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科技發展實況(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個禮拜六不是要公投,其中一個題目就是關於核四存廢的議題,啟用有可能會有安全疑慮,若廢掉又有可能缺電。其實筆者對這個議題並沒有非常感興趣,因為這個問題本質上就是一種資源上的零和遊戲,在沒有更進步的發電方式,或者是得以替代電力的能量運輸方式前,基本上都不具根本性的解決方法。
更先進的技術?筆者相信讀者一定會問當前人類的科技不是非常進步、幾乎無所不能嗎?而且有這麼多科學家在努力這些應該都不是問題吧?
說道這筆者就想問各位讀者,請問你們的上述的科技萬能論與科學爆炸的觀點,該不會是看每年國內外各個學術機構的論文數量,以及所謂的奈米科技、人工智慧等聳動的科技新聞而得來的結論吧。
事實上論文是所謂的「科學」研究成果,而真正提升我們人類生活水準的是「技術」,而運用基礎科學原理去改善現有技術,或研發新技術則稱為「科學技術」,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科技。
「科學」是人類認識大自然運作的學理,最初是了解自然界發生那些現象,像是閃電發生、太陽東升西落,即所謂得知其然。後來科學家再從這些現象中找到背後的規律,並使用數學公式描述之,即所謂的知其所以然,而一旦知其所以然,在某種意義上就算是建立該領域的完整科學。
「技術」則是人類利用所謂的自然律來協助人類做出超出單純人類肉體能力所及的事情,像是人類用火烹煮及照明,便是利用物質短時間快速氧化產生的光與熱為人類效勞。在古代很多時候,技術的產生都是經由人類長期的試錯而逐漸找出方法,很多時候這些技術都是靠家族代代相傳的,想當然技術的習得與了解科學與否並沒有一定的關聯性。
不過在工業革命以後,由於新能源技術的複雜化,「科學」與「技術」便逐漸合而為一,形成所謂的科學技術與伴隨而生的應用科學。

真正的科技伴隨新能源的運用

在進入正題前,先讓各位讀者回憶一下以前學生時代上物理課時學到的一個重要定律—能量守恆定律,即不論物理或化學上的各種變化都不會憑空發生,必然伴隨著做功的發生—能量的轉移,在這個條件之上,人類科技所及之能力範圍必然與能量利用極限息息相關。
是的,古代生活水準不佳主要也是因為木柴的能量密度遠低於石油與煤,進而導致古代人類所及的範圍遠比現代人小(絕非古代人的頭腦比現代人笨),等到開始使用煤炭之後,大規模的製造業與鐵路、鐵船也隨之出現,增加列強的總體國力與貿易範圍,從而令西歐國家國力於十九世紀站上世界頂峰,不過藥品與衣物仍然稀缺。一直要到石油開始大規模運用後,除了作為能源,人類也從石油中提煉出許多有機化合物,製作合成纖維、清潔劑與各種藥物,造就「材料」的革命。
隨著能量利用技術的提升,可利用的能量與生存範圍亦隨之增加,進而造就實質意義上的經濟成長,尤其二戰後隨著石化資源進入民間,再加上1969年阿波羅登月,令當時的年輕一代對未來抱持著樂觀的希望,覺得努力就有收穫、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甚至在三四十年前許多科幻電影預測在2010年代到處都是飛天汽車,地球周圍早就佈滿人類得以自由進出的太空站,當然,各位讀者應該都知道,除了3C產品以外,我們實際上的日常生活仍然與三四十年前相差無幾。
那究竟是發生什麼事,令當年科幻電影的預測幾乎都沒實現呢?是不是人類在科技進展上遇到某種障礙?我們下週再來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會員
    157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面幾篇文章一開始先講到經濟行為的產生,以及交易與貨幣制度的演變,這些都與當今經濟運作模式息息相關。至於筆者為何後來幾周又先講能源的運用史,那是因為在人類歷史裡,經濟與能源科技都是不可分割的。 當今台灣乃至於世界的經濟悶局,如果只是一味的印鈔票,而物資與勞務的供應卻未能同時增長,後果各位在這一兩年內
    生上週談到電力發現史與電力如何開始被利用,這次則是要談原訂上周也要一起談卻延到這裡拜的石油的歷史與當代運用 石油的歷史 早在公元前10世紀之前,古埃及文明發源地已經採集天然瀝青,用於建築、防腐、粘合、裝飾、製藥、甚至製作木乃伊,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泥板文字中也有關於在死海沿岸採集
    繼運用煤炭的低一次工業革命後,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是電力系統的建立以及內燃機的發明(後者要真正大規模利用要到一戰二戰)。 電的發現與學理建立簡史 早在對於電有任何具體認知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某些魚類會放電,以及烏雲密佈時從天而降的雷。根據西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
    從古代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能源運用的轉換,由動物糞便、枯枝落葉與木柴等生質燃料,轉換為化石燃料,而最早運用的化石燃料就是煤炭。照理說,工業革命從歐洲開始,應該是歐洲最早使用煤礦嗎? 然而事實上,早在距今3500年前,中國人就發現了煤炭,並且已經開採和利用,極有可能已經將煤用於生產
    上週我們談到人類最早的能源運用,就是利用曬乾糞便、動物的油以及枯枝落葉作為日常生活中的燃料,倘若要進行「製造業」的活動,如製作染料、煮鹽、燒磚甚至是煉鐵,就使用砍下大型喬木再加以分割的木柴,如果火力要求較高便會將這些木柴再加以燒製成為木炭(台灣早期主要用相思木製炭),構成了古代社會的能源來源。 很多
    眾所皆知,從古至今個人到整個文明的生存除了仰賴水與食物,確時常忽略能源的重要性(原始社會亦然)。事實上人類有別於動物的地方很多,包括前肢特化成雙手可以製作器物,以及大腦結構的不同(主要為前額葉的發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源的運用,很多人會問能源不是工業革命以後的事嗎 ?非也,實際上人類能源利用從開始
    前面幾篇文章一開始先講到經濟行為的產生,以及交易與貨幣制度的演變,這些都與當今經濟運作模式息息相關。至於筆者為何後來幾周又先講能源的運用史,那是因為在人類歷史裡,經濟與能源科技都是不可分割的。 當今台灣乃至於世界的經濟悶局,如果只是一味的印鈔票,而物資與勞務的供應卻未能同時增長,後果各位在這一兩年內
    生上週談到電力發現史與電力如何開始被利用,這次則是要談原訂上周也要一起談卻延到這裡拜的石油的歷史與當代運用 石油的歷史 早在公元前10世紀之前,古埃及文明發源地已經採集天然瀝青,用於建築、防腐、粘合、裝飾、製藥、甚至製作木乃伊,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泥板文字中也有關於在死海沿岸採集
    繼運用煤炭的低一次工業革命後,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是電力系統的建立以及內燃機的發明(後者要真正大規模利用要到一戰二戰)。 電的發現與學理建立簡史 早在對於電有任何具體認知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某些魚類會放電,以及烏雲密佈時從天而降的雷。根據西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
    從古代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能源運用的轉換,由動物糞便、枯枝落葉與木柴等生質燃料,轉換為化石燃料,而最早運用的化石燃料就是煤炭。照理說,工業革命從歐洲開始,應該是歐洲最早使用煤礦嗎? 然而事實上,早在距今3500年前,中國人就發現了煤炭,並且已經開採和利用,極有可能已經將煤用於生產
    上週我們談到人類最早的能源運用,就是利用曬乾糞便、動物的油以及枯枝落葉作為日常生活中的燃料,倘若要進行「製造業」的活動,如製作染料、煮鹽、燒磚甚至是煉鐵,就使用砍下大型喬木再加以分割的木柴,如果火力要求較高便會將這些木柴再加以燒製成為木炭(台灣早期主要用相思木製炭),構成了古代社會的能源來源。 很多
    眾所皆知,從古至今個人到整個文明的生存除了仰賴水與食物,確時常忽略能源的重要性(原始社會亦然)。事實上人類有別於動物的地方很多,包括前肢特化成雙手可以製作器物,以及大腦結構的不同(主要為前額葉的發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源的運用,很多人會問能源不是工業革命以後的事嗎 ?非也,實際上人類能源利用從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美對中科技競爭再添一筆: 近年來,半導體已成為美國阻止與制裁中國技術進步的一個焦點。現在,美國華府將目光鎖定另一個中國在其中取得巨大進展、且看似於當紅炸子雞的科技領域:電動車電池(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 去年,根據美總統拜登(Joe Biden)才批
    Thumbnail
    為何日本在科技領域還是具有一定的地位,甚至在晶片聯盟也有一席重要地位?這篇文章,我們試著從日本最具代表的企業 SONY 開始,一起思考日本的科技發展。日本在科技領域雖有發展,但沒有像美國一樣,就市值前段班而言也看不太到日本的身影,甚至 AI、自動駕駛、電動汽車這些好像也沒有中美企業表現那般亮眼。
    Thumbnail
    這次《怪獸科技公司》邀請 Cathy Girl 凱茜女孩 ,除了探討英文在科技業的重要性、教育科技相關應用,還有了解 Cathy 不同於一般人的人生哲學。這樣有科技背景的人,為什麼會走向英文教學之路?有了 AI 之後,我們應該要用什麼角度重新檢視語言學習?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新加坡地狹人稠、缺乏市場規模與土地,而透過發展各種數位科技解決國內資源不足的問題是相當適合的。該國同時善用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成為東南亞前瞻技術研發中心,輔以國家投資體系:淡馬錫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在國內外深入佈局技術型新創,鼓勵被投公司前往東南亞建立營運據點,以新加坡作為拓展基地。
    Thumbnail
    「你們沒有說話的權利,因為你們不是人。你們如果是人,就不會來到這裡。」 🕯這一切怎麼開始的? 2001年,作者戴倫拜勒還是學生,因為喜歡攝影造訪了新疆,那時受到許多新疆人的熱情歡迎讓他留下深刻印象,之後數度回訪甚至長居了兩年並結識了許多維吾爾族的朋友。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一段話:「那些感受到 AI 威脅的人,如何去接受 AI、向 AI 學習,摸索人類與 AI 的共存之道。從人類與 AI 的相處方式,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弱點及可能性。」細品後發現字裡行間充滿意涵。接下來會透過拆解此句來分享從中獲得的啟發。
     2020-08-04 15:59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即時報導  金融科技帶動的數位轉型已成為全球金融業主要趨勢。從最近純網銀、開放銀行/金融、銀行上雲規範鬆綁、電支電票二合一的發展可看出,金融業將越來越像科技業,走向服務差異化跟高度競爭的不歸路。金融科技相關智慧財產權的發展,也是風險的所在。
    Thumbnail
    我在 2010 年首度於北京一場大型論壇上發表了「驅動未來學習科技發展的三種主要力量」一文,獲得非常多次的轉載和分享。但值得我們再進一步深思的是,學習科技飛躍成長速度越來越快,人類的學習思維、學習行為、學習習慣,是不是也能跟上這樣的速度飛躍成長?
    Thumbnail
    ZOOM 在疫情下飛速成長,交出了亮眼的第一季財報。到底這家獨角獸企業的未來會怎麼走,疫情的加成是短期效應還是長期效應?而未來 ZOOM 的發展方向與競爭對手又是那些呢?
    Thumbnail
    DBS的研究小組在2020/5/11發布了一篇The next big test for S-REITs的研究報告,個人認為這篇研究報告非常不錯,值得一看。這篇報告主要是對S-REITs進行一些壓力測試。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美對中科技競爭再添一筆: 近年來,半導體已成為美國阻止與制裁中國技術進步的一個焦點。現在,美國華府將目光鎖定另一個中國在其中取得巨大進展、且看似於當紅炸子雞的科技領域:電動車電池(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 去年,根據美總統拜登(Joe Biden)才批
    Thumbnail
    為何日本在科技領域還是具有一定的地位,甚至在晶片聯盟也有一席重要地位?這篇文章,我們試著從日本最具代表的企業 SONY 開始,一起思考日本的科技發展。日本在科技領域雖有發展,但沒有像美國一樣,就市值前段班而言也看不太到日本的身影,甚至 AI、自動駕駛、電動汽車這些好像也沒有中美企業表現那般亮眼。
    Thumbnail
    這次《怪獸科技公司》邀請 Cathy Girl 凱茜女孩 ,除了探討英文在科技業的重要性、教育科技相關應用,還有了解 Cathy 不同於一般人的人生哲學。這樣有科技背景的人,為什麼會走向英文教學之路?有了 AI 之後,我們應該要用什麼角度重新檢視語言學習?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新加坡地狹人稠、缺乏市場規模與土地,而透過發展各種數位科技解決國內資源不足的問題是相當適合的。該國同時善用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成為東南亞前瞻技術研發中心,輔以國家投資體系:淡馬錫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在國內外深入佈局技術型新創,鼓勵被投公司前往東南亞建立營運據點,以新加坡作為拓展基地。
    Thumbnail
    「你們沒有說話的權利,因為你們不是人。你們如果是人,就不會來到這裡。」 🕯這一切怎麼開始的? 2001年,作者戴倫拜勒還是學生,因為喜歡攝影造訪了新疆,那時受到許多新疆人的熱情歡迎讓他留下深刻印象,之後數度回訪甚至長居了兩年並結識了許多維吾爾族的朋友。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一段話:「那些感受到 AI 威脅的人,如何去接受 AI、向 AI 學習,摸索人類與 AI 的共存之道。從人類與 AI 的相處方式,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弱點及可能性。」細品後發現字裡行間充滿意涵。接下來會透過拆解此句來分享從中獲得的啟發。
     2020-08-04 15:59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即時報導  金融科技帶動的數位轉型已成為全球金融業主要趨勢。從最近純網銀、開放銀行/金融、銀行上雲規範鬆綁、電支電票二合一的發展可看出,金融業將越來越像科技業,走向服務差異化跟高度競爭的不歸路。金融科技相關智慧財產權的發展,也是風險的所在。
    Thumbnail
    我在 2010 年首度於北京一場大型論壇上發表了「驅動未來學習科技發展的三種主要力量」一文,獲得非常多次的轉載和分享。但值得我們再進一步深思的是,學習科技飛躍成長速度越來越快,人類的學習思維、學習行為、學習習慣,是不是也能跟上這樣的速度飛躍成長?
    Thumbnail
    ZOOM 在疫情下飛速成長,交出了亮眼的第一季財報。到底這家獨角獸企業的未來會怎麼走,疫情的加成是短期效應還是長期效應?而未來 ZOOM 的發展方向與競爭對手又是那些呢?
    Thumbnail
    DBS的研究小組在2020/5/11發布了一篇The next big test for S-REITs的研究報告,個人認為這篇研究報告非常不錯,值得一看。這篇報告主要是對S-REITs進行一些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