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負責賣書,不負責任書評之《神婆的歡喜生活》

2021/10/2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緬甸買的織品前拍緬甸文學)
現在即使已經不到河裡行沐浴禮了,他們還是昨天晚上就把東西送到神祠裡, 有許多這類遵循習俗行事的人。遵照習俗負責紮竹筏的,負責剖竹篾的,負責拉縴的等等, 他們每年都要來的。吶,記著, 不要讓自己的習俗被遺忘,要注意維護。嗯,也不要讓自己的老公被遺忘,就這樣。
── 《#神婆的歡喜生活》努努伊.茵瓦
張狂又豔麗
心酸又哀戚
歡喜的部分是歡喜得過分
心酸的部分吼也是酸到骨髓裡那樣
如果拍成電影絕對是可以拿最佳女(男?)主角的劇本
去過緬甸,參觀的景點大多是佛教文化的展現,《神婆的歡喜生活》是台灣首本緬甸語繁中化的短篇小說,書中呈現該國九成佛教信仰下,那一成在佛教傳入前原本就存在的民間信仰。小說中的「神」除了帶給人心靈寄託外,似乎也用三代神婆對儀式的詮釋來隱喻緬甸從王朝到殖民到現代的歷史更迭。
書中偽娘神婆們「煎人炒人」(訛詐信徒)的橋段很有趣,誇大和恐嚇中也帶點真心勸世,被煎被炒的一方的確也在付出金錢物質貢獻後,得到某種程度的安心與療癒,形成供需的平衡。就像神婆的小老公敏敏心中OS說的,神婆雖煎人炒人,但信徒得到安慰、依賴廟會而生存的樂隊、廟方執事人員、唱歌乞討的歌女與廟會周邊攤販,全都得到照顧,也是一種功德。
如果還能有機會再去緬甸,很想去書中故事發生地「當崩」看一看,體驗「神婆的美麗與哀愁」。
希望天佑單純善良的緬甸人民
「正是這些東西吸引我寫下這篇小說。因為迷信往往會發展成信仰,信仰又往往會轉變成文化,所以在我看來,當崩廟會這信仰,也是我們緬甸的文化之一。我希望讀者們也能夠和我一樣產生相同的感受和體會。」
── 作者罕麗姝 序
    書店與非書店的日常
    書店與非書店的日常
    人有點笨,講話有點直,興趣有點雜,生平無大志。 專職顧店的書店長工一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