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Lesson -2:繞椎訓練到底是在繞什麼?
付費限定

Lesson -2:繞椎訓練到底是在繞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說道騎車的基本功,相信很多車友們想到的是定圓、繞八,就是擺個標的物(例如輪胎或角椎)繞著它騎,用來訓練過彎姿勢和傾角

當然這個方法不能說是錯的,對於新手而言確實有必要讓他們感受一下夠深的傾角下的手感,也許順便習慣膝蓋或手肘放在地上的感覺...等等

raw-image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濕濕的超素南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濕濕的超素南的沙龍
30會員
70內容數
貧窮車手兼技師兼經理兼撞鐘的業餘筆記,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陣子我發了一篇:有時候慢一點比較快 趁著這陣子南部一直下雨,所以最近溼地練習的機會相當多,而溼地訓練的效果對於理論上的驗證就像騎KAYO MINIGP一樣,是可以放大成果的,各種策略的優劣在溼地上可以得到相當明顯的驗證,以在台糖賽車場目前的弓型(B賽道)的日間半場來說明(※因為土地合約爭議的問題,
其實我個人是覺得低速彎處理起來相對困難,尤其是台糖賽車場的T3如果是在通過T2後馬上右迴轉的位置,一般騎士往往會不知所措,問題就出在:因為大家都想快速通過彎道
不管是什麼車,好車還是爛車、超跑或者卡車,「加速」是絕對是必要的,而換檔在加速過程中佔用的時間絕對是有一定的比例,在分秒必爭、勝負在0.001秒的賽車世界裡,換檔絕對是影響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然也要賽事等級夠高) 為何換檔如此重要?平常在小場地騎車的台灣人多半比較不容易感受到,畢竟我們的比賽都是在
上了賽車場,第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暖胎」,畢竟輪胎是需要工作溫度來讓分子活性化才能發揮抓地力,尤其運動訴求以上到競技訴求的光頭胎,在輪胎溫度等於環境溫度的冷胎狀態下,抓地力是相當糟糕的,必須達到7-80度以上甚至100度才是它真正發揮的領域 競技胎的冷胎抓地力有多糟糕?大概就像你只是騎車出門買個便
進彎前先煞車,然後帶著煞車退檔,到了進彎點開始傾倒、轉向,看到APEX油門轉到底出彎...這是一般我們對處理彎道的認知,也是大部分騎士心中的Common sense 參照:基本轉角處理,你真的會外內外嗎? 但是如果遇到半徑超級大、長度又遠的大回轉彎道,這個原則又要做些修正而成為所謂的DOUBLE
摩托車過彎,躺在地上的操控手感和視覺感受真的是相當迷人,但有一種大傾角,叫做你以為他是大傾角 傾角這玩意兒是一把雙面刃,傾角不足,轉向力就不夠,但是穩定;傾角越深轉向力度出來了,彎速會快一點,但是相對更不穩定風險更大 看看這張圖,是各種摩托車實際上能做出的有效傾角範圍,所以其實我們運動摩托車能做出的
前陣子我發了一篇:有時候慢一點比較快 趁著這陣子南部一直下雨,所以最近溼地練習的機會相當多,而溼地訓練的效果對於理論上的驗證就像騎KAYO MINIGP一樣,是可以放大成果的,各種策略的優劣在溼地上可以得到相當明顯的驗證,以在台糖賽車場目前的弓型(B賽道)的日間半場來說明(※因為土地合約爭議的問題,
其實我個人是覺得低速彎處理起來相對困難,尤其是台糖賽車場的T3如果是在通過T2後馬上右迴轉的位置,一般騎士往往會不知所措,問題就出在:因為大家都想快速通過彎道
不管是什麼車,好車還是爛車、超跑或者卡車,「加速」是絕對是必要的,而換檔在加速過程中佔用的時間絕對是有一定的比例,在分秒必爭、勝負在0.001秒的賽車世界裡,換檔絕對是影響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然也要賽事等級夠高) 為何換檔如此重要?平常在小場地騎車的台灣人多半比較不容易感受到,畢竟我們的比賽都是在
上了賽車場,第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暖胎」,畢竟輪胎是需要工作溫度來讓分子活性化才能發揮抓地力,尤其運動訴求以上到競技訴求的光頭胎,在輪胎溫度等於環境溫度的冷胎狀態下,抓地力是相當糟糕的,必須達到7-80度以上甚至100度才是它真正發揮的領域 競技胎的冷胎抓地力有多糟糕?大概就像你只是騎車出門買個便
進彎前先煞車,然後帶著煞車退檔,到了進彎點開始傾倒、轉向,看到APEX油門轉到底出彎...這是一般我們對處理彎道的認知,也是大部分騎士心中的Common sense 參照:基本轉角處理,你真的會外內外嗎? 但是如果遇到半徑超級大、長度又遠的大回轉彎道,這個原則又要做些修正而成為所謂的DOUBLE
摩托車過彎,躺在地上的操控手感和視覺感受真的是相當迷人,但有一種大傾角,叫做你以為他是大傾角 傾角這玩意兒是一把雙面刃,傾角不足,轉向力就不夠,但是穩定;傾角越深轉向力度出來了,彎速會快一點,但是相對更不穩定風險更大 看看這張圖,是各種摩托車實際上能做出的有效傾角範圍,所以其實我們運動摩托車能做出的