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的《人間喜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是一篇沒有懸念的信。

還想著第一次去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當時不是很習慣閱讀法文名字,大概錯過了很多偉人的墓。觀光客說要來看你、看王爾德、看蕭邦或是看比才,但我只是純粹喜歡在墓園散步,觀賞著雕刻和偶爾猜測墓碑上的拉丁文(假裝我看的懂),那裡總是特別平靜和涼爽——因為有樹蔭。

來自雨果的頌詞說到,「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你是第一等的一個,在最優秀的人物中間,你是最高的一個。」,「從今以後,他和祖國的星星在一起,熠耀在我們上空的雲層之上」。然而,我又想了更噁心的話,你不只是屬於法蘭西天空的一顆星,你的創作精神、思想的豐富,即便到了今天也不過時;你的小說帶給我們看到一個時代的歷史,和當時的社會文化,那是我們現在的人要理解那個時空背景,必定要讀你的創作。

很奇妙的是在我那一代的小孩或多或少讀過《人間喜劇》其中幾篇重要的小說,即便那不適合小孩。我們都能念出你的名字——那個被改變為貴族的姓氏,和你某創作中的主角一樣——那在新資本階級展露頭角的當時是個很諷刺的存在,大革命要打破階級之分而靠著從商致富的外省農家後代卻要改一個高貴的姓氏。

外省人和巴黎人,這是你創作中很喜歡使用區分。

你在十七歲時進入巴黎大學讀法學,還在文學院旁聽,二十歲畢業的同時就決定要以文學創作為志向,看著棄法從文的人總讓我感到有種親切感,雖然我離此道路還很遙遠⋯⋯你曾住在巴黎貧民區的閣樓上寫了多篇低劣的創作,那是用的是筆名而沒留下證據,這就是法律人的頭腦轉得比較快吧?

正是你沒按照父母的期待從事法律事業才有機會體會到一般市民的生活,那也擴大了寫作的視野,觀察了資產階級與平民大眾間的對立。那年你三十歲了,已真實的活了十年,開始我們熟悉的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直到離世的二十年間,已完成了九十一部作品。

今天寫的這封信,以法國人的習慣勢必要用敬語,但你是一個踩在地面上的文學家,沒有伏爾泰豐厚的家產,那部《人間喜劇》說的也是人類的戲,是出於你的意願訂立的名字,將你看為一個創作精力旺盛的人而非神,刻意不以敬語稱呼了。


這是由於我辦了一個活動在馬特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n的沙龍
202會員
232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Ch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3/05/23
莫泊桑寫過一篇短篇提到一個荒謬的諾曼第人,再來我就只能想到安妮艾諾自述的族人,說著方言、不修邊幅、生活不太富裕,盡可能的勞動又經常是酒鬼,我理解中的諾曼人是偏紅頭髮、淺色眼睛,兩頰總是紅紅的,皮膚白皙,特別明顯的雀斑,就像安德烈一樣。
Thumbnail
2023/05/23
莫泊桑寫過一篇短篇提到一個荒謬的諾曼第人,再來我就只能想到安妮艾諾自述的族人,說著方言、不修邊幅、生活不太富裕,盡可能的勞動又經常是酒鬼,我理解中的諾曼人是偏紅頭髮、淺色眼睛,兩頰總是紅紅的,皮膚白皙,特別明顯的雀斑,就像安德烈一樣。
Thumbnail
2023/02/21
靈感來自於我看到阿爾及利亞籍的記者、作家Kamel Daoud提到他在巴黎最先注意到的是年輕情侶在地鐵出口處擁吻的畫面而非任何一座橋或是建築物。
Thumbnail
2023/02/21
靈感來自於我看到阿爾及利亞籍的記者、作家Kamel Daoud提到他在巴黎最先注意到的是年輕情侶在地鐵出口處擁吻的畫面而非任何一座橋或是建築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Thumbnail
「把工作做好,但不要做得太好」、「我無法取悅別人,只能取悅自己」、「每個人都該有個店鋪後頭的小房間」⋯⋯Sarah Bakewell將法國文藝復興巨匠蒙田的碎碎念,轉化為現代人實用的生活金句,指引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像在天堂裡打滾一樣輕鬆地滾著」。
Thumbnail
「把工作做好,但不要做得太好」、「我無法取悅別人,只能取悅自己」、「每個人都該有個店鋪後頭的小房間」⋯⋯Sarah Bakewell將法國文藝復興巨匠蒙田的碎碎念,轉化為現代人實用的生活金句,指引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像在天堂裡打滾一樣輕鬆地滾著」。
Thumbnail
一本書可以聯想到一個人、一段回憶、一座城市…,分享2022年從五月之春一直到九月秋日閱讀的二十一本書…
Thumbnail
一本書可以聯想到一個人、一段回憶、一座城市…,分享2022年從五月之春一直到九月秋日閱讀的二十一本書…
Thumbnail
對於中國人來講,能夠生活,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旭
Thumbnail
對於中國人來講,能夠生活,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旭
Thumbnail
還想著第一次去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當時不是很習慣閱讀法文名字,大概錯過了很多偉人的墓。觀光客說要來看你、看王爾德、看蕭邦或是看比才,但我只是純粹喜歡在墓園散步,觀賞著雕刻和偶爾猜測墓碑上的拉丁文(假裝我看的懂),那裡總是特別平靜和涼爽——因為有樹蔭。
Thumbnail
還想著第一次去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當時不是很習慣閱讀法文名字,大概錯過了很多偉人的墓。觀光客說要來看你、看王爾德、看蕭邦或是看比才,但我只是純粹喜歡在墓園散步,觀賞著雕刻和偶爾猜測墓碑上的拉丁文(假裝我看的懂),那裡總是特別平靜和涼爽——因為有樹蔭。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一份值得被耽誤人生的電影清單 一個撰寫藝術、政治與犯罪的美國報社,創立在虛構的二十世紀法國小鎮,由一群講究文字的記者團隊,在被寵愛的日子,沈溺在文筆創作中;這是關於報社的電影,講述記者的故事。 安德森的私人情感,在迷戀昔日的過往再續紙上情緣 形式的愛 藝術單元:具體的傑作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一份值得被耽誤人生的電影清單 一個撰寫藝術、政治與犯罪的美國報社,創立在虛構的二十世紀法國小鎮,由一群講究文字的記者團隊,在被寵愛的日子,沈溺在文筆創作中;這是關於報社的電影,講述記者的故事。 安德森的私人情感,在迷戀昔日的過往再續紙上情緣 形式的愛 藝術單元:具體的傑作
Thumbnail
離開了巴黎,才開始能描寫巴黎;失落了一段愛,才開始能描寫愛。對於海明威、和我們而言,無論是巴黎、或是自己愛過的人,其實都是一席席流動的饗宴吧。一旦經歷過,便將永遠跟著你,成為你的一部分,即使你再也無法如當初所希望的那樣,在只愛她一人時就死去。
Thumbnail
離開了巴黎,才開始能描寫巴黎;失落了一段愛,才開始能描寫愛。對於海明威、和我們而言,無論是巴黎、或是自己愛過的人,其實都是一席席流動的饗宴吧。一旦經歷過,便將永遠跟著你,成為你的一部分,即使你再也無法如當初所希望的那樣,在只愛她一人時就死去。
Thumbnail
醒來吧!21世紀的你,體內也流竄著文藝復興年輕、火熱的靈魂
Thumbnail
醒來吧!21世紀的你,體內也流竄著文藝復興年輕、火熱的靈魂
Thumbnail
19世紀法國文學興盛,作家雨果(Victor Hugo)、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凡爾納(Jules Verne)等相繼寫出雅俗共賞的作品,帶動閱讀風氣,出版社、書店和書販成為熱門生意。臉、不洗澡、不說英文、不專情⋯
Thumbnail
19世紀法國文學興盛,作家雨果(Victor Hugo)、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凡爾納(Jules Verne)等相繼寫出雅俗共賞的作品,帶動閱讀風氣,出版社、書店和書販成為熱門生意。臉、不洗澡、不說英文、不專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