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比讀書】你(也許)不知道的夏卡爾 之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Beaux Arts Magazine n°449

法國《藝術雜誌》(Beaux Arts Magazine n°449)出了一篇名為 Ce que vous ne saviez (peut-être) pas sur Marc Chagall 的專欄。身為夏卡爾多年粉絲,菲比節錄兩則我(真的)不知道的夏卡爾,並把專題譯為這本篇題名——你(也許)不知道的夏卡爾。
D'une longévité remarquable, ami de Pablo Picasso comme d'André Malraux, Marc Chagall (1887–1985) a connu un destin hors norme dans l'art français. Parti de rien, il a fini sa vie consacré, livrant le somptueux décor de l'Opéra Garnier. Mais savez-vous vraiment qui était Chagall ? Beaux Arts vous livre aujourd'hui 6 secrets d'artiste !

夏卡爾的秘密

專欄楔子:「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1887-1985 )非常長壽,他是畢卡索和安德烈.馬爾羅的朋友,在法國藝術界享譽盛名。他本是一無所有,而後終身投入藝術創作,為巴黎歌劇院帶來華美裝飾。但您真的認識夏卡爾嗎? 《藝術雜誌》為您揭開六個關於他的秘密!」(當然,也許您早已知曉)。
沈菲比《原來都是因為愛與夢》2016
將夏卡爾的創作與菲比的人生境遇對照所創作的zine
Je m'instruisis à peine deux mois dans l'école de Pen à Vitebsk... j'aime Pen... Il vit dans ma mémoire comme mon père.(我受教於Pen在維台普斯克的學校僅僅兩個月……我愛 Pen......對我來說他是父親般的存在。)
Marc Chagall. Ma Vie. éditeur Stock. 1928, édition révisée en 2003, traduction Bella Chagall,p. 86-88

他成長於一個沒有圖畫的世界

1887 年,夏卡爾生於白俄羅斯的維台普斯克,一個哈西德教派的猶太家庭,在這個虔誠猶太信仰裡禁止任何人物的再現(菲比註:也就是不可畫像與塑像),因此,夏卡爾的家以及厝內牆上都空蕩蕩的。但早在1900年代他去聖彼得堡向里昂.巴克斯(Léon Bakst)學習以前的青少年時期,在家人並不那麼贊成的狀況下,十幾歲的夏卡爾依然想辦法在 Iouri Pen的工作室學畫。那些常見於斯拉夫民族的傳統圖示(icon)和「loubkis」都是一種啟示。並且,猶太民族的故事、意第緒音樂,以及維台普斯克的建築,在夏卡爾的創作中無所不在。
關於其一的感想:學習環境若能在日常生活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接收,可能更實際好用(讓他知道生活就該好好地、有態度地過),並且這種固著在身體上的記憶將伴其一生。呼應經文《箴言》 22:6「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判斷力)都是家庭給予的喔。
沈菲比《原來都是因為愛與夢》2016

他在巴黎裸體畫畫

夏卡爾不穿衣服畫畫並非因為瘋狂奔放,也不是為了挑釁,而是因為一個實際的切身原因——他不想付洗衣費,並且他不想弄髒衣櫃裡僅有的幾件衣物。
關於其二的感想:菲比不清楚專欄所指的裸體是不是連內褲都沒有(因為沒有參照附圖),但就作者使用nu(裸)這個字,應該就真的什麼都沒穿。關於這點菲比以(一個也有在畫畫的現代人的)實際經驗來回應——我畫畫的時候雖然沒有裸體,但為免弄髒衣物,我只穿固定的一兩件衣服,作為衣櫥內的長青者,它們雖已被洗得過於輕薄無法見客,但絕不會因為執行「居家斷捨離」而被捨棄。
沈菲比《原來都是因為愛與夢》2016
除了取樣夏卡爾的作品,菲比也加上住家附近的樹木姿態
藝術雜誌》寫到的秘密共有六個,但菲比僅取頭兩個我特別喜歡且過去並不知道的轉錄,其他關於:他在故鄉如何被馬勒維奇鬥走,馬勒維奇又很快被蘇維埃政權邊緣化、驚險逃過大屠殺、將藝術創作投入插畫界(作為台灣美術課本常客的馬奈與馬諦斯也畫過插畫),以及神秘性勝於宗教性的創作脈絡(菲比註:應該是難分難解地交織著)的更多秘辛,還請詳閱專欄全文,感謝《藝術雜誌》用心報導。歡迎閱讀你(也許)不知道的夏卡爾 之一
其實「之一」應該是「之二」,「之二」應該是「之一」,因為菲比開始寫的其實是這篇,但寫著寫著就被過去的記憶牽走,以至於先寫完了另一篇,而這篇原本應該作為「之一」的,就硬生生變成「之二」了。
沈菲比《原來都是因為愛與夢》2016
除了取樣夏卡爾的作品,菲比硬是畫上了自己與先生在最後一頁
avatar-img
27會員
115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菲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菲比很喜歡夏卡爾(Marc Chagall),但我想再怎麼喜歡一個人,也沒辦法說我完全了解(或認識)這個人。就好比我很喜歡我先生,但至今我依然不認為我已經了解這個人的全面性(當然我一定比路人了解他),對於夏卡爾這位我未曾謀面的心愛藝術家,當然也是如此。
就菲比觀察,最容易被(誤)稱為「服務業」的可能是餐飲業,但大家都忘了其實餐飲業的業種是餐飲,不是服務;再者「飯店」這個常接收各類天馬行空、語不驚人死不休客訴的業種也不是『服務業』,但飯店就是飯店,否則應該改名叫服務......
超心酸的!這些以色列人怎麼有事沒事就背叛 祂!?一而再,再而三地想盡辦法探 祂的底線,還惹怒以色列的聖者!他們忘了 祂的能力,也忘了是誰救他們脫離火坑?!
自2021年5月14日起,除了在家會遇到的先生以外,菲比的社交與外出完全阻斷,並隨著(號稱)5月14 開展的 On The Other Hand 因疫情滾動式過期,菲比開始為未來(隨時即將)開展準備展品,此前,時間不夠用的瓶頸就此不攻自破。並將雙套結作為這段日子的日記。
你的人生正在過彎嗎? 對菲比而言,人生處處是路口,有時恰巧遇上綠燈,順順直行,但更多時候遇到第一個紅燈後,便如多米諾效應般開始一路長紅,這時的每個路口都得停下來,有人會就此下車,但也有人會因此上車;有時同行者很少,少到覺得路上只剩下自己;但有時候也會滿載同路人,並且,有時等著等著就等到了紅燈右轉。
On The Other Hand 菲比人生的一些線頭 人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推動他動作的動力,並且,人也是從曾經歷過的際遇,形塑出如今這款模樣。2021年菲比因為要和一群品學兼優的創作者做一件有趣的事,所以想起了十九年前某件重要的往事。
雖然菲比很喜歡夏卡爾(Marc Chagall),但我想再怎麼喜歡一個人,也沒辦法說我完全了解(或認識)這個人。就好比我很喜歡我先生,但至今我依然不認為我已經了解這個人的全面性(當然我一定比路人了解他),對於夏卡爾這位我未曾謀面的心愛藝術家,當然也是如此。
就菲比觀察,最容易被(誤)稱為「服務業」的可能是餐飲業,但大家都忘了其實餐飲業的業種是餐飲,不是服務;再者「飯店」這個常接收各類天馬行空、語不驚人死不休客訴的業種也不是『服務業』,但飯店就是飯店,否則應該改名叫服務......
超心酸的!這些以色列人怎麼有事沒事就背叛 祂!?一而再,再而三地想盡辦法探 祂的底線,還惹怒以色列的聖者!他們忘了 祂的能力,也忘了是誰救他們脫離火坑?!
自2021年5月14日起,除了在家會遇到的先生以外,菲比的社交與外出完全阻斷,並隨著(號稱)5月14 開展的 On The Other Hand 因疫情滾動式過期,菲比開始為未來(隨時即將)開展準備展品,此前,時間不夠用的瓶頸就此不攻自破。並將雙套結作為這段日子的日記。
你的人生正在過彎嗎? 對菲比而言,人生處處是路口,有時恰巧遇上綠燈,順順直行,但更多時候遇到第一個紅燈後,便如多米諾效應般開始一路長紅,這時的每個路口都得停下來,有人會就此下車,但也有人會因此上車;有時同行者很少,少到覺得路上只剩下自己;但有時候也會滿載同路人,並且,有時等著等著就等到了紅燈右轉。
On The Other Hand 菲比人生的一些線頭 人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推動他動作的動力,並且,人也是從曾經歷過的際遇,形塑出如今這款模樣。2021年菲比因為要和一群品學兼優的創作者做一件有趣的事,所以想起了十九年前某件重要的往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艾米莉亞在父親留下的日記中發現了一個提到的名字——“卡爾·費舍爾”。這個名字似乎在父親的生活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但父親並未多做解釋。日記中的某些段落提及了卡爾對某項實驗的貢獻,而這項實驗似乎與影嶼的秘密有關。 回到小屋後,艾米莉亞深陷在對卡爾·費舍爾的思索中。她決定不僅要了解這個神秘人物的真相,還
Thumbnail
瑪莉蘿兒因視神經病變,六歲那年雙目失明再也看不見。 她的父親是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鑰匙總管理員,保管博物館內上千把鑰匙。 母親因病早逝,瑪莉蘿兒跟著父親丹尼爾到博物館上班, 館長和其他工作人員都喜歡這聰慧的小女孩。 為了讓瑪莉蘿兒可以獨自出門逛街買東西,父親為她製作城市街道積木模型, 讓她
Thumbnail
她會羞恥會自責,使她在本質上已經與Charlie不一樣了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乍看夏卡爾的畫,第一個感覺是彷彿走進夢幻世界。的確,他是第一個作品被稱為「超自然」的畫家。等到多看了幾幅他的畫以後,會發現他的畫中有些東西是常常出現的,例如牛、小提琴、戀人…等。這是其來有自的。 魂牽夢縈的鄉愁 我們先看看夏卡爾的背景。他是猶太人,於 1897
Thumbnail
💐1844年的今天,亨利・盧梭出生於法國, 與許多自小就展露天分的畫家相比, 亨利・盧梭大概是大器晚成的代表, 他到了四十歲才想當藝術家, 沒錯,是四十歲! 四十歲追逐夢想,晚嗎? 事實證明,一點都不晚。 🎨今天來聊聊《亨利・盧梭的奇幻叢林》這本書, 在沒讀過這本書之前,
  生命的意義不是必要條件,只是用以協助仍不了解這些作品的人認識會場的導覽手冊。看展時能拿到的話,的確挺令人高興的(畢竟誰都不喜歡空手而歸)。但在仍需要你以作者身分給出更多繼續推展風格的作品時,手冊這類的事情,如果尚沒有造成你太多的煩惱,或許就先擺在一邊,以後再思考。
在當今這個所有人的想法都一窩蜂,大家都趕著潮流、忙著內卷、深怕自己被淘汰的年代,這些擁有獨立個性、獨到見解、不隨波逐流、不當牆頭草的人尤為可貴!胡適在100年前不就這麼說嘛:「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由一群奴才所建造得起來的!是由那一個個獨立思考、有獨立個性的人所組成的」
今天來張小丸子版的畢卡索, 每週二社大線條協奏曲是我放鬆的好時光。 老師分享了畢卡索的生平, 我真的很不喜歡他這個人呀! 不過他的藝術真的很重要。 我是個俗人, 道德感強, 所以他的情感關係面, 我現場直接說: 「老師!我不喜歡他,從小就不愛 老師:沒關係,我們是
11/17/2017 遇見米開朗基羅 畫家的背後   團員裏有位畫家。 畫家,當然是畫圖的,但我們通常會稱之為藝術家。   自我介紹時,他說出發前幾天,太太才告訴他要來義大利。 到了義大利,他才知道要來二十天。 說來有趣,但我不會覺得好笑,我相信藝術家在生活起居上的一無所知。 每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艾米莉亞在父親留下的日記中發現了一個提到的名字——“卡爾·費舍爾”。這個名字似乎在父親的生活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但父親並未多做解釋。日記中的某些段落提及了卡爾對某項實驗的貢獻,而這項實驗似乎與影嶼的秘密有關。 回到小屋後,艾米莉亞深陷在對卡爾·費舍爾的思索中。她決定不僅要了解這個神秘人物的真相,還
Thumbnail
瑪莉蘿兒因視神經病變,六歲那年雙目失明再也看不見。 她的父親是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鑰匙總管理員,保管博物館內上千把鑰匙。 母親因病早逝,瑪莉蘿兒跟著父親丹尼爾到博物館上班, 館長和其他工作人員都喜歡這聰慧的小女孩。 為了讓瑪莉蘿兒可以獨自出門逛街買東西,父親為她製作城市街道積木模型, 讓她
Thumbnail
她會羞恥會自責,使她在本質上已經與Charlie不一樣了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乍看夏卡爾的畫,第一個感覺是彷彿走進夢幻世界。的確,他是第一個作品被稱為「超自然」的畫家。等到多看了幾幅他的畫以後,會發現他的畫中有些東西是常常出現的,例如牛、小提琴、戀人…等。這是其來有自的。 魂牽夢縈的鄉愁 我們先看看夏卡爾的背景。他是猶太人,於 1897
Thumbnail
💐1844年的今天,亨利・盧梭出生於法國, 與許多自小就展露天分的畫家相比, 亨利・盧梭大概是大器晚成的代表, 他到了四十歲才想當藝術家, 沒錯,是四十歲! 四十歲追逐夢想,晚嗎? 事實證明,一點都不晚。 🎨今天來聊聊《亨利・盧梭的奇幻叢林》這本書, 在沒讀過這本書之前,
  生命的意義不是必要條件,只是用以協助仍不了解這些作品的人認識會場的導覽手冊。看展時能拿到的話,的確挺令人高興的(畢竟誰都不喜歡空手而歸)。但在仍需要你以作者身分給出更多繼續推展風格的作品時,手冊這類的事情,如果尚沒有造成你太多的煩惱,或許就先擺在一邊,以後再思考。
在當今這個所有人的想法都一窩蜂,大家都趕著潮流、忙著內卷、深怕自己被淘汰的年代,這些擁有獨立個性、獨到見解、不隨波逐流、不當牆頭草的人尤為可貴!胡適在100年前不就這麼說嘛:「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由一群奴才所建造得起來的!是由那一個個獨立思考、有獨立個性的人所組成的」
今天來張小丸子版的畢卡索, 每週二社大線條協奏曲是我放鬆的好時光。 老師分享了畢卡索的生平, 我真的很不喜歡他這個人呀! 不過他的藝術真的很重要。 我是個俗人, 道德感強, 所以他的情感關係面, 我現場直接說: 「老師!我不喜歡他,從小就不愛 老師:沒關係,我們是
11/17/2017 遇見米開朗基羅 畫家的背後   團員裏有位畫家。 畫家,當然是畫圖的,但我們通常會稱之為藝術家。   自我介紹時,他說出發前幾天,太太才告訴他要來義大利。 到了義大利,他才知道要來二十天。 說來有趣,但我不會覺得好笑,我相信藝術家在生活起居上的一無所知。 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