班牙語中的 Él/Ella 出現,關於性別的二元劃分,才逐漸變得明確且強勢。

關於 Muxe 的起源眾說紛紜,傳說是受古代雌雄同體的神和祭司形象影響,也有一派認為與家中沒有女兒有關,因為一個家若無女子的話,在社經地位、家務處理上都會產生問題,因而鼓勵孩子成為 Muxe 持家。

然而現今墨西哥社會似乎對於這些傳統文化並不買單。 2020 年,墨西哥至少有 79 名 LGBTQ+ 族群人士被殺害,大約每個月有 6.5 人遇害,其中一半以上是跨性別女性,大約四分之一是同性戀男性

對於這些原民文化來說,父權主義、性別二元框架、對LGBTQ+族群的仇恨,皆是殖民下的產物。時至今日,只剩下胡奇坦小鎮仍保有少數的 Muxes ,他們的存在是對於性/別多元性的證明,也似諷刺著越活越倒退的現代「文明」社會。

在文化衝擊下,受強勢的異性戀、二元性別霸權影響,即使是在瓦哈卡地區,也有許多反對 Muxe 的聲浪,電影《穆克斯 Finlandia》就透過四個鮮明的人物故事,娓娓道出他們的身分處境。

冷冽的夢想之境

電影用一場災難性的地震作為開頭。在地震過後被尋獲的第一具屍體德利里奧(Delirio)帶著身為 Muxe 的驕傲與哀愁,長眠在這片奮鬥數十年的土地上。

德利里奧是當地 Muxes 的精神領袖,照料著和他一樣迷惘的靈魂,也是一位導師,帶領年輕的 Muxes 在這個對多元性別不友善的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電影背景在墨西哥的小鎮,高照的豔陽與小人物眼中的光火,刻畫出形象鮮明卻躁動不安的主角性格。場景大量使用自然光,日光、燭光、遊行街上奪目的彩光,明暗之間更如實地描繪出故事輪廓,彷彿正活現於觀眾眼前。

然而燠熱的小鎮故事中,卻穿插了為數頗多的針葉林雪景,虛實交錯的夢境與現實,道出 Muxe 的渴望與失落。另一方面也呼應片名 Finlandia(芬蘭),芬蘭正是劇情中德利里奧心上人的所在之處,他只能透過每月一封的書信,遙想隔海相望的夢想之地。

就像代表著這群 Muxes 共同的理想是多麼地遙不可及,那個平等、包容的社會,只能深鎖在一封又封的信中。幸運的話,當你從教堂的穹頂望去,也許能看見芬蘭的那片美景。

崩潰與和解

阿瑪蘭塔(Amaranta)是一位看似憤世嫉俗的 Muxe,周旋於各個有婦之夫之間,尋求的始終不是歸屬,而是救贖。他對人、對愛的漫不經心,是他用來哀悼自己的方式。

失聰及酗酒的父親,將阿瑪蘭塔不停推向仇恨的深淵,長年下來受(性)暴力、言語和精神上的虐待,似乎只有在德利里奧的庇護所才能獲得喘息的機會,然而 Muxe 的身分卻又讓他一次又一次地碎裂。

直到遇見前來瓦哈卡盜取當地傳統服飾風格的設計師瑪塔(Marta),兩人攙扶彼此千瘡百孔的靈魂,踏上尋找答案的旅程。也許他們從來不知道要找的是什麼,但在最後,來到巨大石牆之下,超載的渾沌失意瞬間傾洩而出,人生終得以重新開始。

raw-image

而劇中最後一位主角馬里亞諾(Mariano)則是最年輕的 Muxe,就像枝頭高歌的鳥兒,趾高氣昂地睥睨著這個世界的人事物,然我們終究不會知道他唱的是歡快的曲目,還是首悲歌呢。

正值探索年紀的馬里亞諾,對於身分認同、家庭關係抱持著好奇卻又害怕受傷的心,小心翼翼地蛻下一個又一個的謊言。那晚他帶著滿臉的鮮血哭著問德利里奧「你何時開始覺得自己是 Muxe?」

我從不這樣想。因為我生來就是 Muxe


地震是地球擺脫桎梏的方式

電影最後又回到開頭的地震場景,每位主角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道別,相同的是他們哀痛的靈魂,用生命最後那一絲孱弱的微光,在這個世界留下一點足跡。

Muxe 存在過,未來也會一直存在,他們是煙硝四起的文明社會中,最古老、最純粹、也最獨一無二的守護神,保護了每個備受歧視和排擠的少數族群,也為世上許多性/別少數者,指引一盞明燈。

瓦哈卡地區在2017年9月7日遭遇了墨西哥百年來最強的地震,其中胡奇坦小鎮死傷最為嚴重。災難中許多 Muxes 一肩扛下恢復家園的責任,他們有男性的生理優勢,所以被派去搬瓦礫、大體;也因為他們有女性的外表,所以要負責煮飯照顧災民。

而導演則以魔幻寫實的手法,將這個真實事件轉化為 Muxe 的力量,用地震帶出 Muxe 在當地面臨的不公不義,也暗喻這個社會的裂縫,藉此釋放、爆發。

人們的恐懼、秘密,Muxe 的挫折、失意,透過飛揚的塵土和絕望的哭喊聲,散亂在小鎮的空氣中。

地震是地球擺脫桎梏的方式 ,而我們 Muxes 也是如此。

細膩的聲音和鏡頭語言

電影中近乎八成的近景、特寫鏡頭,讓人看得快喘不過氣來。你永遠無法看見整個場景/事件的全貌,壓住胸口的都是那些憂鬱、墮落的臉孔,還有種種無以名狀的情緒。

有趣的是,在 Muxe 的平靜之地「大石」之下,和教堂中耶穌像之下,這兩個地方直接跳到大遠景,凸顯出無論是 Muxe 還是一般人,我們都一樣渺小,只是這個偌大的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小沙粒,沒有誰的生命更為重要。

顏色的使用上大膽鮮明,運用了許多 Muxe 傳統服飾的色塊,將其布置於自然光之下,在不同場景中隱喻主角心境的轉換,也如實呈現出他們獨特的創作與美感。


raw-image

除了影像之外,聲音是最讓我驚豔的地方。大量特寫各種環境音,川流不息的街聲、熙來攘往的市場叫賣聲、貝殼裡低鳴的海浪聲、殘燭上微弱光火燃燒殆盡的聲音…

時而連綿疊錯,時而一枝獨秀,透過聲音多變的組合,映照出角色當下的情緒想法,也為每個故事鋪墊出詩意和厚度。

此外瓦哈卡的作曲家兼歌手 Nathanael Lorenzo Hernández 為了這部電影量身打造主題曲《La Chula》,描寫出 Muxe 身上的璀璨光芒,和對他們的欽佩與尊重,同時帶出對父權主義、性別暴力的批判,期盼透過電影和音樂,讓這個世界學習寬容、學習理解所有的不一樣。

多元性別的未竟之路

整部片沒有過多驚心動魄的場景或橋段,取而代之的是直闖人心的平凡故事,正是因為如此地平凡,就像曾發生在你我身上那樣簡單、粗暴,才讓人不自覺潸然淚下。

這是導演的第一部劇情片,前幾作紀錄片的韻味也能從中略窺一二,在小鎮風情的刻畫上精心卻不刻意,接近紀錄片形式的呈現手法,揉稔了藝術與紀實的平衡,讓人深陷故事其中時也能為美所感動。

這不是一部可以給你任何解答的電影,看完之後只留下心底翻騰的浪,捲起塵封已久的不安與焦慮。

帶著搖搖欲墜的心,再次細細咀嚼跨旅程這一路走來的風景,也許此處仍是未竟之路,至少還有彼此,還有許多一起努力的人們,攜手前行,向陽而生。

就像那些 Muxes 一樣,努力反對殖民文化強加的異性戀標準,儘管對墨西哥社會來說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磕磕撞撞,仍繼續掙脫性別二元框架,積極爭取多元性/別存在的可能性。

Muxe 所代表的多元化性別觀念,為當地千百年來,每一個對其生理性別或性取向感到徬徨的人,指引了一個方向、提供了一個解答,更維繫了一份尊重。
Chinchen.h/一個人的世界拼圖。《墨西哥獨特的「第三性」Muxe 文化:不是同性戀、不是跨性別、不是變裝癖,而是⋯⋯



原文出自 Attaboy-阿塔男孩的跨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砸惑舖的沙龍
90會員
71內容數
Narrative Interview,簡稱Ni,是我在面對困惑時會使用的方法。 沒有辦法解答的時候,就自己說點面對時的感受,也許不好不壞,但希望可以記得什麼。
Ni砸惑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04
上個月參與了【彎的for land-聽Podcast挺同遊】的串聯活動,沒想到,答應後隨即陷入了一陣困頓。左思右想,我到底該以什麼主題切入,該分享什麼故事既能符合串聯主題,也能符合頻道風格呢?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1/11/04
上個月參與了【彎的for land-聽Podcast挺同遊】的串聯活動,沒想到,答應後隨即陷入了一陣困頓。左思右想,我到底該以什麼主題切入,該分享什麼故事既能符合串聯主題,也能符合頻道風格呢?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1/10/15
腐腐不分國界ʕ•͡ᴥ•ʔ 好期待可以開個腐腐串聯(大誤!!!!!) 1095文史工作室是臺中在地NGO,其實很早以前就有關注,不過臉書觸及變爛以後,好像也很少被動看到資訊。可能因為這次串聯有互動,演算法特地跳了1095的訊息出來,沒想到已經很久沒徵實習生的1095竟然正好開了實習生缺,便默默的去投
Thumbnail
2021/10/15
腐腐不分國界ʕ•͡ᴥ•ʔ 好期待可以開個腐腐串聯(大誤!!!!!) 1095文史工作室是臺中在地NGO,其實很早以前就有關注,不過臉書觸及變爛以後,好像也很少被動看到資訊。可能因為這次串聯有互動,演算法特地跳了1095的訊息出來,沒想到已經很久沒徵實習生的1095竟然正好開了實習生缺,便默默的去投
Thumbnail
2021/10/14
小老闆是我在參與Podcast活動認識的極品朋友,才華洋益又飽讀詩書(?)不過看得書...????沒啦XD開個玩笑~~ 我很喜歡小老闆以自己韓、臺後代的身份,盡自己的努力去思考一切的文化脈絡、文化可能性,大家都覺得韓國就是KPOP,但在跟小老闆聊天或是聽他的Podcast,你就會知道有非常非常多面向
Thumbnail
2021/10/14
小老闆是我在參與Podcast活動認識的極品朋友,才華洋益又飽讀詩書(?)不過看得書...????沒啦XD開個玩笑~~ 我很喜歡小老闆以自己韓、臺後代的身份,盡自己的努力去思考一切的文化脈絡、文化可能性,大家都覺得韓國就是KPOP,但在跟小老闆聊天或是聽他的Podcast,你就會知道有非常非常多面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的主題很跳痛,想來談談人類圖,原本應該先談談墨西哥人的(?),人類圖有點像是現代的算命,結合了易經與星座,也是一個頗複雜的系統。 有的時候研讀這些內容,真的是可以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狀態,讓你知道自己的主題,面對它並且想想它,而且人類圖不愧是近代的算命科學,不以好壞定義人生,而是朝往鼓勵與指導的
Thumbnail
這篇的主題很跳痛,想來談談人類圖,原本應該先談談墨西哥人的(?),人類圖有點像是現代的算命,結合了易經與星座,也是一個頗複雜的系統。 有的時候研讀這些內容,真的是可以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狀態,讓你知道自己的主題,面對它並且想想它,而且人類圖不愧是近代的算命科學,不以好壞定義人生,而是朝往鼓勵與指導的
Thumbnail
對人性戀中心主義和順性別中心主義是不是可能緊密相連?恐跨(Transphobia)和恐萌(Moephobia)是不是根植於同一個結構?我已經多次在論文和推特上討論這個問題,但我想在這裡更具體的解釋一下。
Thumbnail
對人性戀中心主義和順性別中心主義是不是可能緊密相連?恐跨(Transphobia)和恐萌(Moephobia)是不是根植於同一個結構?我已經多次在論文和推特上討論這個問題,但我想在這裡更具體的解釋一下。
Thumbnail
當展覽的最大前提和自我定義先被否決掉了之後,觀眾又該如何去定位這個展覽自身呢?僅管蘇匯宇強調這是一個不斷變動、可以改裝的展覽,可若要把展覽復刻到不同場館裡頭,其實每個展覽都要經過重新改裝,所有空間配置都要再構思一遍,從這個脈絡下來看,「不斷變動」只是展覽本身的特性,而非專屬於《三廳電影》的特質。
Thumbnail
當展覽的最大前提和自我定義先被否決掉了之後,觀眾又該如何去定位這個展覽自身呢?僅管蘇匯宇強調這是一個不斷變動、可以改裝的展覽,可若要把展覽復刻到不同場館裡頭,其實每個展覽都要經過重新改裝,所有空間配置都要再構思一遍,從這個脈絡下來看,「不斷變動」只是展覽本身的特性,而非專屬於《三廳電影》的特質。
Thumbnail
我認為這系列影片的看點就是讓觀眾觀看擁有某項「特質」的人是什麼樣子呢?以滿足大眾對這項「特質」的好奇及想像。所謂「特質」,包含種族、宗教、年紀、政黨偏好、職業、性向、興趣、婚姻狀態、是否整形過、熱愛/厭惡某藝人、是否為素食者等各式各樣的主題。
Thumbnail
我認為這系列影片的看點就是讓觀眾觀看擁有某項「特質」的人是什麼樣子呢?以滿足大眾對這項「特質」的好奇及想像。所謂「特質」,包含種族、宗教、年紀、政黨偏好、職業、性向、興趣、婚姻狀態、是否整形過、熱愛/厭惡某藝人、是否為素食者等各式各樣的主題。
Thumbnail
當初會看這本書完全被書名給吸引,覺得「摩丑」兩字聽起來很酷,直覺是一本很特別的書,而實際看了之後也果然非常驚喜,儼然是一本幽默諷刺小說,讀來非常過癮。
Thumbnail
當初會看這本書完全被書名給吸引,覺得「摩丑」兩字聽起來很酷,直覺是一本很特別的書,而實際看了之後也果然非常驚喜,儼然是一本幽默諷刺小說,讀來非常過癮。
Thumbnail
嚴格來說「Muxe」不算是跨性別,他們有自己的認同、文化,但背後的故事總能在在勾起幾分共鳴。透過第三人稱的視角細說這個族群的美麗與哀愁,加上拉美電影色彩鮮明的魔幻寫實風格,清晰地勾勒出多元性別者的心情處境,無疑是近年跨性別題材作品中的佳作。
Thumbnail
嚴格來說「Muxe」不算是跨性別,他們有自己的認同、文化,但背後的故事總能在在勾起幾分共鳴。透過第三人稱的視角細說這個族群的美麗與哀愁,加上拉美電影色彩鮮明的魔幻寫實風格,清晰地勾勒出多元性別者的心情處境,無疑是近年跨性別題材作品中的佳作。
Thumbnail
這篇附錄大致歸納了筆者迄今為止看過的所有電影,發現它們的主角都在某方面處於“邊界”之上。以下羅列了“邊界”的不同意象,分為“生死邊界”“物種邊界”“身份邊界”“軍事邊界”“地理邊界”“哲學邊界”六個大類。每個大類下包含若干條目,每則條目都由四部分組成,按照“邊界一側—邊界—邊界對側—代表電影”排列。
Thumbnail
這篇附錄大致歸納了筆者迄今為止看過的所有電影,發現它們的主角都在某方面處於“邊界”之上。以下羅列了“邊界”的不同意象,分為“生死邊界”“物種邊界”“身份邊界”“軍事邊界”“地理邊界”“哲學邊界”六個大類。每個大類下包含若干條目,每則條目都由四部分組成,按照“邊界一側—邊界—邊界對側—代表電影”排列。
Thumbnail
透過是非、對錯這種二元的想法,我們能夠快速的辨別敵我,也方便在不瞭解的情況下很方便的處理事情,只是最近幾年出現了光譜的概念,試著為似乎跳脫了二元的事物作解釋。
Thumbnail
透過是非、對錯這種二元的想法,我們能夠快速的辨別敵我,也方便在不瞭解的情況下很方便的處理事情,只是最近幾年出現了光譜的概念,試著為似乎跳脫了二元的事物作解釋。
Thumbnail
社會上數以百計的影視作品,分別充滿著來自各地創作者的巧妙心思,與那對於過往、現今及未來世界的嶄新觀點。而當影視作品不再局限於趣味性質,它將從各個角度,滲透觀影者的內心。「躲在電影裡的詩人」將以影視作品帶來的啟發,呼應它給予流行文化的影響和衝擊。
Thumbnail
社會上數以百計的影視作品,分別充滿著來自各地創作者的巧妙心思,與那對於過往、現今及未來世界的嶄新觀點。而當影視作品不再局限於趣味性質,它將從各個角度,滲透觀影者的內心。「躲在電影裡的詩人」將以影視作品帶來的啟發,呼應它給予流行文化的影響和衝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